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之路


(梁君新)



封面照片一


封面照片二


目 錄   

人民奮起台灣新生-------------------------------------------------------------

鍾序   -------------------------------------------------------------------

自序   -------------------------------------------------------------------

再版序之一-------------------------------------------------------------------

再版序之二-------------------------------------------------------------------

再版序之三-------------------------------------------------------------------

第三版序之一 ---------------------------------------------------------------

第三版序之二 ---------------------------------------------------------------

兩岸之路表解 ---------------------------------------------------------------

滿清腐弱志士圖強-------------------------------------------------------
安內未成攘外勝利-------------------------------------------------------
兄弟鬩牆隔海分治-------------------------------------------------------
兩岸之路和平融合--------------------------------------------------------
附錄一 重要提案---------------------------------------------------------

附錄二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澳門宣言”-----------
附錄三   美國華盛頓全球促進中國和平統一高峰論壇“和平宣言”----
附錄四   全球各地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宣言”(中國、鄭州)---
參考書目 -------------------------------------------------------------------


鍾 序

  梁君新將軍是我小同鄉(江西省瑞金市)也是同窗摯友,情誼深厚彌篤,
其才識事業均為我同儕中之佼佼者。

  將軍成長於戰火瀰漫的動亂年代,歷經艱苦環境淬鍊,孕育了其“先天下之憂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鄉、愛國、愛民的襟懷。正如我家兄久祥在將軍編著
“飛鴻掠影故鄉情”一書中推崇其說:“將軍退休以後,沒有陶醉於過去的功業,
安於現狀,貪圖安逸,追求享受;古稀之年,仍關心家鄉建設和兩岸交流”。

  早在一九九九年為紓解海外遊子的“戀鄉情結”,結合梅崗在台宗親,以不同
主題撰寫篇章,編輯“梅崗人離鄉五十年紀念文”一書。

  於二零零零年十月率同愛女暨同鄉同學作了次“來時路回顧之旅”,表達海外
遊子,身在瀛洲,心繫家園,歸鄉尋根祭祖,慎終追遠之情懷,而編輯一本“千里
關山萬縷情”,深具紀念性的書籍。

  繼此之後,為關懷故鄉經濟建設、教育振興,於二零零一年九月再次率團返鄉
探親、講學、旅遊,收穫豐碩,而集結一本“飛鴻掠影故鄉情”,餽贈親友。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九日至十六日,先後參加在紹興舉行的“第九屆中華民族騰
飛研討會”,暨在澳門舉行的“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會中放映
光碟片講述“兩岸之路”,提出客觀精闢論點,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思維理念,獲得
參與大會彼岸高層及學者專家與會人士讚許、好評、肯定。

  今將軍再三將兩岸之路講稿,重新修正整理,深度、內涵更為充實,近將出版
專集。日前將稿寄來託付審校,並囑撰寫序文。

  余才學_陋,深為惶恐,唯受將軍真誠之託,卻之不恭,祇好從命綴述數語。並
期盼兩岸之路穩定和平發展,熱絡交流,共創雙贏境界,順利達成“和平融合”大
業。

                          鍾久福         敬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




自 序

  我們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殺殺伐伐,改朝換代,幾無寧日?應建立何種政
治體制?才能長治久安,永垂不朽!凡我炎黃子孫都該去研究這一課題。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以“中國國民
黨”為主體的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
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族才開始擺脫了帝王封建的政治體制。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朱毛紅軍經第三次被圍剿後,潛駐江西省瑞金市,
十一月七日,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中執
委主席,及人民委員會主席,並稱瑞金為“紅都-瑞京”,這在中華民國體制內,
國中有國。

  從此而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鷸蚌相爭,日本趁機侵入,國
共兩黨表面一致禦外,實則鬩牆於內。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後,國共內戰更熾,中共居然於民國三十八年(一
九四九)十月一日,建政於北京,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又是改朝換代
的歷史重演。

  同年底,“中國國民黨”將國民政府播遷臺北,維繫了“中華民國”的法統,
形成了今天隔海分治的局面,這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空前絕後的巨浪,兩岸人民
都在這股巨浪裡搏命求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兩岸終將統一,屆時應該效法歐美先進國家,實施“政黨
政治”,以國、共兩黨為主軸,容納其他合法政黨,多元文化精粹一爐,用選票選
出政權,不再亂改國號,地球上永遠只有一個“中國”,孫中山先生遺像才是代表
“中國”的唯一領袖人物。

  有位看過初稿的好友回信說:歷史寫作,不是在追尋每一歷史事件的正確性,
而是要考證其真實性。因為正確不正確必有認知上的差別,而且歷史學家代有諸多
不同的詮釋。惟真相只有一個,所以發掘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最重要。山姆柏特萊爾
曾說過:“上帝不能改變過去,但歷史學者能”。歷史著作,也就是對歷史事件的
記述,特別是對人物的褒貶,是極具爭議性與挑戰性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須準備好
為自己的“董狐筆”接受檢驗與挑戰。我們未必要同意卡爾薩德博棋說的:“歷史
是一桶灰燼”,或拿破崙說的;“歷史是大家都同意的一連串謊言”。但必須要承
認傑恩柏汀說的:“學習歷史是政治智慧的起點”,所以鑽研歷史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奧斯卡威爾德也曾嚴謹的表示說:“任何人都能創造歷史,但惟有偉大的人
才能寫歷史”。

  筆者豈敢寫歷史,僅是退伍後二十年來,苦蒐群籍,慎審參考正史、野史、傳
記、時論、報刊、回憶錄等文獻,概以時序為經,世事為緯,試圖將我們中華民族
紛爭不息的史實,這樣粗糙地濃縮,進而探索“兩岸的最佳出路”,旨在拋磚引玉,
諸多錯誤,敬請尊敬的先進賢達們不吝指正!

  謝謝鍾久祥、朱先淦、楊衍珊、鍾久福、張澤傑、周潤藻等多位好友的指導和
校正,以及賢內助杜琳女士,只要發現一字、一句、一個標點之誤,即不辭辛勞,
一而再再而三,經數十次修改後重新再列印,歷時三年餘完成這篇粗稿。是為序。

  初版、再版發表後,猥蒙兩岸讀者鼓勵,或電話、或書信,美言讚譽,謹致虔
誠謝悃!對幾篇序文作者,用神來之筆,為拙作增艷、縮影、導讀,謹再說聲謝謝!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零零七)九月初版,十二月再版。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二零零八)六月第三版。

                   梁君新         敬識

再版序之一

  君新兄惠寄的鴻文巨著“兩岸之路”,已於不久之前收到,十分高興。我用放
大鏡花了四、五天時間竟讀全書,深受啟迪。作品以詳實的資料為論據,論證了回
顧過去,展望未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這一主題。作者立場鮮明,不偏
不倚,語言中肯,親切感人;對歷史事件之選用,有根有據,條分縷析,很有說服
力,是篇高水準的學術論文,比作者過去的作品更有價值,更有影響力。

  作品的價值,在於正當台灣當局鼓吹台獨聲浪甚囂塵上的時候,像一篇鏗鏘有
力的檄文,聲討了少數台獨份子妄圖分裂國土的險惡用心和罪惡行徑。對兩岸高層
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提出了中肯和合情合理的建議,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此書的問世,
將在兩岸產生深刻的、積極的迴響,我衷心祝賀作品的再版發行並獲得預期的效果!

  作者多次出席兩岸政府和民間召開的國事論壇、學術交流會議,開拓了視野,
增長了閱歷,豐富了感性知識,提高了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採納了百家之見,形
成了自己的思維理念,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思想得到昇華,達到了新的境界。對台
灣政壇某些堅持台獨路線的頑固分子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抨擊和撻伐,體現了炎黃子孫的凜然正氣和硬骨頭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遊覽歷史景觀,都能根據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感悟感慨,使讀者對歷史
事件感到真實,宛如感同身受。

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歷史事件,給人印象深刻。文章在
回顧國、共兩黨既聯合又鬥爭的情節,跌盪起伏,趣味橫生,引人入勝。文章引用
了很多毛澤東的詩詞,使乾巴巴的論說又更富文采。

以上是我初讀“兩岸之路”的膚淺體會,尚請先進賢達指正!


            鍾久祥          2007、10、6,贛州

再版序之二

  未經歷戰爭者,不知戰爭之可惡。尤以現代日益發達之尖端武器,其摧毀力之
大,殺傷力之強,使整個戰區之建築物及生物化為灰燼,人類當然更無法生存,且
其浩劫會延續久遠。因而明智之士,均厭棄戰爭,殫精竭慮促成和平談判,以解決
任何爭端,期使人民能安居樂業,幸福生存,快樂生活。所以二十一世紀,是以談
判代替戰爭的世紀。

  “兩岸之路”即為此而作。開宗明義,兩岸者:即台灣與中國大陸也!因其僅
隔台灣海峽而遙遙相對。金門、馬祖兩小島為其觸角,既可作和平之通道,亦可為
戰爭之前哨,其面積雖小,使命可大。而兩岸之分治,溯自一九四九(民國三十八)
年,中共在北平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在南京之“中華民國”遷都台北,
因其係推翻滿清建國在先,理應仍為正統。今後當何去何從?是分是合?書中已有
定論。我也認為兩岸不可能永遠僵持下去,在十至十五年之適當時機,可能融合。
最重要者,千萬勿用錯方法,否則,會帶來無窮浩劫,定要審慎三思。

  台灣本是移民島,先來後來都很好,同為炎黃之後裔,同為民族之血脈,同一
文化習俗,多少人勞心勞力,同為辛勤開拓,同為台灣奮發。真正愛台灣者,有過
輝煌的治績,勵精圖治,勤儉建國,官清民富,創造“經濟奇蹟”為亞洲四小龍之
首。,衣食住行人人樂。國際往來邦誼固。但自有了“惡行黨”,國會打群架,糾
眾鬧街頭,滿口黑白講,社會中心價值偏移,四維八德不提倡,孔孟仁義被淪喪。
二槍選情一夕變,奪得大位治無能。詐騙集團眾受害,竊盜瀰漫見物偷,貪瀆叢生
踐司法,尚有眾多未揭發。經濟衰退出口差,迫使廠商關門走,國民失業難生存,
燒炭跳河尋短去,遺下無辜更難活。明知入聯難上難,普天蓋地耍猴王,目的公投
綁大選,魚目混珠拓票源。國際競爭力不斷下滑,不思反省又詭辯。假愛台、真搞
獨,假改革、實攬權,喪廉、失恥、失格日日喊,面目猙獰齊狂吠。去中、毀憲、
滅國諸陰謀,書中譴責更透徹。秉春秋大義,言人之所不敢言;縷述其非,伸張公
正義,撻伐其罪,代表真民意,實有司馬遷著史,董狐筆鋤奸之風骨。

  是書頁數不多,但係“真、善、美”之結晶。從何言之?融會貫通自滿清中葉
禍延迄今,相因相循數百年之歷史,評判得失,且能身歷其境,驗證實情,是謂
“真”。細究國共殺伐時合時分,揭穿多數為人所不知之秘辛,呼倡“一笑泯恩仇”,
共創和平機制,共為萬世開太平,是為“善”。文句生動,詞藻華麗,精益求精,
初版再版,力求完滿無瑕,是為“美”。又書中有言之不盡,深富哲理思維之“?”、
“!”、“”號,發人深省。

  作者梁君新將軍,是位儒將。於軍職期間,保國衛台,建樹良多。退休之後更
加忙碌,先是圓融鄉親、尋根宏教、筆耕甚勤,著述等身。今又致力兩岸和平,多
次參加和平促進會議,或演講、或提案。更全心全力,博覽群書,發揮智慧,著此
經典作品。

  乙亥重陽,初版問世,立即佳評如潮,紛相取閱,未隔一月,已無餘存。即更
求美滿,校正微疵,加大其字,濃墨重點,使讀者易看易記,共策太平盛世。立冬
前夕,電話邀約撰寫“再版序文”,深愧確無此能量,又恐卻之不恭,乃以拜讀心
得代為敘。

  公元二零零七年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
                        
澄軒    謹敘

再版序之三

  君新先生集心血之宏著“兩岸之路”收到,並已經匆匆一閱,頓感豁然開朗。
書中許多資料,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彌足珍貴。作者許多觀點,也是非常
獨到、非常新穎、非常有見地的。我當再仔細研讀,精心品味。可以肯定,有無數
像作者一樣傾心於兩岸和平統一的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之路必定越走越寬敞、
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輝煌。同文同種,血濃於水的兩岸同胞必定將成為真正的一家,
同祖兄弟必將團圓團聚,這是任何人也無法阻擋,也是阻擋不了的。

  書中所述許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我們瑞金,或者跟瑞金有密切關係。故此,我
們閱後更感親切,也覺得和平統一更有必要。如果作者同意,我想將該書給朋友和
知心領導一讀,以便更多的人關心兩岸和平統一之事,也使更多的人從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歷史角度了解和看待歷史事實。

  作者雖然除役退休,並且年事已高,但為了兩岸和平統一之事,仍然不辭勞苦
奔波於兩岸,這讓我們這些小輩後生既感佩又感奮。對作者這種孜孜不倦之精神,
我當崇敬景仰之至。希望作者有回家的安排,很想當面聆聽教誨。

謝睦輝   
2007、11、3   瑞金

第三版序之一

  2007年10月,在我主持籌辦美國華盛頓“全球促進中國和平統一高峰論壇”期
間,收到粱君新將軍的專著文稿“兩岸之路”。儘管會務籌備繁忙,我卻饒有興趣
地匆匆瀏覽全文,頃刻被粱將軍之愛國熱忱所感動。於是,梁將軍的“兩岸之路”
便成為該高峰論壇中篇幅最大的文獻收載於文庫中。今年4月8日我在鄭州新鄭參加
戊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畢,竟然在會議大廳內憑所掛胸牌遇到了梁將軍,頓
時相互擁抱,頗有相見恨晚之感覺。因為會議日程緊湊,無法細聊,臨別,將軍手
捧“兩岸之路”第三版稿本相託作序。想我才疏學淺,文筆拙劣,深感惶恐不安,
推之顯大不恭,只能將我閱后之膚淺体會托出以作共勉。

  梁將軍文中以具体史實和大量文獻為基點,站在一個繼承者和親臨者的角度,
客觀地詳述了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國民革命以來的許多歷史事件。其中所闡述的時
間﹐地點和人物如此詳盡確切﹐閱後猶如親臨其境﹐深深欽佩中國國民革命之父孫
中山先生的偉大功勳﹐也為早期眾多革命志士為了追隨孫中山先生理念﹐為了中國
革命的勝利在所不惜拋顱撒血所感動。文中將國共兩黨之間的種種分分合合,恩恩
怨怨一盤托出﹐又如一本生動的歷史教科書。該文的紀實史篇清楚地告訴人們﹐不
管在什麼時期﹐什麼場合﹐只要是對整個中華民族利益有危害﹐尤其是在外敵入侵
時期﹐國共間就可以實現談判﹐就可以同仇敵愾﹐一致對外。這種以民族大義為重﹐
以國家利益為先的精神始終是國共間的最大公約數。相信也應該成為今後兩岸之路
行進中的一個共同方向。正如將軍說得好“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是兄弟分家”﹐
現在應該是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時候了﹗

  梁將軍的文中也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兩岸各自發生的許多重要事件進
行闡述﹐尤其對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現的翻天覆地的進步和變化道出了發自肺腑
的褒揚。不難看出﹐不管人在何處﹐將軍數十年如一日對這塊母親大地的眷戀﹐關
注和期盼。第三版的著作中時間跨度更大﹐最近的內容已經把台灣人民將“入聯公
投”唾棄﹐國民黨實現再次政黨輪替內容納入。文中梁將軍對近年來臺獨勢力的囂
張跋扈更是義憤填膺﹐痛加鞭撻。將軍大義凜然地指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任何分離意識僅是一場虛妄的夢幻。島內臺獨勢力最令人憤慨的莫過於他們
對中華文化的蹂躪﹐對中國歷史的扭曲﹐對孫中山先生革命業績的玷污。他們企圖
從根本上割斷寶島台灣和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這只能是痴人說夢﹐徒勞一場。

  “兩岸之路”是梁將軍對近代史實的回顧和剖析﹐對“臺獨”分離主義的正義
聲討﹐也是對祖國和平統一的慇切期盼。梁將軍對今後的兩岸之路提出的和平融合
之設想和建議中肯實際﹐發自肺腑。我深信這些理念和設想勢必得到兩岸高層的響
應和重視。

  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後的產物﹐也是外力干擾和插手的結果。至今乃至今後相
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仍把台灣問題作為壓制中國發展和崛起
的一著要棋﹐並不樂見兩岸問題的很快和平統一解決。應該說多年來“臺獨”勢力
的作祟和囂張也是和美國脫不了關係的。因此﹐兩岸的領導人必須要站在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的共同高度,才能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好兩岸的和平統一問題。台灣新當
選的領導人,只有調整其緊抱和追隨西方的立場﹐改變一味地強調台灣本土利益的
狹隘觀點﹐才能真正成為兩岸雙贏﹐和平統一之路上的推動者。因此﹐兩岸之路是
崎嶇的﹐是漫長的﹐是艱辛的。然而﹐有在台灣島內﹐在海外各國千千萬萬和梁君
新將軍一樣的熱血志士﹐賢達能人的推動和獻計獻策﹐我堅信未來的兩岸之路一定
是一條光明、雙贏、和平、統一之路﹐因為這是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吳惠秋
  美國華盛頓
  2008年4月24日

吳惠秋博士現為美國華盛頓和統會會長


第三版序之二

  二零零八年春節過後,突然接到梁君新將軍從台中寄來的一封信和一本書(兩岸
之路),驚喜莫名,急著展開來信,他說:從“湖南文獻”看到我在“美西華人學會”
召開研討會報告之:“台灣、大陸、美國的關係;過去、現在、未來”的論文,與
他編著的“兩岸之路”的思維理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擬將該論文要點作為他再印第
三版的序文。看完信後再翻閱他的書,覺得深獲我心,故樂於玉成其願。

當前台灣、大陸與美國的三角關係,錯綜複雜,一言難盡,但就客觀情勢而言,美
國在不久前的過去、現在、和目前可以預見的未來,華府仍是勢操“制高點”,故
其政策與立場,仍有主控大局、有決定台灣海峽風雲或戰或和或亂的實力。所以我
們要先從美國的角度對於大陸和台灣的政策和立場加以剖視,才可以幫助有更多一
個層面的了解。

大體言之,我們如就美國的立場和政策而言,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公報”發
表以來,當時美國國內各方面雖有鷹鴿派之爭,但是其後“台灣關係法”通過,中
共加入聯合國以後,卡特承認中共政權,大局底定。“一個中國”的概念,已是決
定台海局勢的“最高和最低綱領”,而大陸統合或台灣自主,祇要是和平演變、雙
方不單獨竟自行動,美國在法理上,自應袖手旁觀,保持“中立”,樂觀其成。所以
目前美國的立場仍是:“大陸不用武,台灣不搞獨”,台灣海峽維持現狀,雙方相
安無事,天下太平。這是美國過去數十年來和今後可見的將來,民主、共和兩黨任
何一黨當政的“共識”和“官方政策”。

美國對於中國並無“領土野心”,也無此能耐,可是對其“武力崛起”卻戒慎恐懼
防患未然;但因台灣地處西太平洋的戰略地位,北制日本、南北韓;南控菲律賓、
印度、東南亞,而可遠及澳大利亞、紐西蘭;東可窺伺關島、夏威夷;影響所及,
美國西海岸,亦可感受威脅,是以台灣在西太平洋的戰略位置至為重要。而自客觀
的事實與美國主觀的意願而言,美國雖無蠶食台灣之心,自然也不願見台灣輕易淪
入敵對性的強人之手。

目前中共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美國的政策,似亦不亢不卑,已經深得陶朱營貿之
術的箇中三味。殆在經貿方面,中共能以一僅被列為“開發中”近乎“第三世界”
的國家,自鄧小平於八零年代施行“四個現代化”以來,三十餘年之間,而能利用
僑資外資,甚至台資,深得孫子兵法“不戰而賺人之錢”的巧妙,已繼日本汽車迷
漫全美公路的前例,在美國商場開天闢地,大陸產品的華貨,質量俱優,黃金遍地,
美鈔滾滾,而在現代國際貿易疆場中,“上兵伐利”,發揮了孫子兵法所謂“上兵
伐謀”的巧妙。

至於大陸近年來的對台政策,也是較前大有開展,過去李登輝的空口“兩國論”和
“七塊論”.已使北京頭暈亂轉,空彈四射,應變乖方;而其後又因陳水扁的狂言
亂語,引起了中共的“文攻武嚇”。現在馬英九、蕭萬長已高票當選正副總統,將
來的中共政策,必記取當年反應過度的教訓,而改採取理性的懷柔政策,開放三通、
陸資來台、觀光旅遊、蔬果登陸等必將一一兌現,兩岸關係必將展開新的一頁。
馬英九已明確宣示“不統、不獨、不武”的大陸政策,是最吻合美國“維持現狀”
的台海政策,因為美國也要專心於總統大選的角逐,新總統選出來後,也要在內政
上迅速經濟復甦,外交上致力於伊拉克、阿富汗反恐之戰的週旋;以及北韓、伊朗
核武的處理,和防阻其他突發事件的發生,以維持其一強獨霸的最高“國家目標”。

所以梁將軍所編著之“兩岸之路”是很合邏輯思考的論述,可讀性很高,很值得參
考。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則中、台、美三贏,分則皆輸,就看今後兩岸如何互助
合作水到渠成了。謹為序。


美國加州
劉遐齡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系教授


兩岸之路

第一章
滿清腐弱志士圖強

一
  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化優美,悠悠五千年,殺殺伐伐改朝
換代,不知有多少次數?但歷久彌新,如今更騰飛。

  到了後金天聰十年(一六三六),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接受諸貝勒的建議,在
瀋陽宣佈稱帝,用滿、蒙、漢三種表文祭告天地,改國號為“清”。

  一六四四年為數約二百萬的滿洲人入_,擊敗了明朝治下一億二千萬漢人,開啟
了“大清帝國”的統治。但是這個征服者的王朝,一如蒙古等其他夷狄君主,承認
漢文化的優越,並採納運用漢文化的語言,風俗習慣,和典章制度。同時依賴儒紳
菁英維繫中國的傳統社會,而安定其統治政權。所以表面上中國領土被征服,而實
質上大漢文化卻更昂揚得勝,並創造了歷史上的“康乾盛世”,解決了中俄邊界糾
紛,平定了台灣、蒙古、西藏和新疆的動亂,從而奠定了中國近代遼闊的疆域版圖。

  可是,至十九世紀初期,西方列強不斷叩關中國,這些“洋鬼子”不但不接受
中華文化的精深博大,反而頻頻欺壓羞辱中國。

  西元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最早來到遠東。一五一五年葡萄牙的商船即進據澳
門,並以租借名義將澳門變成殖民地。一九九二年春節期間,筆者重遊港、澳,還
看見葡萄牙國旗,插在“大三巴”左前方高地樓頂上。迄一九九九年才回歸祖國。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中旬,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第二十一次大會,在澳門
體育館盛大舉行,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參加,含蓋六十二個國家或地區,其中來至台
灣的同胞就有四百一十九人,於參觀孫中山先生診所舊址時,油然肅立起敬,讓大
家親身感受到“和平統一”的強大生命力。

  一八零八年七月,英國商船帶兵駛入廣東香山雞頸洋面。八月二日,英軍三百
餘人進佔澳門三巴寺、龍嵩廟、東西砲台。二十三日,英軍又駕坐舢舨艇駛進虎門,
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門寓居。為兩廣總督吳熊光迫其於十月間撤離。
  一八三四年九月,英艦又闖入黃埔,將駛往廣州,為總督盧坤調集軍隊圍困英
國商館,逼迫英艦退回澳門。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日,筆者參觀長洲島上“黃埔軍
校”舊址,島的面積雖僅六平方公里,但位置如同珠江口的哨兵,過了長洲島(黃
埔),敵人從海上進犯省城,就無險可守了。

  一八三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英人義律率軍艦在九龍口向廣東水師發炮。九月二
十八日,義律挑起穿鼻洋海戰、九龍之戰、官湧之戰,這是鴉片戰爭前中國人民反
抗外國侵略者的前哨戰。

  一八四零年五月二十九日,英國軍艦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六月初,英軍炮擊廈門後,又北犯浙江定海,定海陷落後,英軍大肆姦淫掠殺。十
二日,英軍封鎖寧波及長江口。七月十四日,英艦駛抵天津海口,搶劫海面上的中
國糧船。八月下旬,英軍眼見壓迫清廷的目的已基本達到,同意返回廣州。

  一八四一年正月八日,清廷對英正式宣戰,沙角、大角炮臺陷落。二月三日,
虎門之戰爆發,五日,橫檔、永安炮臺失守,同時,靖海、鎮海、威海、鞏固等炮
臺也遭英軍進攻,老將關天培壯烈犧牲,守台將士四百多人戰死,虎門要塞陷落。
四月六日,清將奕山乞降,七日,簽定“廣州合約”。七月十日,英軍攻陷廈門。
八月十二日,英軍雲集舟山,再次進犯定海、鎮海相繼失陷。二零零零、零二、零
三、零四年,筆者曾多次來往深圳、廣州、路過虎門時,總會想起林則徐在虎門海
灘,燒毀鴉片兩萬餘箱,共兩百三十七萬公斤的壯烈場景。

  一八四二年五月,英軍攻陷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六月十四日,英海、
陸軍攻陷鎮江,英艦駛入南京下關江面,清廷被迫於八月二十九日,簽訂“南京條
約”,割讓香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歷時兩年兩個月
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列強遂逐漸不斷入侵。一九六一年七月,
筆者赴美國留學,經香港啟德機場,看到英國的“米字旗”飄揚飛舞,機場地勤幹
部是英國人,員工卻全是印度傭兵,中國土地被外國人管理得這樣井井有條,內心
難過極了。迄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被英國治理了145年之久的香港,才重回祖國
的懷抱。

  一八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英國藉口亞羅號商船事件,軍艦駛入廣州內河,點
燃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翌年,法國又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與英國組成聯軍,
而正式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十一月十四日,攻陷廣州。

  一八五八年四月初,英、法聯軍及其兵艦集結於白河口外,從事訛詐。俄、美
公使從中調和要脅。四月八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揚言進攻北京。五月,先
後與英、法、俄、美四國簽訂“天津條約”。同時俄國又迫使簽訂“璦琿條約”。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再次大舉入侵,七月五日大沽炮臺失陷。七月八日佔
領天津。八月八日攻陷北京,咸豐帝倉皇逃往熱河。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火
燒圓明園至今還留下斷牆殘壁,珍貴國寶藝術品被搶奪一空。十月間又簽下中英、
中法“北京條約”。結束了歷時四年多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損失更為巨大,英國佔據九龍半島。俄國自稱調停有功,
又迫清廷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喪失烏蘇里江以東四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外
國公使進駐北京,增加通商口岸和內地遊歷傳教,海關雇用外國人,鴉片貿易合法
化,使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擴展至內地,中國的獨立主權受到了空前的損害。一九
九七年十月,筆者從廈門高速公路北上,駛到進福州市大門前,看到一尊高大的銅
像,下車佇仰,才知道是“禁煙英雄”林則徐。時至今日,人民大眾仍然對林則徐
尊崇不已,並對鴉片戰爭深惡痛絕。

  一八六七年五月十八日,美國陸戰隊一百八十多人(一個加強連),登陸南台
灣琅_(恆春),幸被當地居民英勇擊退。筆者服務海軍陸戰隊時,每年都要進入
“恆春基地”,接受真槍實彈的野戰訓練,那些訓練場地,有部分就是當年的古戰
場,身臨其境心緒複雜,至感驚訝!

  一八七五年,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翻譯在印、藏邊界被殺,即藉口逼迫清政府簽
定“煙台條約”,允許英人入藏探險路程,是為英國覬覦西藏之始。
  一八八三年七月,法軍進佔越南順化,窺視雲南,被劉永福的黑旗軍擊退。
  一八八四年七月,法國海軍又突襲福建馬尾水師,直接對中國本土發動戰爭。
八月二十日,法國軍艦又攻擊台灣淡水,被守軍擊退。筆者於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
九日,參觀馬尾港,港區遼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形勢天成,導遊特別解說法
國人無緣無故炮擊馬尾港內船隻的故事,聞者莫不憤懣。
  一八八五年二月,清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卻反被迫簽訂停戰協定結束戰爭。
  一八八六年,西藏地方政府在藏、錫邊境的隆吐山架設砲台防衛英人入侵。
  一八八八年,英國悍然發動對隆吐山的武裝進攻,藏軍僅賴火葯槍、弓箭、刀
矛等落後武器英勇抵抗而失敗。
  一八九零年和一八九三年,分別和英國簽定了“中英藏印條約”和“續約”,
接受了英方片面劃定的藏、錫分界線,並同意開放亞東商場。
  一八九四年夏,日軍攻佔遼東半島,到處燒殺姦淫,旅順全市據英人胡蘭德說:
僅剩下三十六人,都是因埋葬死者而得以留下來的。

  斯時,清廷國勢日落千丈,列強張牙舞爪要來瓜分中國,激起仁人志士謀求圖
強救亡之道。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倡“維新立憲”,而孫中山先生等人卻
更積極的主張“國民革命”,由是結合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於十一月二十四日,
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筆者一九六一年七月去美國留學,
經過檀香山一宿,還特別參觀了“興中會”舊址,已改建為孫中山先生紀念館。

  一八九五年正月,“興中會”又在香港設立總部。三月二十三日,因中、日甲
午戰爭,清廷戰敗,李鴻章在日本馬關(今下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共十一條,
主要內容包括;割讓遼東半島,割讓台灣和澎湖,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
為通商口岸。是繼“南京條約”之後,最嚴重的賣國條約,隨後由於俄、法、德三
國出面干涉,清廷以三千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這又是李鴻章辦洋務(外交)的
天大笑話!難怪,台灣菁英丘逢甲慨嘆: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台、
澎被日本統治半世紀之久,由於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才回歸祖國。筆者於一
九四九年中秋節前夕來到台灣,一直旅居至現在。

  一八九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俄國以共同防止日本侵略為誘因,迫使清廷簽訂
“中俄密約”,由是沙俄勢力漸次深入東北。

  一八九七年九月八日,德國軍艦停泊武漢一周後,準備在膠州灣過冬,十月二
十日,藉口兩名傳教士被殺,攻佔青島砲台。翌年二月,清廷被迫簽訂“膠澳租界
條約”,允許德國在山東修築兩條鐵路開採煤礦,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二零零一年六月,筆者遊覽青島市“八大關風景區”,就是德國人經營山東時的住
宅別墅區,紅瓦白牆,林木蔥蘢,綠草如茵,實足歐式風格。位於黃海路十八號的
“花石樓”是德國總督行宮,哥德式城堡建築,背陸面海,古松高聳林立,景緻非
常優雅,內部陳設整潔精緻,宜室宜家。導遊說:蔣介石和宋美齡,及毛澤東和江
青,來到青島也駐驛於此。孫立人將軍任陸軍總司令時,於一九五三年夏天對陸軍
官校二十四期學生講話,曾提到他小時候,在青島海灘戲水,被德國眷屬欺侮的故
事,所以他立志要當軍官,要把外國人驅逐出境。

  一八九九年八月,美國對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實質上是在維護承認列強
在華的既得利益,也是讓美國插足中國市場的機會,構成了美國侵華的根本方針,
也是後來八國聯軍入京後,各國進行分贓談判的基本原則。

  一九零零年夏的“義和團事件”,這個狂熱的反外秘密社團,以血肉身軀搏殺
英、俄、德、法、日、美、意、奧“八國聯軍”的槍炮刺刀,致使北京於八月淪陷,
頤和園火燒成灰,各國分區佔領,公開劫掠,屠殺無辜,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慈
禧太后帶領光緒皇帝逃亡西安。這不僅又一次挫傷了清廷的威信,更使中國人惡夢
初醒,普生失落惶惑的感受,進而更普遍的產生了振衰起弊的圖強理念。孫中山先
生就認為“義和團”之亂,引來“八國聯軍”入侵,全國震動,“機會可承”,遂
於這年九月二十八日,偕同楊衢雲等革命志士第一次到達台灣,策應“惠州起義”
失敗,至十一月十日離台,繼續奔走革命。筆者曾數度遊覽頤和園和紫禁城,每次
都會看到八國聯軍戰爭情景的壁畫,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從沒有那一個國家單獨
遭受八個國家的聯軍,攻陷首都的戰例。所以我們“中國”必須崛起圖強,才能洗
刷歷史的奇恥大辱。

  一九零一年七月,英國駐印度事務大臣漢密爾頓要求英政府批准他入侵西藏。
  一九零三年,英屬印度政府派出榮赫鵬為首的侵略軍,越過邊界闖入西藏。
  一九零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英國侵略軍與藏軍在帕里以北的曲米森谷相遇,千
餘人的藏軍手中的落後武器,不敵侵略軍的長槍大砲,而被打死或打傷。

同年四月十一日和七月六日,西藏江孜兩度失陷。八月三日,英軍闖入聖潔的古城
拉薩,這是千年來第一次遭到帝國主義的踐踏。由於給養和通訊得不到後續支援,
英國侵略軍於九月下旬自動撤離拉薩。

  一九零五年一月的日俄戰爭,戰場居然在東北的旅順港,更是戲劇性的羞辱了
中國。日軍把俄國趕出了旅順和奉天,獨佔了東北豐碩的權益,這也是激怒中國人
奮起“自強運動”的觸煤。二零零一年六月,筆者遊覽旅順港時,看到二0三高地
上豎立的死難官兵紀念塔,竟是日本軍閥的亡魂,遠眺港面碧波洶湧,彷如日艦炮
火連天。也看到帝俄留下的兵營和彈藥庫,侵略者的形貌仍然隱隱浮現,內心憤慨
不已!我問:日本人攻佔旅順港時,當地居民幫誰的忙?導遊說:因為俄國人已在
旅順多年,大都幫俄國軍隊做後勤工作,外國人在中國領土內作戰,天下笑話莫此
為甚!

