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疆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線中國在其長遠的歷史上即是一陸權大國,基本上不甚 重視海洋之發展與開拓,此乃不爭之事實。一則為陸地大國,忙於陸上之統治與紛 爭;二則,更重要的,乃是其文化自五代宋以後走向衰敗,缺乏奮進開拓精神,而 多糜爛享樂之風氣;如此,何能面對波濤洶湧之海洋而前進征討?何能有冒生命危 險萬里征程而不思回頭之精神?因此文化思想之再創造乃是中華民族發展海洋開拓 精神,亦包括發展進取之戰略精神之所必要。 首先讓我們定義什麼是海疆?顧名思義,海疆就是海上的疆域,進一步言之,可以 分為三大方面: (1)領海與島嶼。 (2)專屬經濟區。 (3)海洋上之戰略要地。 本文是從戰略角度論述海疆問題,故不從各種國際法或海洋法之枝枝節節談其定義, 尤其第(1)與(2)點,論者甚多,不在此著重;第(3)點乃是本文特別提出強調 者,乃指對國家生存發展有重要意義之海洋要地,此雖非必然為國家之領土領海疆 域,卻是國與國之間戰略較量之要地,往往是戰爭與和平決定性之地區。舉例言之, 東北朝鮮非日俄領土,他們卻認為為其國家發展戰略要地,故爆發1904年之日俄戰 爭;琉球為孤懸西太平洋之列島,為中國之進貢王國,非日本領土,日本認為乃其 帝國發展之海外要地,故於1879年佔領之,二次大戰後完全失去其侵略之地而只能 保留四個本島,但日本認為琉球為其再次發展之海外戰略要地,故戰後全力爭取奪 回,在沒有任何法理條約的情況下,一個戰敗國又重新將其佔領(1972年),美國 自託管之情況下將琉球移交於日本。類似的因某地被視為戰略要地而產生國際間之 爭鬥而導至戰爭,在人類歷史上更是不勝枚舉,因此第(3)點在海疆上的意義萬萬 不可忽視。 海疆為什麼會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線?我們且從下面幾方面探討。 (1)地球四分之三為海洋,地緣上,天然地海洋如同外線,陸地如同內線的戰略形 勢,如能有廣大的海疆,在全球地緣上即具有優勢,對本國陸地即能增加縱深優勢。 (2)中國已經成功工業化與商業化,需要大量的海外資源與市場,海疆所構成的海 上通道,已明顯地成為中國經濟的生命線。主要海上通道即是南海經馬六甲海峽至 印度洋,至中東之一線。 (3)海疆為本土之外圍屏障,如果海疆不保,國家本土即遭受威脅,國家民族即處 於被侵略之弱勢地位。 二、中國海疆意識薄弱所造成的嚴重局面中國為了抵抗外國之侵略,在甲午戰爭以 前已經建立了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海軍——北洋艦隊;可惜甲午一戰被消滅了, 就從此尚未能建立起絕對亞洲第一的海軍。然而重要的是:與盟國共同打敗了近代 侵略中國最凶殘的日本以後,卻未能以「海疆戰略意識」對日本嚴加防範於未然, 至使日本在東海及西太平洋重新坐大,其聯合各國,全面反華之決心與兇惡,與戰 前似更全面而有過之而無不及;現更伸手南海,其在海疆上之侵略中國之決心較之 二戰前侵略中國陸上之步驟實已超過,本文呼籲中華民族不可視而不見,不可使海 疆意識倒退至甲午戰爭之前還不如。 具體言之,在抗戰勝利以後,中國人在東海與南海兩方面的海疆,均因「海疆意識」 薄弱,造成嚴重戰略錯誤,中華民族務必以最大之決心方能挽回已造成之損失。可 幸的是,從歷史、法理,以及戰略的大勢言之,這個損失是可以挽回的,這個由海 疆意識薄弱所造成之錯誤,在歷史的長河裡是可以扳回的。 東海方面: 二次大戰後,日本接受《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領土只能保有 其四大島嶼之國有領土,日本於1879年無任何條約侵佔之琉球群島必須放棄。史載 開羅會議時美曾詢問中國,關於未來琉球應歸中國領有之意,中國竟未能積極表態, 似乎未曾思改過此事一般,予以婉拒,實為國際間外交史之怪事。 以後美國託管至1972年將其移交日本,亦未聞中國人之強烈抗議。打開東海西太平 洋地圖就一目瞭然,琉球群島就像一串鎖鏈,將東亞大陸鎖於淺海,而且上連日本, 下接台灣,將近海與太平洋明顯隔開,是中國走入太平洋之門戶,其海疆戰略意義 上實在太重要了,薄弱的海疆意識難道就讓中國人無法想到:今天我們海軍衰弱, 以後也永遠不強嗎?甲午戰爭前海軍還是亞洲第一啊。並且日本佔了琉球,方能進 一步說其南方之釣魚島為琉球之一部分,也就成為日本領土了。日本人多麼進取而 強悍,中國人如無堅強之海疆意識,是無法應付日本人的。 南海方面: 南海以及其至曾母暗沙之島嶼自古即屬中國,世界各國在抗戰時,以及抗戰後內戰 混亂時,以及越戰時,均無異議。以後越、菲等各國因南海發現有豐富石油儲藏, 以及戰略意識抬頭,乃紛紛表示領有南海及其島嶼之一部分。其中侵佔最多據報導 達29個島嶼者為越南,並與西方石油公司開採石油已多年,越南因此而成石油輸出 國。