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秋何晓慧当选为中国统促会第八届理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八届理事大会于2009年9月23至24日在京召开。华盛顿
和统会会长吴惠秋和常务副会长何晓慧出席了会议。在会议闭幕时,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再次当选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充分肯
定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七届理事大会以来的工作。贾庆林说,5年来中国和平统一
促进会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和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优势和民间团体的特点,努力凝聚海内外反“独”
促统力量,有力推动了全球反“独”促统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为密切两岸同胞联系、融洽两岸同胞感情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表明,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已成为联系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成为加强海峡两岸同
胞往来的重要桥梁,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力量。

  贾庆林指出,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60华诞。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的艰苦奋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谱写了中
华民族文明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60年光辉历程雄辩地昭示,有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有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励,
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必将绘就更加辉煌的蓝图,中华民族在实现伟
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奏响更加壮美的乐章。

  贾庆林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
的共同心愿。当前,两岸同胞交往更趋密切,合作不断深化,情感日益融洽,互信
逐渐积累,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上继续迈进,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
景。实践充分证明,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
手中。两岸同胞携手并肩,戮力同心,一定能够汇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
合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贾庆林强调,去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
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提出了推动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描绘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美好蓝图。深入贯
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拓宽道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创造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新形势下反“独”促统运动的重大历
史使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全部工作,都要着眼于有效履行这一使命来开展、
来深化、来推动。要谋划全局,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要反对分
裂,努力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扩大交流,广泛凝聚推动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的共同意志;要加强团结,着力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潜在力量,为早
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八
届理事会会长、执行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共85人。杜青林当选为执
行副会长,韩启德、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帕巴拉·格列朗
杰、黄孟复、万钢、林文漪、厉无畏当选为副会长,尤兰田当选为秘书长。大会聘
请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丁光训、罗豪才、张克辉为中国和
平统一促进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华盛顿和统会吴惠秋和何晓慧当选为中国统促会第八届理事理事。会上,贾庆林
向新当选的港澳、海外理事颁发了证书,并与全体理事合影留念。


