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南北韓間自韓戰後停駛超過半世紀的火車又通車了。通車的儀式,以及 韓國的人民反應極為熱烈,並充滿民族的感性。各地政治評論文章均最終問道:南 北韓鐵路通車,能預示多少未來統一的可能性? 這次歷史性的通車,是南韓2000年開始提出討論的,歷七年之久才成功。名義上 還只稱試車,北韓乘載本定為100人,卻減為50人,南韓仍保持100人,行車穿過戒 備森嚴的二英里半的非軍事區(DMZ),行車17英里。 通車典禮上,南韓統一部部長李杰鍾(Lee Jae Jung)充滿民族感情地說道:「這 不只是通車的試車,它再度連接起被割斷的血脈,朝鮮半島的心臟已經再度跳動起 來了。」北韓的對等的統一官員關河旺(Kwan Ho Ung)說道:「我們國土的隔絕 與國家的分裂,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外國的強權強加給我們的。」他又說: 「我們朝鮮半島統一後,朝鮮人將會更偉大,它將不會再出軌了,也再不會猶豫了 。」 南北韓統一部長熱情感性的談話,顯示民族主義精神強烈的南北韓人民渴望著統一, 雙方政府亦均以統一為民族國家的目標。然而,通車是否預示統一已進入實際進程, 則必須考慮下面的因素與事實。 首先,通車談判歷七年方成,最後南韓同意供給北韓8,660萬美元的衣服、鞋子、 肥皂等民用物質,以換取其在北韓的礦產勘探權,協議才告成功。此顯示北韓經濟 民生極度匱乏,開礦等建設科技亦落後,南韓則欲在經濟統一的方向上邁步。歷時 七年方通車,亦顯示統一不是北韓的急務,因為北韓知道,統一後,民生凋蔽的北 韓將逐漸消失,這大概也是北韓此次把原本商定之100名乘客減為50名,想盡量減 少其對社會沖激的原因吧! 南韓早已表明,南北通車可以未來直接通過鐵路貫穿歐亞大陸直至歐洲,其對歐洲 貿易時間運費均可節省甚多。對於南北交通大開,南韓已經就緒,此點對北韓則尚 屬遙遠。一切實際經濟、社會建設等問題,就統一觀點言之,均可作如是之了解。 另外兩個影響半島統一的根本問題,在於南北韓的政體不同,以及國際政治因素。 南韓在人口、經濟、綜合實力均大大超過北韓的情況下,一旦半島走向統一,北韓 政權必然瓦解。如果北韓政權對民主制度毫無信心,或信心不大,甚或不願放棄如 今其在北韓之權勢,則「一國一制」之徹底統一就不可能實現。兩韓如有統一之誠 意,最有可能是共同完成憲法、國號之統一,而北韓則在其已有之政黨等基礎上快 速發展跟上,以追求未來真正之全面統一。 在國際政治的影響方面,影響力最大的是美國與中國。二國在對朝鮮半島統一的影 響中最重要之道理,亦為吾人觀察最深沉之原則在於:中美兩國誰在東北亞戰略上 具有較強的信心、較大的野心(或稱較高遠的理想),誰就應該積極推動半島的統 一。反之,就會傾向於保持現狀。但最終的勝利,將會屬於真正贊成朝鮮半島統一 的力量。 總而言之,朝鮮半島的統一,由南北再通火車而開啟了象徵性的先河。但最後之統 一,將取決於以下四大力量的交互影響:南北經濟建設之差距,南北在政治制度上 之差別,國際力量之影響,以及朝鮮人民渴望統一之強烈民族主義精神。筆者相信, 只要朝鮮人民強烈渴望並堅持統一,最後的統一終將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