  由於,連年對外戰爭,簽訂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清廷國勢日益不振,統治
階層雖發起了多次的自救運動,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深受清朝腐敗政治統治,和帝
國主義不斷壓迫的中國人民,被迫舉起反抗和圖強的旗幟,而引發了後來更多的自
強救國運動。因為當時的救國社團很多,意見不一致,孫中山先生乃於這年的八月
二十日,將“興中會”和“華興會”、“光復會”等結合而成立“同盟會”。

  當時,保守的“維新立憲”主張,已逐漸失勢,而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國民
革命”,雖經過十次失敗,終於同盟會成立六年之後的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發揮
了團結的力量,“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十二月二十日在南京成立中
央政府,孫中山先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定國號為“中華民國”,使用陽曆,並以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為“中華民國”建元的開始,孫中山先生被尊稱為“國父”,
結束了綿延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幸,民國初年,國基
未固,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激起了政壇上的強烈反感,孫中山先生又因應時局
安定的需要,於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將同盟會與其他各黨派合併,改組為
“國民黨”。二零零七年七月十日至十一日,筆者參加“武漢台灣週”活動時,看
到兩層西式洋房的威嚴豪宅“鄂軍都督府”,就是當年“辛亥革命”指揮部,室內
展覽黎元洪等起義,以及孫中山先生蒞臨武漢的照片文物,仍感熱血沸騰,敬仰不
已!

  一九一三年三月,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宋教仁,促使孫中山先生決心推翻袁世凱,
於同年夏發起了“第二次革命”,戰事擴及七省,因袁世凱掌握了軍隊,至使“國
民黨”元氣大傷。孫中山先生於八月二日,偕同胡漢民等革命志士,自上海經福州、
馬尾第二次到達台灣,駐台北梅屋敷(即今日國父紀念館址),並遊歷過赤崁樓、
吳鳳廟、日月潭諸名勝地。於九月二十五日始離台逃亡日本。為了重振旗鼓,繼續
討袁護法,又於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致使
第二次革命順利成功。

  一九一七年二月,俄共依中東鐵路特權,在哈爾濱設立“蘇維埃政府”,篡奪
地方政權,為吉林督軍孟恩遠派軍驅逐。十一月,俄帝“布爾什維克”黨人,先後
在聖彼德堡和莫斯科奪得了政權,很少人體會到這件事對中國的意義,但孫中山先
生卻致電列寧道賀。

  早在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前,上海已經出現了若干“社會主義”研究小團體。俄
國革命之後,左翼人物北大文學院院長陳獨秀,和圖書館館長李大釗,公開主張:
中國應該建立一個嶄新、活潑、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權,啟發了當時在北大圖書館
工作年青助理毛澤東的中心思想信仰。

  一九一八年春,段祺瑞乘袁世凱(一九一七)歿後不久,政局混亂之際,破壞
“臨時約法”,孫中山先生憤而於六月,取道台北赴日。所以孫中山先生曾先後三
次到達台灣,時間雖久暫不同,但對台灣同胞的感情,卻具有極大的影響。

  一九一九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導致德、俄帝國瓦解,列強在“凡爾賽
和約”中議定,將戰敗的德國在山東省原有權益移交日本,而不交還中國。五月四
日北京學生遊行抗議,全國各地蜂踴響應,上海等大城市工人亦群起罷工示威,因
而振奮了更多的愛國知識份子共謀“救國之道”。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五日,筆者特
別走訪凡爾賽宮內的“鏡殿”(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約簽字舊址),猶隱隱看到各國
代表面對自己的容顏,簽下出賣中國的條約,日本變成了中國的太上皇,是可忍孰
不可忍?!這也是激發共產思想開始大肆傳播的引線。

  這年的七月,莫斯科共產政權巧得先機,突然宣佈:把帝俄沙皇時代不當取自
中國的一切領土歸還中國,放棄滿洲鐵路的掌控權,放棄“庚子拳亂”分得的賠償
金,放棄滯留中國的俄人之治外法權。這對受盡列強欺侮的中國人無形搏得了好感。
 就在這年冬天,運用俄國放棄的“庚子賠款”,數百名中國左翼青年學生,參加了
“勤工儉學”計畫,前往法國巴黎留學,周恩來、鄧小平也名列其中。

  也在這年(一九一九)的十月十日,孫中山先生為了適應新的政治環境,有鑑
於政黨政治必然發展的需要,又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直到現
在歷久彌新。


二
  一九二零年左右,國民政府唯一能掌控的地方,是廣州市及其環繞周邊的廣東
省部分,其他地區均由大小不同的軍閥割據著。所以這段時間的“中華民國”表面
上脫離了滿清的統治,實質上仍為各省軍閥分裂割據,兵戎相見的動盪歲月。

  同年六月,俄共在赤塔設立“華員局”,吸收訓練華籍黨員,同時在貝加爾湖
畔的伊爾庫茨克“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負責中國和遠東地區共產黨的建立與管
理。八月間,共產國際派維辛斯基到北平、上海與李大釗、陳獨秀商討中共建黨計
畫。

  一九二一年六月,中共派張大雷赴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提報建黨計畫並獲得
同意。七月二十三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正式成立,並接受史達林指導,為國際
共黨的一個支部。正因為沒有自己成熟的領袖,因此早年的中共“左”“右”搖擺
不定,從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到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到李立三的
“左傾”冒險主義,到王明、博古的“左傾”教條主義,像走馬燈似的“一右”
“三左”不斷更換領袖。唯獨毛澤東堅信“馬列主義”,主張“槍桿子出政權”積
極地建立一支“紅色武力”,以達其奪取政權的目的。

  一九二二年六月陳炯明叛變,佔領東江地區。十六日,“永豐艦事件”,是蔣
介石獲得孫中山先生信任的起點,蔣護衛孫中山先生脫險後,派任為潮汕地區粵軍
許崇智的參謀長,策劃指導討伐陳逆,收復廣州。八月十四日,孫中山先生避難上
海,會見了共產黨國際代表馬林,研商中蘇合作的架構。

  一九二三年元月,孫中山先生就與蘇聯新任使節越飛簽訂了“聯合宣言”,宣
稱中國並不存在發展共產主義的條件,中國的最高目標是“國家統一,完全獨立”。
莫斯科承諾支持國民革命,願意協助孫中山先生改組“中國國民黨”。這則宣言,
國民黨內部的保守人士感到非常的關切,而蔣介石卻是支持“聯合宣言”的人物。

  八月十六日,孫中山先生指派蔣介石為“蘇俄考察團”團長,率領王登雲(國
民黨員)、張太雷(共產黨員)、沈定一(左傾份子)三人,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遍歷蘇聯各地,所見所聞印象深刻,讓蔣介石先生私下深信,蘇維埃政治體制是
“暴政”“恐怖”的工具;蘇共的目的是要扶持中國共產黨代為侵華工具。可是當
時的形勢需要蘇聯的協助,所以他並沒有公開說明考察蘇聯的心得。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
會,通過一項方案“同意共產黨員可以跨黨,兼具國民黨員身份”。會議代表共228人,
中共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共168人,中間派56人,右派僅4人,致使會議為共黨所左右,
計有李大釗等三人當選為中執委,毛澤東等七人當選為後補中委,可見其選舉策略
勝過“中國國民黨”。

  很有趣的是,毛澤東不但也化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員,而且當選第一屆中央候
補委員,還擔任中央宣傳部的副部長,當時的部長戴季陶因故未就職,而由毛澤東
代理部長。當時中共黨員任職中央黨務幹部者,尚有書記處書記劉伯誠、組織部長
譚平山、農業部長林伯渠,由是組織發展和廣大工農群眾,均為中共所掌控。這就
是史稱“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具體表徵。

  五月三日,蔣介石出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周恩來先是政治教官,隨後是
政治部主任。第一期五百人於六月十六日正式開學,持續辦到第二十三期,而於一
九四九年中斷。中國共產黨也不斷在軍校吸收黨員,如黃埔四期的林彪就是共產黨
員參加軍校的代表性人物。但絕大多數的“黃埔軍官”都非常效忠蔣校長,而成為
終身的核心支持者。筆者二零零二年六月十二日至三十日,參加大陸“慶祝黃埔建
校七十八週年紀念”活動,第一個接待單位是“全國黃埔同學總會”,十三日上午
在奧林匹克飯店香檳廳,看過文藝表演後午宴時,主持人一再強調:兩岸雖然分治,
而黃埔精神卻仍然緊密相扣。第二個接待單位是“民革中央”,於十四日下午四時,
在“國共政治協商會議”舊址交誼廳座談,接待人員多為黃埔前輩,發言熱絡,有
志一同呼籲“發揚黃埔精神,完成中國統一”。第三個接待單位是“北京市黃埔同
學會”,於十五日下午四時,在中華文化學院大禮堂舉行“黃埔人聯誼會”,到有
黃埔歷屆師生和眷屬五百多人,發言踴躍,慷慨激昂,都希望“黃埔人”團結在一
起,再創全國統一的光輝。在那熱血沸騰的場面,筆者也冒昧舉手起立發言:我是
黃埔軍校二十四期畢業生,現在旅居台灣,黃埔軍校在大陸辦到二十三期,是由我
們二十四期將“黃埔精神”帶到台灣去的------話未講完,掌聲熱烈響起。會後,
還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期的學長和記者群,趨前致意,熱情感人。

  一九二五年一月,陳炯明進兵廣州,蔣校長率領黃埔師生第一次“東征”,英
勇作戰而於三月底敉平叛亂。就在這次勝利聲中,北上議和的孫中山先生已於三月
十二日,因肝癌逝世。

  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世界震驚,全國同胞、海外華僑,同聲哀悼。最悲痛哀
慟的還是淪陷已三十年之久的台灣同胞,且看其弔詞曰:“唉!大星一墜,東亞的
天地突然黯淡無光了!四萬萬的國民,此刻為了您的逝世哭喪了臉了!消息傳來,
我島人五內俱裂,如失了魂魄一樣;西望中原,禁不住淚泉滔滔了!您的毅力意志,
已經推倒滿清,建立了民國,嚇壞了無恥的軍閥和殘酷的外國帝國主義,喚醒了四
萬萬沉睡的人們”。這是台灣同胞對孫中山先生出自內心深處的尊崇敬仰之情,非
常值得今天和未來生活在台灣的同胞們永遠珍惜!

  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個月之後,上海爆發了“五卅慘案”,警方把事件歸咎於
“布爾什維克黨人的活動”,群眾高呼“殺死洋鬼子”,“取消外國人在中國的一
切特權和治外法權”。風暴很快蔓延到廣州、武漢及湖南等內陸地區。國民黨和共
產黨均藉這股愛國風潮,趁勢招攬黨員。中共黨員人數暴增到三千多人。

  “五卅慘案”發生時,毛澤東正回到湖南老家照顧重病的母親,他也乘機在鄉
村組織農民社團。湖南省政府派兵緝拿,他迅即潛逃廣州,反被委任為國民黨宣傳
部刊物“政治週報”的編輯,並負責主持一個專門培訓“農民運動”幹部的單位。

  這年的七月一日,國民黨宣佈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推舉汪精衛為“中央政治
委員會主席”,面臨的挑戰是“統一全國”。不意,陳炯明乘“沙基慘案”,獲得
香港政府和廣州商團的資助,集其殘部,複據東江地區,蔣校長奉國府命,於九月
二十八日,再次揮師第二次東征,歷時月餘,即予徹底敉平,致使廣東革命根據地
得以鞏固。

  十月底,年僅十五歲的蔣經國和其他共九十名的中國學生,登上泊碇在上海江
灣的一艘蘇聯貨輪去蘇聯留學。經國先生滯蘇十二年之久,並娶妻生子,歷盡艱辛
才返國。值得一提的是,這批留俄的學生中,有位芳齡十八的姑娘張錫媛,另一位
是蔣校長首席秘書邵力子的兒子邵志剛,還有位是十八歲的安徽青年國際共產黨員
陳紹禹(化名王明,日後成為毛澤東和蔣校長的共同敵人)。

  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二日,當年二十一歲已在巴黎留學五年的鄧小平,來到蘇聯
中山大學,他負責主編一份油印週刊“赤光”,得到“油印博士”和“小鋼炮”的
綽號。很有意思的是他很快就和張錫媛熱戀,並和蔣經國分配在同一班,該班二十
人,鄧小平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小組長。他的身高不到五尺,比蔣經國還矮,
兩人因體型相近,反倒倍覺親近。

  三月十八日,中山艦依俄國顧問季山嘉策劃,擅駛黃埔港,陰謀劫持蔣校長。
蔣校長忍無可忍,斷然採取“清軍”措施;包圍俄國顧問公館,解除工人衛兵武裝,
接管中山艦並逮捕艦長李之龍,解除革命軍中所有共產黨員職務,要求蘇俄撤換季
山嘉。但宣稱“聯俄政策”不變。

  六月五日,蔣校長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七月一日發佈北伐動員令,七月九
日誓師北伐,北伐行動雖然面臨十倍以上優勢兵力的各路軍閥,但是,進展神速,
八月即佔領華中重鎮長沙。

  一九二七年一月,鄧小平離開莫斯科回國,加入“基督將軍”馮玉祥部隊擔任
顧問,這時正是北伐軍事進展的緊要關頭。北伐軍於三月二十一日佔領上海。三月
二十三日克復南京。

  四月十二日,國民黨在保守派居正的主導下,實施“清黨”,周恩來被逮捕,
隨後據說為白崇禧放走。鄧小平也悄悄離開了“基督將軍”。其他中共地下領導人
均四散逃亡,有的躲進上海、武漢的外國租界,毛澤東即潛入湘贛邊區,鮑羅廷也
倉皇跑回俄國。但時任武漢國府主席的汪精衛,以蔣總司令未經中央議決而擅權,
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容共”政策,於四月十八日操弄國府及黨中央會議,通電開
除蔣總司令黨籍及撤銷本兼各職。惟蔣總司令以達成孫中山先生統一全國之革命任
務為重,亦毅然和忠貞之士,於南京組成國民政府,推舉胡漢民為國府主席,相對
於武漢汪政府,史稱“寧漢分裂”。而蔣總司令仍排除萬難繼續北伐。

  五月一日北伐軍攻佔濟南,日本深恐中國很快統一,藉口保護僑民出兵山東,
演成“五卅慘案”,國民政府用外交處理“濟南事件”,北伐軍則繞道繼續北進。
張學良諫其父息兵免戰返回瀋陽,不幸六月四日張作霖退出關外,途經皇姑屯車站
時,被日軍預設地雷炸死。六月八日北伐軍收復北京(改稱北平)。

  由於清黨風波,共產國際對中共發出強烈的“五月指示”,由鮑羅廷主持中共
中央擴大會議,決定七月十三日發表宣言:中國共產黨決定撤回參加國民黨的中共
黨員,認定國民黨內包括汪精衛在內的左派人士,以及革命軍中的高級幹部,均為
小資產階級,而列為鬥爭對象,積極策動軍隊起義和農民秋收暴動。於是七月十五
日,汪精衛也在武漢實施“清共”,並驅逐俄國顧問。

  八月一日,朱德、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在南昌領導八一起義,打響
了中共武裝革命的第一槍,中共建政後特定這天是中共的“建軍節”。筆者二零零
三、零四、零五年,均曾到南昌參訪,每次看到“紅軍起義指揮部”裡面展覽的照
片、說明等文獻,均會默禱當年死難的無辜市民,並質疑中共為什麼選在南昌開第
一槍?蔣總司令於北伐成功時,曾有意建都於南昌,但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是
孫中山先生決定的,因而作罷。

  中共南昌軍變同時,廣州葉劍英部繼變響應。武漢政府汪氏倡“寧、漢政府合
併”,但與在南京的桂軍統領李宗仁協議條件;必須蔣總司令下野。蔣為促進團結,
毅然於八月十三日辭職,十四日通電下野。八月十九日汪發表遷都回南京宣言,九
月武漢政府正式和南京政府合併,戲劇性的“寧、漢分裂”表面落幕。可是,由於
汪精衛始終貌合神離,直至其終生,也未和國民政府充分合作。

  九月八日,毛澤東率領一千多人的工農群眾在湘、贛邊區“秋收暴動”失利,
隨即上客家人群居的井崗山,和當地兩股與秘密會社有瓜葛的土匪袁文才、王佐結
合約有三千多人,袁、王及其部眾,都是湘、贛邊界附近的客家人,其中與袁文才
有表親關係的女將賀子珍,即是永新客家人。從此開始創建以寧岡為大本營的井崗
山紅色根據地。這塊位於贛西、湘東交界羅霄山脈中段的革命根據地,包括江西的
寧岡、永新、遂川、蓮花,湖南的酃縣、茶陵等縣。由於毛澤東巧妙地和賀子珍結
婚,並運用了較貧苦而受壓榨客籍人的翻身心理,逐漸擁有不少的工農群眾。筆者
曾多次從吉安到南昌經過八德,在高速公路東側,遠遠看見一塊“毛澤東祖籍地”
的碑牌,足證毛澤東的祖先也是江西八德的客家人。

  中共這些干擾行動,並沒有動搖蔣總司令堅定的意志,北伐軍仍然按計畫北進,
終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張學良通電“服從中央政府”領導,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遍插東北,北伐統一大業形式上算是完成了,蔣總司令掌控了國民政府的權威。

  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朱德上井崗山與毛澤東會合,成立中共工農紅軍第四軍,
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政委,當時民間均稱之為“朱毛紅軍”。值得研究的是,朱
德.是四川儀隴的客家人,毛澤東祖先是江西客家人,追隨他倆的子弟兵,也大多數
是客家人。隨後,在平江暴動失敗被追剿的彭德懷,也領著敗軍到井崗山落腳,頓
時中共紅軍形成聲勢。

  可是八月中旬,紅軍主力湘南殘敗折損過半。湘、贛“會剿部隊”調集四個團
乘虛進攻井崗山,當時山上紅軍只有兩個連,一個連把守五大哨口中的黃洋界,一
個連作為預備隊。其他八面山、雙馬石、朱砂沖、桐木嶺四個哨口,則由王佐部隊
把守。三十日清晨濃霧瀰漫,會剿部隊朝向黃洋界羊腸小徑上山,當逼近紅軍射程
以內時,才遭到猛烈射擊,但紅軍彈藥越打越少,槍聲漸漸稀落,只得不斷向一千
三百四十三米高的山下滾石頭,並藉竹釘、樹枝路障、壕溝、簡易工事,遲滯會剿
部隊前進,相峙至下午四時許,紅軍從軍械修理庫搬出一門迫擊炮,只有三發炮彈,
第一發.第二發均未爆炸,第三發正不偏不倚命中了會剿部隊的指揮所,山上歡聲雷
動,加上賀子珍,伍若蘭動員了男女老少喊殺聲的疑兵,誤導山下一片慌忙,以為
紅軍主力還在山上,而糊裏糊塗倉皇奪路撤退。二個連擊退了四個團,真是天助紅
軍也!毛澤東在趕返井崗山途中,竟沒有發現會剿部隊蹤影,興高采烈地吟了一闋
“西江月--井崗山”。詞曰: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二零零三年十月中,筆者遊覽井崗山,並沒有被林木蔥蘢,飛瀑潺潺之美景所
吸引,而急著去看毛澤東手書狂草這首詞的碑文,著墨剛勁有力,氣勢揮灑自由,
也該算是一個書法名家吧?黃洋界哨口山上還留有散兵坑、壕溝、和一座迫擊炮模
型,小兵立大功,委實值得留念。紅軍博物館內,朱德、毛澤東初相會握手的照片,
及轉戰贛南的經過清晰可見。紅軍醫院的黑色屋頂和牆壁,據說是為了避免飛機的
轟炸,院內簡陋的病床仍然如原狀。雕塑公園內賀子珍、何長工、潘漢年等的人像,
栩栩如生。均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九二九年初,彭德懷計殺了袁文才、王佐,收編了他們的徒眾,而井崗山卻
受到湘、贛兩省國軍的重重包圍,毛澤東決定兵分兩路,一部是紅五軍由彭德懷率
領留守井崗山,主力是紅四軍由朱德、毛澤東率領約三千六百人攜槍一千一百支出
擊贛南。因為贛南多山,是接壤閩西、粵東北的紐帶,又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四月
五日,毛澤東在瑞金寫了一封信給仍留在上海的地下中共中央說:“瑞金民眾如火
如荼的起來歡迎我們,和地主鬥爭非常勇敢,爭取江西,兼及閩西、浙西,山水相
連,聲氣相通,要比湘、贛邊區有利。”

  一九三零年二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通電要求蔣總司令下野,蔣
籲“和平建國”未果。四月,軍閥們擁閻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馮、李、張副之,
唯張學良未從,並通電支持中央。國府調遣軍隊討伐之,致釀成“中原大戰”,迄
十一月敉平叛亂。

  中共趁“中原大戰”之際,於同年八月成立紅軍總司令部,由朱德任總司令,
毛澤東任政委,除贛南、閩西、粵東北地區外,另於大別山、湘鄂邊區、湘黔邊區、
閩浙邊區和陜北地區,裹脅工農群眾組建紅軍武力,游擊襲擾,積極拓展其“蘇維
埃”的地域,中共已成燎原之勢。

  但是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南京的中華民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合
法政府。有實力足堪威脅,挑戰蔣總司令為全國領袖地位者,只有“中國共產黨”。
所以蔣總司令鑒於中共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援,認為若要鞏固國民黨政權統一全國,
一定先得肅清中共勢力,致堅持“先安內,後攘外”政策。

  從此而後,蔣介石、毛澤東及其追隨者,腦海裏都深深鑄著同一個觀念;“誰
能真正的統一全國?”“誰的主張才可以建立一個強盛的中國?”致使“中國國民
黨”和“中國共產黨”,兄弟鬩牆分道揚鑣,兵戎相見至今未歇!

第二章
安內未成攘外勝利

一
  一九三零年十一月,中原大戰剛剛結束,十二月十九日,蔣總司令有鑑於赤焰
燎原,決定進行剿共,即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為剿赤總司令,第十八師師長
張輝瓚為前敵總指揮,面授機宜:“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追猛打。”
調集部隊約十萬人,飛機二十七架,在江西吉安、廣昌、寧都、興國間地區。對中
共紅軍的二萬八千多人,實施第一次圍剿。

  毛澤東在東固附近的小布鎮召開誓師大會,寫了一副對聯曰:“敵進我退,敵
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裏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
各個擊破,運動戰裏殲敵人”。朱德運用了這副對聯的戰術,活捉了戰敗化裝士兵
躲在山中的張輝瓚。

  一九三一年一月四日,蔣總司令又任命軍政部長何應欽兼南昌行營主任,代行
陸海空軍總司令職務。調集總兵力約貳拾萬人,飛機二十七架。在江西吉安、廣昌、
福建建寧間地區。對中共紅軍約三萬六千多人,實施第二次圍剿。蔣總司令反省第
一次圍剿之敗,敗在“長驅直入”,鑽進了朱毛的口袋。這回改成“穩紮穩打,步
步為營,緊縮包圍”。

  第一次反圍剿獲勝,不到一個月,圍剿部隊又來了,毛澤東得意洋洋地寫下這
闋“漁家傲”。詞曰:
    萬木霜天紅燦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崗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肝,不周山下紅旗亂。

  朱德、毛澤東經深思熟慮後,決定仍然採用“誘敵深入,揀弱的打”,“傷其
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紅軍自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短短半個月,由西向東,連
續取得白沙、富田、中村、廣昌、建寧戰鬥的勝利,從蒼茫贛江之濱,橫掃三百五
十公里,一直打到山色秀麗的閩西邊。殲敵三萬多人,繳槍兩萬多支,並俘獲十五
瓦特的收發報機及其報務員,從此紅軍居然有了無線電通信。六月三日,毛澤東在福
建建寧召開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大會,回到住所西門外天主堂樓上,趾高氣揚地寫下
第二闋“漁家傲”。詞曰: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宵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捲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的二月間,中共紅十五軍,兵分三路圍攻瑞金旋即撤離。三
月,紅十二軍再度攻佔瑞金。全縣展開第二次“分田鬥爭”。四月,中共在瑞金成
立紅色警衛營,大肆進行“肅反運動”。

  同年(一九三一)七月,蔣總司令再坐鎮南昌,直接指揮何應欽為中路軍總司
令,朱紹良為左翼集團軍總司令,陳銘樞為右翼集團軍總司令。調集兵力約三十萬
人,飛機四十五架。在江西臨川、黎川、吉安、廣昌、興國、瑞金間地區。對中共
紅軍約三萬餘人,又以“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為戰略方針,實施第三次圍剿。
  毛澤東剛剛結束“第二次反圍剿”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蔣總司令來的這麼快?
就倉促沿用“避敵主力,打敵虛弱”的“欺敵戰術”應戰。

  詎料,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府罷黜立法院長胡漢民,而導致汪精衛聯絡兩廣軍
閥,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公開反蔣,史稱“寧、粵分裂事件”,這又變成了毛
澤東的救兵。蔣主席忙於處理內訌,不得不結束第三次圍剿。

  八月,鄧小平來到瑞金擔任縣委書記,及時制止“肅反擴大化”錯誤,。據說:
鄧小平在瑞金期間,住在縣立中學校舍內,曾主持賀龍的入黨宣誓。一九七二年秋
天,鄧小平謫居江西,曾回到瑞金,接待人員對他說:你是我們的老縣委書記。在
他蒙冤遭受打擊的時候,這句話讓他感動不已。現在“瑞金第一中學”校門碑額,
就是鄧小平的題字。筆者返鄉探親必到第一中學看看,因為那裡是我自一九四三年
秋至一九四六年夏初中肄業的地方。二零零三年十月五日,第一中學八十週年校慶,
我以“旅台校友”身份,應邀在慶祝大會上致賀詞,一再強調:今天強大的中國是
從我們瑞金起家的!數次熱烈掌聲,至感故園情深。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變本加厲強佔東北,進驅關內,並用政治、
外交、經濟等多種手段,逼迫國民政府妥協,抗戰愛國聲浪響徹雲霄,而蔣委員長
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但由於“寧、粵分裂事件”,蔣又被迫下野。

  這年九月二十八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中共中央局,及紅軍總部進駐瑞金葉
坪謝家祠,現在已成為“紅色觀光路線”的重點。筆者也去參觀過數次,用木片隔
間的各部局辦公室及其桌椅用具,毛澤東臥室的床鋪、鐵皮箱、斗笠、糙米袋等都
原貌保持得很逼真。屋外的操場、司令台、一顆子彈形狀的紅軍英雄塔,及一排碑
林均值得一看。

  十一月七日是蘇聯國慶日,中共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及第一次全國蘇維
埃代表大會相繼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改稱瑞
金為“紅都—瑞京”。毛澤東當選為中執委主席,及人民委員會主席,毛主席之稱
號即自此沿用至其終生。所以我的故鄉瑞金是“朱毛紅軍”的搖籃,當年的“蘇維
埃共和國”,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根。

  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控有二十一個縣市,以瑞金為中心,包括贛南
的石城、寧都、興國、雩都、南康、信豐、會昌、安遠、尋鄔、三南;閩西的寧化、
清流、長汀、連城、龍岩、武平、上杭、永定;和粵東北的蕉嶺、平遠等客家人聚
居的地區,人口約有兩百五十萬,面積約達五萬平方公里,隱然建立了初具雛形的
“紅色地盤”。筆者於這年(一九三一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在這塊“紅色地盤”
雲石山麓一座土牆土瓦的農舍裡,哇哇墜地。所以從小就耳濡目染很多“朱毛紅軍”
的故事,這也是促使筆者研究“兩岸之路”的原始動機。

  一九三二年一月,周恩來在葉坪主持蘇區中央局會議,進一步糾正“肅反擴大
化”錯誤。一月十日,以朱德為中共軍委會主席名義,任命彭德懷為攻打贛州的前
敵總指揮,屢攻屢敗而撤退。毛澤東是堅決反對打贛州的,但當時他無軍權,由是
悶悶地帶著賀子珍和警衛班十三個人到瑞金東面約三十里地的東華山,住在山頂一
座古廟內養病。二零零二年秋,贛台客家文化研討會,和零四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
筆者均應邀到贛州參與。最近幾年返鄉探親,每次都會遊覽贛州週邊附近的景點,
發現“毛澤東堅決反對打贛州”是有道理的,因為贛州是章、貢兩水的匯流處,西、
南、北三面環水,沿河邊還有宋代遺留的城牆,當時只有兩座單行能過的浮橋,東
面臨陸,也要過一座土木橋聯外,腹地狹小,易守難攻,不是一個可供打天下的據
點。

  正當此時,日本突然製造“上海一二八事變”,全國軍民抗日情緒再度沸騰,
國府敦促蔣委員長復職,繼續領導執行“安內攘外”政策。

  據說:毛澤東在東華山那些日子,苦無國軍的軍情資料,賀子珍看出了他的心
事,自告奮勇要求帶幾位貼身衛士,趁著黑暗夜深,騎馬跑到汀州府,收集了最近
幾天的中央日報,就在快要離開的剎那,被府內警衛發現追趕,賀子珍雙槍駿馬殿
後,回過頭去“呯!呯!”擊倒尾隨的追兵,從容脫離返回住處,毛澤東喜不自禁,
一口氣看完那些報紙報導的圍剿部隊行動,微笑的對賀子珍說:“你是紅軍的女英
雄,我們可要小心了”。

  二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在葉坪開業,行長毛澤民。三月七日,
攻打贛州失利撤圍。周恩來派項英去請毛澤東下山共商大計,毛澤東走路回到葉坪,
安頓賀子珍後,即連夜趕去雩都,坐上一隻小船經過兩天三夜,在贛縣江口靠岸。
在這裏周恩來主持了“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史稱江口會議),毛澤東又一次反
對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畫,主張在贛江以東,閩浙沿海以西,長江以南,南嶺以
北地區,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以鞏固和擴大“中共蘇區”。但都未被採納,毛澤東
再一次陷入少數,陷入孤立。

  五月,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動員群眾三千多人,在沙子崗開始修築飛機場。六月,
瑞金衛戍司令部成立,劉伯承任司令。十月,創辦“列寧師範”,首任校長徐特立。

  此其間,紅軍內訌,在“寧都會議”上,共產國際派指責毛澤東是“狹隘的經
驗論”者,把毛澤東排除在中共蘇區紅軍的領導地位之外。他鬱卒地從寧都回瑞金,
途經大柏地,看到村落牆垣上仍留有當年的累累彈痕,回憶起民國十八年(一九二
九)大年初一,和朱德率領紅四軍在此地擊潰尾追之劉士毅部,不禁感慨萬分,而
寫下了這闋“菩薩蠻”。詞曰: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帶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前村是大柏地鄉內一座小村落,建有紅軍紀念碑)

  毛澤東從寧都南行兩天便到了瑞金,他沒有在“紅都”落腳,即東行一天到了
汀州,找到老友傅連暲醫師,安排住在老古井一棟小洋樓休養去了。筆者自一九四
六年秋至一九四九年夏,肄業江西省立寧都鄉村師範學校高師部,每學期均要在毛
澤東走過的同一條路上來回兩趟,那時是黃土碎石路面,凹凸不平,風來塵土飛楊,
腳底起泡辛苦難行,要花一天半時間,大柏地是途中休息點,總會順道去看看“紅
軍紀念碑”,朗誦毛澤東那闋“菩薩蠻”,不禁也感慨萬分。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二
日,參加母校寧都師範九十週年校慶,在慶祝大會典禮上,應邀代表“旅台校友”
致賀詞,即興提到孫中山的祖先是寧都人;以及毛澤東當年在“寧都會議”被冷落
的故事,贏得滿場喝采。如今從瑞金到寧都,車程只約四十分鐘,路面已是雙線道
的柏油馬路,平坦開闊,車水馬龍,回憶當年一步一印的辛苦情景,委實不可同日
而語,家鄉進步太快了。

  這年(一九三二)五月二十六日,馮玉祥在中共的運作下,就任“察哈爾民族
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卻因國府急調關麟徵、劉戡、劉興等部北上威嚇,宋哲元也於
八月間回到察哈爾繼續領導抗日,馮玉祥就自動退隱泰山去了。

  十二月,劉少奇、林伯渠到達瑞金。在沙洲壩“工農紅軍學校”炮兵操場舉行
“廣州暴動”(張大雷策動)五周年和“寧都暴動”(葉挺起義)一周年紀念大會,
軍民群眾二萬餘人參加,分於各地同時舉行。

  一九三三年一月,中共蘇區瑞金縣第一次黨代表會議,在象湖鎮建材廠召開。
博古(秦邦憲)、洛甫(張聞天)、陳雲、羅邁(李維漢)等人相繼到達瑞金。二
月,中共蘇區“女子大學”在沙洲壩創立,毛澤東在汀州休養了三個月後被請回來
擔任校長。三月又被派去“查田”試點工作。

  四月,“中共蘇區中央人民政府”等機構遷駐沙洲壩,毛澤東帶領幹部、群眾
挖“紅井”。這口“紅井”現在是紅色觀光路線的景點之一。

  就在這段時間一至四月,蔣委員長又命陳誠任總指揮,調集兵力約壹拾五萬三
千五百人,飛機十八架。在江西中南部,閩贛、粵贛、湘贛邊區,對紅軍約六萬五
千人,實施第四次圍剿。