中国统促会第八届理事会开幕。


吴惠秋和何晓慧当选为第八届中国统促会理事。

參加新中國六十週年慶典 僑胞歸來談感想

  新島日報記者胡疏資華盛頓報道:日前,應邀赴北京參加新中國六十週年慶典觀 禮的華人僑胞何曉慧、吳惠秋、李革等人暢談了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作為華盛頓 地區的僑領親歷了在北京舉行的國慶60週年系列活動,對祖國給予海外華人僑胞的 高規格禮遇十分感激。吳惠秋說,這次國家花了大錢,由國僑辦等六部門出面接待 的海外華人僑胞達兩千多人。每次出行都是由六十多輛大型豪華客車編隊,警車開 道。   所到之處一律綠燈。系列慶典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做得非常好,效率高,沒有 一秒鐘的空白。體現出祖國的進步。   國慶觀禮滿載而歸   在北京期間,他們去了北京展覽館。觀看「新中國六十年成就展」。吳惠秋說, 這個展覽劃分的很細,有民生、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硝煙歲月等等。半天的參觀 時間,大家都覺得收穫很大。   參觀北京奧運會的著名設施,也讓華人僑胞感到興奮。在國家體育場——鳥巢, 接待方將貴賓席、貴賓接待大廳開放,讓僑胞們感受。尤其是鋪設的紅地毯,還是 奧運開幕時的原樣,更讓大家感到親切。在游泳館——水立方,何曉慧等人看到了 鐫刻在紀年墻壁上的捐款者姓名。其中就有大華府的僑胞梁康之、周健、龔錦、王 耀輝等人。他們在水立方建設期間回應北京奧組委的倡議,向工程捐了款。何小慧 說,這些姓名都是用中文雕刻的,很清晰。   他們出席了全國政協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國慶招待會,規模超過五千人。賈慶 林主席到場講話。場面盛大,氣氛溫馨。李革說:我的席次是284。入場後看到了283號 桌,285號桌,再找284桌,就不在附近了。結果,繞了好大一圈才找到我的座位。 五千多人同時用餐,飯菜可口。想一想,還真不容易做到。國家辦接待,真是很用 心,服務很週到。我看,今後大型的國際會議最好都到中國去開。因中國具備了這 種接待能力。   何曉慧還特別提到,僑胞劉平中參加了國務院舉行的國慶招待會。那場招待會 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等都出席了。   國台辦設宴款待僑胞   國僑辦等六部門還在釣魚台芳菲苑設宴款待回國觀光的華人僑胞。這裡是朝核 問題六方會談的場所。僑辦主任李海峰到現場看望了大家。看到李海峰,世界各地 的僑胞紛紛圍過來,爭相合影。來自巴爾的摩的華人劉孟經不停地拍照,就連廚師 們製作美味的過程也進入了他的記憶體卡中。回到華府,他相機裏的4G記憶體卡全 都滿了。另一位參加觀禮的僑胞梁康之說,他在觀禮期間一共拍攝了一千多張照片。   觀看國慶閱兵和民眾遊行,是觀禮的核心內容。吳惠秋說,我們是登車之後才 領到入場券的。我們下車的地點是故宮午門。過了三道安全檢察,大家才登上了觀 禮台。北美地區的華人僑胞一律安排在天安門東側的固定看台,叫做紅觀禮台。何 小慧等人的位置在七排到九排之間。吳惠秋說,整個閱兵式規模宏大,場面壯觀, 氣勢磅製,在場人無不受到震撼。閱兵開始後,人們就都站著看了,沒有人坐著。 天安門廣場上架設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螢光屏。我們既可以看現場,又能夠看轉播。 這個大螢幕看不出有拼縫,看起來就是一張整的。   觀禮台的下面有休息室、洗手間。   華人僑胞是早晨六點半從酒店出發的。來到座位的時候是八點多一點兒。李革 說,我看軍樂隊最辛苦。他們不停地吹奏,而且是站著。閱兵和遊行,軍樂隊一刻 也沒有停。   何曉慧說,參加組字和拼圖的孩子們也很辛苦。他們在午夜十二點就進入了現 場。一直到遊行結束才散去。現場沒有廁所。   當天早晨出發的時候,天空還滴下了小雨。大家多少有點兒擔心天氣。可是負 責接待的國僑辦官員說,請放心,絕對不會有問題。結果,快到閱兵的時候天就開 了,藍天白雲,格外晴朗。何曉慧說,是不是人工驅雨,我不知道。   僑胞匯聚天安門觀看焰火   晚上,兩千多海外僑胞再次來到天安門廣場,在上午相同的位置上坐下,觀看 焰火晚會。焰火的圖案科技含量很高,有文字,有造型,好像是可控的。   李革說,與我們同行的肖水根睡過點了,留在了酒店。這樣就多了一張票。經 過有關部門的協商,把這張票給了我們的導遊。她的工作非常出色,我們都想感謝 她。她是國旅的導遊,英文很好,姓張,英文名叫克莉絲蒂娜。所有的接待人員對 我們都非常的熱情。   何曉慧說,參加國慶觀禮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一次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做 一個中國人很驕傲!   李革說,看了閱兵和遊行,確實感到我們的祖國強大了,對祖國的前途更有信 心了。   僑胞劉平中先生還寫了一篇國慶觀禮感言。他在文中寫到:雖然我以前也曾參 加過國慶觀禮活動,但今年的慶典卻使我更為感動。我出生在中國,自幼在香港長 大,其後便在美國工作和定居。雖然去國多年,但卻永遠心存家國,對祖國的日益 強大,常使我感到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    在北京看了「復興之路」歌舞劇,有如重溫了一遍中國近一百五十年來的近代 史。鴉片戰爭、割讓香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本侵 華等連串國恥,一幕幕地重現眼前。其後再觀看天安門廣場的盛況,卻使人有了完 全不同的感受, 更想起了中國在過去六十年來的許多重大成就和建設, 其中包括 了改革開放、經濟繁榮、神舟升空、青藏鐵路通車、三峽大灞的建成、北京奧運等 重大成就,無不顯示出中國的復興和神州盛世的再造。我深深相信,中國的強大和 再起,不但會確保絕不會再有類似火燒圓明園等恥辱事件的發生,而且中國將必成 為維護世界和平及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為全人類的幸福作出貢獻。


華府僑胞在上觀禮台之前合影。


華府僑胞參加釣魚台芳菲苑舉辦的國慶招待會。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