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調沒有變
華盛頓和統會召開兩岸形勢座談會


	
華盛頓的早春,櫻花含苞欲放,3月23日晚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晚會歡迎來自中
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率領的學者代表團一行,同時盛請張冠華教授主講兩
岸形勢走向和解析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在DC的華盛頓和統會部分理事以及聞訊趕來的部分兩
岸僑胞30餘人出席了座談會。座談會由華盛頓和統會吳惠秋會長主持。

張冠華教授在主題演講中首先提到,這次代表團的美國之行主要希望聽聽僑胞們特別是海外
和統會對兩岸形勢的看法和建言。

張教授提及,2014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例如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九合一選舉”對兩岸
關係有很大影響。但是總體來說兩岸關係穩中有進,兩岸“海協”“海基”“兩會”的商談
有了新的成果。兩岸行政事務主管負責人實現的‘張王會’儘管不代表兩岸政治議題的對話,但
在兩岸關係制度化方面向前走了一大步。是對“兩會”機制的很好的補充和加強。在市場層
面,兩岸貿易繼續發展,依存程度進一步加強。貿易額已達到兩千億美元,儘管受到“反服
貿”的影響,但是這種互惠的局面還將會不斷擴大。在旅遊方面遊台的大陸遊客迅猛增加,
每年有20-30%的增長。張教授指出,總體看兩岸經濟合作2012年前進展順利,對“三通”大
家樂觀其成,2010年簽訂了ECFA后,速度超過想像。但是後續進展就較慢,表現在四大協議
的簽署越來越慢,投資協議用了一年多才簽好。在服貿協議方面,綠營把“聽證會”人為拖
延了非常長的時間,後來國民黨強行通過,卻引起台灣社會的反彈。客觀地說實際上協議給
了台灣很多的優惠,但是都被人為污名化,被扭曲了,例如移民/簽證方面的曲解,從而引
起質疑。如果服貿通過,之後貨貿再通過,兩岸經濟交流就能深入。綠營把台灣的經濟發展
中的問題,就業和貧富差異扭曲歸結到兩岸交流上,這是我們要撥亂反正,多做工作的方
面。

張教授回顧說2013年前後兩岸政經互動最多,實質發展也最多,“習吳會”在“一個中國的
框架”上取得共識,是一個兩岸互信的很大進展。馬英九當選主席後在給習總書記回覆的賀
電中,承認“九二共識”,是一個好的互動。大陸對於兩岸的互動,兩岸領導人互訪“習馬
會”從來就是正面的和鼓勵的,只是APEC的場合和形式不合適兩岸領導人見面。

張教授認為,台灣“九合一”選舉後,2016年的政黨輪替可能性在增加。但是如果綠營在兩
岸關係上沒有一個讓台灣民眾接受和放心的政策,而藍營能加強自己的整合和團結,推出合
適人選,2016的的領導人選舉還會有一搏。民進黨經過”九合一“選舉之後,沒有對兩岸關
係政策作做實質性的調整。它們意圖把執政的最後一里路的希望不寄託在兩岸關係上,而是
看美國的態度。因此蔡英文的美國之行將會引起很大的關注。

張冠華教授對大陸的對台政策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有正面的期盼。他指出,因為兩岸關係
的和平發展最符合兩岸同胞的長遠利益,大陸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調沒有變化。
這可以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近來一系列講話中體現出來。尤其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上習總
書記提出了的“四個堅定不移”。但是兩岸關係前行的政治基礎不能變,堅持“九二共識”
和反對“台獨”的原則不能變,不希望看到基礎消失“地動山搖”的局面出現。

在開放聽眾互動時,印鐵林,何瑞恩,蔡德梁,郭能華等提出了關於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
素、蔡英文訪美和台灣2016選舉等問題。張冠華教授和台研所學者張華,鍾厚濤博士都一一
作了解答。黄企之,沈己尧先生还向张冠华教授赠送了自己的著书。


部分參會者合影。


會場一角。


台灣研究所張冠華教授。


吳惠秋會長主持座談會。


台灣研究所鍾厚濤博士。


台灣研究所張華博士。


黄企之,潘孝慈夫妇与张冠华教授。


沈己尧,黄瑞我夫妇与张冠华教授。




Copyright(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