  周恩來、朱德、劉伯承仍按著毛澤東的策略指揮作戰,紅軍避開了圍剿部隊主
力,向南實施千里迂迴,進出潮汕,回師贛南。國軍又因未能捕捉紅軍主力,東奔
西跑,處處撲空,而徒勞無功,同時日軍又從東北攻佔熱河,進逼平津,威脅華北,
國府精銳部隊北調進行“長城會戰”,致第四次圍剿,戛然中止。

  五月,紅軍駐瑞金的“中央機關”和“縣府機關”的工作人員,指戰員和群眾
四萬餘人,分地區舉行規模甚大的“五一”紀念大會。南京中央政府飛機三架轟炸
瑞金。毛澤東率領工作團在武陽召開“春耕模範”大會和“擴紅運動”,當即有四
千五百餘人報名加入紅軍。六月,贛南、閩西、粵東北三省,省、縣、區少年先鋒
隊隊長聯席會議在瑞金召開,號召蘇區少先隊員積極參加“少共國際師”,期與國
際共產黨取得更密切的聯繫。

  七月十八日,蔣委員長在廬山五老峰下海會寺,創辦“軍官訓練團”。第一期
學員一千八百四十人,於八月四日結業。第二期學員二千五百十七人,於八月二十
七日結業。第三期學員三千二百四十一人,於九月十八日結業。課程以“精神教育”
為主,“戰術教育”為輔,要求十分嚴格,“絕對服從領袖”,貫徹全軍全民,而
奠定第五次圍剿的勝利基礎。一九九九年十月,筆者率旅遊團江西走透透,遊覽廬
山時,特別要求地陪去看“海會寺”,導遊小姐面露慍色回答:我帶那麼多旅遊團,
從沒有去過“海會寺”,路況如何?駕駛也不清楚。我堅持按圖索驥一定要去,車
抵“海會寺”附近,走路進入寺區,尚留存學員宿舍、公共廁所及團本部圓形的兩
層樓房。僧侶寥寥幾人,驚奇問我們從那裡來?地陪答話:來自台灣。一位長者才
露點笑容說:這裡是蔣委員長辦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地方,房屋剩下不多了,蔣委員
長的別墅也塌了,從來沒有人來遊覽。環顧四週荒草滿山,廢墟滿地,內心至感戚
戚然。在九江周瑜點將台附近餐廳晚餐時,有位民眾說:已有計畫將“海會寺”和
“五老峰”整建為纜車觀光點,盼願美夢成真再來一遊。

  八月,中共蘇區首次慶祝“八一”建軍節。紅軍中央警衛師成立。在沙洲壩創
辦“蘇維埃大學”毛澤東任校長。在老茶亭興建土木結構八角形的“人民大會堂”,
至今尚保留得非常完整,成為“紅色觀光路線”的景點。筆者曾多次蒞臨“人民大
會堂”,正面尚掛有斧頭、鐮刀五星旗及馬克思、列寧的畫像。會堂上排滿四腳木
長凳,八角的門各有疏散的壕溝通往防空洞,可見其設計的用心。“紅井”就在附
近不遠處,其間一棟平房就是毛澤東的住宅舊址。

  九月,中共蘇區瑞金縣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在楊家祠舉行。十月初,共產國際派
遣軍事顧問李德(奧托.布勞恩)從上海經閩西到達瑞金。在崗面建立中共中央兵工
廠。

  廬山軍官訓練團先後三期結業,蔣委員長遂於十月十七日起,調集百萬大軍,
二百架飛機,實施第五次圍剿,內中約六十萬兵力,用於江西對“中共蘇區”紅軍
約十五萬人,實施中央突破作戰。向紅軍攻擊的第一目標,便是一舉奪取贛.閩兩省
交通孔道的黎川,切斷了紅軍東方軍團與西方軍團聯絡線,造成紅軍戰略上處於被
動,以致國軍士氣大振,“第五次圍剿”各部隊進展順利。

  突然,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卻
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蔣委員長聞報第十九路軍“謀反”,採納陳
誠的建議,急調衛立煌,張治中,蔣鼎文率領第五,第四,第二路軍入閩平亂。果
如陳誠所料,十九路軍貌似強大,在第三十六師宋浠濂部的攻擊下,一戰便擊潰其
主力,幾個舉旗“謀反”的頭頭扔下殘部而逃亡香港。

  閩變既平,蔣委員長即更積極繼續進行“第五次圍剿”,總結前幾次“逐次使
用兵力”之失敗教訓,這次務必徹底“集中優勢兵力”“包圍殲滅蘇區紅軍”。並
再次重新調整部署,任命蔣鼎文為東路軍總司令,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顧祝同為
北路軍總司令,陳誠為前敵總指揮;何鍵為西路軍總司令,劉建緒為前敵總指揮,
對紅軍形成四面包圍攻勢。並採用德籍顧問賽克特的“堡壘戰術”,用密集的碉堡
群,對“中共蘇區”進行包圍,一邊推進一邊築堡,“中共蘇區”不過五萬平方公
里面積,只要每天前進兩三公里,不出一年就可全部把他吃掉。

  一九三四年一月初,中共“高爾基戲劇學校”在沙洲壩開學,校長劉伯鈞。二
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沙洲壩八角大禮堂舉行,毛澤東被推選繼任中執
委主席,人民委員會主席改由張聞天擔任,軍委會則落在博古、李德、周恩來手裡。
由是毛澤東變成了空架子的政府主席,他帶了三名巡視員去會昌文武壩作田野調查
了。

  四月二十八日“廣昌失守”,毛澤東大為震怒,可是指揮權握在博古、李德手
中,他也奈何不得,只能耐心地等待時機。瞿秋白也由上海到達瑞金,並擔任“沈
澤民蘇維埃大學”校長。五月,瑞金有五千多人報名參加紅軍,被譽為“擴紅模範
縣”。但沙洲壩接連三天被飛機猛烈轟炸,八角形“人民大會堂”炸掉一個角,迫
使“中共蘇區”黨、政、軍機關不得不於七月初第三次搬遷到瑞金城西十九公里的
雲石山--我的故居附近,毛澤東、張聞天、徐特立等即住在雲石山上一座小古寺內,
其臥室兼辦公室,會議室,警衛室等仍保留原狀,而成為“紅色觀光路線”重要景
點。概以雲石山為中心,中共中央各部局分散於東西兩邊村落中,以避免飛機轟炸。
在我故居附近,下陂子住有財務局,距離雲石山最近,石下塘住有稅務局,馬道口
住有政治局,周恩來、劉少奇即住在此處。據說;轟炸沙洲壩,是由於瑞金籍的楊
遇春將軍,繪了一張要圖,密呈蔣委員長而決定的行動。

  七月二十三日,毛澤東率領親信第五次到會昌嵐山嶺附近偵察地形,一大早登
上城外筠門嶺,看到逶迤的山巒,觸發詩興寫了這闋“清平樂--會昌”。詞曰: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不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心情鬱悶的毛澤東,吟罷這闋詞之後,背起紅紙雨傘走回文武壩渡口,忽接到
來自瑞金的急電,要他趕回“紅都”。在酷暑中,他先坐了一段小船,然後步行七
八十里路,走得他衣衫盡濕,到了瑞金,他才知道“廣昌大敗”後,圍剿部隊步步
進逼,包圍圈越收越小,池塘的水漸漸抽乾了,“中共蘇區”終將保不住。筆者一
九四九年端午節後,隨“怒潮學校”離鄉背井,從瑞金出發,由會昌到尋鄔路段經
過“筠門嶺”,當時對該處地形毫無印象,俟一九九九年十月“來時路”之旅,反
方向從尋鄔至會昌又經過“筠門嶺”,卻想起了毛澤東那闋“清平樂--會昌”,細
看週邊地形的確形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難怪毛澤東曾五度到這裡作“田野
調查”。毛澤東在會昌、尋鄔地區的田野調查報告書,曾選入“毛澤東文獻集”,
是中共農村經濟改革的藍本。

  博古、李德誓死保衛“中共蘇區”的口號,已被蔣委員長步步為營的戰略所粉
碎,“池塘”日見乾涸,中共中央在李德主導下極端秘密地決定突圍,進行“轉移、
退卻”,故先實施障眼法;七月七日,派出尋淮洲、粟裕組成“中共工農紅軍”北
上抗日先遣隊,為的是探明前往贛東北方志敏部隊的路線。九月初,又派出任弼時、
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西征,為的是探明前往湘、鄂、川、黔交界處賀龍部隊
的路線。

  已無權過問最高決策的毛澤東,在九月間留下又懷身孕的賀子珍和毛毛,獨自
帶著文書、警衛員、衛生員、伙伕、馬伕離開了雲石山,去雩都住在縣城北門一條
小巷深處,人稱“何里”的灰色磚房,在這裡他主持了兩個座談會;一個是工人
(鐵匠、木匠、縫紉工等)和貧僱農座談會,一個是區、鄉、村幹部座談會。他確
實在作指導“贛南省蘇維埃政府”的工作。

  九月二十日,一份“急密”電報從雩都發給仍在瑞金的周恩來,說是“毛主席
病重,發高燒,趕緊派醫生來!”正在雲石山的張聞天馬上通知中央紅色醫院,院
長傅連暲心急如焚,騎著騾子連夜趕路,第二天傍晚趕到毛澤東床前,摸摸前額滾
燙發燒,量量體溫四十一攝氏度,斷定是惡性瘧疾復發,給服了加倍的“奎寧丸”,
“傅醫生限你三天治好”,毛澤東不失幽默的說。

  此時的“中共蘇區”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最高“三人團”博古負責政治,
李德負責軍事,周恩來負責監督軍事計畫的實行,關於轉進西征的計畫是李德草擬
的,經過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通過。誰留?誰走?也經過一番爭議,博古、李德有意
要留下毛澤東,劉伯承曾激烈反對過李德瞎指揮,也被列入留守名單,經周恩來力
爭均作罷。最後,由項英指揮一萬六千多人留在蘇區游擊作戰掩護主力脫離。

  還住在雲石山的賀子珍接到毛澤東的信,要她收拾衣物隨軍行動,她自己從雩
都出發,不再回瑞金了。賀子珍懷孕在身,三歲的毛毛無法隨軍行動,無奈將毛毛
交給妹妹賀怡,據說其妹夫毛澤覃戰死後,賀怡將毛毛託付沙洲壩楊姓奶媽照料,
竟下落不明了。

  優勢的圍剿部隊築路建堡穩步前進,十月六日攻克石城。十月十日光復瑞金,
蘇區紅軍主力八萬多人終於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十月十五日,毛澤東在贛
南的省、縣、區三級幹部會議,對二百多名與會人員說:“敵人企圖斷水捉魚消滅
紅軍,我們主力紅軍要順水而出,衝破敵人封鎖線,打到敵人後方去”。紅軍主力
朝雩都集結,搜集雩都河兩岸民房的門板、棺材板、草繩等現地資材,架了五座浮
橋,除正規紅軍漫長的隊伍外,兵工廠、印刷機、造幣廠、紅軍醫院、電話線、大
米雜糧、婦孺傷患等,徵用了五千多名挑夫,搖搖晃晃走過浮橋,彷彿整個“中華
蘇維埃共和國”都搬上了征途!

  毛澤東於十月十八日傍晚,走過雩都河浮橋,加入了“中央縱隊”和張聞天、
王稼祥走在一起。十月二十日,紅軍全部過了雩都河,至今尚留下一座“長征第一
橋”,瑞金雲石山也稱之為“長征第一山”。均成了今天“紅色觀光路線”的重要
景點。筆者每次返鄉探親,均需來往瑞金至贛州的公路,現在的“長征第一橋”是
鋼筋水泥的建材,高聳壯碩的鋼架,雙向車道的柏油橋面,另外還有人行、單車、
機車道,遠遠望去氣勢非凡。雲石山卻原貌未變,所變者是山麓遍佈新建的水泥磚
塊的民舍,小時玩伴地陪說:這些民舍都是改革開放後經我介紹故里親友的青年男
女,到沿海台商工廠打工賺錢回來興建的,內心至感欣慰。第三次上雲石山參訪時,
應門衛室內一位年輕紳仕索字,匆忙寫下:三上長征第一山,嶙崢岩林欣依然,山
下故居已塌廢,觸景傷神淚沾襟。

  從此,隨著紅軍順利的轉移,蔣委員長坐鎮南昌,結束了“圍剿”而改為“追
堵”,意即“後追前堵”作戰。重新任命何應欽為追剿總司令,薛岳為前敵總指揮,
陳誠為預備隊總指揮。並電令四路兵馬堵擊紅軍;何鍵部為西路軍堵擊紅軍進入湖
南,陳濟棠部為南路軍堵擊紅軍進入廣東,並協同李宗仁部堵擊紅軍進入廣西,顧
祝同部為北路軍堵擊紅軍進入湖北。

  十月二十一日夜幕低垂之後,雩都南方的龍布、重石、版石、固陂一帶槍聲大
作,紅軍和粵軍狀似接觸開火,只是槍口大多對準天空,原因是在十月七日,周恩
來派潘漢年、何長工從會昌筠門嶺進入白區約四十公里的尋鄔,在一棟二層小洋房
內,和陳濟棠派出的代表楊幼敏、宗盛正式談判三天三夜,達成“解除封鎖,取消
敵對,可以互相借通”的協議。粵軍亂放一陣槍後,閃出一條路,實踐“借道”的
諾言。於是,紅軍僅損失三千七百多人,便突破了第一道封鎖線,很快就進入了湘
南、粵北。

  十一月八日,紅軍雖損失了九千七百餘人,卻突破了何鍵部隊防守的第二道防
線。
  十一月十五日,紅軍又損失了八千六百多人,又突破了何鍵和陳濟棠部隊共同
防守的第三道防線。
  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一日“湘江之戰”,是紅軍長征以來最慘重的敗仗,碧
玉般的湘江水被紅軍的鮮血染紅了,損失三萬零五百多人,才過湘江這第四道防線。

  這時的紅軍主力,從出發時的八萬六千多人,銳減到不足四萬人。於是從“廣
昌失手”到“湘江大敗”,動搖了博古、李德的領導權威,毛澤東大聲疾呼要檢討
失敗的原因。

  年底,雖然中共瑞金特委在銅缽山成立“游擊司令部”,但國軍湯恩伯部李延
年、李默庵的部隊卻掌控了瑞金縣境,並在赤珠嶺(塔下寺)興建了“犁庭公園”,
寓意“犁庭掃穴”,為光復瑞金誌慶。現在已改建為“龍珠公園”,範圍擴大很多,
包括有旅台同鄉捐建的“綿江亭”,部分捐款興建“龍珠寺”內的“大雄寶殿”,
以及“紅軍忠烈祠”等景點,和沙洲壩的“紅井”、毛澤東舊居、八角形“人民大
會堂”,連成整體的“紅色觀光路線”。

  紅軍過了湘江之後,指揮權雖然仍在“三人團”手中,但實際上已由周恩來主
導,他贊同毛澤東“要檢討失敗原因”的意見,卻因“後追前堵”甚急,無暇召集
會議。俟十二月十五日,攻佔黎平休整了三天,才於十八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
議,史稱“黎平會議”,會中毛澤東的意見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心中暗自歡喜,
由是對長征以來登群山越眾嶺的深刻感受,而寫了“十六字令”三闋,以抒發胸臆。
詞曰:
  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捲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墬,賴以拄其間。

  一九三四年歲末,紅軍已到達離烏江不遠的瓷安縣猴場鎮,毛澤東被安排住在
一棟漂亮的房子裡,這是長征以來從未有過的,這表明他的地位已明顯上升。

  一九三五年元旦,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場開會,史稱“猴場會議”,在會中宣
告“三人團”指揮軍事的結束,紅軍按照毛澤東的戰略意圖行動;“渡烏江,取遵
義,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新根據地”。紅軍抵達烏江邊,總參謀長劉伯承親自動手
紮“蜈蚣筏”,一團人輕易在對岸站穩了腳跟,僅費三十六小時架設好浮橋.天險
烏江,於一月三日就被紅軍踩在腳底下了。

  一月七日凌晨,由於劉伯承的智取,遵義城落入紅軍之手,把幾十萬的追剿部
隊甩在烏江以東。而薛岳的中央軍又忙於搶佔貴陽,所以紅軍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
會。

  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會議主題是
“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第一階段的總結。所謂“長征第一階段”,即從贛南出
發至攻取遵義;會議的結果是明確取消了李德的指揮權,重新確定毛澤東在中共中
央黨、政、軍的領導地位。一月十九日,迫於形勢,紅軍離開了遵義,走到“雞鳴
三省”(四川、貴州、雲南)的雲南省威信縣小田鄉,毛澤東正式恢復了“寧都會
議”所撤銷的軍權,紅軍再度成了“朱毛紅軍”。

  就中共而言,“遵義會議”之重要性,不亞於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在上
海望志路李公館所舉行的“一大”會議。“一大”是中國歷史上“紅色的起點”,
而“遵義會議”是毛澤東掌控中共的起點,直至他於一九七六年去世,一直是中共
的“最高領袖”,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進程。

  縱觀從一九二一年“中共”成立,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
二十八年間,一九三五年的“遵義會議”恰恰是中點;前十四年的“一右、三左”
一連換了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向忠發、王明、博古等六任領袖,導致狼狽長
征。後十四年毛澤東是唯一的“最高領袖”,卻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勝利。這究竟是
毛澤東創造了歷史,還是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呢?有待史家再公評。

  這時的毛澤東被壓抑了二年零三個月的委屈,頓時紓解了。他曾試圖打入四川,
與張國燾的第四方面軍會合,但“土城戰役”,嚐到了川軍的“辣味”,於是改向
雲南紮西。在“紮西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回師黔北”的策略,獲得軍委一致
支持,士氣大振,遂於二月十八、十九日,二渡赤水,二十六日婁山關大捷,再次
攻佔了遵義城,這是長征以來最振奮軍心的大勝利,毛澤東詞興大發,寫下了這闋
“憶秦娥--婁山關”。

詞曰: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三月間,張國燾的第四方面軍,也被一次次的“圍剿”而轉進到了川、陜邊區
根據地。四月,紅軍獨立師師長毛澤覃,在瑞金黃_口山中作戰陣亡,其遺孀賀怡帶
著毛毛失散無蹤了。中共“河西游擊隊”撤離銅缽山。寧都至瑞金正式通車,是為
縣境內第一條通車的公路。

  當時“朱毛紅軍”整編為“第一方面軍”後,於六月十六日和“紅四方面軍”
會師於四川懋功,並決定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仍以朱德為主席,周恩來、王稼祥、
張國燾為副主席。回溯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十一月七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在瑞金成立時,張國燾雖然人在鄂、豫、皖邊區根據地,但仍當選為副主席兼副總
理,地位僅次於毛澤東。而今,“紅四方面軍”以徐向前為總指揮,陳昌浩為政委,
張國燾為軍委主席,在“川、陜根據地”擁有五個軍八萬多人,超過“紅一方面軍”
一倍多。張國燾自恃兵多勢強,便於六月二十六日,在四川兩河口的中共中央政治
局會議上,竟和毛澤東的意見相對抗;先是張國燾提出“向南攻打成都”,毛澤東
則主張“北上抗日”,會中否定了張國燾的意見。

  七月間,紅軍又連續翻越幾座大雪山到達毛兒蓋,中共中央又在這裏召開重要
會議,決定紅一,四方面軍,兵分左右二路繼續北進。毛澤東領導右路軍,忍受嚴
寒饑餓,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原,於九月十七日突破天險臘子口,登上崑崙山脈中支
的岷山,眺望巍峨群山,感慨紅軍歷盡千難萬險,而寫下了這闋自命不凡的“念嬌
奴--崑崙”。詞曰: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澈。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時,毛澤東已率“紅一方面軍”進入陜北,紅軍已然形成了三塊蘇區,即中
央紅軍所在地的“陝北蘇區”;紅二方面軍賀龍部的“湘、鄂、川邊界蘇區”;紅
四方面軍張國燾的“川西蘇區”。

  蔣委員長為適應新形勢,重新調整部署;撤銷南昌行營,成立重慶行營,由顧
祝同負責指揮圍剿“川西蘇區“。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並自兼總司令,張學良
為副總司令負實際責任,指揮陝、甘、寧、青四省軍民圍攻“陝北蘇區”。另設立
宜昌行營,由陳誠負責圍剿“湘、鄂、川邊區蘇區”。同時舉辦峨眉山軍官訓練團,
他自兼團長,陳誠,劉湘任副團長,其目的一在樹立絕對服從領袖的威信,完成追
剿作戰;二在為持久抗戰預作準備,積極經營西北,西南大後方(心臟地帶),號
召趕築公路,興修水利,開發農業。輪訓川、滇、黔三省營長以上軍官,各縣縣長,
各中學校長等幹部,每期千餘人,為期三周,八月開學,十月結束,共辦三期。

  十月七日,紅軍在青石嘴擊潰“圍剿”之第七師白鳳翔的四個騎兵團,一鼓作氣
翻越了六盤山,毛澤東又高興地寫下了這闋滿懷恨意的“清平樂--六盤山”。詞曰: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越過六盤山後,於十月十九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並和紅二十五軍會師,總算結束
了歷時一年,途經十一省,走了兩萬五千里路的長征。毛澤東意氣風發地寫下了這
首七律“長征”。詩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泯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十月下旬,國軍寧夏馬家軍(馬鴻逵,馬鴻賓部),不甘在六盤山下被紅軍擊敗,
又派五個騎兵團追趕紅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當夜研究,決計不
讓國軍進入“陝北蘇區”,由彭德懷指揮設置伏兵,於二十一日清晨,一舉擊潰追
趕之馬家軍。毛澤東十分高興與激動,隨興寫下了這首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詩曰: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瓦窯堡”會議,制訂了“建立抗日
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共產國際特派員林育英明確表示鼎力支持毛澤東,張國燾
不得不取消,他在十月五日於四川北部馬爾康縣,那個“自封的中央”。按林育英
是林彪的堂兄,化名張浩,是中共派駐共產國際的代表,他參加了國際共產黨第七
次代表大會,並參與了在中國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總決策,曾對林彪的提攜不遺餘
力。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共為了顯示抗戰的決心,毛澤東親率紅軍抗日先鋒隊,從
陝北出發東渡黃河,在途中正逢一場大雪,毛澤東被奔騰的黃河及其周圍的壯美景
色引發詩情,於是寫下了這闋氣勢雄渾而笑傲江湖、充滿濃厚帝王心態的“沁園春
--雪”。詞曰: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年(一九三六)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共的運策下,發動了舉
世震驚的“西安事變”,消息傳到南京,有主張和平談判的,有主張武力解決的。
最為激烈者,乃是以黃埔學生為核心組織的“三民主義力行社”。次日,以胡宗南,
黃杰為首的黃埔將領二百七十五人聲稱:“代表七萬黃埔同學”聲討張學良、楊虎
城。宋美齡竭力主張和平談判解決問題,她致電張學良,要求派澳籍友人端納赴西
安聯絡談判。張學良接受了這一要求,但對這樣的局勢心生惶恐毫無辦法處理,只
得又接受楊虎城的要脅,請出共產黨派代表周恩來協助斡旋。最後,蔣委員長同意
暫停剿共,決定一致抗日。十二月二十五日,張學良親自陪同蔣委員長夫婦,安全
飛洛陽,轉返南京,是為國共第二次合作。

  “西安事變”,讓中共獲得了千載難逢運用“存活戰略”的機會。從“瑞金蘇
區”二十一個縣市,八萬多人的紅軍,經過堅苦危急的“長征”到達陝北,剩下不
到二萬人,僅佔有延安以東四個山區小縣。這次乘機再佔領延安,及其周邊的十幾
個縣,地盤和兵力擴大了四倍。並得到“聯合抗日”全國民氣的同情,致使“安內
政策”功虧一簣。

  “西安事變”的發動人張學良,早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就已來到台灣(意謂蔣
已做東遷的心理準備),隨蔣介石總統在台灣住了四十多年,蔣去世後,蟄居夏威
夷也十多年,就是不願意回故鄉接受“英雄式的歡迎”。筆者曾參觀過瀋陽“張帥
府”,張作霖住的是中國宮殿式豪宅,毗鄰右側是張學良住的西式洋房,氣派非凡,
室內展覽其生活工作的照片文物,門外佈滿各式各樣海報,“懇切歡迎張學良返鄉
探親”。張就是不為所動,而老死異鄉葬身國外,不愧是個有骨氣的東北漢子。現
在新竹縣政府,看準大陸遊客對少帥在台灣幽居歲月的好奇心,已將張學良自一九
四六年至一九六零年居住的五峰鄉清泉原址,按原樣重建,並選定今年(二零零八)
“雙十二事變日”開幕。同時舉辦國際研討會,因為清泉有溫泉流水,風景優雅,
必將吸引兩岸和國際人士探訪少帥故居風貌的興趣。一九九七年十月中,筆者遊覽
“華清池”,大門左側豎立一塊醒目的“西安事變舊址”壁碑,入內的“貴妃池”
和其他寵臣的浴池,並沒有吸引我們的注意,一口氣走到半坡的“五間亭”,其實
不是亭台樓閣的“亭”,僅僅是一字排列五間木樑土磚土瓦的普通民房,分別是蔣
委員長的辦公室兼臥室、會客室、會議室、秘書室、警衛室。桌椅床鋪依舊,牆壁
彈痕猶存,國是人事全非。爬上靠近山頂不遠處有一石洞,就是當年蔣氏避難處,
後人在旁邊建了“捉蔣亭”供遊客稍息,改變中國歷史的頭等大事,就發生在這個
僻壤的驪山麓裡,委實令人扼腕!

  史家檢討“西安事變”的因果關係,認為主軸是“抗日反蔣”,中共曾有二次
機會遂其目的;第一次是馮玉祥的“察哈爾民族抗日同盟軍”,其中吸收的中共人
員,遠比張學良在西安地區接觸者還多。另一次是第十九路軍將領,在福州成立
“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也與其毗鄰的贛南蘇區,達成了“抗日反蔣協議”。但
因當時的中共臨時中央,和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代表,堅持涇渭分明的階級路線,
反對和國民黨任何上層人物建立“真誠”的統戰關係,致被國府中央軍各個擊破。
最後紅軍也不得不損兵折將,不得不“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轉進陜北的主要目
的,是靠近蘇俄,希望得到共產國際的援助,賡續其“抗日反蔣”的謀略,恰巧遇
上急欲抗日的張學良,結果乾柴烈火,終於造成了石破天驚的“西安事變”。卻沒
有料到共產國際對中共下達“聯蔣抗日”的統戰策略,固然救了蔣委員長一命,卻
也使歷史的天秤由此竟漸漸轉向了有利中共的一邊!是人創造了歷史呢?還是歷史
捉弄了人呢?嗟呼!

二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據守蘆溝橋和永定河岸的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二一
九團,團長吉星文率部堅決抵抗,中國歷史上最悲壯,最偉大的抗日戰爭爆發了。
七月七日當天天津就淪陷了。

  “蘆溝橋”坐落於北京廣安門西南二十公里的永定河上,橋長二六六點五米,
橋寬七點三米,是北京現有最古老的十一孔石造聯拱橋。筆者於二零零二年六月慕
名來到“蘆溝橋”,橋西端的“蘆溝曉月”碑坊,是清乾隆御筆。橋兩邊約一米高
“望柱”共二百八十一支,“望柱”上端的石獅,大獅抱小獅,小獅抱圓球,神態
表情栩栩如生,導遊說:大小石獅共五百零一隻,不信你去點點看。這些石獅造型
各不相同,其工藝嘆為觀止。原石板方塊砌貼的橋面,僅在東端保留約十米作為紀
念,其餘全建成水泥路面,只允許行人、單車、機車通行。英勇軍民抗日死守的
“宛平城”,是通往北京城區的孔道,現在已改為抗日紀念館。當時的抗日英雄吉
星文團長,後來官拜金門防衛司令部中將副司令,竟於一九五八年“八二三”,中
共岸炮突然落下的第一群砲彈炸死,真是情何以堪?!

  八月十三日,日寇又發動淞滬戰爭,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阻擋武裝到牙齒的
倭寇瘋狂進攻,各部隊傷亡慘重,卻堅持三個月之久,我方投入兵力在七十五萬以
上,傷亡人數也超過了十五萬人,日寇自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三個月亡華”
的夢想落空。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掩護大上海保衛戰的主力轉
進,也於十月三十日撤出。

  這年八月二十二日,陜北中共紅軍正式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
懷為正副總指揮,中共倡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然形成。八月二十五日,毛
澤東主持的“洛川會議”,決定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作戰方針,進行“七分發展,
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策略。筆者祭拜“黃帝陵”那次旅遊,特地走訪附近不遠
的“洛川會議”舊址,扭轉國共形勢的地方,竟是一間不太顯眼的磚瓦房,現已改
為紅軍革命紀念館。

  不意日寇卻利用國軍在滬西苦撐之機,在杭州灣的金山灘登陸,佔松江,襲青
浦,進行側背迂迴,威脅國軍後方,“若再遲疑,將全軍覆沒!”蔣委員長不得不在
十一月十二日下達總撤退令。總撤退令一下,各部隊即爭相奪路混亂不堪。加之所
謂“第二線”,“第三線”的國防工事,根本沒有起到作用,日寇很快就迫進了首
都南京。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就陷落了。

  日寇佔領南京後,獸性大發,姦淫燒殺,慘絕人寰。屠殺平民三十餘萬人,姦
淫婦女二萬餘人,燒毀房屋三分之一以上,滔天罪惡,罄竹難書。但也激發了全面
抗戰的熱潮,全民敵愾同仇,民心士氣大振。二零零五年九月八、九、十日三天,
筆者躬臨南京參加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參觀了總統府、中山陵、玄武湖、
莫愁湖、靖海寺、天后宮、石頭城等景點。最令人刻骨銘心的就是日本侵華“南京
大屠殺紀念館”,“300000”偌大數字大理石碑樓,高高屹立遠遠可見,進入館內
人群擁塞,看到萬人塚頭骨胳臂,人人咋舌喟然長歎義憤填膺,高牆壁畫刻印被綁
殺人群哀號悲痛之殘狀,令人卒不忍睹,史跡斑斑殷鑑不遠,日本人圖謀篡改侵華
歷史,簡直是喪盡天良癡人作夢。日本軍閥的罪行可以寬恕,但絕對不能忘記歷史,
這是今天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慶祝抗戰勝利的最大意義。今天,台灣歷史教科書,居
然也把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文字刪掉,更是泯滅天良,深惡痛絕之至。二零零七年
十二月十三日,共有來自海內外八千多名代表,齊聚新擴建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悼念被日軍慘殺的三十多萬中國軍民,活動中還發表了“南京和平宣言”,呼籲世
人珍愛和平。

  中山陵是令人感慨難忘的另一景點,穿過刻有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的碑
坊,拾級而上三百九十二個台階,走過“天下為公”的牌樓,進入刻有“民族”
“民生”“民權”的陵寢,體悟到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的核心理念是“天下為公”,
他主張要四萬萬人作皇帝,主張“天下”為天下人的“天下”,任何人或任何政黨,
經民主機制的選舉,皆可取得治理“天下”之地位。他所標榜的“三民主義”是以
“民生”為中心,主張四萬萬人均有富裕的“衣”“食”“住”“行”和“育”
“樂”。不幸,他千辛萬苦奮鬥四十年創建的“中華民國”,卻無情地被毛澤東另
創“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毛澤東實在對不起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今日大陸到
處可見到他龍蛇飛舞寫的“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顯與中山先生的胸懷相比,天
淵懸殊,而且歷時愈久更見其懸殊愈大。希望今後住在中南海的先生女士們,繼承
中山先生的遺志,努力從“為人民服務”的“民本”教條,提升至“天下為公”的
“民主”體制。如此,整個中國才能脫胎換骨獲得一片真正的藍天!

