中評社華盛頓9月7日電(記者 余東暉)正在美國訪問的台灣知名戰略學者雷倩對中評社 表示,北京九三大閱兵亮劍的意味很大,但並不是針對台灣。大閱兵讓人思考地緣政治 秩序中,競爭對手如何博弈;更要思考:在外國可能軍事干預台海情勢下,有什麼樣 路徑可以避免美中核大國對衝,維護台海和平,包括在短暫衝突之後迅速談判以實現“和 平統一”的可能性。 在大華府兩岸時事論壇和榮光會6日下午聯合舉辦的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座談會上,雷倩 做了題為“我命由我不由天--二十一世紀新形勢,亞洲新選擇”的講座。雷倩從歷史的維度 和全球的格局,闡釋從海權時代外國強權殖民中國形成的“規則秩序”,到現在中國崛起為 亞洲和世界人民帶來新的選擇,中國人命運從“我命由天不由我”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轉 變;探討中國如何突破西方敘事,建構自己的敘事。 在提問部分,中評社記者請雷倩分析北京剛舉行的九三勝利日大閱兵對於台灣本身和大陸 解決台灣問題的意涵。她指出,九三大閱兵亮劍的意味是非常大的,因為在地緣政治的格 局裡面,外交和軍事是主軸。九三大閱兵讓人們在討論未來的地緣政治秩序的時候,必須 思考對手到底是怎麼樣的。 雷倩表示,台灣有人很容易說“這是大野狼來嚇唬我們小白兔”,但是九三大閱兵並不是針 對台灣,打台灣真的不需要那些高端武器。九三閱兵展示的那些武器跟現在人們常看到的 常規武器有非常大的代差。因此無論是戰場態勢,戰爭形態或是戰爭決勝點,都會跟我們 以前想象的完全不同。台灣人經常提到的“灘岸殲敵、海灘佈雷”,那是“二戰”時代的想法, 無法用那種方式來思考未來可能的戰爭,而是應當更明確地思考,如何維持和平? 雷倩指出,人們常說“止戈為武”,美國一直在做“以實力求和平”,比如它有“太平洋威懾 計劃”。她希望,各方能離開單純“以戰止戰”的思考,多思考在非常緊急的狀況下有什麼 和平的路徑。她透露,來自美國、台灣、大陸、日本、俄羅斯、聯合國的學者9月中旬即 將進行一次“和平兵推”,假設在台海緊急狀態下,如何降溫,避免走向美中核大國的直接 對衝。 雷倩說,學界承認,兩岸雖然沒有結束戰爭狀態,但過去60多年事實上維持了和平。馬英 九執政的8年,兩岸也曾經能夠超越政治分歧,具體解決兩岸人民交往中的各種問題,說明 兩岸領導人是可以有智慧、有能力去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雷倩強調,兩岸現在最大的風險是外國軍事實力的介入。如果有外國的軍事實力到了台灣, 台灣就回到近代史上那種西方列強跟中國對抗的軍事位置,就會進入非常危險的狀態。她 說:如果沒有外國軍事介入的話,我還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們還是應該努力為和平來奮鬥。 雷倩表示,台海關係處於美中兩個核大國會不會對撞的大結構裡,全世界華人有非常大的 使命--不要把我們自己的世界毀滅,一定要有足夠的內部力量阻止“台灣獨立”。她建議, 兩岸可以思考,如何向國際社會表明,兩岸敵對狀態尚未結束,即便未來發生戰爭,那也 是歷史的延續,還是內戰。內戰的善後和在國際社會的反應會好處理得多。 雷倩指出,中國歷史上八次統一沒有一次不打仗。而按照現在兩岸的發展方式,尤其有很 大的美國因素在其中,她預期兩岸之間終究會有一個短暫的衝突。但她希望這個衝突越短、 傷亡越小越好,然後用各種談判方式去固定戰後秩序,或許這可成為另外一條“和平統一” 的路徑,也就是找到減小災難的相對較好的“路線圖”。 至於台灣執政當局要做什麼來避免兩岸戰爭,雷倩認為,台灣選舉的結果已經是這樣,你 喜不喜歡,他已經是一個設定條件,不要夢想某天早上醒來他會跟現在不一樣。她說,就 像玩圍棋一樣,哪個地方是死路,你在這邊就把它定住了以後,要跳到別的可能的活路, 去一個更大的地方去做新的布局。到最後輸贏可能不是在這裡,而是在那裡。 |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