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之危局”包含兩個層次:直接層面是朝鮮的核武、飛彈危机;深層次是 朝鮮半島未來局面如何﹐亦即有關各國基于其戰略思考認為半島應該如何存在最符 合其國家利益的問題。 核武、飛彈危机的解決,是第一步;朝鮮半島未來局面的确定﹐是第二步。二者深 刻相關﹐以歷史的角度觀之﹐二者實為一体﹐有關各國對第二步的构想是本文著重 討論之處。 第一步﹕核武飛彈危机之解決 解決朝鮮核武、飛彈危机應比較容易﹐因為此危机對各國均不利﹐而朝鮮本身亦以 換取美國對其政權之認可﹐并借此使國家走出困境為目的。因此﹐朝鮮在各國壓力 之下﹐必見好就收﹐希望能取得類似与克林頓簽定之“框架性協議”。如果布什軍 事行動計划堅定﹐并有充分准備﹐朝鮮將极可能降低條件﹐達成協議。 這一步如何解決、條件如何﹐取決于各國對未來朝鮮半島定位之构想;反過來也為 未來半島之定位預做准備。 第二步﹕朝鮮半島未來定位——統一或是繼續分裂? 各國對半島未來之定位思考﹐分析如下﹕ 1、日本﹕ 基于地緣政略因素﹐日本立場應十分明确﹐希望朝鮮半島未來無核武、飛彈﹐ 分裂為兩個國家。它必會全力主張消除核武、飛彈﹐更全力支持朝鮮繼續存在。 2、韓國﹕ 韓國對未來半島局面之构想當基于三方面﹕一為其綜合實力相當朝鮮40倍;二 為民族統一之自然感情与理想;三為其民主政治制度已上軌道﹐沒有保持獨裁政權 之包袱。 由于這三個根本因素﹐韓國必充滿信心地主張朝鮮半島應屬于統一的大韓民族。 3、朝鮮﹕ 朝鮮的基本情況﹕一是父傳子的專制政權;二是時移勢易﹐隔絕于國際社會之 外﹐生存已不易;三為統一的民族感情雖有﹐但主要在民間﹐對官方而言﹐保持政 權、發展經濟与外交為第一考慮﹐統一問題可留到遙遠之未來。 因此朝鮮必然只是最積极于核武、飛彈危机之解決﹐對半島未來局面﹐則必主張繼 續南北分治﹐然而理論上并不反對統一——表面積极﹐實際上可能主張聯邦而已。 美國与中國則較為复雜﹐分述如下﹕ 4、美國﹕ 美國對半島未來局面之构想﹐主要是統一或繼續分裂對其戰略利益之輕重比較。 繼續分裂﹐美國可以繼續在韓國駐軍﹐也不會影響在日本駐軍的地位﹔而在勢力范 圍或戰略要地駐軍﹐是直接控制該地區﹐并可進一步前進的最可靠手段﹐這是傳統 的根深蒂固的戰略思想﹐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然而半島統一也有其戰略意義﹐因統一必統在韓國民主政治及其經濟實力之下﹐這 正是美國气勢之延伸﹐也可視為朝鮮戰爭美方最后的歷史性胜利﹐對其霸權擴張意 義极大。但統一后﹐韓國民族主義高漲﹐美國繼續駐軍困難﹐并會影響其在日本之 繼續駐軍﹐是為缺點。二者不可得兼﹐要看主政者的戰略思想而定。 筆者以為﹕理想主義色彩較濃的霸權主義會傾向于主張半島統一﹐現實主義較重的 霸權主義會傾向于繼續分裂、繼續駐軍。這是最重要的觀察點。當然,也可能以美 國之獨霸与進取之气勢﹐達到半島既統一、美國又駐軍的目標﹐但其意義与利弊仍 然是“不可得兼”之本質﹐這是不會變的。 5、中國﹕ 中國對半島未來統一与否的主張比美國更為复雜与不确定﹐筆者可稱之為“兩 种思路﹐兩個方向”——不但直接影響朝鮮半島之未來﹐也根本性地影響海峽兩岸 未來統一之大業。 “兩种思路”之一基本上是朝鮮戰爭時延續下來的与美對抗的思路﹐繼續保護﹑ 支援朝鮮与“西方”周旋﹐認為朝鮮是最可靠盟友﹐韓國或其他勢力与中國有個朝 鮮相隔﹐可增加中國的安全等。這种思路是意識的﹐甚至是潛意識地存在于中國的 戰略思路中。 另外一种是﹕放眼后冷戰﹐尤其更長遠未來﹐世界已基本上回到多強并立、而美國 霸權突出的時代﹐戰略思想需要有更深遠、更歷史性、更文化性地看朝鮮半島未來﹔ 統一后的朝鮮半島﹐應更親近于中國而不是日本与美國﹐才是更大格局下的中國屏 障。 “兩個方向”是更深層次的東西﹐甚至全球性的國際格局觀念。包括中國在其 中的定位﹐更包括中國自身未來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建設方向等: 一是只簡單地把美國看成敵人﹐卻在商業及文化上极度崇美﹐跟著美國走﹐鮮有自 己獨立的民族精神及文化建設。 第二种,中國并沒有一定的敵人﹐重要的是中國要建設獨立的良好的政治制度﹐真 正公平正義的民主制度﹐要建設中國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与尊嚴﹐繼承并發揚中國歷 史的崇高道統﹔在國際關系方面﹐才能以傳統的地緣政治﹑地緣戰略﹑經濟關系等 冷靜的智慧与淵博的學識,思考具体的國際政治与戰略的問題。 這兩個方向﹐看似遙遠﹐其實已是當今影響中國對朝鮮半島危局思考的最深層﹑最 根本性的﹐以及方向性的基礎因素了。 (未完待續,本文分三次刊出,此為其二。作者系華盛頓華夏戰略研究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