  日軍佔領南京時,曾想破壞中山陵,但唯恐招致國際反感而作罷,然而日本軍
閥仍不死心,用砲彈把刻有“奉安大典”的一座紀念銅鼎,打穿兩個窟窿以示羞辱,
這座有窟窿的銅鼎,安放在陵門後方,遊客多不會注意。文革期間,周恩來明確表
態“不得衝擊中山陵”,使得這座碧瓦銀牆、氣勢磅礡,安置“一代偉人”的陵墓
倖免於難。現在大陸正在以“孫中山紀念地”之名,“打包式”的申報為世界文化
遺產,包括:中山陵、翠亨村、港、澳、台灣、新加坡、夏威夷以及日本等各處,
只要有孫中山先生足跡的地方,都在申報之列。足證中共對孫中山先生之尊崇,更
獲得全球華僑華人一直的擁戴。

  一九三八年元旦,蔣委員長任命陳誠為武漢衛戍總司令,並兼軍委會政治部主
任,以周恩來、黃琪翔為副主任,下屬主管宣傳的第三廳廳長是郭沫若,田漢在該
廳任處長。國難當頭,國共捐棄前嫌,全力合作進行抗戰。經陳誠再三努力,接受
了周恩來的建議,蔣委員長終於批准了成立新四軍。表面上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
但爾後發生的事卻誰也未曾預見到。

  一月六日,新四軍軍部在江西南昌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
任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將當初紅軍從江西撤退時,留在閩,
粵,贛,浙,鄂,豫,皖八省的“火種”(游擊隊),編成第一至第四支隊,第一
支隊司令員陳毅,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臣,第三支隊司令員由張雲逸兼任,副司令
員譚震林,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教亭。部隊編成後葉挺率軍部進駐安徽南部歙縣岩寺。

  為了武漢保衛戰及持久抗戰,蔣委員長又在武昌珞珈山舉辦軍官訓練團,再度
任命陳誠兼團主任,目的是強化各級軍官對持久抗戰的決心與信心。六月,陳誠又
被任命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他即任命薛岳為江北兵團總指揮,張發奎為江南兵團
總指揮。期能禦敵於武漢週邊。日寇攻佔徐州後便大舉西進,企圖席捲皖、豫產糧
區,同時控制津浦,平漢交通線。六月五日攻陷開封,形勢十分危急。蔣委員長下
令於九日炸開黃河花園口河堤,使日寇輕重武器及彈藥醫藥損失慘重,粉碎了其沿
隴海路西進的作戰計畫。而不得不改變進攻方向,將其主力南調,配合海軍,溯長
江而上,為保衛武漢作戰贏得了時間。六月十四日,又發表陳誠任湖北省主席,達
到了軍政一體統一指揮全面動員的要求。七月九日,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蔣委員
長自兼團長,又任陳誠兼書記長負責實際責任。他在湖北省政府設立聯合辦公廳,
行使一切職務。陳誠很重視流離失所,失業失學的流亡學生,所以在鄂西恩施等地,
成立了八所聯合中學。並自兼校長,省教育廳長任副校長,而奠定了爾後“一寸山
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知識青年踴躍投筆從戎的基礎。

  保衛大武漢戰役,實際上是“持久抗戰”戰略的一部份,在拖延戰術中逐漸消
耗日寇的實力,所以調集了九十九個師的兵力,節節抵抗,迫使日本鬼子每前進一
步,都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十月十一日,日寇侵入廣州;十月十三日,胡宗
南失守信陽。武漢已有受南北夾擊之慮,何況原計劃武漢僅守到八月中,現在已延
長了二個月,並使日寇付出了十餘萬傷亡的代價。所以決定主動轉進,僅留下第二
十一集團軍廖磊部在大別山打游擊,第十三師方靖部在賀勝橋擔任掩護三晝夜任務,
然後十月二十五日才下令撤退。由於上海,南京轉進的經驗教訓,這一次武漢的撤
退很有秩序,所有的物資和人員均很安然的從容西遷。

  日寇侵佔武漢後,即速沿粵漢鐵路向南進犯,期與廣州方面會師,並將東南半
壁河山切割成東西兩塊。十一月上旬,日寇前鋒部隊已到長沙附近新牆河北岸。軍
事委員會曾作成“焦土政策”的戰術措施,在敵寇迫近城池不保情況下,得自行實
施“堅壁清野”,一草一木也不留給鬼子,所以發生了十一月十二日“長沙大火”
的慘劇。

  十二月十八日,當時身為國民黨副總裁,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主席的汪精
衛,突然秘密飛離重慶,經昆明轉赴越南河內,公然發表反對抗戰的文告,兼之朝
野人士對“長沙大火”交互指責,終於十二月二十日公佈軍法會審判決;長沙警備
司令酆悌,警備團長徐昆,驚慌浮躁,辱職殃民,判處死刑。陳誠也間接受到了委
屈。

  一九三九年四月,薛岳代理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嚴重代理湖北省主席。陳誠去
重慶主持政治部和“三青團”的工作。

  一九四零年春,歐洲暴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六月四日,英、法聯軍在敦克爾克
丟盔卸甲大撤退,英倫三島岌岌可危。七月十八日,英,日簽訂封鎖滇緬路三個月
的協定。但日寇並不領情,九月便入侵越南,並與泰國簽定友好條約,直接威脅新
加坡、緬甸、東南亞等英帝國的殖民地。十月英國才重開放滇緬路,國際援助中國
抗戰的物資交通線才得暢通。

  一九四一年一月,英國政府任命鄧尼斯少將為駐重慶武官,幾經協商,組成
“中國赴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團長商震,副團長林蔚,團員陸軍有杜聿明、
候騰、馮衍、唐保黃、劉方渠。海軍周應聰,空軍王可贊,外交鄭康棋,秘書劉耀
漢。於二月出發,長達三個月,主要目的是策定並肩作戰案。這顯示中國抗戰已得
到國際的重視,但是英國政府始終心懷鬼胎,既想借助中國軍隊當箭靶,又怕中國
軍隊染指其殖民地的利益。而後它同意中國軍隊入緬作戰,是完全迫於不得已,因
為日寇已經大舉侵入緬甸,英軍希望安全脫離戰場,而讓中國軍隊和日寇纏戰,掩
護英軍撤往印度。

  這年十二月,“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同時對英、美宣戰。中
國的抗戰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了,蔣委員長是中國戰區的總司令,美國
派史迪威為其參謀長,負美援物資調配的實際責任。筆者曾多次參觀夏威夷歐胡島
珍珠港,被炸毀的軍艦仍然停置港內,艦橋鋼鈑臚列死難官兵名字,供人憑弔引以
為鑑。

  一九四二年二月,日本侵佔了仰光,英國才被迫同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
司令長官部”,進入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十萬之眾的“遠征軍”,自三月中旬至
四月,先後在同古,仁安羌,棠吉等地與日寇激戰,主力部隊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所
部奮勇搏殺,表現最為英勇,因突遭日軍伏擊,身負重傷,不幸於五月二十六日殉
國,時年三十八歲。同年秋,戴安瀾追悼會在廣西全州舉行,遠在延安的毛澤東特
撰“五律”一首,遙奠忠魂。詩曰: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_。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熊威。
    浴血東瓜守,驅寇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一九四三年五月初,日寇分兵繼續南犯,在飛機掩護下,用帆船氣艇強行渡長
江成功。五月中旬,原南下之日寇突然調頭西進,發動鄂西攻勢,企圖奪去控制四
川門戶的石牌要塞,準備溯江而上,撲向秭歸,巴東,直接威脅陪都重慶。由於胡
璉將軍率領十一師死守石牌要塞,而獲得“鄂西大捷”,全國民心士氣大振,也大
大扭轉了國際視聽。

  九月六日,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首先向盟國投降。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
中、美、英三國領袖,舉行“開羅會議”。在會議中,蔣委員長的意見,透過宋美
齡的翻譯,幾乎都獲得羅斯福、邱吉爾的共識。會議結束後發表共同宣言,明確說
明對日戰爭結束後的共同主張,對爾後世局的發展,影響至為深遠:

戰後日本政體維持其天皇制度。
戰後盟軍不分區佔領日本,僅由美軍監視並協助其維持秩序。
戰後日本原佔領中國之東北、臺灣、澎湖等列島,歸還中國。(邱吉爾亦
  口頭承諾歸還香港)。
戰後朝鮮獨立。(此項主張影響戰後英,美,法,荷等列強在亞洲的殖民
  地紛紛獨立)。

  一九四四年春,日寇已是強弩之末,但仍垂死掙扎,企圖打通平漢鐵路,連接
粵漢鐵路,與湘桂鐵路銜接,以確保其南洋的補給運輸線,並摧毀該地區內美機使
用的機場。六月六日,盟軍“諾曼地登陸”,艾森豪威爾將軍率領盟軍,勢如破竹
逼迫德軍節節敗退,歐洲戰場勝利在望。這年底,陳誠出任軍政部長,魏德邁接替
史迪威為中國戰區參謀長,抗戰已到最後關頭。

  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希特勒自殺。九日德國投降,“軸心國”土崩瓦解。七月
二十六日,“同盟國”在波茨坦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八月六日,
美機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八月八日,蘇聯依據美,英,蘇簽訂的“雅爾
達密約”向日本宣戰,以換取日本在東北的“偽滿利益”。八月九日,美機又在日
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蘇聯百萬大軍湧向東北,七十萬關東軍土崩瓦解,加速
了日本投降的時程,毛澤東巧奪先機,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接著十日、
十一日,朱德以解放軍總司令的名義,連下七道命令,調兵遣將執行“南方取守勢,
北方取攻勢”的戰略方針,要求華北、華中、華南的敵後游擊隊,迅速進入東北辦
理接收,並將日軍撤走的地區劃為“解放區”。

  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照會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
宣言”。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正式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抗戰
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攘外政策”終底於成。

  當全國軍民正在瘋狂歡呼抗戰勝利的時候,蘇聯軍隊卻在東北佔領區,紀律比
日軍更壞,姦淫掠奪生靈塗炭,東北人民自“九一八事變”後過了十四年的淪陷生
活,現在是勝利國的國民,卻仍然遭受這樣殘忍的糟蹋,歷史真是太殘酷了。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非抗日莫屬,根據最新的統計,軍民傷亡三
千五百萬人,財產損失五千六百億美元,可謂整個中國的元氣破壞殆盡。一九三八
年,毛澤東發表的“論新階段”文中:“去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全中國
就在民族領袖與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的統一領導之下,發出了神聖的正義的炮聲,全
中國形成了一個空前抗日大團結,形成了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年九月二
十九日,毛澤東曾致函蔣委員長,有如下的內容:“先生領導全民,進行空前偉大
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在毛澤東同意下,
中共發表紀念抗戰五周年宣言,重申:“全國軍民,必須一致擁護蔣委員長領導抗
戰”。

  “抗戰究竟是誰領導的?”毛澤東是最清楚的人!因為他在一九六四年七月十
日,接見日本社會黨人士時,也曾一再表示:“倘無皇軍侵略中國,共產黨就奪取
不了政權!”毛也不愧為是有時候會講實話的湖南騾子。

  二零零五年九月三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紀念抗戰勝利
六十周年大會上指出,“對日抗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分別擔負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共同抗擊日軍侵略的戰略形勢;以
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一系列大仗,特別在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
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沉重打擊。”這是中共自一九四九年建政以來,首
次由最高領導人公開肯定“中國國民黨”對抗戰的貢獻。這也是直接說明了:“抗
戰勝利是由蔣委員長領導的”。


第三章
兄弟鬩牆隔海分治
一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次日,
蔣委員長在重慶,對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發表廣播演說,強調“不念舊惡”,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不留日俘”,“不索賠償”的受降聲明,日本人
多感激戴天!隨後,蔣委員長即對毛澤東發出連續三電,促成八月二十八日至十月
十一日的“重慶談判”。可惜這場美、蘇都在幕後較勁的“鴻門宴”,卻帶給中國
人民更大的災難。重慶談判不成,日本戰敗的歡喜落空,國共再度爆發全面內戰,
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整個改變,開啟了臺灣海峽兩岸不同的局面。

  九月九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央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十一月底,
美國召回駐華大使赫爾利,改派曾任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的陸軍四星上將馬歇爾為
駐華特使,專事調停國共內戰。十二月,陳誠兼任中央軍事機構改組委員會主任,
由於共識不夠,未能適時適切改編一百多萬偽軍,竟反被共產黨收編而成了一支勁
旅,蘇聯又將俘擄日本關東軍七十萬人的裝備交給了林彪,林彪就巧妙地將這些偽
軍及保安團隊,編成武器裝備精良的四十個師。

  共軍一九三六年退守延安時不足兩萬人,藉“七七事變”後抗戰八年零三十九
天的艱苦歲月,卻發展到一百二十餘萬人,而且在“非淪陷區”還有地下組織。當
時進入東北的杜聿明部只有五個軍十五個師,軍力對比十分懸殊。所以不僅東北接
收工作困難重重,更是造成而後情勢消長的主要原因。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在重慶成立“政治協商會議”國共兩黨簽訂“停戰協議”。
可是,打打停停,協議無疾而終。八月十日,馬歇爾與司徒雷登發表聲明:“國共
兩黨無法達成協議,內戰不可避免”。

  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中華民國國民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制訂憲法,開
始實行憲政。蔣委員長當選行憲第一任總統,可是東北的局面卻已搞得惶惶不可終
日了。

  一九四七年春,台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正值東北、華北、延安地區國共
戰禍激烈之際,毛澤東主導由台共首領謝雪紅執行“打倒一黨獨裁的國民黨政府”,
“建設台灣人民自治政府”的顛覆策略,逼使蔣總統首尾不得安寧。雖然很快的將
“事件”平息落幕,但是傷痕留到今天,仍然隱隱劇痛,為“台獨份子”捧成“護
民主,反併吞(反統一)”的聖牌,也許這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終身憾事!

  我的老長官賈尚誼將軍,於當年三月間,率領國軍第二十一師一四五旅四三三
團第一營官兵,追剿謝雪紅的“二七部隊”,不意謝雪紅化妝老嫗,倉皇從埔里越
過中央山脈,逃逸花東,蟄伏香港,潛回大陸,以致無功而罷。據賈將軍剖析;
“二二八”事件幕後核心策劃者,是日本帝大畢業,延安中共中央派駐台灣的首腦
蔡孝乾,幫兇是被其吸收的共產黨員、圖謀台灣獨立的政客、及失勢意圖復辟的皇
民,至於跑龍套之配角,則為前日遺的退伍軍人及浪人。這些人組成的“二七部隊”,
由謝雪紅指揮執行。所以“二二八事件”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中國共產黨人也。可見,
共產黨並不僅在大陸興風作浪,在台灣也早發展了地下組織,故一九四九年十月一
日,在北京天安門的建政大會的城樓上,謝雪紅也排列其中。今天台獨人士認為
“二二八事件”,是“外來政權”欺壓“本土意識”的民主聖牌,是爭取“台灣獨
立”的先行者,毛澤東地下有知,也該後悔了!

  三月間,胡宗南以十四萬人進攻不足二萬人防守的延安。毛澤東主動於十八日
夜撤離,而在陝北的延川、清潤、子長、子洲、靖邊等縣艱苦轉戰,運用在井崗山
從袁文才、王佐那裡學來的“磨菇”戰術和胡宗南纏鬥不歇。並揚言“要以一個延
安換取全中國”。他在撤離延安初期的“張冠道中”吟了一首五律曰:
    朝霧彌瓊宇,征馬嘶北風。
    露濕塵難染,霜籠鴉不驚。
    戎衣猶鐵甲,鬚眉等銀冰。
    踟躕張冠道,恍若塞上行。                                        
                                                                        
                                                                     
  詩中雖然描繪了紅軍陝北推磨轉戰的困難,卻看出毛澤東不急不躁,從容不迫
的平常心態,仍透露出一點豪邁的雄心。據說;當時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熊向暉是臥
底共諜,他把進攻延安的情報告訴了周恩來,致使胡宗南中了“空城計”。
  中秋節前紅軍又收復了蟠龍重鎮,毛澤東又得意地吟了一首五律“喜聞捷報”:

    秋風渡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這年八月二十日,蔣總統任命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又派蔣經國為外交特派
員。委任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孫立人為副保安司令長官,“冤家路窄”,
孫立人竟被迫離開東北到臺灣去了。可是在蘇聯的強力干擾下,東北局勢已不可收
拾了。

  為什麼說杜聿明和孫立人是“冤家路窄”呢?抗戰期間遠征軍入緬作戰,孫立
人率新三十八師在緬甸戰場解救英緬聯軍三千多人,並掩護其安全撤往印度。隨後
緬甸戰場失敗,遠征軍分兵突圍,杜聿明不聽孫立人建議而敗走野人山幾乎亡命。
唯有孫立人果敢率部向印度轉進成功,保存完整的新三十八師而變成遠征軍主力,
並得到英皇頒發的勳章。他在臺灣歷任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要職,其“功
高震主事件”,雖經平反,卻鬱卒老死台中。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日,蔣總統宣佈設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任命衛立煌
為總司令,看來國共戰爭在東北戰場瀕臨決戰階段。在這關鍵時刻,史達林強烈敦
促毛澤東和蔣組織聯合政府,並於一九四八年底,派米高揚帶口信要求毛澤東不要
南下長江,期以長江為界,製造兩個中國。但毛澤東不僅不接受,反而積極策劃
“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徐蚌會戰)。

  這年開春以來,國府鑑於東北局勢危殆,暗中考慮如情勢繼續惡化,政府將遷
往何處?黨政高層多主張循抗戰模式西遷,唯史地學者時任中常委的張其昀,獨就
地略眼光和國際形勢發展分析,建議東遷台灣。蔣總統肯定張氏所論,遂召開秘密
會議,力排眾議,決定將黨、政、軍、財、文教重心東遷台灣,嚴令秘密進行,並
以政治、軍事謀略行動誘使共軍主力指向大陸西南地區,以利東遷行動。胡宗南部
一直呆在西安,就是這一行動的暗棋。

  九月間,林彪以二十萬大軍圍攻錦州,至十月十五日錦州淪陷,東北國軍的後
路被截斷了。十月十九日鄭洞國在長春投降。十月二十七日廖耀湘兵團在黑山、大
虎山等地區被殲。十月三十日衛立煌搭乘最後一架軍機離開瀋陽。東北一敗,全國
震驚,大公報鼓吹“揮淚斬馬謖”。蔣總統秘密召見陳誠,囑咐他去臺灣養病。二
零零一年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筆者東北之旅,由大連至瀋陽至長春至哈爾濱,
坐火車縱行而穿越廣大黃土地,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的確是大軍作戰的好地方,難
怪自古以來,中原外患,多來自西北或東北。在哈爾濱南方約二十五公里的陰河地
區,我們參觀了日本關東軍“七三一部隊”的“平房”紀念館,那裡是由石井四郎
主持的“細菌戰研究中心”,徵集幾千個當地百姓做實驗,研究出十六種可立即致
人於死的細菌,足證日軍泯滅人性之可惡!

  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陳誠就任臺灣省主席。二十日忽然接蔣總統緊急召電乘
美齡號專機返回南京,在飛機上接獲密令在杭州筧橋降落。蔣總統告訴他:“我已
經不是總統了,但我還是國民黨總裁,我馬上回奉化去。”陳誠到南京見了李宗仁
代總統,謀和不成,各說各話,不歡而散。陳誠拜別李宗仁,去找中央銀行總裁俞
鴻鈞,告以臺灣的經濟情況,要求俞鴻鈞全力支援臺灣經濟復甦的資金。陳誠十分
懇切地說:“黨國的存亡在此一舉了!”俞鴻鈞答應克服一切困難去做。終於上海
解放前夕,將黃金等財物安全運到臺北。對爾後創造“臺灣奇蹟”發生了深遠的貢
獻。

  時間飛逝,春去夏來,國共雙方打得如火如荼,天津失守,北平傅作義降共,
徐蚌戰敗,國軍兵敗如山倒,毛澤東和朱德於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發佈了
“向全國進軍”的總攻擊令,共軍百萬人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中、東、西三
路強渡長江,四月二十三日午夜,國都南京陷落。毛澤東在北平香山接獲捷報,詩
興大發又寫下了這首執意堅定趕盡殺絕的七律: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南京失守,“隔江分治”的幻想落空了。國民政府倉卒慌亂中遷到廣州。滬、
杭相繼陷落。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毛澤東生前在一次接受法
國記者訪問時曾說:當時他犯了一項最大的錯誤,沒有接受宋慶齡等人的建議,擅
自更改國號、國旗、和國歌,並懸掛馬克思、列寧、史達林的遺像。所以現在檢討
起來,造成隔海分治,進而有分離意識和台獨夢魘的始作俑者,是毛澤東也。

  十月十三日廣州被解放了,國民政府再又遷都重慶,代總統李宗仁談和不成,
眼看大勢已去無心戀棧。繼何應欽之後的行政院長閻錫山,又將國民政府帶到成都
苦撐著。

  幸好,十月二十六日金門大捷,十一月三日又錦上添花,舟山外島之登步島大
捷,對台、澎的民心士氣,鼓舞之大委實難以形容。據說共軍攻佔廈門後,其先頭
部隊急切邀功,傖促征集商漁船攻打金門。卻沒料到胡璉兵團適時到達,致兵敗古
寧頭。毛澤東至為震怒,立即撤換其獨斷專行的部將。這些被懲罰的共軍首腦,也
該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吧?因為“金門大捷”,其最顯著之勝利效果,是穩定了國
府東遷的行動,故宮文物、中央博物館、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中央印製廠、
國營企業、央行的黃金,以及高級知識份子、專家學者、財經菁英等等,得以順利
轉移到台灣,奠定了今天台、澎、金、馬的繁榮與發展。

  然而李宗仁卻於十一月二十日,私乘專機到了香港,原在香港的國民黨元老居
正、朱家驊、馮友蘭等人勸李宗仁回成都去“善始善終”,但他竟然於十二月五日
飛去美國,哀求杜魯門總統協助他組“流亡政府”?!

  十二月八日,國民政府終於播遷到臺北,原仍滯留南京的美國大使館也跟至臺
北。十二月十六日,鄧小平大軍已逼近成都市郊,蔣總統和蔣經國父子才搭上滿載
燃料的一架DC-4運輸機,由夏功權少校擔任導航,飛越已被共軍佔領的茫茫神州最
後一瞥,回到臺北。從大陸三十五省地域,總共兩百多萬軍民,成功地移居台、澎、
金、馬和東、南、沙,“隔海分治”的局面已然形成。

  夏功權來台灣後服務外交部,中美斷交後第一任駐華盛頓代表,退職後接任中
華戰略學會理事長多年,為抗議李登輝出賣國民黨,曾在主持會議的講臺上割腕自
殘,不愧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軍人。

  縱觀朱毛紅軍,從打城市(南昌起義)到進出農村;從湘、贛邊界到井崗山;
從井崗山進軍贛南、閩西;從中共中央蘇區瑞金帶著客家子弟,將“中華蘇維埃共
和國”馱在背上,二萬五千里長征,“四渡赤水”,一步一步扛過雪山草地,送到
陝北延安;從延安磨菇打轉,挺進晉、豫、鄂、冀;從“遼瀋戰役”“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徐蚌會戰)而渡長江,揮師寧、滬、杭、海南、蜀、黔;從游擊戰
到運動戰;從內線作戰到外線作戰;在那漫長艱苦的戰鬥歲月裏,審時度勢,反覆
不斷適切地大進大退,遷徙轉移,轉戰南北,“用腳板走出勝利”。甚至毛澤東晚
年還習慣地用同一條毛巾洗臉洗腳,張毓鳳笑他不講究衛生,他還正經地說:“不
能怠慢了腳,腳比臉重要,新中國就是用腳走出來的”。

  客家人刻苦耐勞流轉遷徙勇敢善戰的生存特質,不僅被朱毛紅軍在游擊戰的
“運動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客家婦女的傳統美德與紅軍的巾幗風采,客家
精神與紅軍的英雄氣概,都有密切的關係。證諸清末有志富國強兵的仁人志士,如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編練湘軍的曾國藩,維新運動的梁啟超、陳寶箴、黃
遵憲等都是客家人。中共中央蘇區與朱毛紅軍中,縣、團級以上的幹部,如鄧小平、
葉劍英、胡耀邦、楊成武、張鼎丞、袁文才、陳奇涵、郭林祥、賴傳珠等約五百三
十六人,都是出身贛南、閩西、粵東北客家大本營的客家人。創建“中華民國”的
孫中山先生也是祖籍寧都的客家人。所以,國民黨元老葉楚傖曾說:“中國的近代
史是客家人寫的歷史。”善哉斯言,客家人對中國走上現代化的事業,確有一種非
常奧妙的密切關係。更值得玩味的是,今天搞“台獨”的主角也大多是客家人,這
是非常值得再研究的另一課題。

  一九四九年底,國共雙方均作了總結性的檢討,國府的得失檢討是:
謀略奏效,黨系支持,海、空優勢,東遷成功。
和戰不決,財經瓦解,民心士氣厭戰。
防諜不嚴,先機盡失,被動應戰,國軍各個逐次被殲。
高級將領投共,軍隊望風披靡,兵敗如山倒。

  毛澤東也曾自我檢討,他說:
軍事戰略藉策反成功,達成建政目標。
大軍指向西南雖獲全面勝利,但卻失去攻略台灣戰機,從而形成了國共隔海分治的
局面。

在大陸,我們贏了,蔣介石輸了。但在台灣,蔣介石的棋下活了,我們輸了,這是
一個最大而不能挽回的歷史錯誤。

  國共兩黨纏鬥半世紀,有一個“戰略”問題,值得特別強調。這個“戰略”問
題,姑且名之為“存活戰略”,能“生存”就有希望!能“活著”就是勝利!戰略
是建立力量,創造有利狀況,並適切運用力量,收到決定性的勝利成果。“力量”
是戰略的核心,但是,當力量優勢時,戰略形勢並非必然是優勢。從國共鬥爭的五
次圍剿,而二萬五千里長征,和八年抗戰終於獲得最後勝利,都是很明顯的論證。

  一九三五年,可說是中共最黑暗的時期,從江西瑞金跑到陝北。由於一九三六
年十二月的“西安事變”,而能“存活”下來。隨後,又由於八年抗戰而持續發展
壯大。終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建立政權。這是當力量居於劣勢時,運用
“存活戰略”最成功的史例。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力量上是優勢的,但從國際政治到
國內社會的全般戰略形勢都是劣勢的。而導致一九四九年底播遷來台。因此,當力
量居於劣勢時,“如何存活?”便是戰略考慮的唯一要件。因為“存活就是希望”!
今後,有志活躍於台灣政治舞臺者,不可不察也。

  二零零四年十月下旬,筆者於遊覽岳陽樓、長沙嶽麓書院、衡山等景點。特地
走訪毛澤東、劉少奇故居舊址,深深體認到毛、劉在農村暗中傳播馬、列思想的細
密做法。在第一師範學校,看到中共在湖南發展組織活動的照片文物展覽,說明毛、
劉和湖南籍的中共黨員,從學生時代即積極參加讀書會、田野調查、礦工暴動、以
及趕走省主席等政治活動,其慷慨激昂,熱血奔騰的激情,歷歷在目,讓人印象深
刻。尤其毛澤東主持“夜校識字班”,免費招收窮困文盲,從中宣傳共產思想,組
織工農小團體,使人聯想到中共自始就沒有“真誠”和國府合作,其“從鄉村包圍
城市”的策略,從學生時代開始就萌芽了。相對地,假使中國國民黨也大力貫徹了
“扶助農工”政策,也許歷史不是今天的局面,這,怎不令人“仰天長嘯”呢!?

二
  一九五零年元月五日,美國杜魯門政府發表白皮書,正式宣佈放棄國民政府。
而蔣總統卻在三月一日宣佈“復職”,並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

  天有不測風雲,六月二十六日,石破天驚“韓戰”爆發了。北韓部隊越過三十
八度線攻擊南韓,無疑的這是共產國際在亞洲發動總攻勢的一部份。美國政府認識
到臺灣“這艘不沉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對台政策改弦易轍,匆忙中於二十七日宣
佈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再一次將國民政府視同友好夥伴。不僅恢復軍援,
並以“督導軍援計畫”的名義,派遣現役軍官士兵來台充當顧問。

  若說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救活了“中國共產黨”;而一九五
零年六月二十六日“朝鮮戰爭”卻救活了“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也得到了一帖
救命良藥,歷史總算很公平。

  八月底,北韓部隊繼續節節進迫打得南韓抬不起頭來。九月十五日,麥克亞瑟
作了戎馬一生最精彩的也是最後一次的戰術表演,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部隊在漢城
南側的仁川登陸,切斷了北韓部隊拉得太長的補給線,迫使北韓大敗撤至鴨綠江邊
境。史大林致電毛澤東提供人力,蘇聯供應武器彈藥,飛機大炮和坦克,分工合作
援助北韓。十一月二十七日,中共三十萬“志願軍”,在彭德懷率領下向美軍發動
攻勢,雖然在戰爭進行中,蘇聯食言,特別是空援未盡兌現,但從此後兩年半時間,
好幾萬的美軍在與中共部隊鏖戰中捐軀韓國戰場,卻帶給了臺灣危而復安的新生命。

  一九五二年四月一日,美國駐日統帥麥克亞瑟公開呼籲與中共全面開戰,並接
受蔣總統的提議派兵赴朝鮮半島參戰,還建議杜魯門在中國大陸開闢第二戰場,支
持國軍反攻大陸。不料,杜魯門把這位太平洋戰爭的英雄解職,換上李奇威執行杜
魯門在韓戰打有限戰爭的政策,杜魯門受到國內外猛烈的評擊,遂傾向讓主張秘密
作戰的人士試試運用國軍的游擊武力。六月間,李彌率領兩千多人跨過中緬邊境,
深入雲南百餘公里,而被迫退回緬甸。年底李彌回到臺北,逗留三、四個月,帶著
七百多人的正規國軍回到緬甸,於次年八月發動最後一次大進擊,又不得不鳴金收
兵。

  一九五三年一月,艾森豪接任美國總統,其第一要務是達成朝鮮半島的停火協
議。中共抗美援朝志願軍,有一萬五千多人被俘,其中約七成希望回到臺灣;因為
北京不同意,致使停火談判遲滯了一年多時間。戰俘關在南韓巨濟島上一個大營房
裏,親共和反共兩派戰俘不斷發生衝突暴動,這是當時報紙天天都有的新聞。

  七月,毛澤東勉強不再堅持戰俘遣返問題,據說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史達林於
三月五日去世。第二是艾森豪捎給北京一個警訊;如果韓戰不停,他將動用核武,
把戰爭擴張到中國大陸。毛澤東終於同意可以在國際遣俘委員會面前選擇是否到臺
灣。韓戰很快就在八月間結束了。

  九月十二日,蔣經國只帶一名翻譯官沈錡訪問美國,二十八日在白宮拜會了艾
森豪,艾說:韓戰已經結束,緬甸境內一支搞鴉片毒品生意的流亡國軍,越來越成為
國際問題。蔣經國當面說;約有兩千多名的流亡國軍即將撤回臺灣。十二月,聯合
國大會通過決議案,譴責臺北政府在緬甸的活動。臺北、仰光和曼谷即達成撤退游
擊隊事宜的協議,民航公司又將五千五百八十三名國軍官兵和一千零四十名眷屬運
回臺灣。從緬北火種反攻大陸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告幻滅!筆者於一九九九年三月曾
暢遊“金三角”,當年散落在泰北地區的孤軍和眷屬,在段希文將軍的領導下,已
建立了“美斯樂”家園。一九八零年段將軍因心臟病逝世後,由孤軍參謀長雷雨田
將軍繼續維護這塊“泰北樂土”。他(她)以種植茶葉、咖啡、水果等雜糧維生,
人口已繁殖三十多萬,曾協助泰國剿平“帕當山游擊隊”,作家柏楊曾經形容:
“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為了生存,有些孤軍和
眷屬已歸化為泰籍,但大多數仍保留中國籍,並透過“中華救總”泰北工作團的資
助,後裔們白天教學泰文,晚間和例假日教學華文,現在已有僑校百餘所,多為小
學和初中,只有一所高中。自二零零零年民進黨政府上台,不斷刪減對泰北的資助;
二零零四年救總轉為人民社團,泰北工作隊也解散了。據說廈門大學副校長曾於二
零零七年到過“美斯樂”,這說明泰北孤軍後裔已引起了大陸的關注。但願兩岸同
伸援手,讓“中華民族子民”在泰、緬、寮“黃金三角地區”永遠繁衍傳承。
  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日,蔣總統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繼續堅持“反攻復
國”信念,除駐在金、馬、大陳等外島的“特種部隊”,不時對大陸東南沿海發動
秘密騷擾突擊外,更在臺灣本島加強兩棲作戰的戰備準備。蔣公告訴美國訪客,六
十萬國軍可在沿海地區建立堅固橋頭堡,然後就會有大批義軍和民眾揭竿而起,屆
時毛澤東就得逃到莫斯科去了。

  一九五五年初,美國艾森豪總統,一度斟酌讓國軍遠赴越南,增援法軍的構想。
但法國認為定會招惹中共大規模介入的危險,而拒絕這個方案。三月間,北越部隊
團團圍住奠邊府,一萬六千名法國守軍於五月間投降(戰死兩千餘人)。美國威脅
動用核武,迫使莫斯科和北京說服胡志明暫時和解,接受南、北越分治的局面。
  五月間,周恩來在印尼的萬隆會議上表示,中國希望與所有的國家保持友好關
係,他並進一步提議北京和華府就消除台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展開談判。果如所願,
八月間,北京派出王炳南,華府派出強生,在日內瓦展開大使級對談。整體而言,
於十二月獲得初步協議,表明雙方將以和平手段,放棄訴諸武力解決彼此爭端,並
包括在臺灣地區的爭端。

  十月,艾森豪勉強簽署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杜勒斯明白拒絕了把金門、
馬祖等外島納入條約的防禦範圍。這年(一九五五),國軍雖然撤出大陳列島,但
在金門、馬祖卻繼續增強兵力各有十萬餘守軍,蔣總統堅定拒絕考慮放棄金、馬,
因為這是影響深遠而象徵國民政府與中國大陸仍有關聯的臍帶。沒有金門、馬祖等
外島,等於把台灣地位凍結成一個孤立的個別實體,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坐在北
京中南海的毛澤東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也默許眼皮下包著這幾顆鐵釘。

  據美國中情局解密檔案透露,同年(一九五五)開春之後,住在香港的報人曹聚
仁曾寫了三封信給蔣經國,倡議國共再次攜手合作,解決統一問題。按民國三十年
代後期,經國先生在贛南擔任行政專員,曹某曾在其屬下主持“正氣中華”日報,
他對經國先生執禮甚恭。但時空轉換如斯,經國先生認為他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
是否代表中共?還是自己一廂情願?都不無問題,因之決定不予理會。

  一九五六年,周恩來在六月二十八日,發動和平攻勢,高唱“愛國一家不分先
後”。緊接著,當時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在大陸的弟弟寫信,要求其兄派人去大
陸和中共進行和談,黃少谷將信交給了蔣經國,覆信囑其弟弟今後來信只談私事,
不談國事,他本人只會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才會回大陸。稍後,程思遠也試圖和蔣
經國接觸,但終不得要領。

  一九五七年,在北京的毛澤東更是瘋狂成癖,剛由去年春天掀起的“大鳴大放”
運動,百花齊放引蛇出洞後,而於今年秋天,讓滋長出來的“毒草”,像秋風掃落
葉地盡鋤之而做了肥料,把三十萬名知識份子打成“右派”,把數萬人送進了“勞
改營”,更有不少人遭到槍決,毛澤東不愧是江湖高手。

  這年(一九五七)二月,國民黨叛將張治中致函陳誠,表達希望國共和解之意,
但無具體建議。三月間,曹聚仁再寫信給蔣經國,提出六點和談建議。隨後曹再寫
信給黃少谷,重申六點建議。同時中共以廣播和寫信展開對台的“和平攻勢”。可
見毛澤東遇到內部困難時,總得千方百計對外轉移焦點。

  一九五八年春,美國提供幾架U2飛機,由國軍飛行員駕駛,高空偵察大陸動態。
蔣總統一再要求美方提供先進的軍事科技,他提出八項特別大膽的要求,其中有核
子武器和導向飛彈,卻被華府批駁不准。

  五月間,北京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大躍進”運動,高舉“人民
公社”,“土法煉鋼”紅旗,將中國大陸平民百姓又帶進了瘋狂的深淵。

  八月二十三日,中共岸炮在兩小時內朝金門濫射五萬多發炮彈,連續五天,彈
如雨下,把金門炸翻了。但毛澤東私底下卻說:“這純粹是演戲”,用炮打金門試
探“中、蘇”“中、美”“美、蘇”之間的關係。毛又說:“金門和馬祖是我們和
台灣連接起來的兩個點,沒有這兩個點就牽不成兩條絞索套住台灣,台灣可就和我
們一刀兩斷了”。“金、馬也是我們的兩只手,用來牽住台灣不讓他跑掉”。“何
況,這兩個島是兩支指揮棒,可用它來指揮蘇聯(赫魯雪夫)和美國(艾森豪)跟
著團團轉跳舞”。更露骨的是毛又說:“我們有些同志就是糊塗,不明白這個道理,
還要準備渡海打過去,我是不贊成打過去的,放在那裡是個壓力,內部就會團結,
若這個壓力沒有了,內部就會鬧起來”。

  正因為“中美協防條約”並未包含金門和馬祖,毛澤東也有意測試美國對台灣
協防的底線,果如其所料,美國強烈支持金門反炮戰,當時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
主席,建議用核彈攻擊廈門周邊的機場,但艾森豪的想法是,第一波軍事反擊應該
使用高爆炸葯,遂改派運送可發射核彈的八吋榴炮到金門。從而也看出了美國不會
輕易不吃台灣這塊肥肉。

  事後的歷史發展,證明毛澤東此一決策是正確的,而且深具遠見,因為金、馬
和大陸近在咫尺,在心理上,台、澎、金、馬和大陸有一種割不斷的臍帶關係,如
果一九五零年代共軍攻佔了金、馬,或國府主動放棄了金、馬,則在地理的行政轄
區上,意味著台、澎與大陸形同完全分割。則“兩個中國”,甚至“台灣獨立”,
就更合乎地緣政治的邏輯了。所以國共雙方,對於“金、馬”是中國統一的關鍵樞
紐,是有其歷史共識的,蔣總統跟毛澤東在歷史功勞簿上都應該記上這一筆。
  毛澤東深知箇中奧秘,所以突襲“炮打金門”後不久,又表演其“單打雙不打”
的奇招,毛澤東說:“單打”者,表示我可以吃掉你,“雙不打”者是表示我不但
不吃掉你,還讓你能安全補充食物和彈藥,固守在那裡,不得脫離。若然,真是高
招的大戰略。漸次地讓“金門砲戰”無疾而終。這場中外戰史上從未有過的戰爭,
終於讓美、蘇兩大強權明白了國共明爭暗鬥,是中國人的家務事,外國人是干涉不
了的。金門炮戰初期,筆者任職海軍陸戰隊學校校部連連長。單打雙不打中期,擔
任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輕兵器射擊訓練隊隊長,致沒有派上用場。而海軍陸戰隊的兩
棲登陸運輸車,卻英勇地在炮彈開花的料羅灣運補食物和彈藥。蔣總統親頒“老虎
旗”,稱讚海軍陸戰隊是英雄中的英雄。

  時至今日,“八二三”砲戰已經過去半個世紀,“單打雙不打”也結束近三十
年,金、馬煙硝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生機的“小三通”,兩門對開,兩馬對跑,
民間交流往來不斷地繼續發展,撫今追昔,金、馬的神秘色彩已經褪去,任何人都
可以到處遊覽,兩岸人民正展現一笑泯恩仇的和睦、和諧、和平、和善的風貌,兩
岸的和平融合必將指日可待。二零零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筆者參加金門縣政府擴大
慶祝胡璉將軍百年冥辰紀念大會,舊地重遊,氣象一新,所到之處,林木蔥蘢,花
團錦簇,公路整潔,民居新穎。碼頭人車熙攘,海面舟船穿梭,市場貨暢其流(滿
街大陸產品),一片繁榮景況。回想起一九五零年冬,“怒潮學校”遷駐水頭,響
應“綠化金門運動”,我們用圓鍬、十字鎬築路舖橋,用鋼盔盛水澆灌繫有自己名
字的木馬黃幼苗,晚上精疲力竭躺在泥土地面上,醒來看到轉側壓死的老鼠,仍感
心有戚戚然。當時壓根兒沒有預料到金門會變成今天兩岸融合的起跑點,往昔的汗
水總算沒有白流啊!

