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往何處去?



                                熊源漪 


    台灣經濟往何處去?其領導層最近動作頻頻,或向美日呼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或繼續推動南向政策,或制定六年國發計畫,目的都是在有意限制和迴避同大陸進行
經濟貿易往來的情況下,希望重振台灣經濟。這樣的圖謀能實現嗎?答案完全是否定
的。

    以輿美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兩國都宣示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與台灣商訂
政府間的貿易協定困難重重。所以四月十一日陳水扁雖當面向到台訪問的美國商務部
次長艾多納斯提出此一呼籲,翌日得到的答覆卻是-台灣應先履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
範,才能再談其他。婉轉地排除了現階段簽訂此協定的可能性。

    至於日本,通產省雖積極推動,外務省態度則較為消極,傾向等其他國家與台灣
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后再跟進。美國無疑是其他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員,一向以美國馬首
是膽的日本,要其先美國而動是極少有其可能的。

    退一步講,外交政治路子走不通,改頭換面由民間組織洽談簽約,效果也不樂觀
。這是因為台灣與美日經濟均較發達,只是層級不同而已,互補性遠遠比不上與發展
中的中國大陸來得大。

    就繼續推動南向政策而言,這是拾起李登輝當政時期已經証明失敗了的錯誤作法
,劈開文化語言不同,增高難度不談以外,單就市場容量衡量,東南亞也比不上大陸
。更何況當年印尼發生排華暴動,柬埔寨動亂之際,辛辛苦苦配合南向政策前往投資
的台商,落得血本無歸,甚至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心有餘悸
。早就被台商唾棄了的政策又重新提了出來,深深反映了台灣當局無計可施黔驢技窮
的尷尬局面。

    關於《挑戰二零零八六年國家發展計畫》,姑不論其設想如何,執行中有不可逾
越的難關。從經費預算的龐大,到政治、財政、金融的改革的難度,還是到出品銷路
都無法實現。

    綜上所述,三項決策皆不能從根本上介救台灣經濟,那麼,台灣經濟究竟應該往
那裡去呢?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立足台灣,背靠大陸,迅速實現“三通”,與大陸經
濟融為一体,才有力量面向世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永續前進。這
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值得堅信的是台灣與大陸經濟融合的畫卷既已開筆,不管人為阻力的大小,兩岸
人民必將共同奮鬥拚搏,繪出最新最美的宏偉雄圖!

(摘于《華盛頓新聞》2002年6月13日 A11版,吳惠秋摘)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