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意躬親送早點 竺群要馬柔成剛 高聲喊扁落台下 莫讓台灣留臭缸 據聯合晚報九月十三日第三版記者唐孝民、鄭任汶台北報導︰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馬 英九今早穿著紅衫,帶著1200份早餐,到凱達格蘭大道為反貪倒扁靜坐的民眾加油打氣 。當馬英九走進廣場,「馬英九加油」、「馬英九硬起來」與「阿扁下台」的呼喊聲此 起彼落,但同時有民眾對馬英九嗆聲:「沒有LP」。當馬英九欲搭車離去時,一旁的民 眾還對馬英九大喊,「有空來坐坐。」 馬英九上午七時不到,抵達凱道靜坐區,他說,他在百萬人反貪腐靜坐活動的第一天, 就到凱道探望活動總指揮施明德,今天是帶著早餐為廣場上的民眾加油打氣,並祝福活 動一切順利。 但顯然有民眾不領馬英九的情,在台下對馬英九嗆聲,要馬市長、馬主席「都要硬起來」 ,且在領取早餐時,只選擇熱心民眾送來的熱騰騰包子與豆漿,不願伸手拿馬英九送來 的愛心麵包。總部工作人員也以「早餐太多了」,退回了上百份麵包。 馬英九今早到凱道加油打氣,短短15分鐘,就領教了靜坐民眾對他的不滿,要馬英九 「硬起來」的呼聲,似乎與要陳水扁「下台」的喊聲不相上下。當民眾要馬英九 「硬起來」,馬英九就帶領民眾高喊「阿扁下台」,可是「阿扁下台」的聲音才停, 「馬英九硬起來」、「馬英九加油」的喊聲又再度響起。 一位中年男子罵說,馬英九站出來,不要當乖寶寶,應該硬起來,但立刻有民眾挺身 護馬,回敬說,不要罵馬英九,他有他的立場,雙方隔空互嗆,所幸立場差異不大,並 未引發衝突。馬英九上午和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郝龍斌到場送早餐,幾天來參加靜坐 的親民黨立委則批馬英九、郝龍斌是割稻仔尾的作為。 筆者認為靜坐群眾看見馬英九親送早點,不勝高興,大聲回敬「馬英九硬起來」,非常 有趣。 二00六年九月十四日發稿。 (2) 台灣加入聯合國 十四敗再戰無功 台灣申請參聯國 屢敗無功一定複 自己明知又再來 豈非白白倒頭仆 據聯合晚報九月十三日頭版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2日電︰台灣推動聯合國案今年出現戲劇 性變化,一反過去13年總務委會「例行封殺」台灣提案,今年海地等台灣友邦以總務委 會不符聯大議事規則,違反程序正義,強行合併台灣「參與案」與「和平案」、並限制 台灣友邦發言,因此「拒絕接受」聯大主席哈莉法裁定台北二案不列入議程。 雖然巴林籍哈莉法12日在總務委會最後裁定,台灣二提案因未達共識,不列入61屆聯大 議程,但台灣友邦不接受,要求總務委會暫時擱置台灣二提案,友邦將尋求聯合國法律 部門或非聯合國系統法律專家意見。 據指出,若法界認為總務委會處理台灣二提案,確實不符聯大議事規則,台灣提案或許 仍有「翻案空間,」至少成為一個「案例」或「議題,」凸顯中共在聯合國強力打壓台 灣的不合理,台灣不至如過去13年往例束手待斃。 這是台灣自1993年推動參與聯合國以來,首次「拒絕接受」總務委會封殺台灣提案,進 而就法律程序正義切入,提出反制北京作法。據指出,此案還「未了」,不會讓北京就 這樣「搓掉,」台灣友邦表明「不接受」哈莉法此裁定,一方面尋法律途徑,一方面在 今後聯大認可總務委會議程時,發動反制。 第61屆聯大12日上午開幕,由聯大主席、中共等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等共28成員組成的 總務委會,隨即審查大會議程,近中午開始審查台灣託友邦所提「參與聯合國案」與 「東亞和平與安全案」兩案。中共代表王光亞要求二案併案,台友邦反對,因沒有共識, 哈莉發最後裁示,二提案不納入聯大議程。 筆者認為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十四次徒勞無功,並非全出中共壓力。台灣明知不可為 而為,勇氣可嘉,傻勁十足。明年再請,不外如是耳! 二00六年九月十四日發稿。 (3) 華僑同情打水扁 張爺樂捐千萬元 水扁無能人盡知 張爺助打樂捐資 六齡女子高聲喊 這裏有稀免費斯 據聯合報九月十三日A六版聯合報記者連線報導︰群眾的自主性是這次凱道靜坐和以往抗 議活動最大不同,不但參與靜坐,還要求更積極地投入成為義工,或者捐款、捐物資提 供運動的後勤支援,廣場的後勤補給重鎮「張爺爺送水站」,就是旅居加拿大、無法返 台親身倒扁的張爺爺捐了一千萬台幣成立。 這幾天在現場發食物與水的義工,一開始都是只想參與靜坐。義工王先生說,那天他在凱 道,突然有人嚷著「借過、借過,送包子」,那人手裡抱著兩大箱,當時下大雨,王先 生沒多想就伸手接過一箱送到物資區,以後每天都來幫忙發礦泉水與食物。 張爺爺送水站召集人「吳姐」,五十位義工分三班制幫忙發愛心人士送來的食物與飲料, 吳姐忙進忙出,看不出她是癌症病人,她說,當初在美國看病住張爺爺家,彼此因此熟 識,她招呼的那群義工都是親友同事,其中包括前法國石油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長。 吳姐也會請義工留意是不是有行動不便的民眾,主動送上熱騰騰的便當,別讓他們餓著 了。每次到了用餐時刻,送水站前總是大排長龍,此時,會有民眾「自動出現」當糾察 隊,幾個人用傘拉成一線,以防有民眾插隊。 「個體戶」的贊助物資更是多。倒扁靜坐第三天晚上天氣轉好,張姓夫婦帶兩大桶竹筍 稀飯,邀請靜坐民眾分享,才六歲大的女兒在旁大聲喊:「這裡有免費的稀飯!」把嗓 子都喊啞了。 筆者認為華僑張爺爺,樂捐千萬元援助靜坐群眾,盛情可感。 二00六年九月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