  同年(一九五八)九月間,曹聚仁再分函蔣經國、黃少谷和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
維,重申和談建議,並保證中共可以停止炮擊金門。蔣經國將信交給美國官員看,
並強調他父親永遠再不會跟中共談判,還鄭重地說:“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據說:毛澤東個人對史達林和赫魯雪夫非常反感和厭惡,加之強烈民族主義的
反抗本能,故意獨斷專行,發動“八二三炮戰”,而導致一九六零年七月十二日,
蘇聯突然撤走數千名顧問,二大共黨盟邦,正式走向全面分裂的終極點。

  當年(一九五八)十月,毛澤東的朋友章士釗致函國民黨元老吳忠信,要吳轉告
蔣介石:終有一天美國會出賣蔣,因為他看到中美“華沙會談”的秘件,美方已向
中共建議以金門、馬祖交換中共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吳忠信將信交給蔣氏父子,老
總統雖很重視這一消息,但嚴峻拒絕了他的和談建議。這也看出了美國居心詭異的
一面。

  一九五九年三月,“世界屋脊”西藏發生抗暴運動,達賴喇嘛率領大批僧侶,
逃離拉薩進入山區,輾轉流亡印度。七月二日至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擴
大會議,史稱“廬山會議”,林彪鬥垮了彭德懷,接任國防部長及中共中央軍委副
主席,他發動了對毛澤東的歌頌和忠誠,製造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風,贏得了毛
澤東懷疑的信任。

  “廬山”是贛北牯嶺自古名勝,歷來就是龍爭虎鬥的地方。筆者專程旅遊多次,
分別遊覽南山和北山,二零零四年、零五年又參加“贛台經貿研討會”,又選重點
重遊,領悟其地理形勢,控中原、懾吳楚,其風景奇偉俊秀雲霧變幻莫測,帶長江
孤山獨峙氣象萬千,極目東眺三吳煙波浩渺,放眼西望九派雲飛黃鶴。蔣介石和宋
美齡,毛澤東和江青,來到廬山,都住在“美廬”,室內展覽的影片、文物,兩位
世仇宿敵交相顯現眼前,世事難料如斯也。

  一九六零年元月,國民黨降將傅作義寫信給陳誠,要求反對美國的“兩個中國”
陰謀,以及表明中共絕對不會放棄台灣主權的堅定立場。

  蔣總統的第二任期,於一九六零年五月屆滿,很多大老鼓勵胡適競選第三任總
統,胡適嚴正的拒絕說:“我沒有比孫中山先生更好的辦法,來管理這個國家,所
以我不能競選總統,也不能另外去組黨”。遂致蔣總統繼續連任。

  一九六一年七月,傅作義再度寫信給陳誠,重申前信內容。同時曹聚仁也寫信
給蔣經國,告知中共有意以廈門和金門為國共之間的緩衝地帶,並闢金、廈為自由
港。次年(一九六二)三月,曹又寫信給蔣經國,重複此一提議,經國先生仍不予理
會。

  一九六二年初開始,中、蘇關係已漸行漸遠,大陸又因“大躍進”失敗,加上
三年自然災害,社會動盪不安的消息頻傳,蔣總統父子再度興起反攻大陸的思緒,
督飭國防部策訂“王師作戰計畫”。同時,蔣總統再次希望美國甘迺迪默契同意秘
密提供後勤支援。筆者躬逢其盛,參與了該計畫的部分作業。

  六月間,曾是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盟軍登陸諾曼地戰役,擔任美國海軍艦隊
司令的柯克上將,到達臺北接任駐華大使,晉見蔣總統時坦言:倘沒有美國大規模
的海、空軍及後勤支援,反攻大陸計畫肯定要失敗。甘迺迪已經裁定,目前的情況
美國不能支持中華民國反攻大陸。

  十月間,爆發古巴飛彈危機。中共在西馬拉雅山區對印度發動大型攻擊,打得
印度頭破血流退回原來防線。毛澤東顯然藉這個動作,教訓印度和蘇聯別連在一起
招惹中國,也間接警告美國,不要在台灣海峽興風作浪。

  一九六五年世局發生大變化,元月間,行政院長嚴家淦派蔣經國出任國防部副
部長,旨在秉承蔣總統心意,繼續策劃“反攻大陸”計畫。三月五日下午副總統陳
誠溘然長逝,終年六十八歲,蔣總統親筆輓聯曰:

  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弔此國殤,果有數耶!
  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

  五月間,長年住在東京的台獨領導人廖文毅,飛回臺北,公開宣佈揚棄“台獨
運動”。六月間,蔣總統批准把秘密研發核子彈的計畫,從研究階段推進到發展階
段,並指派中科院長唐君鉑中將主司其事,卻因“張憲義洩密”無疾而終。七月十
八日,李宗仁從美國回歸大陸,周恩來等人在上海虹橋機場熱烈迎接。

  這年開春以來,中南半島戰爭急劇升高,中、蘇失和,由意識型態差異到兵戎
相見。蔣總統和美國克來恩博士,在日月潭度假,化了五個小時密談,蔣總統提議
運用國軍部隊參加越戰,並堅稱:反攻大陸的時機就在當前,一旦錯失就沒有機會
了。蔣經國到華府參加高層會議時,也曾和美國國防部長麥拉瑪拉見面,蔣總統要
他留下一份概念性的文件,提議先攻佔大陸西南五個省份的“火炬五號計畫”。我
的老司令官時任越南大使的胡璉將軍,和派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團長,我的老校長柯
遠芬將軍,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美國詹森政府相信,台灣在長期改造中國的進
程中,應該扮演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模範的角色,而非用軍事解決問題。

  十月間,河南籍的立法委員唐嗣堯,在立法院會提出書面質詢,呼籲國共再次
合作,和大陸接觸談判,但質詢文件被收回銷毀,唐被開除中國國民黨黨籍。
  十一月十日,上海文匯報發表了姚文元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把
毛澤東廬山會議撤銷彭德懷職務,聯繫在一起,掀起了一系列的“文鬥”,為文化
大革命揭開了序幕。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五一六通知”
文革正式開始,翌日人民日報總編輯鄧拓自殺死諫。五月二十五日,北大哲學系總
支書紀聶元梓等七人,貼出大字報,批判北大黨委和北京市委,毛澤東讚稱為“第
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五月二十日蔣總統連任第四任總統。

  五月二十九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第一個學生紅衛兵組織。六月一日,
毛澤東批示聶元梓等七人的大字報,交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大陸轉播,掀起
了大、中學生全面造反風潮。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召開八屆十一中全會,毛澤東正
式表態支持“紅衛兵”,親自撰寫“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箭頭直接指
向劉少奇。八月十八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來自各地數萬的紅衛兵,
“文化大革命”遂遍地烽火不可收拾,此後十年,中共陷於內亂自顧不暇,故自一
九五五年以來的和談之議,因而銷聲匿跡。

  斯時,美國詹森政府雖然投入五十多萬兵力在越南戰場,卻壓制不住越共的叛
亂作戰。遂致十一月尼克森當選總統,他雖然是台灣的好朋友,但卻宣稱:世界不
可能把中國大陸摒棄在國際社會之外。由是,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也就持續下
滑了!

  一九六七年一月,王洪文等在上海奪權,並獲毛澤東支持,隨後大陸各地風起
雲湧的奪權運動,中央和地方各級機關陷入癱瘓的無政府狀態。六月間,中共試爆
氫彈。七月,江青又提出“文攻武鬥”口號,部份紅衛兵向軍隊奪權,全大陸武鬥
升級,社會秩序更加混亂。據日本外務省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公佈一份列為“極
密”的外交文件,內容顯示:美國、日本和中華民國,於這年(一九六七)七月參
加南韓總統朴正熙就職典禮時,美國副總統韓福瑞、日本首相左藤榮作和中華民國
副總統嚴家淦在漢城舉行四國會議,在會議中提及:中國大陸因文革造成的政、經、
社會動亂的情況下,仍致力發展核武,倘若親蘇聯的劉少奇鬥贏了毛澤東,則中、
蘇將繼續靠攏,對美、日等西方同盟陣線構成威脅,反而更危險。由是蔣總統仍希
望死對頭繼續掌權,則大陸內部的混亂,以及和蘇聯的對立仍會持續下去,則對中
華民國也較有利。

  一九六八年十月,中共中央八屆十二中全會,開除劉少奇黨籍,一年後劉少奇
病逝洛陽。毛澤東提出“幹部下放”,全大陸各地被打擊的幹部均下放到“五七幹
校”。十二月,毛澤東又下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
全大陸展開如火如荼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蘇黑龍江邊境的珍寶島發生了武裝衝突,數月內全大陸處
於備戰狀態。當時的中國大陸就有了兩大敵人;蘇聯和美國。毛澤東開始要用老祖
宗“遠交近攻”的辦法,改變外交政策。四月,中共中央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
林彪列為毛澤東的接班人,載入黨章。

  七月中,蔣總統夫婦的轎車,在駛上陽明山陡坡時,被一輛急駛的吉普車撞上
轎車後頭,老先生由後座衝撞到前座,飽受驚嚇,雖然沒有受傷,可是車禍之後,
他的健康和心智能力就走下坡了。蔣經國除了名義上還是行政院副院長之外,實質
上已是中華民國不折不扣的領導人了。

  一九七零年初,美國副總統安格紐,飛到臺北訪問,在日月潭和蔣總統二度會
談,並和蔣經國進行約二小時的“工作早餐”,安格紐保證“美國會遵守承諾保衛
臺灣、澎湖”。可是對金、馬安全卻閃爍其辭。

  四月初,蔣經國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份正式訪問美國,和尼克森總統在橢圓形
辦公室晤談了七十五分鐘。也和國務卿羅吉斯,國防部長賴德更宏觀,更客觀地評
估世局。特別又和季辛吉單獨密談。

  不意於四月四日,在紐約預備向東亞美國工商協進會發表演說,當他正要推開
大旋轉門進入會場時,被黃文雄開了一槍,(同謀人是他的連襟妹夫鄭自才),紐
約市警一名便衣,眼明手快將槍撥開,子彈從蔣經國頭上飛了過去,這位便衣和隨
行的軍事副官溫哈熊(時為少將駐美採購團長,後來升至上將聯勤總司令)兩人合
力把刺客抱住,並將之制服地上就擒。幾分鐘後,蔣經國希望和刺客談談,警方認
為不妥,並建議改變行程。但蔣經國泰然自若,按時發表演講,及參加華僑團體盛
大的歡迎晚會,隻字不提幾分鐘前的謀殺事件。贏得美方人士及華僑各界讚譽不已!
回到臺北時,一萬多人自動自發地到機場迎接。

  這年(一九七零)秋天,華盛頓和北京建立熱線電話。十月間,加拿大和臺北
斷交,正式承認北京政權。華府亦公開暗示:明年臺北若希望保住聯合國席位,必
須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

  一九七一年三月下旬,世界乒乓球比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導致四月美國乒乓
球隊訪問中國大陸,這“一個小球轉動了大球”(周恩來語)。國際局勢的天平越
來越向大陸傾斜了。

  九月十三日,林彪父子座機在蒙古溫都爾汗墜落,機毀人亡。這位從山城少年
到領袖人物,從士兵到元帥,從蘇區到長征,從延安到東北,從遼瀋戰役、平津戰
役到解放華北,從淮海戰役到進軍華中華南,中共黨章規定的接班人,跌宕詭異,
曲折多變,由於個人的私慾和政治野心,而淪為叛逃野鬼,很值得人們啟示警惕!
據說:當林彪父子“三戟式”坐機從山海關軍用機場起飛後,周恩來請示毛澤東,
發射導彈攔截,但毛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任他去吧?!


三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六日,國民政府被迫“自動宣佈”退出聯合國,蔣總統抱病
鎮定宣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並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
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詎料二零零七年初以來,民進黨積極操弄“入聯公投”,中
國國民黨也提議“重返聯合國”。美國對兩造均不以為然,尤其對“入聯公投”明
確駁斥,大陸更是嚴陣以待,歷史真很捉弄人也。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並和已八十三歲百病纏身
的毛澤東會談,表示雙方願意結束敵意,開始友好關係正常化。

  五月二十日蔣總統連任第五任總統。五月二十六日,臺北立法院以三百八十一
票(總額三百九十四票)通過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他第一道公開聲明,就是重申
光復大陸國土的決心。同時強調在臺灣推動行政革新,掃除貪汙,推動十大建設,
快速發展經濟,並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他要求民眾原諒他“少說話”,
以便“多作事”,頓時全國民心士氣昂揚大振。隨後即延攬李登輝為行政院政務委
員,有一次隨院長到三軍大學演講,筆者也是台下的聽眾,看到坐在臺上的各部會
長官,均正襟全股背靠座椅面向台下聽眾,唯獨李登輝半個屁股突兀地坐著靠椅前
緣,上體挺直,雙目圓瞪注視經國先生,台下就有人竊竊私語,你們看,李登輝假
正經的坐相。不久即被派任為臺北市的市長。

  七月間,蔣總統心臟病發,實際上,不再視事已久,也不再接見外賓,大部分
時間住在士林官邸,都是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九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日本首
相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太平正芳抵達北京訪問,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建立了大使級
的外交關係。毛澤東說:“沒有日本侵華,也就沒有共產黨的勝利”。而蔣總統對
日本“以怨報德”,卻痛心疾首!健康狀況雪上加霜。

  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七日,重病在身的毛澤東,在中南海住宅和季辛吉會晤,交
談至深夜,周恩來也在座。據二零零八年二月十二日,美國國務院公布的解密文件
透露:當時在談到蘇聯的威脅時,毛澤東希望蘇聯進攻中國,然後被中國打敗。在
談到兩國貿易時,毛澤東說:中國還是個很窮的國家,但我們的女人很多,送一千
萬女人給美國人如何?季辛吉驚訝地說:美國沒有進口中國女人的配額,也不能徵
收關稅。引起哄堂大笑。譯員王海容提醒毛澤東說:這段談話如果公佈出去,將會
激起公憤。毛卻說:“我什麼也不怕了,反正上帝已經給我請帖了!”又是一陣大
笑。

  三月,鄧小平又回到中共中央,恢復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職務。已經三癌(膀胱
癌,結腸癌,肺癌)併發的周恩來,把大部份涉外事務都交給他處理,實質上鄧小
平時代已經到來。他隨即宣佈:“北京已準備好,可以跟臺北直接談判統一的問題。”
可是蔣經國卻婉拒了這位老友的建議。

  一九七四年一月,江青等人發起“批林批孔”運動。六月一日,毛澤東住進了
北京三零五醫院動手術。七月中抱病參加政治局會議,毛在會上批評王洪文、張春
橋、江青、姚文元四個搞小宗派。這是“四人幫”一詞的起源。

  一九七五年一月,鄧小平訂下黨政方針:要走理性的工業,科學,經濟發展的
路子;要平反起用文革期間被打下去的幹部;並下令開釋大批國民黨囚犯,其中有
將近三百人是關押了二十五年以上的高級軍官。同時宣佈有十位前國軍將領,將取
道香港返回臺灣。可是,蔣經國暗示:只有一九五零年以後突擊大陸被捕人員,可
以考慮回臺灣定居。

  四月四日午夜十一時五十分,蔣總統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八十九歲。當時,
全臺灣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瀉下,天地同悲,萬民哀悼!隨後不到十二小時,
副總統嚴家淦依法宣誓繼任總統,蔣經國仍然擔任行政院長。筆者時任職海軍陸戰
隊第二師第四團團長,銜哀奮勵,軍紀營規,戰備訓練,益顯格外緊張。

  話說老總統蔣公,自追隨總理孫中山先生,獻身國民革命以來,始終秉持“外
求獨立,內求統一”,為建立富強康樂的中國而奮鬥一生,從東征、北伐、到中原
大戰打敗軍閥。尤其八年浴血抗戰,獲得最後勝利,臻國家於世界四強(中、美、
英、蘇)之林,為聯合國享有“否決權”的創始國之一。這是對幾千年來積弱的中
國,近百年來受盡列強(尤其是日本和蘇聯)欺侮的中國,公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
的領袖。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八日,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廣播說得好:“我們要
記得,中國是第一個起來抵抗侵略的民族。這個打不倒的中國,在將來,不但對於
東亞的和平與繁榮,並且對於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都要擔負相當的責任。”這是
對中國何等的讚揚與欽佩!而這個“打不倒的中國”正是當時蔣委員長所領導的中
國。今後海峽兩岸,不管是誰當家作主,均非任何人所能湮滅栽汙的史實。更值得
說明的是,今天的“臺灣奇蹟”和“大陸崛起”,已印驗了羅斯福的預言!這是多
麼令人鼓舞的先見之明!

  但唯獨對共產黨沒有徹底解決。退守台灣後曾對親近的人,有一段深刻的談話:
我們國民黨對民族主義至上的原則自信太過,忽視了共產黨階級性和國際性的暴行,
因而對共產黨寬大為懷,未用徹底的手段,才授以可乘之隙,使其一切政治陰謀得
以死灰復燃。抗戰勝利後未能迅速順利接收東北,“四平街戰役”又片面下令停戰,
致使失去了東北,導致退出了大陸。作家白先勇曾在一篇訪談中說:假使東北守住
了,歷史就不一樣了,我父親(白崇禧時任國防部長)素來喜、怒、哀、樂不形於
色,唯獨談到失去東北丟了大陸,卻油然扼腕、頓足,唏噓不已,夫復何言?!
  老總統蔣公青壯年就登上國家領導人地位,訓詞、對聯、標語很多,唯甚少讀
到他的詩詞,最近才看到張作錦的“感時篇”提到,蔣公曾於民國九年(一九二零)
十一月二十三日寫下的一首“雪竇山口占一絕句”:

    雪山名勝擅東南,不到三潭不見奇;
    我與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隱莫遲遲。

當抗戰勝利,蔣公聲望如日中天,假使此時毅然在萬方掌聲中“功成身退”,也許
可避免後來大陸的巨變,時也!命也!運也!“豈無天乎?”,“果有數耶!”。

  蔣公辭世後的臺灣政情,逐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大陸變化得更快,影響所
及也更為深遠。蔣公逝世時,毛澤東也已住在北京三零五醫院,他當然會知道蔣總
統在臺北的訃告,不知他對這位“死對頭”的去世有何感觸?

  一九七六年元月八日,一身三癌的周恩來,終於撒手人寰,享年七十八歲。結
束了他豐功偉績、多彩多姿而又受盡屈辱和艱難困苦的一生。他既是中國共產黨革
命起家的“幕後智庫”,更是中共建政以來的“全能總理”。他任職總理長達二十
六年,涉及工作繁雜,涵蓋黨務、內政、外交、軍事、經濟和科技等全面領域。才
智過人,功勳卓著。咸認是唯一“善始善終”的中國共產黨人。可是,在全國人民
的哭聲裏,中南海游泳池毛澤東的住所內,對總理之死,反而草木不驚,若無其事,
毫無悲傷的動靜。甚至不許任何人臂纏黑紗。探其原因,便是毛澤東拒絕參加周總
理的喪禮。更諷刺的是,當時的春節,打破自一九四九年建政以來,“中南海內任
何人不可燃放花炮”的禁令。引起不少附近民眾在北海大橋張望好奇,因此傳言說:
“毛澤東因為周恩來死亡,燃放鞭炮以示慶祝也”!?

  那末,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究竟有什麼過不去的“心結”呢?毛,周從井崗
山合夥,而在瑞金建立“蘇維埃政府”。在長征途中“遵義會議”之前,周是毛的
上級,之後則是部屬。建政以來,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相激相盪,既是夥伴,也
是政敵。在毛的心目中,周固守國務院總理不放,致使他的“共產主義思想”實現
不了,整風不能徹底,政敵不能肅清,老婆不能接班,都是被周恩來四兩撥千斤掣
肘的結果。所以毛澤東說:“他是最狡猾的中國知識份子”!

  是年三月八日,東北吉林地區發生了中國五千年來歷史上所鮮有的“特大隕石
雨”,範圍廣及五百平方公里,最大的隕石重至一七七二公斤,打破了世界金氏紀
錄。二零零一年六月,在吉林市博物館,筆者曾親眼看到這顆略呈長方橢圓形的大
隕石,內心驚奇不已。可是,中國人民的注意力並沒有被這自然天象所吸引。他們
仍然關心人間所發生的事,從三月中旬到四月五日,許多民眾由各地聚集北京,自
動自發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獻花,張貼傳單,朗誦詩詞,發表演說。
弔念周恩來,支持鄧小平,咒罵“四人幫”,而引發一場“政治漣漪”。這就證明
了周恩來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是多麼的受人尊崇感戴!

  這年(一九七六)的七月二十八日,又發生了史所罕見的“唐山大地震”,死
傷二十五萬多人,也震驚了世界。據說地震發生時,近在北京近郊的中南海,也感
天搖地動,對重病在身的毛澤東也頗有影響。這在中國傳統迷信說法,將這些天災
都習慣叫做“天意示警”,是要死大人物,甚至要死天子的徵兆。喜讀線裝書的毛
澤東,也頗信此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據說毛晚年也講過這
句笑話。九月九日零時十分,毛正好是“八四”之齡,隨周總理(七十八歲)和朱
德(九十歲)之後,相偕西遊上天了。隨後,十月間,“四人幫”被徹底粉碎,
“十年文革”的浩劫才算真正的落幕。

  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一日,鄧小平在答覆義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問題
時說:“我們要對毛主席的功過做客觀的評價,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
第二位的”。鄧又說:“江青是打著毛主席的旗幟幹壞事的,怎麼給‘四人幫’定
罪都不過分,因為‘四人幫’傷害了成千上萬的人”。但江青是毛澤東豢養的狼狗,
按毛的指示去咬人,所以說穿了十年文革,實際上是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其目
的是想將權力重新奪回來,劉少奇不過是箭靶,“四人幫”不過是工具,大陸億萬
人民的苦難,毛澤東才是罪魁禍首。毛澤東去世,在故鄉瑞金,是一頭等大事。凡
是他住過的舊居,如大柏地、葉坪、沙洲壩、雲石山、武陽威等處,均設置靈堂,
掀起一連串的悼念活動。

  歷代詩詞名家,幾乎都是遭遇困厄顛沛時,仍能怡然養性,賦詩填詞,涵養內
在的爆發力,克服挫折,徐圖待機。毛澤東在“蘇區”年代,長征途中,陝北窯洞,
抗日發展,建國內戰諸階段,所作的那些詩詞,似有步塵古人之妙。唯古人多與自
然同軌,消失在陶然自得的命理中,而流芳千古。假若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
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此時翩然引退,不也劃
下了完美的句點?!然而,毛澤東卻不肯認命,竟於成功建政以後,反而失去了青
壯年時期的泰然心境,蓄意地掀起一連串的政治運動,“土法煉鋼”和“人民公社”,
“大躍進”和“四清五反”,以及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將幾十年的革命夥
伴,一個個被鬥跨鬥死,餓死無辜貧苦人民三千多萬,中華文明古跡慘遭蹂躪破壞。
這不僅僅是毛澤東個人“性格修持”的大遺憾,更是毛政權承襲傳統帝制回光反照
的大損失!

  史家評析毛澤東,集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詩人於一身,才華橫
溢,文武雙全。但他被“無限權力”而“無限腐化”了。他領導中共四十一年,卻
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大段:前半段二十年,自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五五年,從中共黨
內來看可說是“相當正確”的。後半段二十年,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六年,不論
從中共黨內或黨外來看,都是“完全錯誤”的。所以世人公認;毛澤東一生波瀾壯
闊,其實馬克思主義只是他維護其打江山、坐江山的一件時髦外衣,他滿腦子更多
的是中國傳統的帝王術,其言行更多的是烙有農民起義的作為,所以有“才子”和
“流氓”矛盾性格的毛澤東,“建政有功”,“治國有過”,“文革有罪”!
  但有一點非常值得說明,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最後交手,毛並沒有聽從主戰部將
的意見,解放軍並沒有奪取金門和馬祖,他說:“金,馬是兩隻手,一定要把臺灣
牢牢的抓住。”這與蔣介石對美國人說的:“金,馬是臺灣母親(大陸)的臍帶,
我們必須保住。”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為這兩位世仇宿敵都堅決主張:“世界
上只有一個中國。”所以中華民族和平融合的前景是光明的!


四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臺北國民大會一千兩百多位代表,以幾近無異議的
票數,選出蔣經國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謝東閔為副總統。五月二十日繼嚴家淦
正式宣誓就任。也在這天,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抵達北京訪問。
五月二十九日,蔣經國總統接見美國駐臺北大使安克志,重新強調“完全反對”美
國和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但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必須保證華盛頓和臺北之關係,
和過去完全一樣。

  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中共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第三度東山再起,
以“改革開放”戰勝了華國鋒的凡是派(只要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
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遵循)縱使他本人及其家人,在文革時期
受了極殘忍的迫害,甚至他的兒子被摔成殘廢,竟毅然決然號召全國上下要“向前
看,大家才有希望”(一般百性解讀向“錢”看)。他這種遠見和膽識,對整個大
陸社會就凝聚了一股勇往直前的氣勢。所以“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經濟欣然起飛,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日益攀升,重創大陸光明未來的力量。而被美國時代
週刊選為一九七八年度的“風雲人物”。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而正式和大陸建交。兩岸情勢的
消長,顯然急速改變。鄧小平旋即於一月二十九日訪問美國六天,除和華盛頓政要
會談外,並在德州戴上牛仔帽參觀騎術表演。回到北京兩週之後,即速發動“懲越
戰爭”,逼使越南把精銳部隊撤離柬埔寨,而鞏固了大陸西南的國防安全。有人說:
鄧小平不宣而戰進攻越南,是有意將解放軍的注意力從“統一臺灣”轉移到對付蘇
聯集團,同時亦以增進美國的信任。果真如是,則不僅是“遠交近攻”的實踐,而
更是“一箭三鵰”的高招!

  有的觀察家認為,美國和中共的關係正常化,對臺灣反而是利空出盡,實質上
改善了臺灣的投資環境,因為台海和平有了間接的保證,當年中華民國的經濟成長
仍然維持在百分之十以上。

  這年(一九七九)五月十六日,出生宜蘭,陸官四十四期,駐守金門馬山的連
長林正誼,泅渡廈門,震驚三軍。林到大陸後,進入北大攻讀經濟,改名林毅夫。
一九八二年公費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深造,以四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一九八
七年返回大陸,先後擔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所長、農村部副部長。一九九
四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擔任主任至今。是中國經濟發展,自傳
統到現代,從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重要智囊,對“中國和平崛起”
卓有貢獻。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慧眼識英雄,選任林毅夫自二零零八年五月起,
為世銀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他在一場記者會中說:到世銀任職後,將在能力範
圍內,為大陸和台灣的經濟發展努力做出貢獻。他特別強調說:如果兩岸早日三通,
對雙方的經濟發展必將帶來長遠利益,香港的優勢地位也不會受到影響。預判他必
將扮演兩岸經濟“黏著劑”的角色,所以兩岸的融合必將很快起步。

  十二月十六日,解放軍停止了一九五八年“八二三”開始以來的炮擊,國軍也
停止了反炮擊。國民黨面臨中共更活潑更集中的“和平攻勢”。

  一九八零年元旦,北京“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提出“三通四流”,“和平談判統一臺灣”的新政策。提議兩岸開放經貿,旅行和
通訊。北京台辦負責人廖承志,也致函蔣經國總統,希望國共第三次合作,完成國
家統一的愛國目標。可是蔣經國比他這位半世紀前在上海的老同學,瞭解得更精緻,
更深遠,對這波“統戰攻勢”就長遠目標而言,反希望在中國大陸內部製造一股暖
流,要用“臺灣模式”來統一中國!