在實質戰略上,中國未能拿出辦法,卻只能任之聽之,口頭上不承認其主權, 而實際上卻使其侵略之膽愈大,侵佔之心愈堅決,此為人類戰略歷史之常態,即 「綏靖退讓即鼓勵侵略」,即使國際法亦傾向承認50年有效佔領即為合法領土,可 說其意亦為認可歷史之真實傾向,而對衰弱退讓不能堅強保衛國土者之教訓懲罰; 中國人不可不提高警覺。 南海為中國最大之領海,為通向印度洋與中東歐洲之海路要道,為中國資源產品進 出口之咽喉,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中國到處找石油進口,而南海之石油卻未能保護, 將來一旦有事,將如何對待? 三、扭轉海疆危局的「海疆戰略」之我見(1)中國人必須建立堅強的、宏遠的、開 拓與進取性的海疆意識,這是一個不容易的思想觀念建立工程,必須全力徹底為之 不可,否則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過份強調和平保守退讓,則對世界各國不會產生 任何作用,只會對中國人自己有消極的影響,因為中國人本來在海疆意識上就已經 夠消極了;中國人需要鼓勵前進,而不是勸說其和平後退;中國的和平後退只能進 一步造成列國之侵犯,而使局勢更為嚴重而不堪收拾。 中國人萬萬不可被所謂「全球化」搞經濟外貿所誤導,走向點點見利的追求金錢的 市儈思想與市儈文化,因為那是與建立偉大的海疆意識格格不入的。 (2)東海方面: 中國人應明確提出琉球群島絕非日本領土,這在法理上是極為清楚的。中國至少目 前民間應該積極討論,這對日本是個當頭棒喝,因為日本人把中國人看成軟弱怕事 慣了,久之也把中國人在東海的立場看成容易受騙的傻瓜,它的政策是:琉球、釣 魚台都是日本的,卻老催著中國在中國狹小的一面內海裡再與日本劃界,而其他廣 闊的海洋自然全是日本的,而更進一步在離台灣只120公里的與那國高島駐兵,這不 是欺中國人軟弱愚昧,貪小利而無大志而何。 我以為日本之一切東海與南海以及西太平洋上之囂張反華,只要中國人嚴正提出琉 球問題,那就會像鼓足氣的氣球被尖釘一刺,將立刻變成一塊攤在地上的無用橡皮 一樣,紙老虎就現出原形了。日本到處鼓動反華,不遺餘力,就在掩蓋其東亞戰略 上之根本性軟肋——琉球並非日本領土。 (3)南海方面: (A)「海疆意識」與「戰略意識」的兩個意識薄弱,造成今天南海被越南佔領29個 島嶼,單方面與西方公司開採石油的地緣戰略,造成外交史上少見的被動局面。中 國人因為未能真正認識到海疆在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上的重要性,因此才會以「擱 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經貿層面的美好願望,去應對主權領土層次上鬥爭的嚴重問 題,其無效當然是必然的,越南之大膽前進當然也是必然的;這也就同時揭示出中 國文化上「戰略思想」的薄弱,方能導致此種結果。 或有人議論,因為中國海軍力量不夠強大,故無法保護南海海域。然而越南海軍力 量更為弱小。如果中國表現出保護海疆的誓死決心與之周旋,中國因不易長期佔領 南海諸島,但也絕不能讓越南安穩佔領,更不能讓西方公司與越南在有爭議性之海 域打油而「置之不理」,至少應中越與石油公司共同協議言明在爭議海域,在「主 權各表」之狀態下開發,此合情合理,西方公司則不必要亦不可能冒險與越方單獨 進行,其理甚明。中國給西方跨國公司在陸上各種合資獨資之優惠條件,為何不能 用於海疆上?海疆意識薄弱之故也。 (B)中國必須有收復南沙被侵佔海疆島嶼之決心,方有可能談到其他,不然其他國 家對中國薄弱之「戰略意識」及「海疆意識」已甚為熟悉,將進一步逼迫中國,中 國未來對外一切交往將更為困難。 (C)美、日、印諸國現在南海攪和越、菲等國,以各種形式為越、菲等撐腰,其實 質乃是耍些花招,利用中國人之軟弱低調作法,再進一步逼中國退讓,如果中國果 然懼怕退讓,則美、日、印、越、菲等國具體的行動——諸如組成聯盟關係等就會 進一步開始了。 (D)中國應高調大談南海國際航道之安全與保障,此正是中國的責任與需要。 (E)中國應保證西方已在南海開發石油之公司之合同與利益,中國收復失土不影響 其利益。 (F)中國收復海疆失土,不影響其與南洋周邊諸國經濟合作,共同開發之意願。 (G)侵佔南海諸國,集體聯合,各種折騰,中國將如何戰略破解?本文建議如下: a)中國不可長期拖延現狀,美日印必受鼓勵而形成集體聯盟,則將難以扭轉,此將 造成歷史悲劇,其形成原因往往正是如此。 b)中國絕不能上當搞集體交易,既不會理,亦無必要,侵略者會以小利誘中國落入 陷阱,中國必拒之而直指越南則大局必定。 c)越南為侵佔南海島嶼最多,打油最多,氣焰最囂張的國家,此其一;它又是國際 上較孤立,與唯一霸權美國並無友好歷史淵源如菲律賓者,此其二;它與中國陸地 相連,陸地的中國優勢無人可以支援破解,此其三;中國必當選越南而一舉解決南 海問題。如果菲律賓對黃岩島等過分囂張,則堅決收回島嶼,決不動其本土;是時, 諸國列強見到「啊!這原來才是真正之中國」,則戰略局面就改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