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台辦於2月28日發布實施《 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合作交流的若干措施》 ( 簡稱31條惠台政策)﹐引起了兩岸同胞和海內外僑胞的高度關注。為此華盛頓中 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於3月11日主辦座談會﹐就此議題深入研討。20多位華盛頓和統會 理事﹐社區負責人代表﹐台灣僑胞代表出席了座談會。會議由和統會何曉慧會長主 持。和統會理事長吳惠秋博士和副會長沈維新做了主要發言﹐到會者踴躍發言和評 論﹐氣氛熱烈。 座談會上大家持有的相同的基本看法很多﹐歸納起來大都認為﹕ 此次出台的31條具体措施涉及范圍之廣﹐所涉及的內容和受益群体之多,都是空前 的。其內容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和影視等多個 領域。是由國台辦牽頭多個部位參與共同制定推出實施的﹐“開放力度之大、涉及 部門之多,也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可以看作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計划的一部份。 由于充份考慮了台灣同胞的利益﹐強調享受和大陸臺胞的同等待遇﹐因此31條惠台 計劃的出籠体現了兩岸同胞一家親的基本理念。 “31條”惠台措施符合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民眾的民意和需求。尤其當下台灣執政 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兩岸官方溝通渠道中斷﹐ 台灣經濟低迷﹐就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31條”為台灣民眾提供了新的機遇﹐使 台胞對新措施關注熱度迅速提高。“31條”尤其有利于台灣青年的就業和創業﹐過 去台青來大陸創業,相對集中于文創、餐飲等領域,新措施公布后,台青創業和就 業的領域更加廣泛,并可利用政策的優惠﹐迅速“落地”﹐並可向許多不能涉及的 領域拓展﹐向高科技領域轉型。 “31條”是大陸“以我為主”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做法。“31條”具有非 協議化特征。不需要通過兩會協商与台灣方面簽訂協議。沒有官方層面的討价還价。 直接惠及台灣民眾。以后將會是一個模式。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在涉及對台經 濟、社會、文化和台灣百姓的事務時,大陸實行官民分開,不受政治關系影響,不 受政黨關係影響和干擾﹐堅決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台灣百姓福祉。大 陸政府的對臺政策正走向“科學決策部署,主導兩岸關系大局”﹐要“率先同台灣 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机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 供与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31條”是落實這一宣示的具体做法。 沈維新先生表示﹐“31條”加速了兩岸的融合過程﹐優惠的政策具有強大的磁吸效 應和向心力。大陸政府現在對台灣的政治﹐黨派非常熟悉﹐“31條”出臺是一個好 的開頭﹐因為對台灣民眾有好處﹐蔡英文和民進黨就無從下手。只有賴清德說是大 陸藉此要“併吞台灣”﹐表達了其頑固的臺獨立場﹐毫無新意。相信大陸今後會有 更多好政策出來﹐使兩岸間的融合水到渠成。和統會常務副會長郭能華表示﹐過去 大陸一直有惠台舉措﹐但個人﹐青年和企業真正受惠少﹐台“獨”勢力有增無減。 這次“31條”出來使許多台灣同胞看到了機遇﹐因為大陸不把台灣同胞尤其台青看 作外人。郭能華說﹐台灣島內多年來的去中國化教育使台灣青年產生了對國家和民 族的認同錯誤﹐通過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和台青到大陸學習和就業有利于撥亂反正。 蔡德粱先生表示﹐“31條”是大陸觀念上和思路上的改變﹐把臺胞看作自己人﹐從 M503 航線推動﹐臺胞證推出到這次“31條”出臺都體現了“以我為主”﹐主動作好 心靈契合的工作。蔡先生認為“31條”出臺不僅惠台也惠及大陸本身﹐台灣資金流 大陸﹐人心留在大陸﹐對大陸發展更為有利﹐是互利互惠的好事﹐將會是一個長期 的規劃。會長何曉慧表示﹐“31條”惠台政策推出表明了大陸的博大胸懷﹐是兩岸 一家親的體現﹐讓台灣臺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和紅利。 美國華盛頓河北商會副會長尹兵團先生﹐和統會副秘書長王龍來先生發言認為“31條” 的推出不僅僅是一個台灣問題﹐更是一個中國國家發展大格局中的一部份。中國 “兩會”以後政府對國家的整體發展視野更寬﹐更遠﹐改革開放將會更加深入。對 人才和資金的需求和引入將有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出。 參加座談會的夏笠先生則現場獻詩一首“惠台贊”﹐詩曰﹕惠台實施31條﹐兩岸共 贏增富饒。和平統一強祖國﹐中華民族盡舜堯。畢業於MIT的退休台灣僑胞張立文表 達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注﹐期待兩岸向和平融合方向健康發展。七十年代參 加過“保釣運動”的麥廷喜也出席了座談會。九十多高齡的黃企之先生和沈己堯先 生都攜夫人如往常一樣不顧年邁親臨參會並積極發言。他們在會上共同表達了對中 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期盼和追求。 |
沈維新﹐沈己堯
黃企之﹐何曉慧
蔡德粱﹐郭能華
程雲凱﹐張立文
王龍來﹐夏笠
麥廷喜﹐尹兵團
Copyright(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