  九月間,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全裝全員舉行“迅雷演習”,一以測驗立即作戰的
時速,二以檢驗重裝部隊沿山線南北機動的可行性。蔣經國總統親臨視察,筆者時
任師參謀長,向他簡報“演習全程作戰構想”及“實施經過”時,他頻頻點頭輕聲
說:好!好!好!顯然看出他行動不太方便而忍痛奔波,足證這次演習的重要性。

  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後,台、美斷交瞬即兩年,臺灣的孤立感,在雷根的善意下,
似已逐漸消散。香港“大公報”宣稱:“中國大陸擁有豐富的資源,龐大的市場,
適合與臺灣經濟互補互利”。黨外人士康寧祥公開指責“三不政策違反了臺灣居民
的利益”。他嚴正的宣稱:“臺灣最終的生存,要依賴大陸的善意。”

  一九八一年七月間,新上任的中共主席胡耀邦,邀請蔣經國總統等國民黨官員
回老家看看。九月三十日,人大委員長葉劍英又發表中國統一的九條原則,包括臺
灣可以維持自己的軍隊,決不干涉臺灣內部事務,甚至可與臺灣的政治人物一起來
領導治理中國本土。十月間,中共總理趙紫陽,在墨西哥坎昆市南北高峰會議中見
到了美國總統雷根,重申強調北京對臺灣享有主權的原則,才是維持現狀,確保臺
灣安全的最佳辦法,所以反對美國對台軍售。

  鄧小平當家作主的新紀元,經濟方面已在大陸迅速如火如荼地蓬勃發展,對臺
灣也不斷表示善意。而臺北蔣經國總統越來越清楚看到,臺灣“經濟奇蹟”既對大
陸發生了效應,則政治改革也會在大陸鼓舞起同樣的動能,所以他堅決先穩定臺灣
的政治改革,包括全面選舉的民主化,再度提升國民所得和生活水準,而後漸進地
和大陸發展正常關係。

  一九八二年五月,美國總統雷根分別致函鄧小平、趙紫陽、和胡耀邦,他在信
上一再重申美國信守“一個中國”的原則。蔣經國總統最感興趣的就是信上說到:
我們完全認知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葉劍英九點方案的重要意義。“八一七公報”
正式公佈後,對台灣在本質上是個負面衝擊,但蔣經國總統也逐漸放寬了對大陸的
姿態,連談判也似乎可以考慮。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說:統一應該以全體中國人
民的自由意志為基礎,如果中國大陸與自由中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差
距繼續縮小,和平統一的條件就會水到渠成。九月間,廖承志又給同學好友蔣經國
總統一封信,表示願意訪問台灣,討論兩岸統一的問題。但視力衰退的蔣經國總統
仍堅信,台灣的“經濟奇蹟”已激發了大陸人民渴望自由、民主、和繁榮的生活方
式,希望台灣的進步能成為大陸發展的櫥窗。

  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日,蔣經國連任第七任總統,選了李登輝為副總統。坊間
有段小插曲,當時國民大會的會議程序正在進行推選副總統,經國先生正在洗手間
未出來,大會工作人員向他報告,現在會議中有人推薦孫運璿、俞國華為副總統,
先生推薦誰呢?經國先生用濃重的浙江口音說:“你等一會”。那位人士急忙回到
會場宣佈:“經國先生提議‘李登輝’”。蓋“你等一會”和“李登輝”諧音近似,
真乃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禽兩翼飛不及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也!此
後,經國先生健康也日益惡化,在七海官邸設了一張醫院型的臥床,大部分的公事
都在這裡處理。

  九月二十六日,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達成協議:香港將於一九九七年
七月交還給中國,就長期而言,這是中國統一的重大成果。隨後,鄧小平南巡備受
爭議的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堅決的重申支持中國對世界開放,力行經濟改
革的政策,但他也支持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運動。鄧小平透過新加坡李光耀,
向他在莫斯科的老同學蔣經國總統再致候意。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經濟部長李達海,公開他所謂的,政府長期的政策,
是不干預與大陸的間接貿易。此後,除了數以萬計的民眾偷渡潛回大陸探親外,還
有許多台灣生意人,已經由香港前往大陸貿易旅遊,也有大膽的生意人已在福建、
廣東沿海設廠,生產衣服、鞋子、衛生紙等日用品。有位立法委員公開讚揚這些人,
已經成功登陸了。

  八十一歲的鄧小平,比蔣經國總統年長六歲,但他的身體卻健康多了。這年九
月,鄧小平宣佈退休,不再管日常行政事務,不過他仍然是黨、政、軍的最高掌權
者。同年夏天,蔣經國總統視網膜退化,身體健康急速走下坡,腳部神經痛加劇,
他加速培養李登輝接班的準備工作。

  這一年,也是中國大陸改革派形勢大好的一年,胡耀邦強調:高度民主是社會
主義的一個偉大目標。二零零五年九月,胡錦濤主持擴大慶祝胡耀邦九十冥辰的紀
念活動,說明了中共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已啟動了政治層面的質變,這是中華
民族光明的拂曉。

  一九八六年四月,蔣經國總統的心臟裝了心律調整器,並公開使用輪椅。經歷
一年來在黨內營造共識之後,國民黨中常會成立一個二十四人的“政治改革委員會”,
由嚴家淦擔任召集人。六月間,他在臥室私下的研商中,重申決心推動政治改革,
包括解除戒嚴、解除報禁、解除黨禁,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開放大陸探親、旅
遊、和通商貿易等措施。

  七月十四日,中華民國解除戒嚴,解除黨禁,解除報禁,但仍舊不准“主張台
獨”。九月二十八日,民主進步黨在臺北圓山飯店正式成立,並通過黨綱主張台灣
人民有“自決”權。蔣經國總統聞訊後,非常冷靜,通知幾位核心官員到官邸開會,
坐在輪椅上說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的名言,他要求政府保持
鎮定,避免任何衝突。從此而後,民進黨率其徒眾的街頭運動,就層出不窮了。

  十二月,安徽省合肥的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我們要民主”,“沒有民主就沒
有現代化”的口號,群眾運動相繼傳到深圳、上海、廣州等地。當時合肥大學的校
長管長炎先生,被流放留學歐洲、美國,輾轉到了台灣。為時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
沈君山禮聘擔任客座教授,並取得了中華民國身分證。管教授學養深博,而專精物
理,教學認真熱心,深得清華師生愛戴,不幸於二零零三年夏,在台中市區散步時,
被車撞死,手上只抓著一瓶礦泉水,善後全由清華大學圓滿處理,實在非常可惜!

  一九八七年一月七日,鄧小平召集黨的特別會議,指責胡耀邦未能堅決對付學
生示威運動而被罷黜,趙紫陽接任黨的第一把手,這顯示鄧小平突然轉變立場,反
對民主運動,但這也許是鄧小平“以退為進”一貫的把戲習性,因為他的骨子裡是
主張改革開放的。

  五月初,教育部長李煥接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蔣經國總統跟他長談,他
有三個目標要求李煥完成:一、國民黨需要徹底再改造。二、推動全面政治民主。
三、兩岸統一我們必須採取主動,兩岸若不統一,台灣將越來越難孤立存在。

  五月十日,國父紀念館邊的人行道上,一群頭髮花白的老兵,身穿寫著“想家”
的上衣,舉著標語牌“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骨肉隔絕四十年”。挑戰
政府最敏感的“三不政策”,促成十一月二日,蔣經國總統在健康惡劣心情下,開
放人民合法前往大陸探親旅行,一時間,榮民們歡聲雷動,接著一群群的探親人潮,
不到一年就有四十三萬七千七百多人次回老家探親,一九九零年倍增為九十四萬八
千多人次,迄今每年人次仍在大幅成長。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台商也如雨後春筍
般的不斷冒出來,由於台商長住對岸,重要年節才回台灣與家人、友人團聚,已然
形成了“反向探親”的浪潮,擴大小三通,包機常態化,均已日益浮出檯面。現在
情勢已經證明,當年蔣經國總統說的:不需要擔心,到大陸看看,可以讓居住台灣
的人民瞭解大陸情形,大陸人民亦可藉以瞭解台灣的情形。事實上,這也是他放棄
“三不政策”,望能鼓勵大陸內部自然演變的策略之一。

  十二月十六日,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夫婦,再次到臺北作客五天,和蔣經國總統
花了幾個小時的私人秘談,咸認中國的自由民主浪潮似乎仍然在高漲,儘管胡耀邦
下了台,而趙紫陽也在中共第十三屆全國大會宣佈,中國迫切需要從事政治改革。

  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也是行憲紀念日,由於民進黨發動群眾抗爭,情勢緊
張,而蔣經國總統堅持照常參加國民大會的行憲紀念大會,並由副官推著輪椅上臺,
會場裡有十一位增額民進黨籍的國大代表,掀起長長的紅布條,高聲喊叫“老賊下
臺”。蔣經國總統不以為意,繼續向代表們揮手問好,示意讓國大秘書長何宜武,
宣讀大約五分鐘的講詞,講詞裡就已經提到“即將按照憲法規定,全面改選國會”。

  一九八八年元旦,在蔣經國總統指示下,正式開始新政黨的註冊登記。一月十
二日,國會改革專案小組,通過了由馬英九主稿的“政治改革”草案,並準備於十
三日向蔣經國總統報告。不幸,十三日上午,蔣經國總統抱怨身體不舒服,醫生一
時找不到原由,下午一時五十分左右,蔣經國總統在午睡中,突然胃腸道嚴重大出
血,醫生還來不及把他送到醫院急救,就已經撒手人寰了。當天夜裡九時,李登輝
宣誓就職,成為中華民國行憲後第四位總統。

  鄧小平聽到他這位老同學逝世的消息,立刻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
會中表示,中國統一是一件世界大事,當蔣經國依然健在時,就不會那樣困難和複
雜,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

  詎料,李登輝這條變色蟲,腹奸嘴甜,接掌大權後,用盡毒計,逼迫國民黨菁
英相繼出走,另組“新黨”和“親民黨”。又把民進黨揠苗助長,而將政權拱手讓
人,他自己喝國民黨奶水長大,居然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他當了十二年中華民
國的總統,退休後仍領中華民國總統優厚的俸給,卻居然狂妄的說:中華民國早已
不存在了。真讓培植他的人,無論存歿,均欲哭無淚。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他
根本不是炎黃子孫,他是道道地地的日本雜種,他說:釣魚台是日本的。他說:純
水不能養活魚,致使黑金政治油然而生。當他擔任台灣省主席時,有一次在省議會,
答覆對“台獨”問題的看法質詢時,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說:“中國歷史從未
拋棄台灣,台灣怎麼可能脫離大陸呢?”。言猶在耳,卻一手製造“台灣民主聯盟
黨”(台聯黨),比民進黨還更“獨”,真是罪大惡極之至!

  臨門一腳踢他登上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宋楚瑜,列舉李登輝和蔣經國的比較,有
下面五點結論,非常值得肯定:
(一)蔣經國強調均富,李登輝卻拉開貧富差距。
(二)蔣經國致力族群和諧,李登輝卻用心分化。
(三)蔣經國剷除黑金,李登輝卻創造了黑金。
(四)蔣經國極力維護中華民國,李登輝卻暗地消滅中華民國。
(五)蔣經國為人沉穩誠信,李登輝卻反覆權謀。

  李登輝這位風燭殘年的過氣政客,反覆無常,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二
零零七年元月,他的立場又一百八十度的改變,他說:他不是台獨教父,也從來沒
有主張過台獨。他說:你們可以去看我李登輝的言論集有二十五篇,那一篇我有強
調過台獨?他並主張開放中資來台,應讓大陸客來台觀光。他說,他不是善變,而
是因應社會情況的變化,要有新的作為配合。最讓人莫名其妙的是,他於二零零七
年六月七日,居然專程去參拜日本的“靖國神社”,說是去看看亡兄李登欽的照片,
他為什麼不在清明節去臺北圓山忠烈祠行個鞠躬禮呢?這種“日本皇民”心態,委
實令人髮指!

  這就是李登輝的風格,不斷否定昨天之我,從一個椅子只敢坐三分之一,跟著
高喊“民主、均富、統一”的國民黨主席,到獨派人士共同尊崇的“台獨教父”,
這回李登輝又由“獨”轉向“中間偏左路線”,真和陳水扁言行相同,初一、十五
的月亮不一樣。這雙“台獨父子”不知究竟要讓台灣沉淪到什麼深淵?
李登輝是國民黨栽培的“台青”,權力鞏固後,逐步實現暗藏內心的“台灣主體藍
圖”,透過六次胡亂修憲,推動總統直選,廢省,行政院長由總統任意指派,戒急
用忍等政策,他已實質改變了“中華民國法統”的定義,所以多年以來,一直被華
府、東京、北京和中華民國的人民,公認他是“台獨”的推手。

  李登輝進出共產黨兩次而背叛共產黨。一輩子作國民黨的技術官僚,並當了十
二年國民黨的主席,而背叛了國民黨。一手製造“台聯”不過六年,現在又要“台
聯”改名,改走“中間偏左路線”,他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變色蟲,既沒有政治風
格,更沒有做人的基本人格。難怪七年前在桃園大溪,被一位榮民潑淋紅墨水。二
零零七年六月九日下午,在東京成田機場準備搭機返台時,被中國大陸籍三十四歲
男子薛義,突然向他投擲兩個裝有飲料的寶特瓶,雖然是有驚無險,卻證明他是被
兩岸人民都唾棄的過氣政客。尤其,當天回到臺北,又對記者說:“圓山忠烈祠的
亡魂和台灣沒有關係”。這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狂言亂語至極!七月一日,他又
隨著民進黨起舞,簽名連署追討國民黨黨產,掌控中國國民黨黨產十二年,居然挖
自己的牆腳,真不知道他是什麼東西?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初,聯合報“黑白集”寫得好:李登輝已陷入六神無主的狀
態。一下子說:民進黨會輸到脫褲子;一下子說:要捍衛本土政權;一下子說:不
論馬、謝誰當選,對台灣都沒有好處;一下子說:不要一聽到“本土”,就是“歹
歹的”也選。

  李登輝台獨旗手的地位也被陳水扁奪去。李登輝欲與陳水扁劃清界線,但是台
聯的民選公職人員不肯;於是,出現李登輝批扁,但卻有台聯立委及議員去抱扁大
腿的怪現象。李登輝這位台聯的“精神領袖”,精神已死,已非領袖。開除廖本煙
等,正顯示李登輝的焦慮與恐慌;因為廖本煙等若選上,也一定投奔民進黨。

  李登輝被國民黨逐出時,陳水扁救了他一把。李登輝借力使力,自創台聯,反
而以台獨教父的角色挾持陳水扁;在陳水扁想走“中間路線”的那幾年中,確實吃
夠了李的苦頭。不料,陳水扁因貪腐無度陷於權力危機後,回過頭來搶佔台獨旗手
的地位,李登輝在一夕之間就被陳水扁徹底邊緣化、泡沫化了。如今,李登輝又掉
頭來說什麼“台灣已經獨立”、“台獨落伍危險”云云,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嗆
聲,遂陷於兩頭落空、進退兩難的窘境。

  李登輝根本是一個投機分子。他自己就是用“台獨”來漂染過去的“黑金”汙
漬,豈能反對陳水扁用“台獨”來漂染其“貪腐”的斑垢?如今,李登輝欲以陳水
扁的“失政敗德”來挑戰陳水扁“台獨旗手”的地位,豈可能得逞?也委實可憐!
從“民主之父”變成“黑金教父”;又從“黑金教父”變成“台獨教父”;再從
“台獨教父”變成“政治孤魂”;李登輝此生,也算是“多彩多姿”了!

  那麼,台獨到底是什麼?具體的說:獨派的主張是要在史地上、文化上、經濟
上、政治上,全面和中國大陸一刀兩斷,這就是“台獨”。

  但是,可能嗎?辦得到嗎?更改歷史地理教科書幾行文字,幾張圖片就做到了
嗎?改機場地名、國營公司名稱、撤除蔣介石銅像就做到了嗎?將“中正紀念堂”
匾額,用布幔遮蓋改寫為“民主紀念堂”就做到了嗎?臺北市政府做得很對,特別
強調“中正紀念堂”是“古蹟”,依法應予保護。張作錦說的好:“歷史文物不一
定毀於戰爭,政客平時就可將之清洗”。想想大陸十年文革毀壞的中華文化遺產,
難道台灣今天也要重蹈覆轍嗎?搶救國文聯盟發起人余光中,於二零零八年二月十
四日指出:教育部修改課綱,把中國文字改成漢文,中文改稱華語,大陸早就這樣
做了。“去中國化”反而學中國,少數統治的政治手段,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
中華文化永久的自然傳承。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聯合報“黑白集”更正確地說:中正紀念堂正門牌
樓“大中至正”四字,其實是千秋永世的國家元首所應自我期許的政治境界。陳水
扁面對“大中至正”牌樓,應當捫心自問:身為總統,我有沒有“大中至正”?
  “大中至正”牌樓,正好矗立在總統府對面;蔣氏生前當然未做到“大中至正”,
但後繼的國家元首仰視這座牌樓,皆可藉“大中至正”自警自惕。“大中至正”是
國家元首的應有境界,其實也是對國家元首的最低要求。

  陳水扁的絕症正是“不中不正,既歪又邪”,他把國人撕成兩半,並令他不喜
歡的那一半去跳“沒蓋子的太平洋”;他將中立的中選會變成他的政治爪牙,將
“兩次金改”變成他的募款機制,將玉山官邸變成收賄總部,將“入聯公投”變成
競選策略,將台美友誼變成他的政治玩具.將國家憲政變成“什麼碗糕”。不中不
正,罄竹難書,正是陳水扁的絕症。

  對蔣氏的評價,陳水扁亦失“大中至正”的元首立場。蔣氏當然有許多錯咎;
但陳水扁站在總統的高度,似乎不宜抹煞蔣氏“反共保台”的功業;客觀而論,今
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包括陳水扁一家四代),無人不是因蔣氏而能免於赤禍,何
況蔣氏亦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奠基者。確實有些國人對蔣氏銜恨,但恐怕多數國
人未必贊同陳水扁如此對蔣氏鞭屍。陳水扁應以元首的高度,來面對台灣歷史,來
面對蔣氏功罪;仍當秉持“大中至正”的心懷,不能如黑道砸場踢館。“台灣民主
紀念館”難道也要紀念陳水扁這一幕“不中不正,既歪又邪”的醜聞鬧劇嗎?!幸
好,泛藍群眾冷靜容忍,致使陳水扁想“去中去蔣”趁火取栗的陰謀徹底失敗了。

  二零零八年二月三日,日本共同通訊社報導李登輝的專訪證實:在一九九零年
代中期,曾由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居間協調,原定在台灣海峽中線的船上,和江澤
民會談,卻怕被外界解讀為“兩岸統一談判”,而拒絕與會,遂造成一九九六年三
月大陸在台灣海峽南北兩端進行飛彈演習。這更說明了李登輝走向台獨的暗計,是
早有預謀的。

  請李登輝和獨派人士,不要講閩南語和客家話,不要用中文寫字,不要去拜媽
祖神明,不要用農曆過春節,過年不要發紅包,清明不要去掃墓,端午節不要吃粽
子,中元節不要去祭祖,中秋節不要吃月餅,重陽節不要去敬老,故宮文物也毀掉
它吧?因為這些都不是“本土”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假使做不到,就不要再去搞
“台獨”了!


五
  我們再回顧台灣的歷史,自古中國就為東亞歷史的中心,台灣地理上與中國大
陸極為接近,分隔了東海和南海,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連接點上,北通琉球、日
本、千島群島直達北極圈,是日本生命線的中央鏈島。南隔巴士海峽和菲律賓遙遙
相望,連接新幾內亞到達澳洲,是太平洋南邊的中點。向西南通過東南亞,進出印
度洋到達非洲和歐洲。東濱太平洋跳島,經過關島、威克島、中途島、夏威夷群島
到達美國西海岸。所以,西方勢力東漸後,從日本、菲律賓、東南亞船隻,均要進
出臺灣週邊海域的航道。於是,自十六世紀末葉期起,台灣便成為歐、亞列強的矚
目焦點,就是由於這種地理因素的背景。自史前時代起,台灣便接納著中國大陸東
南沿海地方排湧而來的種族和文化的波濤,既是這些種族和文化的南漸或北進的分
叉路口,又是東亞海洋環繞大陸一連串鏈島的“中央位置”,其全球戰略形勢十分
重要。

  從我們中國的史料裡,有關台、澎的記載,可遠溯到“尚書”,禹貢所謂的
“島夷”,即指台灣的原住民。史記封神書中的“瀛洲”即為台灣。列子書上湯問
篇所謂的“方壺”即今之澎湖,“岱員”即今之台灣。

  西元前一三八年,漢武帝曾派嚴助發兵台灣。西元前一一一年,又再次發兵澎
湖和台灣。

  西元二三零年,三國時代的東吳孫權,曾派衛溫、諸葛直領兵巡撫澎湖和台灣。

  西元六零七年,隋煬帝派遣牛寬、何蠻至琉求(即台灣)尋求海外珍異。六一
零年隋煬帝又派遣陳稜、張鎮洲巡撫澎湖和台灣。

  西元七五五年至七六三年,唐代“安史之亂”,中原百姓大量南遷,有部份就
渡海到了澎湖和台灣。

  西元一一二七年至一一八九年,南宋時期,浙江是京畿地帶,福建泉州是世界
級的通商港埠,故對澎湖和台灣的移民和開發,更趨積極活耀。

  西元一二九二年,元世祖派楊祥充宣撫澎湖和台灣。一二九七年更興兵攻伐澎
湖和台灣而欲永久據守,但卻無功而返。

  西元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間,明太祖有鑑於元代遠征台、澎的失敗,遂嚴
禁出海通商。但明成祖永樂三年(西元一四零五)起至一四三三年間,卻派鄭和率
領三萬人,兩百六十隻大小船,先後七次出使西洋,從江蘇劉家港出發,過長江口
南下台灣海峽,進出麻六甲海峽,經印度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總航程可繞赤道
三圈,每次均順道宣撫澎湖和台灣。

  西元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最早來到遠東。一五一五年葡萄牙的商船即進據澳
門,就開始控制了中國南海和東南亞到日本的海上貿易。當葡萄牙人積極向東發展
的時候,西班牙人也努力向西謀求出路,而且很順利在墨西哥和美國獲得了立足點,
進而橫渡太平洋佔據菲律賓,將馬尼拉建設成遠東的殖民根據地,更想進一步據有
台灣,俾與菲律賓構成犄角之勢。

  西元一五六七年(明隆慶元年),福建巡撫塗澤民很有遠見,看到葡萄牙和西
班牙人,在東南沿海活動的情勢發展,而大膽的奏請明廷開海禁、固海疆,拓展海
外貿易。終於在一五九三年(明萬曆二十一年)才派許孚遠帶領兵船巡弋台灣的基
隆、淡水和北港等地點。

  到了西元一六零九年,日本人開始對台灣發生興趣,德川家康派遣馬晴信,帶
領兵船來到台灣。一六一六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又再派大軍巨艦到台灣,企圖
佔領久據而未成。

  西元一六二二年,荷蘭人獲悉葡萄牙、西班牙、和日本人,均企圖佔據台灣,
遂先下手為強,派遣優勢兵船在澎湖的風櫃尾登陸,就地構築城堡,據守久佔。
  西元一六二四年五月,明朝派駐澎湖的守將王夢熊,率領守軍圍攻風櫃尾的荷
蘭城堡,彈丸之地,戰爭持續了兩個月之久,終於七月間荷蘭人戰敗。但是非常可
笑,荷蘭人在澎湖風櫃尾打了敗仗,反轉進攻佔了台南安平,竟從此據台三十六年
之久。一九六九、七零年間,筆者任職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第三團第一營營長,駐防
澎湖,經常在風櫃尾附近打野外,還曾看到荷蘭城堡舊址的屋基城牆,內心既感恥
辱又更憤慨。

  西元一六二六年(明天啟六年),據佔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得悉荷蘭人佔領了
台灣南部,深恐菲律賓的呂宋地區受到威脅,由是乎就派出優勢兵船,沿著台灣東
海岸北進,在三貂角登陸,佔領基隆,在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並築城固守。兩
年後(一六二八),又佔領了淡水,建築“紅毛城”,企圖久佔。現在的“紅毛城”
仍然是旅遊必到的景點,其中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數間“牢獄”,四周封閉,只有
一個送飯傳話約二十公分見方的窗口,鐵門僅上半部欄杆通氣,吃喝啦歇都在這約
三坪的斗室裡,想必被禁錮的人,都是反對侵略的仁人志士,遊客也不得不油然浩
嘆!由是,很奇怪的,台灣南部被荷蘭人佔據,台灣北部被西班牙人佔據,留下中
部為緩衝地帶。

  到了西元一六四二年(明崇禎十五年),在台南的荷蘭人,總感覺到據守基隆
和淡水的西班牙人,如芒在背,遂於當年八月派出優勢兵船,攻克基隆和平島,西
班牙開城投降,因而台灣北部亦為荷蘭人管轄,而結束了荷、西兩國分割台灣十六
年之久的難堪局面。

  西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禎十七年),滿清入主中國,明朝覆亡。東南沿海霸主
鄭芝龍降清,但其子鄭成功卻接收了他的海上勢力,而主張“反清復明”,遂於西
元一六五九年(清順治十五年),從金、廈地區揮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兵逼南
京,但最後仍被優勢清軍擊潰。鄭軍被迫退守金、廈深感不安,遂決心收復台、澎,
作為“反清復明”的永久根據地。

  西元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鄭成功發兵攻台,次年(一六六二)二月一日,
佔領台南安平赤崁城,荷蘭人投降敗走,結束了據台三十六年的夢魘。現在的“赤
崁樓”是南台灣觀光的重要景點,當年鄭成功龐大的船隊,和接受荷蘭人降書的場
景,歷歷在目,令人興起思古之幽情。鄭成功入主台灣之後,無論名義上或是實質
上,台、澎皆屬於中國的版圖,福建、廣東沿海人民,也大量移居台、澎,而形成
今日以漢族為中心的完整社會。

  西元一六八三年的夏天,清將施琅所率的遠征艦隊,在澎湖海域大敗鄭克塽
(鄭成功之孫)的船隊,鄭克塽削髮降清,同年十月八日,清廷完整地掌控了台、
澎,結束明鄭二十二年的偏安。

  清廷治理台、澎時,接受了施琅的建議,積極加強東南沿海的商業活動,並將
中國大陸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典章制度完完整整的帶到台、澎地區,並優惠科
舉名額,培養治理台、澎的菁英,正式將台、澎列入福建省的疆域版圖。

  不幸,西元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台、澎淪為日本殖民地五十年之久。俟一九四五年八月,中華民國經八年抗戰打敗
日本,台、澎才重歸祖國的懷抱。

  現在,中華民國治理台、澎一甲子以上的時間,創造了舉世稱頌的“台灣奇蹟”,
經濟騰飛、政治民主、社會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可說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
繁榮的時代。

  從以上簡約的歷史說明,無論是地緣關係、種族血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
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整體文化,都證明“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
份”,任何外力既不得逞其野心,而任何分離意識也僅是一場虛妄的夢魘。

  記得二零零一年六月,在哈爾濱一家餐廳午餐,遇見一位來自外蒙古首都烏蘭
巴托的大學教授,說得一口京腔,交談非常投機,他知道我們來自臺北,更無顧忌
的高分貝說:“台灣沒有我們外蒙古一個普通草原大,談何容易從中國大陸分離出
去?我們外蒙古表面是獨立了,但早在一九九五年就有國會議員提議,要跟內蒙古
合併,歸還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懷抱,搞台獨的人太不自量力了”。

  二零零二年和零四年,又有國會議員提出和內蒙古合併之說,更有位外蒙古戈
壁省的委員,在“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中建議,成立類似香港和澳門一樣的“中
國特別行政區”,使蒙古最終恢復和元朝時代一樣是中國的一部分。

  外蒙面積比內蒙還要龐大,人口卻只有兩百五十萬,約內蒙古的十分之一,加
之經濟落後、教育不發達。而內蒙在整個中國大陸經濟越來越強的誘引下,國民平
均所得已近四千美元,有朝一日“中國和平崛起”,以對等、尊嚴共謀發展,則外
蒙不傾向中國也難。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八日,在美國布魯京斯研究所、亞洲協會、戰略暨國際研究
中心等智庫,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中,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重申:“他主張西藏現
在及未來,都是中國的一部份”;並願意在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無條件訪問大陸。
次日(十月十九日)又在下榻的凱悅飯店,與華文媒體記者會上,更明確的表示:
“西藏留在中國可以更繁榮、更強大、更符合西藏人的最大利益;如果獨立,就意
謂著衰弱落後”。他並進一步的說:在九零年代他首次訪問台灣時,就曾很清楚的
告訴民進黨:“西藏不追求獨立,台灣也應該與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台獨”人士能不醒乎?!


第四章
兩岸之路和平融合

一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胡耀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心臟病發突然倒下。
四月十六日起,以紀念胡耀邦為名的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北京市民成千上萬
走出辦公室和工廠響應。五月初,鄧小平開始主導大局,逼退趙紫陽,下令解放軍
以一切必要的手段,恢復天安門廣場的平靜。

  詎料,六月三日晚上至六月四日凌晨,“天安門事件”震驚全球,不僅使大陸
領導階層陷於孤立,甚至陷於混亂和分裂的危機。究其原因,是自一九七八年改革
開放之後,經濟快速成長,至一九八八年成長了三點七倍。但這十年之間,中共高
幹以權謀私,造成“官倒官倒,處處通道,肚漲腸肥,百姓難熬”,成為當時社會
實況的寫照,而物價騰飛尤為嚴重,北京市民一個月的基本工資只能買到三個西瓜,
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過分懸殊,有些人歸咎是由於“一部份人或一部份地
區先富起來”,和“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政策所造成的弊端,因而引發
“天安門事件”。

  鄧小平決定使用武力鎮壓天安門群眾,使他“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聲譽受到
針砭,如果他和平解決“六四事件”,並順勢推動政治改革,則其歷史地位,將遠
超過毛澤東。所以鄧小平“經改”有功,“六四”有過,是其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
日(正月十三)晚上九時零八分逝世,享年九十三歲的蓋棺之論。

  毛澤東使中國站了起來,卻因“文革”有罪;鄧小平使中國富了起來,卻因
“六四”有過,歷史真的有公評。

  鄧小平除了將中國帶上經濟發展道路之外,還有一項應該研究的遺產,那就是
“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部份,也是中共自一九八零年代中期
以來,處理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鄧小平最早於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一
日,在一次談話中,將“葉九條”歸納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而其最早完整地詳述
對台“一國兩制”的內涵,是於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
楊力宇,提出下列六點構想:

一、台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
二、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不贊成台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
四、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需
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
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
五、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也不能是台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
一中國”不現實。
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國共第三次合
作,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定後,可以正式宣佈,但絕不可讓外國人插
手。

  之後,中共官方對其內涵多有補充說明,但都不脫離鄧小平講述的範圍。時至
今日,台灣政局的快速發展和演變,已超乎中共領導人的想像,面對民進黨全力推
行正名、制憲運動,不要“中華民國”這塊招牌,不知鄧小平地下有知,是否還要
求台灣“降下中華民國旗幟”?!

  鄧小平於一九八四年十月間,於會見緬甸總統吳山友時曾說:台灣當局提出要
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至少太缺乏現實感了,能用二千幾百萬人的台灣現行制
度,來統治十多億人口的大陸嗎?我們曾多次警告台灣當局,不要這樣想,要搞一
個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的辦法。他又於一九九零年四月,也對美國華商謝國民
說:台灣跟大陸爭正統,不自量力,大家都應該想開點,我們已經想開了,提出
“一國兩制”。

  鄧小平最後一次提到台灣問題,是在一九九零年九月,當時台灣已經解除戒嚴,
開放探親,兩岸關係出現很多活絡的跡象,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他對到訪的馬來
西亞華商郭鶴年說:台灣方面最近有些鬆動,但是現在台灣有人想搞“一國兩府”,
連聯合國的局面都想改變,實際上這是搞“兩個中國”,這不行,再沒有比“一國
兩制”的辦法更合理的了。

  在鄧小平提出的大原則之下,江澤民於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提出下列八點
對台政策:

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
 分割。
2、對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
3、進行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建議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
 平統一談判。
4、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不承認放棄使用武力,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
搞台灣獨立的圖謀。
5、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兩岸三通。
6、兩岸同胞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7、要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
同大陸交換有關兩岸和平統一的意見,也歡迎他們來參觀訪問。
8、歡迎台灣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來訪問,中共領導人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
往台灣。

  江澤民接著在“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的方面下功夫,提出了“一個中國”
的三段論法,說: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希望透過對等達成兩岸和平談判。但
由於又擔心台灣透過“對等”而玩起“兩個中國”的夢想,致使兩岸關係遲滯不前,
甚至險些發生一九九六年三月八日的“飛彈危機”。

  在江澤民之後,胡錦濤的發展,則在鄧小平的“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
局”方面下工夫,把江澤民主政時期的“統一急迫感”降溫到最低的程度。但基本
上鄧氏的對台政策,江、胡相隨,從胡錦濤二零零五年三月四日發表下列四點內容,
未來也看不出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一九四九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
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只要是台灣當局承認
“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即可恢復,而且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2、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和平統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協商共
議統一。
3、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對促進
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對維護台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對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
中共都會努力去做。
4、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

  二零零七年七月一日,胡錦濤出席香港回歸十週年慶祝大會時,又明確解釋:
“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兩者不能相互割裂隔離,更不能相互
對立,一國是維護國家安全,兩制是特區依法享有自治權”。

  然而,台灣民意對於“一國兩制”的接受程度如何呢?根據陸委會長期所做的
民調,自一九九八年九月,也就是香港主權回歸的兩個月之後,僅有6.3%。二零零
一年三月為16.1%。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贊成一國兩制的比率是14.6%,仍然未突破
二零零一年的瓶頸。在可見的未來,“一國兩制”在台灣的票房也可能十分有限,
因為台灣內部有少數人士的“分離意識”作祟。

  但是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六日,金門縣長李炷烽在縣議會拋出“金門作為一國兩
制試驗區”的構想,希望成為公共議題,讓金門跳脫藍、綠對抗,提供台灣未來出
路的新思考。不過他強調的金門一國兩制試驗區,與在港、澳地區實施的不盡相同,
首先兩岸必須擱置主權歸屬問題。試驗區的主要目的是以特別法令,來建構特有的
制度,取兩岸之長,捨兩岸之短,以利金門發展,成為兩岸開啟另一種互動的選項,
謀取兩岸雙贏。他說: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優點很多,主要有:

一、人才與物資利用管道,將可大開方便之門。
二、法令制度上的特殊需求可被滿足。
三、在世界組織中的合作關係可獲得提升。
四、自由港經濟活動的加速成長可以預期。
五、兩岸的緊張關係將可徹底消滅。
六、未來和平統一的法律問題,可獲得試驗性的解決。

  因為這個構想的創新程度太大,對兩岸的衝擊層面,特別是對台灣的衝擊不可
預期,因此他提出成立“金門特別行政區”推動委員會,積極爭取兩岸立法機構授
權,設立兩岸法律衝突專案研究計畫,規劃未來“金門特區”的法制藍圖,及修建
金、廈大橋,建設料羅灣深水港等,將金門建設成為一個“有長久台灣法制背景的
大陸沿海特區島嶼”,讓大陸的一國兩制,除港、澳外,獲得另一種更佳的實驗機
會,進而提供兩岸政治發展願景更佳的模式。

  早在一九四九年秋,胡璉將軍擔任金門防衛司令官,兼福建省省主席,於十月
二十六日殲滅登陸共軍,古寧頭大捷後,即積極推動民生建設,舉凡造林、修橋、
築路、興學、建水庫、種高粱釀美酒等等戰地政務措施,無一非宏觀遠圖,無一不
與金門百姓之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老總統蔣公提出要“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
省”時,即私下倡議:“同時將金門建設成第二個香港”。倘若實現了,今天兩岸
交流之形勢,豈僅是“小三通”之局面而已!撫今追昔,正如余井塘先生讚譽胡璉
將軍曰:“智勇冠當代,行藏識遠圖;功勳垂青史,恩澤在金門”。良有以也!
  最近(二零零七)六月三十日,基隆港的碼頭工人大遊行,標語牌寫著“一國兩制,
基隆先行”的大字,吸引群眾圍觀附和,但僅見電視畫面而各大媒體卻隻字未提。
在臺北目前的政治氛圍,這種構想是歸類於“統”的一方,“獨”的一方是不會輕
易接受的。

  其實,分離意識,是某一族群聚居於某一塊土地,由於宗教、語言、風俗習慣、
歷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與母體國不同,而想分離出去自成王國。如北愛爾蘭、魁
北克和蘇聯的解體國。在中國也自古有之,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
的入侵中原,都是一種分離意識的表徵,但都被各代王朝的中央政府所擊破而從未
達到目的。孫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在講到“民族主義”時,一再強調: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
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世界上其他民族,可能會有兩個以上的國家,但是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疆域,只能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任何外族都不可能分
割我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四個分裂的國家;德國的東德與西德,越南的北越
與南越,韓國的南韓與北韓,和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現在,東西德已和平統一了,
南北越用戰爭也統一了。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五日,南韓總統金大中與北韓領導人金
正日,也在平壤舉行了歷史性的高峰會議,同意展開和解對談。並於二零零七年五
月十七日,首次貫通兩韓的鐵路通車了。同年八月,北韓同意放棄發展核武,並願
和南韓展開統一對話,又於同年十月二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親自迎接南韓總統盧
武鉉,在平壤展開了第二次高峰會談;且於十月四日獲得共識:“終止韓戰,北韓
非核化,隨時都可高峰會談”。所以,南北韓統一的列車已經啟動了。

  可是,今天中國的大陸與台灣,是由於國共內戰所造成,既非由原有的中央政
府所分離出去的,更不是由於外國勢力加以分割的,是先有“中華民國”,三十八
年後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勉強的說,只是改朝換代尚未完成的歷史悲劇而已。
鑑諸東西德、南北越和南北韓,中國的統一將更是自然、應然和必然的。

  今天台灣內部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想去掉“中華民國”這塊招牌,而與同文同
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切割臍帶關係,並沒有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分離條件,
僅僅是意識型態的夢魘。


二
  回顧上個世紀後半期的歷史(一九五零年到二零零零年),中國大陸為了捍衛
領土安全與主權完整,是不惜任何犧牲的,例如: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三年的韓戰,
雖然是執行國際共產集團的“反美策略”,但也是為了保衛東北領土的安全,即與
超級強權的美國開戰。同樣地,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三年的越戰,是為了保衛西南
領土的安全,再次與美國進行代理人戰爭。很諷刺的是:韓戰時,北京明助北韓,
臺北則暗助南韓。越戰時,北京暗助北越,而臺北則明助南越。這不是兩岸的內戰
還在國境外延續嗎?而且戰爭的主角都是美國。

  所以,就中國大陸而言,兩岸的統一,不但事涉洗刷甲午戰敗,割讓台、澎的
恥辱,而且事涉東南半壁江山的安全,及引發內部因種族、文字、宗教與文化都和
漢族不太一樣的少數民族分離骨牌效應的解體問題。早在一六八四年,施琅就曾指
出:台灣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關係四省之要害,棄之必釀成大禍。因此,
倘若台灣宣佈脫離大陸或拒絕統一,則中國大陸除了發動統一戰爭之外,將別無選
擇。

  可是,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解決爭端的手段,不再是如何贏得戰爭,而
是如何找出爭端的因素,運用和平的方法,去清除爭端的因媒消滅戰爭!“以談判
代替對抗”,是今後大戰略的基本趨勢,全球性區域整合形態如歐盟,是地球村已
然形成的好例子。縱使宿敵世仇,亦將相互依存合作共榮。何況近百年來的中國一
直在戰亂中,人民一直活在戰爭邊緣,受盡煎熬。中國人最渴望的不是贏得戰爭,
而是贏得和平,我們的民族性也不是好戰、好鬥、好勝,而是和諧、和睦、和平的。

  將近兩個世紀以來,成千上萬的仁人志士,渴望中國的強大與尊嚴。今天的中
國已經強大了!二零零八年奧運即將在北京上場,是何等的富有尊嚴啊!作為二十
一世紀的中國人,我們究竟懂不懂得自己、和愛不愛自己呢?我們看德、意、英、
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交戰慘烈死傷無數,目前卻已同組“歐盟”,使用共同貨幣
歐元;美、日太平洋戰爭以核彈終結,如今也以“美、日安保條約”結為聯盟。當
印度、東協、越南、韓國都在努力發展經濟、不斷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時候,難道我
們中國人還要放槍自己打自己嗎?!

  所以,就北京言;對同文同種一水之隔的臺、澎、金、馬,必須運用非戰爭的
“和平戰略”,以大待小,唯“仁”是賴,才是吻合世界潮流必循的途徑!所以,
我們要大聲疾呼:發揚中華文化,尊重“中華民國現狀”,讓時間和平融合統一!

  事實上,自一九五零年迄今,從最早兩岸空軍不得飛越海峽中線之默契,一九
五八年八二三炮戰後之“單打雙不打”,一九九六年三月初只對台灣南北兩端發射
之導彈,以及三十年來兩岸經貿、文教、旅遊之熱絡交流看來,大陸仍然是希望用
“非武力”的方式來處理台灣問題。

  孫中山先生一百四十週年誕辰紀念大會,胡錦濤一再強調:“兩岸中國人,完
全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真誠相待,坦誠相
商,精誠團結,熱誠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和平統一。

  然而對美國而言,台灣位於日本、琉球、至菲律賓一系列鏈島的中央位置,是
美國遏阻中國大陸變成超強而進出太平洋,進而威脅美國的關島,夏威夷,乃至西
海岸,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唯一超強霸權,則是極力遏阻中國大陸崛起的,掌控了
台灣就是保護了美國在太平洋區域的利益,也就是遏阻中國大陸崛起的活棋。一九
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時橫掃東南亞,其機艦大都是以台、澎為基
地,美國更是記憶猶新。

  尤有進者;早在一八六七年五月,美國已派陸戰隊一百八十多人登陸琅_(恆春),
雖被當地居民英勇擊退,但染指台灣的企圖迄今仍未歇。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
派駐重慶大使館的海軍副武官柯爾,於一九四五年十月派駐臺北領事館工作,並於
一九四六年一月,為美國外交部派駐臺北的副領事。他於一九四七年五月離台返美,
曾向華府建議:美國應統治、保護或託管台灣,否則就讓台灣獨立。他說:就美國
的目標而言,台灣是一個西太平洋的島嶼,並不是漂流在中國海岸的一個大陸碎片。
換言之,台灣應是美國西太平洋的(一州)版圖。筆者曾先後多次留學美國陸戰隊
基礎學校、美國陸戰隊履帶車學校、美國海軍登陸部隊學校、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學
校,以及在美國陸戰隊駐琉球部隊習役。深深領悟到美國的國防政策,是要拒敵於
國境之外,越遠越好,證諸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暨冷戰時代的代理戰爭,以及現
在的反恐戰爭,均足以證明,美國的國防線是建立在別人的國土上。所以為了台灣,
美國也有不惜一戰的準備。從一九九六年三月八日,大陸對台灣南北兩端發射飛彈,
美國出動核武航母戰鬥群的迅速反應,就可看出其端倪。美國現在的基調雖一再抽
象的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但卻以實質的方式支援台灣,並已明確表態,“台灣
和中華民國都不是國家”;美國也不接受“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的說
法,但默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唯以延續其讓台灣和大陸維持分離狀態,才吻合
美國的最大利益。

  回溯美國建國初期的南北戰爭,就是典型的統一戰爭,北方的中央政府,不允
許南方分離份子舉行公民投票,或自由抉擇,或限制要以和平方式解決南北問題。
相反的,為了統一,美國中央政府發動統一戰爭,南北雙方共犧牲六十一萬七千多
人。今日美國成為一個超強的世界警察大國,足以證明美國統一戰爭歷史的正確性。
因此美國是充分瞭解統一的利益,及解決統一的最後手段是武力。

  中國大陸為了尋求國家統一,不惜使用武力的政策,直到現在是非常清楚而且
是一致的。那麼勢必引發中、美兩大強國,直接發生衝突,若然,中、美之戰,因
為兩國沒有地理接壤,勢必隔著海洋上演這場人類的第一次核子大戰,在這場核子
戰爭中,絕對沒有勝利者,不僅台灣玉石俱毀,全球人類亦將蒙受大災難。所以唯
有兩岸和平統一,才能避免全球人類的大災難,也才能消弭美國掌控台灣的宿心。

  歷史告訴我們,南北戰爭讓美國統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富起來了,第
二次世界大戰讓美國超強了,而後的韓戰、越戰、波灣戰爭、科威特戰爭、以及正
在進行的伊拉克之戰,在在說明美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是樂於在別人的領土上打
仗的,這也是維持其龐大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試想,假使美國不打仗,其國境內
星羅棋布的工廠煙囪熄火了,生產停滯了,研究發明不做了,辦教育也沒有意義了!
那末,美國還能維持其超強的國力嗎?所以美國是會不斷尋找打仗的理由出兵的,
唯有“兩岸和平統一”,才能讓美國沒有出兵的藉口和機會,因為國際視聽也不允
許它無緣無故干涉中國的內政,何況大陸也有足夠的制裁武力呢?!


三
  今天,海峽兩岸的情勢,仍然是國共鬥爭的延續,決非少數“台獨”份子,或
“政黨輪替”所能切割。事實非常明顯,兩岸的有形力量極為懸殊;大陸的土地是
台、澎、金、馬的二百六十七倍,大陸的人口是台、澎、金、馬的五十七倍。因此,
就北京言,絕對有能力發動一場“統一戰爭”;反之,就臺北言,不僅沒有能力發
動“獨立戰爭”,甚至抗拒統一的力量也很有限,所以,自一九四九年以來,賴以
生存發展的“存活戰略”思維,決不可絲毫動搖!否則就是滅亡。

  有部分台獨人士,誤以為依照“台灣關係法”,美國有義務協防台灣。殊不知
該法明文指出:“一旦台海有事,美國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付上
述危險,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換句話說:一旦中共武力犯台,美國府會是否一
定會做出協防台灣的決定,仍是或然率的未知數。根據美國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
二零零七年八月所做的民調結果;如果台灣宣布獨立引發軍事衝突,贊成美國介入
協防台灣的只有三成二,反對者仍佔六成以上。

  歸納美國近年對台灣獨立的評論:
一、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九日,布希會見中共總理溫家寶後在記者會上表示,“最近
台灣領導人的一些言行可能導致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是美國反對的”。
二、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美國務卿鮑爾訪問北京時說,“台灣不是主
  權獨立國家”希望兩岸“和平統一”。

三、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電視訪問中表示,
  台灣關係法並沒有規定美國必須保衛台灣。

四、二零零六年五月十日,美副國務卿佐立克在國會表示,“台獨意謂戰爭
  ”,意謂美國士兵將犧牲性命;台灣如果不斷挑戰美國早已定調的“一
  個中國”政策,“我認為台灣就是一直在撞牆”。

五、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七日,美副國務卿奈葛彭在電視訪問中表示,台灣
  處理公投的態度是項“錯誤”,美國也將其視為“朝向宣布台灣獨立,
  和改變台海現狀的一步”。

    最近,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七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亞洲研究
中心,舉辦研討會,研討“台灣政治:解嚴二十年後的民主認同與安全”,會中值
得注意的幾位發言人的言論摘錄如下:

一、喬治城大學教授沙特指出:三十年來,美國政府或與中共簽署公報,或設定軍
事機制,總是為了強化與中國的關係而犧牲台灣的利益。唯獨布希總統上任,就批
准潛艇、反潛機等大規模軍售。檢視紀錄,沒有一任美國政府像布希這樣支持台灣。
然而,今天的發展,卻是台灣不時以民主之名升高兩岸緊張導致危險。所以,下一
任美國政府將進行新一輪的對台政策檢討,檢討的結果,只會對台灣更加不利。新
的對台政策檢討,不會再多麼強調台灣的民主,不會因為台灣民主就讓台灣為所欲
為。在這座城市裡,甚至在座的,就有很多人主張犧牲台灣而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我認為這是美國新政府對台政策的走向。

二、國會研究處資深研究員鄧凱麗也指出:布希政府在二零零一年又賣武器、又說
竭盡所能協助捍衛台灣,對台灣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可是現在“受到致命的傷害”,
(引用一位前美國官員的話),而且由於缺乏互信與誠信,已經完全沒有辦法修補
了。

三、華府的台灣議題專家譚慎格說得更明白:如果陳水扁總統希望打仗,希望台灣
被解放軍佔領,儘管明天就宣布“獨立”,台灣應該量力而為,要有足夠的捍衛能
力,不要無謂的挑釁,不要認定美國有義務出兵。

四、主持研討會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何漢理接了一句:“台灣安全的保費現在提
高了”!(意思是說,台灣不能寄望美國免費保護)引起哄堂大笑。

  二零零七年十月初,台海專家容安瀾,在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演
講,題目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應該修正嗎?”他說:美國三十多年來的台海政
策很成功,符合各方利益,所以不致生變;但是,如果“台灣現狀變化”,是因為
台灣的挑釁而起,且傷害美國利益的時候,則美國應該更進一步支持“和平統一”。
因為“台獨”既不可能,而且非常危險。他以條列闡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

美國承認北京政權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但是美國不接受由北京政權代表
台灣人民在國際社會發言。

?台海兩岸爭議必須以非挑釁、非脅迫,而以和平的方式化解。
?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改變現狀,亦不得以己方對現狀的定義強加於對方。
?兩岸歧見的最終解決,應獲得兩岸人民同意。台灣既不能單方面意願“獨立”;大
陸也不能單方面意願“統一”。(這和鄧小平說的: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意
義相同)容安瀾很憂心地指出,他很同情台灣的處境,但他也實在很難想像台灣何
以“為成功可能性是零的入聯議題,把自身安全置於危險境地”。“民主不應該是
不負責任的藉口”。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九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召開記者會,
以罕見的大動作重申:美方認為台灣入聯公投是“不必且不利”的動作。台灣若持
續不“留意”美方的意見,將會在台、美互相付出代價(意謂逼美支持統一)。他
呼籲台灣的政治人物與選民,須以小心謹慎且穩健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問題,且應
避免任何無助於提升台灣國際地位的行為。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台北駐華府代表吳釗燮應邀在約翰.霍普金斯大
學的高等國際研究院,談兩岸關係現場回答中,主持人中國研究學系系主任藍普頓
說:美國再三促請民進黨政府不要推動“入聯公投”,可是顯然無效,他直截了當
地問:“這樣的舉動可能導致的結果,你認為美國有義務保衛你們嗎?”吳釗燮也
直截了當地回答說:依照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灣的義務只及於提供防禦性武器;
如果台海將爆發戰爭,國軍將盡一切努力“獨自”奮戰到底。

  那末,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指出:台灣分裂活動,以任何名義、
任何方式、或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之事實,或者發生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之事變,或者和平統一之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可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
捍衛國家及領土主權完整。倘若兩岸真的開戰,台灣“奮戰到底”的結果又是什麼
呢?!台獨人士應該心知肚明吧,何不懸崖勒馬呢!?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七日,美國助卿柯慶生批判扁政府說:“美國反對民進黨推
動的入聯公投”。他形容這項公投不符合陳水扁宣示“任內不改變國號的承諾”,
片面改變兩岸現況。他明言:今後不願再與陳水扁溝通,而寄望於直接和台灣人民
對話。三天之後(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又專程來
台,會晤陳水扁時當面說:“入聯公投影響兩岸氣氛,也會影響亞太情勢,是走後
門方式,避免四不承諾。但實際就是違背四不,只會製造麻煩”。

  美國國務卿賴斯於年終(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記者會,重話聲明:
“美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這項公投是民進黨政府的挑釁政策,不必要地升高台海
緊張情勢,對台灣人民國際地位的提升毫無助益”。賴斯表示:美國的兩岸政策,
就是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反對兩岸
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也反對使用武力。

  美國政府反對入聯公投的議題,自今年(二零零七)八月以來,已一再表達得
很清楚,陳水扁為何一定要硬拗呢?!

  此再歸納歷次布希和胡錦濤會談時,對台灣議題的重要表述:
(一)、二零零二年五月十日,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胡錦濤: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
    布 希:美方瞭解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
      三個聯合公報的政策立場沒有改變。

(二)、二零零三年六月一日,在法國南北元首非正式對話會議:
    胡錦濤:台灣當局不接受“一中”原則,與台獨勢力進行分裂活動,是
      台海局勢緊張兩岸關係不能改善的根本原因,希望美方不要向
      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布 希:重申“一中”政策與三個公報,並強調該政策沒有改變,將來
      也不會改變。

(三)、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九日,在泰國曼谷亞太經合會議:
    胡錦濤:重申對台政策,並指出絕不容忍台獨,希望美方切實履行“一
      中”政策與三個公報。
    布 希:重申既定政策。

(四)、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智利聖地牙哥亞太經合會議:
    胡錦濤:台灣當局頑固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分裂立場,謀求
      通過“憲政改造”搞“法理台獨”,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
      去。
    布 希:理解台灣問題的敏感性,不支持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和宣布“獨
     立”的言行,不會向台灣當局發出不一致的信號。

(五)、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三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元首會議:
    胡錦濤:確保中、美關係健康發展,必須妥善處理台灣問題,希望美方
      堅持反對台獨,停止售台先進武器。
    布 希:重申一貫立場。
  (六)、二零零七年九月六日,在澳洲雪梨亞太經合會議、非正式領袖會談:
    胡錦濤: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的高危險期,我們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
      加嚴厲的警告。
    布 希:重申對台政策,“入聯公投”副國務卿奈葛彭已明確回應。
    傑福瑞:繼續運用對台影響力,看能否讓台灣改變立場。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法國總統沙吉克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
北京會談後,共同會見中外記者,關於台灣問題,沙吉克公開宣稱:“世界
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
識,任何影響台海局勢的單邊行動是徒勞無功的,特別是“入聯公投”。可
見歐盟的主要成員,是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的。十二月二十八
日上午,中共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到訪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經兩個多小時的會談,會後共同會見記者,福田先後兩次聲明:日本對台灣
問題的立場,日方絕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
持台灣的入聯公投。福田針對記者問到有關區域安全的問題時,更強調的說:
“日本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希望台灣的入聯公投造成台
海兩岸緊張,如果導致台海現狀遭到改變,日本絕不會支持”。

  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五日,英國首相布朗抵達北京訪問,新華社與人民日
報聯合書面採訪時,大陸記者詢問:台灣當局極力推動入聯公投,英國政府
在此問題的立場如何?布朗答覆說:“英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自一九七二年
兩國互換大使以來,一直沒有改變,我們希望台海兩岸緊張得到緩和,台灣
問題得以和平解決,因此我們反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我們歡迎
台灣民主,但公投對台灣改變國際地位沒有任何作用。如果公投通過,
可能加劇地區緊張,所以英方堅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改變。接著,一月
十七日,美國華府重要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設於夏威夷的“太平洋
論壇”總裁柯羅夫,稱許馬英九提出兩岸應“不統、不獨、不武”的三贏政
策,符合台灣、北京及華府的國家安全利益,也創造了一個“長期三贏”的
前景。柯羅夫又說:北京不會毫無條件地保證不對台動武,只要台灣當局不
採取走向法理台獨的步驟,中國仍會徹底保證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根據美國國務院二零零八年二月十三日的一份解密外交文件透露:當時
尼克森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一九七三年與中共總理周恩來會談,季
辛吉除了重申上海公報的立場:“不支持台獨,也不鼓勵台灣獨立運動”之
外,還加上“美國會用各種影響力,阻止任何其他國家支持台灣獨立”。

  二零零八年五月七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的首席亞太顧問,
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指出,台海兩岸未來走向,只要經由和平民主的方式,
美國只管站在場外喝采,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那怕兩岸最終統一,美國也
樂觀其成。

  從以上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各國政府和民間智庫,對台灣問題的
語意分析,部分台獨人士的錯誤認知,更應該清醒了。

  前車之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中、美合作無間抗日,贏得最後勝利,
可是,一九五零年元月五日,杜魯門發表白皮書放棄國民政府。同年六月二
十六日韓戰爆發,二十七日又再將國民政府視為友好夥伴,恢復軍援,派駐
顧問。今天,美國千方百計和大陸加強友好關係,相對地和台灣必將日漸冷
漠。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國際間只有永久的利益,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
有永久的敵人!

  事實上,“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是兄弟分家,因為中國共產黨是
遲於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才成立,晚了中國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二十七年。
而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已經十歲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於一九三一
年十一月七日,也比中華民國晚了二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
十月一日,更比中華民國年輕了三十八歲。所以,按照中國歷史改朝換代的傳統,
“滿清王朝”之後的正統,是“中華民國”。

  可是,非常不幸,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所一手建立的中
華民國政府,也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正式播遷到臺北,而僅僅治理台、澎、
金、馬、東南沙。不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兩岸同胞和全球華人,均一直熱切
希望和平統一,所以我們大家應該共同努力研究一套具體的辦法,來達成這個目標!

  現在的港澳,正在實施“一國兩制”,而且相當成功。但是,台灣畢竟不能和
港澳相提並論,理由非常簡單而明顯,已如上述。何況港、澳是直接從外國人手裡
收回來的殖民地,而台灣已為中華民國治理了一甲子以上的時間,不僅保存了最完
整的中華文化,並且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蹟”,台灣這套政經制度,社會生
活方式,是否也有值得大陸借鏡之處呢?全球華人都應該客觀評估。所以,除了
“一國兩制”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如“聯邦”、“邦聯”、“國協”、
“歐盟”等更多元的方式可供參考呢?我們應該更廣泛的研討,取其長,捨其短,
而探尋出更好的模式,既能吻合中國的特色,更能適應世界的潮流。合情合理合法
研究出兩岸都能接受,而世界亦樂觀其成的融合模式。今天的歐洲人,在“歐盟國
境內”旅遊,幾乎已經感覺不到國家疆界的存在,這才吻合全球人類的福祉!

  我們堂堂華夏,自古以農立國,“有土斯有財”,視海洋為死地,致清末以來,
一直被來自海洋的列強欺凌,然而“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澳門、香港、台灣雖然
先後落入外人之手,可是,港澳這兩顆“東方明珠”,隱隱中成了中國謀求現代化
的櫥窗,再加上台灣的“經濟奇蹟”,應該都是大陸改革開放的觸媒,所以,今天
中國的崛起,是“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總成果。如今港、澳已自然回
歸祖國,台灣和大陸融為一體,是時代潮流的當然、應然與必然。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今天強大的中國,我們應該飲水思源,是由於孫中山先生
領導“國民革命”的正確路線所產生的總成果。二零零五年四月底,中國國民黨榮
譽主席連戰訪問北京,胡錦濤先生在人民大會堂接待連戰時說得好,他說:“孫中
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對孫中山先生懷著崇高的敬意,從來就
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繼承者”。這是非常正確莊嚴的
談話。

  尤以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共擴大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百四十週年誕辰大
會,胡錦濤在三十分鐘的重要講話中,提到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共有四十一次,衷心
推崇“孫中山先生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他畢生的追求,就是實現
中華民族完全獨立和中國的民主統一,他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民族獨立、民主自由、
民生享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國家統一、振興中華而殫精竭慮的一生”。
他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仁人志士”、“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中國共產黨
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誠的繼承者”。這
樣尊稱、讚美、歌頌孫中山先生的重要講話,說出了全球華僑華人的心聲。接著胡
錦濤又重申“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
灣從中國分割出去”。他又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兩岸同胞血濃於水,骨肉相親,爭取和平統一,共謀復興大業,有利於包括台灣同
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理應成為兩岸同胞包括各黨派、各團體奮鬥的共同
目標”。胡錦濤呼籲:“兩岸同胞及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共同為兩岸關
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努力”。會後,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台
灣代表團時,再三強調:“只有堅決有效地遏制包括台灣法理獨立在內的一切台獨
分裂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胡錦濤訪日“春暖之旅”的首站,即在日本首相福田康
夫的陪同下,前往東京“松本樓”參觀孫中山先生的遺物並晚宴,因為“松本樓”
是孫中山先生和宋慶齡於一九一五年結婚宴客的場地,店內擺設的一架一九零七年
製造的山葉鋼琴,是昔日宋慶齡彈過的。中共建政時宋慶齡是國家副主席,這說明
胡錦濤訪日,也是帶著緬懷孫中山先生國民革命的心情,希望中國真正的統一。
  今天,放眼神洲,經貿、文教、科技騰飛發展,高速公路、鐵路縱橫交錯無遠
弗屆,空港、海港整治擴建航運頻繁,城鄉繁榮齊頭並進,整體國力“迎頭趕上”
了歐美,在在都實現了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藍圖。所以,按照中國的傳統倫
理道德,今天北京天安門廣場城樓上,暨全國各地之公共場所,都應該有孫中山先
生的遺像的標誌,才吻合“人民革命”的歷史真相,也才能彰顯全民對孫中山先生
之尊崇,也才是全球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景,那更是兩岸的“和平統一”基石。
  現在廣西北部灣的欽州港區,豎起了一座高二十七.二公尺的孫中山先生銅像,
並在銅像前設置香爐,供廣大民眾燒香憑弔。是由於孫中山先生早在“建國方略”
中提出了要將欽州建為“南方第二大港”(南方第一大港是湛江),可見當地民眾
對他的崇敬心理,將孫中山先生奉為“神明”。崇左市台辦主任覃仕茂解釋說:這
不算膜拜,也不是把孫中山先生神化,純粹是出於對孫中山先生愛國愛民的敬重。
最近十幾年來,筆者幾乎年年返鄉探親、旅遊,到處都可以看到為紀念孫中山先生
而命名的中山路、或中山街、或中山公園、或中山廣場,唯獨沒有看到孫中山先生
的遺像。每次站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時,環顧四週,翹首城樓,總看到孫中山先生的
幽靈浮現,高山仰止心嚮往之!隨興打油詩曰:城裡中山路,市區中山街;唯無中
山像,其情何以堪!

  記得一九九七年十月初,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祭祀黃帝陵之旅,路過四川成
都,當地“黃埔校友會”在新華招待所武擔酒店盛筵歡迎,會長是黃埔四期的韓戰
英雄,白髮平頭,聲若洪鐘地致歡迎詞,他說:我們黃埔同學,四九年前打得頭破
血流,今天歡聚一堂,一笑泯恩仇,請大家起立共同來高唱“黃埔校歌”------。
歌聲落音後,老將軍淚流滿面地繼續說:我們中華民族優點很多,但有一個最大的
缺點,就是孫中山先生講過的“人人都想做皇帝”,什麼唐、宋、元、明、清?什
麼中華民國?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名詞好嗎?簡單明瞭就叫“中國”不是很
好嗎?全場熱烈鼓掌起立響應。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從今而後,地球上永遠只
有一個“中國”,孫中山先生才是代表“中國”的唯一領袖人物!


四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和平統一乃大勢所趨,任何力量阻擋不了,但是天時地
利人和都應具備,就“天時”言,不急不躁,事緩則圓,將來的中國人一定比現在
的中國人更有智慧,自然會找出最好的模式。就“地利”言,金、馬已擴大“小三
通”,望能於最近海空直航,並儘快完成廈門到金門到澎湖到嘉義的海底隧道,則
地利更為便捷。至於“人和”最重要,希望從現在起,北京和臺北的領導人,都是
好朋友,前人的深仇大恨,一笑泯恩仇。只要對兩岸同胞有利的事情,對兩岸和平
統一有利的事情,朋友合作,兄弟互助,團結一致,不讓外國人插手,完成大一統
事業。

  那麼如何下手起步去做呢?
  現在兩岸已有“海基會”和“海協會”,兩會的前任董事長雖已作古,但於一
九九二年九月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已有“一中各表”的共識,並開啟了次年辜、
汪在上海的二度會談,和平統一的工作可以說很明顯的浮出了檯面。而且中共國台
辦上上下下,接待台灣到訪的人員時,口徑一致的呼籲:“只要在一個中國的大原
則之下,什麼事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

  可是,李登輝接掌政權後期,卻自食其言,明的標榜“民主、均富、統一”,
暗的卻千方百計操弄“分離政策”。民進黨主政後,更火上加油,說的是一套,做
的是另外一套,不僅是“海基會”工作陷於停頓,而且不時向彼岸狂言挑釁,公開
否認“九二共識”,積極推動公投制憲,正名、去中國化,花招盡出,逼迫對岸通
過頒行“反分裂法”,據以“動武止獨”的法源。致使兩岸關係跌進了危險深淵。

  幸好,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破冰赴大陸“和
平之旅”,方顯露了兩岸關係多年不見的陽光。四月二十九日,連戰和胡錦濤在融
洽氣氛中發表新聞公報,提出五大願景,包括:
共創和平協議。

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經貿文化全面交流。
建立對話互信平臺。
堅持“九二共識”。

接著,同年五月十三日,宋楚瑜也在北京和胡錦濤達成五點共識,包括:
促進全面直航。
反對正名、公投制憲。
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
“九二共識”明文化。
兩岸一中不獨不武。

一年之後,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三日,連戰又偕同農、工、商各界企業家和學者、民
意代表等共兩百五十人,在北京舉行兩岸經貿論壇,主題雖然是經貿,但於四月十
六日連、胡二度會談,胡錦濤一再強調:

唯有“求同存異”,堅持“九二共識”才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重要基
礎。

唯有反對和遏止“台獨”,才能消滅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危險。
  經貿論壇結論豐碩,中共公佈十五項對台優惠措施,並達成下列協議:
擴大台灣產品零關稅銷往大陸。
兩岸海、空儘快直航。
擴大大陸人民來台灣觀光旅遊。
允許企業來台灣投資。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六日,由台企聯主辦,邀請台灣工總、工商協進會,及大
陸中國發明協會,參加的“首屆兩岸企業創新發展論壇”,在秦皇島北戴河東二賓
館舉行,參加會議者計有:台企業會長團二十三人,理事團二十八人,台灣工總考
察團十八人,工商建研會十五人,大陸中國發明協會五十二人,另有兩岸大學教授
發表專題演講,盛況空前,兩岸民間企業攜手合作,共謀中華民族更騰飛。

  江西省政府最近幾年一連串舉辦“贛台經貿研討會”,筆者曾參加兩次,每回
看到台灣中小企業主踴躍參與,並實質投資簽約。今年(二零零七年)七月四日至
十一日,參加“武漢台灣週”盛會,看到黃陂、蔡甸等處的果園、農場、養殖、花
卉、苗圃等,多為台灣農民的創業園地。兩岸人民不僅在沿海交融熱絡,在內陸甚
至大西部也有台商腳印。有次在惠州舉行的“台商聯誼會”,福州台商會會長說的
好:政府不通民間通,住在台灣的人怎麼可能不登陸呢?”。

  無奈這一切的努力,都被執政者否定了,無論中共釋出多少善意,一概視之為
“統戰伎倆”。中國國民黨任何有關兩岸的作為,一概扣以“賣台”的紅帽子。因
此,民進黨執政一天,兩岸關係便永遠無法進行。

  一九八二年出版“大趨勢”,被譽為趨勢專家的約翰.奈思比,於今年(二零
零七)六月二十八日,在臺北演講時說:未來的世界是一“整個大經濟體”,儘管
會有小小的區塊,像東南亞國協、歐盟、拉丁美洲共同市場等,但世界經濟整合的
方向仍然不會改變。

  奈思比明確的建議:台灣的執政者,不要用政策影響企業,應放手讓企業去尋
找創造力和競爭力,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創造有利企業發展的穩定環境即可。

  奈思比更進一步表示,香港回歸十年來,改變的不是香港,而是大陸。中國大
陸經過三十年來的開放改革,經濟上已經是個資本主義社會了。所以,香港和大陸
不再是“一國兩制”,而是“一國一制”了。他相信兩岸的整合,雖然沒有預期快
速,但遲早一定會發生。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他又說:台灣民眾在媒體上所得到的兩岸訊息,多半是與政治上的對立有關,
不過西方人這幾十年來看到兩岸的進展,卻是台灣大量投資大陸的現象,這就是兩
岸經濟不斷整合的事實。他再說:中國大陸已經是世界工廠,而在科技創新和工業
設計上,也以快速的步伐跟上,其快速成長的速度,超越了歷史上工業革命的英國、
美國、日本和南韓。所以,他在和馬英九單獨會面時,斬釘截鐵地建議:台灣應把
持一個定見,不僅要與世界接軌,更要與中國大陸尋求經濟的整合。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約翰.奈思比應邀參加了馬英九總統就職慶典,隨後
在遠見雜誌舉辦的“讓台灣重新融入世界”座談會中表示:台灣政府與其和多個小
國建交,或是想奮力加入聯合國,還不如經濟完全開放,並和中國大陸保持“浪漫
又友好”的關係。他說:台灣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全球經濟,政府最重要的就是提供
企業完善、開放與規範寬鬆的經濟環境,讓企業得以在全球經濟舞台上大展身手。
唯有“台灣產品”打出名號,才能吸引國際目光和資金,國家價值才能彰顯。

  在智利經商二十多年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梁政淵指出:台灣近年
太過政治化了,台商在海外為台灣發聲,協助政府推動外交工作,為提升國際地位
作了很多努力。

  世界台商聯合會,是由大陸台商以外的海外台商組成,有三萬五千多會員,每
年春節、國慶日都用中華民國名義在海外辦各種活動,在多數未和台灣建交的國家
中,影響力比台灣駐外代表處都大。

  這幾年台灣經濟表現不是很好,我認為台灣要搞好經濟,首先要改善兩岸關係,
不要挑動兩岸的敏感神經。我們的會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在大陸投資、進貨或
出貨,兩岸關係不好,都會對世界各地台商造成傷害。

  多數台商都是從所在國直接和大陸進行經貿活動,兩岸衝突和海外台商有什麼
關係?但是台灣是我們的家鄉,不但有血緣關係,甚至大多數海外台商都有落葉歸
根的想法。最近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但成效不顯著。我認為,只要兩岸關係改
善,就可以吸引大量台商回台投資,甚至在台灣上市、建立營運總部,或將台灣當
成進軍大陸的基地。

  台灣現在的優勢已不多了,政府不要再用政治力干預台商和經貿活動,更不用
擔心台商出去就不回來,一定要趕快直接三通。如果三通,台商可以運用台灣優勢
進軍大陸,我相信台商會更支持政府、回台投資的意願更高。

  檢討半世紀多來的國、共內亂,癥結是由於大多數人民太窮困,貧富差距太懸
殊。現在大陸外匯存底已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進入小康社會,且已成為台灣
的第一大出口地區,兩岸已然形成“經濟共同體”。唯因經濟的自然發展較為緩慢,
故兩岸的融合統一自然是“慢而漸進”的過程,所以兩岸同胞都要加強忍耐,讓國、
共的歷史恩怨,在發展經濟的浪花中自然沉沒!

  今天,大陸衛星已經探月成功,“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話已經成真了,
表示中國人又再度在科技知識領域力爭上游“迎頭趕上”。依歐、美先進國
家的經驗,科技知識可帶來富強,富強必定帶來新的思維、新的視野、新的
格局,不致再以過往的手法來處理今後的兩岸問題。探月衛星傳回了照片,
也傳回了兩岸和平融合的曙光,真教人激動興奮不已!全球華人都希望兩岸
和平相處,用民間熱絡交流融合,時間會解決統一的問題。

  可是,二零零七年初以來,執政者不斷操弄“入聯公投”,要以台灣名
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更可笑的是,陳水扁剛於盛大慶祝中華民國九十六年雙
十國慶之次日(十月十一日),回鍋兼任民進黨主席的首次談話中宣示:“中
華民國已經亡了”,又次日(十月十二日),他卻頂著中華民國總統頭銜出訪
馬紹爾。他坐擁中華民國憲法的特權,領用中華民國的薪俸,而說出這樣狂
妄的瞎話,真不知道他是什麼東西?!歷史的真相是,老總統蔣公維護了中
華民國,也救活了中華民國,陳水扁才有機遇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總統。

  但是,今日的兩岸關係已經邁入了“維持現狀”的新境界,而且交流熱絡蓬勃
中,連中共都默認“中華民國現狀”之存在,而陳水扁硬拗要“改變現狀”,一再
踩觸大陸“反分裂法”的紅線,其後果委實不堪設想!

  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中旬在中央內部會議上
強調:“軍隊工作只有一項,就是對台作戰”。並提出共軍對台行動五步驟:

第一步是軍事鬥爭準備。
第二步是軍事威懾。
第三步為封鎖台灣海峽。
第四步是聯合火力打擊。
第五步是渡海登陸。

  多年來其第一步工作已經積極進行中,最明顯的事實是,今年(二零零七年)
四至五月間,中共海軍艦隊通過台灣海峽,並有補給艦隨行,就表示有能力進出太
平洋進行遠洋作戰。中共早已把台灣、沖繩視為第一線島鏈的內側為“內海”。執
政者的挑釁動作倘不懸崖勒馬,則台、澎、金、馬必將玉石俱毀,假使美國膽敢出
兵協防,必將引發核子大戰,全球人類幾無幸免。

  然而,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五日,中共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胡錦濤在政治報
告中呼籲:希望兩岸協商,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共
同簽署“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架構。這應該是中共未來五至十年對台政
策的正式框架,也可說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是要和解的、是要對話的。所
以,美國華府第一時間即給予正面的肯定。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於十七日
在“澳門華商高峰會”發表演說,公開呼應胡錦濤的宣示,要在明年總統大選後,
他會致力推動建立“共同市場”,擴大經貿、文教交流與合作。十月二十一日,中
共十七大閉幕時,更進一步通過決議,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題,真誠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這明顯的說明,把“和平發展”擺在對
台工作的首位,對“入聯公投”所引發的兩岸緊張關係,提供了新的契機。“台獨”
人士何必要再硬拗呢?“愛台灣”的實際意義就是“和平發展”,沒有“和平”台
灣能“發展”嗎?“台獨”人士快快懸崖勒馬吧!不要再作夢魘自欺欺人了!
  今年(二零零八)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當年鄧小平要求解放思想,膽子
要大一點,始終是推動經改的指導綱領。三月四日,是胡錦濤發表四點對台政策三
週年之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民革、台盟、台聯分組座談時,再度呼籲:兩岸共同
努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他說: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
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協商、對話。談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議
題是開放的,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他又說:對那些曾經對台獨有過幻想、主張過台
獨、甚至曾經從事過台獨的人,我們都要爭取團結,只要他們回到促進兩岸和平發
展的正確道路上,我們都要熱情歡迎,以誠相待。這段談話對兩岸關係長遠的發展,
是值得肯定的正面趨向,台獨人士還硬拗什麼呢?!

  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十年,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而二十一世
紀的最初幾年,民進黨在台灣創造了“選舉奇蹟”。二千年的大選,在李登輝暗中
操弄下,泛藍參選人“三分天下”,致讓陳水扁以些微多數當選。二零零四年的大
選,又因投票前夕“三一九”兩顆奇妙的子彈,陳水扁用“苦肉計”再次以些微多
數當選連任。致使兩岸關係及國際空間,均跌宕奇突寸步難行。陳水扁執政七年多
來,心裡只有“選務”(拉選票),壓根兒沒有“國務”(內政),更談不上“洋
務”(外交)。他今天大搞“入聯公投”,不僅因內政不修,競爭力下滑沒有了本
錢,而且面對全球外匯存底第一的大陸擁有“否決權”委實太不自量力!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初,陳水扁到處被民眾嗆聲,他居然對不滿意他的人民說:
“中國那麼好,太平洋又沒加蓋,你可以游過去啊!”他忘記自己是民選總統,他
應該知道人民才是“主人”,他自己不過是“公僕”,他這樣鴨霸無理,冷嘲熱諷
藐視人民,真是“乞丐趕廟公”!豈有此理?十一月十一日,呂秀蓮在台中縣鎮瀾
宮,出席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致詞時坦白的說:“七年前在選舉投票前一週,
她和陳水扁參加一場造勢晚會後,共坐車離去,在車上談及:毛澤東取得政權,是
靠兩萬五千里長征,及八千萬人頭落地;但我們是靠一張嘴“拐”到了選票,我們
比毛澤東還厲害吧!?證諸目前的選舉花招,陳水扁無所不用其極擁權操弄,只求
勝選,不擇手段,真是可惡極了!施明德發動“紅衫軍”倒扁,也無損其汗毛,可
見其臉皮之厚啊!

  十一月十二日,聯電企業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各大報刊登大幅廣告,公開呼
籲“兩岸簽訂和平共處法”,雖然說出了台灣主體民意的心聲,可是被陳水扁立刻
回嗆:“那是投降法”。難道兩岸打起來,台灣就能打勝仗嗎?!難怪十一月二十
三日,陳水扁又被同是民進黨的人民嗆聲:“阿扁下臺,沒有資格再做黨主席”!
十二月一日,陳水扁到彰化鹿港站台助選謝幕時,一位坐在最前排三十九歲的男子陳
炳蒼,往台上丟出貼有“吳恥”(無恥)、“珍賤”(真賤)字條的塑膠彩球,雖
然沒有碰到任何人,但是很明顯是對著陳水扁嗆聲,委實丟人現眼,可見台灣人民
對陳水扁的狂言亂語,按耐不住了!

  因此,呼籲生活在台、澎、金、馬、東、南沙的同胞們,自今而後的任何選舉,
務須要踴躍將票投給泛藍的參選人,因為今天兩岸的局面,是“中國國民黨”和
“中國共產黨”造成的,“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以泛藍為主體的執政團隊,才
有希望開啟兩岸關係的新紀元。不統、不獨、不武,是我們的最佳選項,我們要選
出不挑釁戰爭的領導人。

  果如其然,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二日,立法委員選舉,總額一百一十三席,中國
國民黨斬獲八十一席,得票率百分之五十一點二三;民進黨僅得二十七席,得票率
百分之三十六點九一;其他只有五席,得票率百分之十一點八六。陳水扁的兼任主
席,也不得不立刻下臺,以背負立委選舉慘敗的罪責。

  同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的馬英
九、蕭萬長又斬獲七百六十五萬八千七百二十四票,得票率百分之五十八點四五,
狂勝對手(民進黨謝長廷、蘇貞昌)兩百二十一萬三千四百八十五票。美國總統布
希立即以高規格具名發表聲明,恭賀馬、蕭贏得選舉,並讚許台灣是亞洲與世界的
民主燈塔,他也鼓勵兩岸利用這次機會尋求對話、溝通與接觸。布希並於二十六日,
主動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上週台灣大選結果,提供兩岸一個和平解決歧
見的“新鮮機會”,希望胡不要流失此一難得的機會。胡錦濤回應指出:在“九二
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是一貫立場。對此,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表示:
北京的回應“非常有意思”。“入聯”和“返聯”兩個公投案,投票率各僅百分之
三十五左右,未達成案門欄,都被選民唾棄了。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二日,在海南.三亞舉行的博鰲論壇,中共國家主席和中華
民國第十二任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會晤,以行動智慧創造歷史機遇。蕭萬長表達了
“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胡錦濤善意回應“抓住難得機遇,
努力共創雙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會動搖”。並對蕭萬長所提之直航、大
陸人民來台觀光、經貿關係正常化、重建協商機制四個具體項目達成了共識。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給兩岸關係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和諧氣氛,
且這種氣氛是由台灣民間自動自發地發動,各企業體、慈善機構、民間團體和個人
慷慨捐輸,大批醫護救難志工與物資直航往返,使得雙方多年來在心理及實質上的
阻絕立即獲得大幅解放,這種由民間人道打開了政府打不開的局面,正是“兩岸之
路”的最佳捷徑,希望兩岸領導人都能理解:天然災害不可能避免,但人為的戰爭
災害卻可以永遠不要發生。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七日,宣稱“中華民國已死”,而下台在即的陳水扁,頻頻
頒授勳章給欲置“中華民國於死地”的台獨大老,這是何等荒謬的笑話。民進黨否
定孫中山先生的國父地位,卻有大老得到了“中山勳章”;民進黨說“蔣介石是二
二八元兇”,卻也有大老得到了“中正勳章”,這是陳水扁侮辱了“中華民國勳章”,
還是這些得到了“中華民國勳章”的大老侮辱了自己!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宣誓
就職。也是由宣稱“中華民國已死”的陳水扁親自將“中華民國政權”交給原被他
指為“外來政權”的馬英九手中,這是何等的諷刺啊!這也正是“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新生”!

  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指出:中華民國在大陸僅三十八年,未能落實孫中山先生
的治國理念,而在台灣則將逾一甲子的時間,卻建立了全球華人文化土壤中唯一完
成“兩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命運已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在他任內將擴大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百週年紀念活動。

  馬總統說:中華民國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並實踐中華民國憲法,希望北
京方面要讓他守得住並能實踐這部憲法,倘若“中華民國憲法”都不能守護和實踐,
兩岸關係就難以維繫和持續。所以他對胡錦濤先生最近三次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非
常贊同;“九二共識”、“四個繼續”、和“十六字方針”等各相觀點,是建立兩
岸關係的最高準則。

  馬英九就職演說,最後帶領群眾高呼“台灣民主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這就說明海峽兩岸的正常關係,正是必須建立在“台灣民主”與“中華民國”的正
常關係之上,當中華民國失了台灣民主的支撐,則兩岸關係必定變質,而台灣的新
生也必須建立在中華民國的新生之上,兩岸關係的新生則必須建立在北京對“九二
共識、一中各表”的真正理解和實踐之上。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以高度肯定的態度,
正式回應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重申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連胡會”上提出的“十
六字方針”: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他提出推動兩岸關係三
個“更努力”:更努力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更努力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
流合作、更努力推進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的交往。他強調:大陸期待正式恢復平等
協商,務實解決台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逐步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框架。他
曾多次呼應馬英九總統演說內容,他說:讓“中華民族精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世代永續傳承。他同時重申“大團結”,對因缺乏了解而對兩岸關係存在誤解、
疑慮的台灣同胞,大陸都將以誠相待,歡迎他們來大陸訪問交流。陸委會主委賴幸
媛也立即回應表示:我們樂見這樣的談話,並即將授權海基會與海協會進行制度性
協商。善哉!善哉!唯讓“台灣精神”與“中華精神”共生,才是“兩岸之路”的
“中道”捷徑。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
兩岸執政黨黨魁首次歷史性會晤,應該說是“國共內戰”的正式結束。國共兩黨的
恩恩怨怨,是中華民族近代史的主軸,期間除了“爭奪政權”之外,更有“中國往
何處去”的義理之爭。“誰能真正的統一中國?”“誰的主張才可以建立一個強大
的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國共兩黨隔海分治以來,冥冥之中竟已找到了出路,出現
了可以“互勉互惠、共生共榮”的憧憬。

  中國國民黨在大陸輸給了共產黨即將一甲子,在台灣也曾輸給民進黨八年。但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東山再起”重新執政,這應歸功於中國國民黨無論在朝或
在野,始終堅持“孫中山先生路線”去管理眾人之事。

  反觀中國共產黨在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也腳踏實地實現了孫中山先生的
治國藍圖,而有了今天“和平崛起”的願景。

  所以,“吳胡會”會後兩岸的“新形勢”、“新契機”,希望能在“宏觀願景”
和“現實基礎”上逐漸演進。

  就“宏觀願景”言,孫中山先生是全球華僑華人唯一尊崇的偉大領袖,兩岸今
天的榮景,也是孫中山先生理念的具體實現。今後兩岸的協商,無論是事務性或政
治性的話題,都要用“孫中山框架”做屋頂,則必能“共創雙贏”。

  就“現實基礎”言,“九二共識”的內涵應該是“一中各表”,兩岸關係走到
今天,既以“維持現狀”為主軸,則不能面對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沒有中華民國
即無現狀可言,要維持現狀就必須“維持中華民國”。換言之,欲穩固發展兩岸關
係,即必須穩固中華民國,無穩固的中華民國,即無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也就是
說“正視”兩岸分治的“現實”,就是“維持現狀”的詮釋。

  台灣解嚴二十年,回應民主;大陸改革三十年,回歸民本。兩岸倘能相互體認,
各自對“民主”及“民本”的責任,即知兩岸關係倘若失去“現狀”,對雙方皆將
是難以收拾的災難。北京、台北的領導人能不慎乎?!
  至於如何演變現狀呢?唯孫中山先生精神是賴!


五
結論:
一、和平融合的近程做法,“不統、不獨、不武”,改進現狀和平共處,現有兩岸
互惠交流全方位的做法要加強改善,譬如“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暨“大陸
居民來往台灣通行證”,就不應該還要簽證方准放行。基於“九二共識”、“一中
各表”,相互接納,無論民間和政府均應消除敵對心態,增強互信基礎,在“海基
會”和“海協會”合作努力下,擴大小三通,包機即直航,金、廈建橋連接,簽訂
“兩岸和平共存共榮協議”,經貿投資更開放,建立“經濟區塊”的共同市場,不
斷改善兩岸互助合作關係,兩岸雙贏是賴。

二、和平融合的中程計畫,是要全面交流,人民無隔閡,政府無芥蒂,互取其長,
互補其短。讓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領域,兩岸完全透明化,如同眾兄弟在一
個大家庭和諧相處,互信合作,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將兩岸現行憲法,參
照修訂完成一部“中華民族大憲章”,全球華人均能貫徹執行之。修建從金門到澎
湖、到嘉義的海底隧道。兩岸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平臺,密切協商兩岸融合事宜。

三、和平融合的遠程目標,是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科技等全方位融合,融合的
模式,不必急著定型,“後生可畏”,未來的人一定比現在的人更有智慧,時機到
了自然水到渠成。兩岸融合之後,回歸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治國理念,實行民有、民
治、民享的民主政治。“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以及其他合法的政黨,
揭示其“民富”“國強”的政綱政策,由人民直接選出管理國家的領導人,必能建
立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的世界超強中國,我中華民族必能永垂無疆!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前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香港
由亞太台商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兩岸論壇”中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大
陸並沒有統一時間表,只要堅持一個中國,一百年不統一也可以;但是,兩
岸分裂,絕對不行。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五日,馬英九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示:就職後將全面
改善兩岸關係,但是他這一生很難看到中國統一。

  一百年對個人很長,但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剎那,我們何苦冒險爭“一
時”!而不從容爭“千秋”呢?“後生可畏”將來的人一定更有智慧!
拿破崙有言:“中國這隻東方睡獅,一旦驚醒,必定震撼地球”。炎黃子孫們,我
們何其有幸,欣逢“驚醒”的時刻,願我們共同努力吧!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二十
一世紀是我們中國人的時代!


附錄一
重要提案

一、案由:
  建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城樓上,暨全國各地之公共場所,設置孫中山先生遺像。
中華民族幸甚!全球人類幸甚!

二、說明:
(一)我們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歷經殺殺伐伐改朝換代。到了滿清末期,國勢衰
落,淪為次殖民地,激起仁人志士謀求圖強救亡之道。當時,有康有為、梁啟超等
人提倡“維新立憲”,而孫中山先生等人卻更積極的主張“國民革命”,由是結合
有識之士,早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成立了“興中會”。因為當時的救國社
團很多,意見不一致,孫中山先生乃於一九零五年八月二十日,將“興中會”結合
其他社團改組為“同盟會”。

(二)“同盟會”。成立六年之後,果然發生了團結的力量,而於一九一一年十月十
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不幸,民國初年,國基未固,
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孫中山先生因應時局的需要,於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旋因宋教仁被刺,孫中山先生決心推翻袁世凱,而於
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又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第二次革命成功之後,
又為了政治環境的適應,孫中山有鑑於政黨政治的必然發展,故於一九一九年十月
十日,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直到現在歷久彌新。

(三)“中國共產黨”遲於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才成立,晚了中國國民黨二十
七年,中華民國也已經十歲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於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
日,也比中華民國晚了二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更比中華民國年輕三十八歲。所以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是兄弟分家,
中國國民黨是哥哥,中國共產黨是弟弟,因此,按照中國歷史改朝換代的傳統,
“滿清王朝”之後的正統是“中華民國”。

(四)今天強大的中國,我們應該飲水思源,是由於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的正
確路線所產生的總成果。二零零五年五月初,胡錦濤先生和連戰先生說得好,他說:
“孫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對孫中山先生懷著崇高的敬意,
從來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繼承者”。這是非常正確
莊嚴的談話。

(五)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胡錦濤先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擴大慶祝孫中山先
生一百四十週年誕辰大會,三十分鐘的重要講話,提到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共有四十
一次之多,衷心推崇“孫中山先生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他畢生的
追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完全獨立和中國的民主統一,他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民族
獨立、民主自由、民生享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國家統一、振興中華而殫
精竭慮的一生”。他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仁人志士”、“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
“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
繼承者”。這樣尊稱、讚美、歌頌孫中山先生的重要講話,說出了全球華僑華人的
心聲。

(六)今天,放眼神洲,經貿、文教、科技騰飛發展,高速公路、鐵路縱橫交錯無遠
弗屆,空港、海港整治擴建航運頻繁,城鄉繁榮齊頭併進,整體國力“迎頭趕上”
了歐美,這些成果,都是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方略”藍圖的實現。現在廣西北部
灣的欽州港區,豎起了一座高二十七.二公尺的孫中山先生銅像,並在銅像前設置
香爐,供廣大民眾燒香憑弔。這是由於孫中山先生早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要將
欽州建為“南方第二大港”(南方第一大港是湛江),這是當地民眾對他愛國愛民
崇敬心理的具體表徵。

(七)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胡錦濤訪日“春暖之旅”的首站,即在日本首相福田康
夫的陪同下,前往東京“松本樓”參觀孫中山先生的遺物並接受晚宴,因為“松本
樓”是孫中山先生和宋慶齡於一九一五年結婚宴客的場地,店內擺設的一架一九零
七年製造的山葉鋼琴,是昔日宋慶齡彈過的。中共建政時宋慶齡是國家副主席,這
說明胡錦濤訪日,也是帶著緬懷孫中山先生國民革命的心情,希望中國真正的統一。

(八)孫中山先生說過:“華僑是革命之母”,現在海外的華人社區,到處都可以看
到孫中山先生遺像。 所以,按照中國的倫理道德,今天北京天安門廣場城樓上,
暨全國各地之公共場所,都應該設置“孫中山先生遺像”,才吻合歷史真相,也是
全球華人的願景,更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石。

三、辦法:
  建請中共中央卓參辦理。
提案人:中華民國和統會會員  梁君新

附錄二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
澳門宣言2006.12.15
  澳門回歸七週年前夕,來自世界各國與兩岸四地1200多名中華兒女,聚集祖國
南海之濱蓮花寶地,共同感受“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共同探討兩
岸和平發展良謀大計,共同憧憬兩岸和平統一美好願景。

  在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現實使我們感到振奮與鼓舞。澳門特區政府
依法施政,社會安定祥和,經濟快速增長,居民安居樂業,對外交流活躍。我們真
切感受到了“一國兩制”這個創新制度的蓬勃生機。我們堅信“一國兩制”必將在
中國完全統一進程中進一步展示強大的生命力!

  在澳門,我們看到了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動力。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
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訴求,和平發展、互利雙贏、共同繁榮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認知。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趨勢加快發展的今天,只有儘快消除人為障礙,兩岸攜
手,擴大交流,深化合作,才能共同謀求並實現中華民族最高願望和最大利益!

  在澳門,我們看到了中華文明綿綿不絕的張力,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世代傳承,
是維繫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國家統一作為一種民族認知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靈深
處打上了顯著烙印。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我中華民族大義所求!早日實現國
家完全統一,是我中華文化命脈所繫!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我中華兒女天職
所在!

  在澳門,我們看到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強大推動力。兩岸四地同胞和海外華僑
華人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年復一年,世界各地反獨促統組織為促進中國早日實
現和平統一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和平穩定發展關係離不開全球中
華兒女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我們所有與會人士共同努力。我們衷心期盼海峽兩岸的
中國人:和平交往、認同統一;和平穩定、謀求統一;和平發展、推動統一;和平
協商、共創統一!

  盛開盛會,群賢群策,當立宣言,布達天下:
---堂堂正正,頂天立地,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在座的同胞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地域的遙遠隔不斷我們的血脈,維繫兩岸和平、促進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在
一起,身為中華民族一份子,促進國家和平統一,我們責無旁貸!我們一定要團結
身邊的每一位同胞,累積共識,壯大力量,擴大影響,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反對
“台獨”分裂,促進國家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上來!

---和平統一、和衷共濟,我們是這一理念的堅定推崇者。大陸、台灣都是中國領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民眾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最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我們
的堅定信念和強烈願望。我們要繼續展示最大誠意、最大努力、最大耐心,直到和
平統一條件完全成熟之日。

---反對“台獨”,維護和平,我們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推動者。少數“台獨”分裂份
子置兩岸同胞的福祉和根本利益於不顧,圖一己之私,謀一黨之利,頑固堅持“台
獨”分裂立場,甚至不惜以挑撥兩岸關係來博取自己的政治利益。當前尤其警惕的
是,台灣當局透過“憲政改造”謀求“台灣法理獨立”。“台獨”理念和行為是和
平穩定兩岸關係的最大現實威脅,是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現實威脅。為了維護
和平,必須一如既往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活動!

---審時度勢,人心歸一,我們主張理性思維觀。儘管當前還有一些排斥理性、失去
理智的人一意孤行,但他們到頭來只會被人民大眾拋棄,為歷史所淘汰。和平統一
事關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中國人依靠自己力量和智慧,
實現了“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夢想,重新主宰了自己的命運。在新的百年裡,
我們同樣可以依靠自己力量和智慧,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深信,全球華僑華人和兩岸四地同胞定能
攜起手來,為金甌無缺的華夏盛世早日到來而努力奮鬥!



附錄三
美國華盛頓全球促進中國和平統一
高峰論壇和平宣言

  2007年11月17日

    中國的和平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和偉大的奮鬥
目標。一個中國的原則已被聯合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同。自從中華
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儘管由中國內戰所致的兩岸分離仍然存在﹐但是兩岸的中華
兒女都在為追求兩岸和平、謀求中國統一而殫精竭慮,不懈努力。數千萬廣大海外
華人華僑對兩岸同胞能用中國人的智慧來消除分歧﹐加強溝通交流,共創互利共贏局
面﹐實現中國的完全和平統一充滿信心﹐滿懷期待﹐熱情支持。因為這符合中華民
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潮流﹐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基本條件。

  中國的歷史反映了中國人民遭受外強擄掠和屈辱﹐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抗拒外
來入侵、追求和平的史實。目前儘管兩岸仍處於分離狀態﹐但是求和平﹐求發展﹐
求兩岸互利共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兩岸的和平現狀能夠維持正是基於這種兩
岸同胞的共識和努力維護﹐以逐步走向和平協商﹐簽訂和平協議﹐共同向中國的完
全統一。和平來之不易﹐和平需要珍惜﹐和平倍須努力﹐和平更需要全力捍衛。然
而,台灣島內以陳水扁為代表的"台獨"勢力頑固堅持分裂立場,出於一黨一己之私
利﹐不斷搞"去中國化"﹐"法理臺獨",不斷挑舋全球所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不斷
拋出"台獨"議題,踐踏兩岸同胞民意,破壞台海及世界和平。“台獨”分裂勢力的
猖獗活動構成了對中華民族統一和振興的嚴重障礙,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肆
意破壞。因此,兩岸要和平,必須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
使"台獨"分裂圖謀難以得逞。

  事實表明,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直接影響到台海局勢。陳水扁大搞"法理臺獨"、
推動"入聯公投"的挑舋行徑在國際社會包括美國政府的明確反對下得到了一定的遏
制。中美兩國在國際上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健康友好的中美關係有利於維護臺
海的和平穩定﹐有利於維護亞太地區與世界和平﹐符合中美兩國自身的根本利益。
為此﹐論壇呼籲美國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堅持反對“台獨”立場,希望中美兩國加
強戰略對話﹐共同攜手堅決遏制"臺獨"勢力的猖獗活動﹐推動中國的和平統一事業。

  和平是人類的不懈追求。要和平﹐要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是全體炎黃
子孫的共同心願。我們的願望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附錄四
把握主題  抓住機遇
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全球各地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宣言

中國、鄭州
2008年4月8日

在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誕辰紀念日,我們來自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130多個中國
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會長和代表,雲集黃帝故里,同拜祖先,共話統一,共商促進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計,深感民族大義重於泰山,決心攜手並肩共擔重任,因立宣言,
昭告天下。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華文明肇始、發展、綿延
數千年的進程中,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處在中央政府有效管轄之下,為中國先
民所居住所開發。臺灣的開拓發展,凝聚了包括當地少數民族在內的中國人民的血
汗和智慧,奠定了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牢固基石。

——臺灣屬於中國具有國際法律依據,一個中國原則已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同。海峽
兩岸的中國人為反對外國侵佔臺灣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堅決鬥爭。《開羅宣言》、
《波茨坦公告》和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等國際法檔,都一再確認臺灣是中國領
土的歷史事實和法律地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原則已被聯
合國和世界上170多個國家普遍認同。

——臺灣與大陸聯繫日益緊密,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自1987年11月,
兩岸同胞因內戰而導致的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20多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
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成為兩岸關係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兩岸同胞不僅
有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俱榮俱損的現實利益,更有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經過兩
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具有更堅實的基礎、更強勁的動力和更有
利的條件。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天理昭昭,大義如山。廣大海外僑胞具有熱愛祖國的光榮傳統和報效祖國的強烈願
望,是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我
們鄭重呼籲:大家積極行動起來!

——努力推動兩岸共同協商,儘早達成和平協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
胞的共同利益,符合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的主題,努力推動兩岸恢復和進行協商談判。通過談判,尋求解決兩岸政治、經濟、
軍事、文化、對外交往等重要問題的辦法,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規劃。我們期
待經過兩岸雙方共同努力,積極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
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
展的新局面。

——加強同臺灣人民的聯繫和團結,促進兩岸同胞的溝通和理解。只有實現大團結,
才能促進兩岸關係大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同臺灣和海外聯繫廣泛的優勢,團結一
切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的力量,密切同臺灣同胞的聯繫,多做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
情,多做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多做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
要加強與海外臺胞及其社團的聯繫和團結,鼓勵和支持他們發揮血緣、親緣的優勢,
以共同文化淵源、共同民族感情、共同民族利益為基礎,促進兩岸同胞的溝通和理
解,促使兩岸同胞聯繫更廣泛、合作更深化、感情更融洽,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創
造條件。

——促進兩岸交流交往,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無論過
去、現在還是將來,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臺灣同胞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增強的情況下,只有進一步消彌隔閡,擴
大交流,深化合作,才能實現兩岸互利雙贏和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我們要發揮橋
樑和紐帶作用,促使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推進兩岸
直接“三通”,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我們期盼,兩岸同胞並
肩攜手,把中國這個共同家園維護好、建設好。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捍衛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形形色色的“台獨”
分裂活動,已成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大禍害、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對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有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才能實現兩岸
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才能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我們要警惕“台獨”勢力妄圖分
裂祖國的各種圖謀,針鋒相對地開展反分裂反“台獨”鬥爭,同聲共氣,形成強大
聲勢,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努力爭取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積極營造有利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外部環境。
解決臺灣問題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同。我們
要積極推動所在國主流社會和主流媒體盡可能多地瞭解臺灣問題,瞭解中國政府和
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政策,爭取得到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援,鞏固國際社會堅持
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統山河壯,中興歲月新。”我們堅信,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鬥,
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書目

1  戴 逸  中國通史彩圖版
2  曹文和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3  瑞金縣府 瑞金縣誌
4  孫穗芳  孫中山先生紀念集
5  高良佐  孫中山先生傳
6  蔣緯國  歷史見證的實錄
7  葉邦宗  蔣介石秘史
8  嚴如平  蔣介石和他的結拜兄弟
9  範小芳  蔣家天下陳家黨
10 端 納  我在孫中山、張學良、蔣介石身邊的日子
11 陶 涵  蔣經國傳
12 方知今  陳誠大傳
13 金門縣府 金門風雲
14 許 逖  孫立人傳
15 王作榮  壯志未酬
16 梁肅戎  大是大非
17 王鼎鈞  回憶錄四部曲
18 孫 鐵  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
19 向 飛  毛澤東詩詞賞析
20 李志綏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21 葉永烈  毛澤東和蔣介石、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22 唐德剛  毛澤東專政始末
23 劉建祥  毛澤東晚年故事
24 陳敦德  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最後交手
25 毛 毛  我的父親鄧小平
26 王培輝  周恩來智慧超群
27 王宣仁  你不知道的周恩來
28 馬 玲  胡錦濤新傳
29 丁 望  胡錦濤大突圍
30 李英明  中國大陸研究
31 舒 龍  客家與中國蘇維埃革命運動
32 張世賢  比較政府
33 徐芳櫨  越戰兩年記
34 戚嘉林  李登輝兩岸政策十二年
大前研一 中華聯邦
張作錦  聯合報感時篇
高希均  天下、遠見雜誌
龍應台  中時專欄
郝柏村  中華戰略學會演講
沈君山  聯合報專欄 兩岸問題說帖
余英時  中時、聯合報專欄,民主與兩岸動向
馬英九  競選論述
徐宗懋  中時、聯合報論壇
奈思比  趨勢演講
傅建中  華府瞭望
岳 天  中華戰略學刊論文
游 胡  林彪這一生
許倬雲  聯合報專欄
沈 野  國是論壇雜誌
編委會  中國革命史
賈尚誼  回憶錄
蕭萬長  競選論述
連 戰  我的主張
謝政論  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
楊奎松  西安事變新探
楊 渡  兩岸迷宮遊戲
馮玉祥  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林毅夫  中國經濟
曹興誠  三論“兩岸和平共處法”
劉遐齡  國共最後和談與中國統一、法治民主與兩岸政局發展
張 戎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版 權 為 所 有
轉 載 須 同 意


   編著設計:梁君新
   校正打字:杜 琳
   地  址:台中縣太平市中山路一段181巷17號
   電  話:04-23929999
   傳  真:04-23936766
   印製裝訂:基立影印社
   地  址:台中縣太平市中山路一段215南巷1號
   電  話:04-23938229
   傳  真:04-23938229

兩岸之路:has been col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http://nacpu.org/articles/summit2007article/07
         summit-liangxinjun.html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