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賴清德正在「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的途中。他在7天6夜的 旅程中,有3個晚上是住在美國管轄區域:兩個晚上在夏威夷,一個晚上在關島。 對此,台灣許多人認為這是賴政府的最大成就,但是事實上與他的前任馬英九和蔡 英文相比,卻是今不如昔,所謂訪問南島之旅就是滿腹心酸的掛羊頭賣狗肉之旅。 賴清德離台灣前在機場宣稱此行是為了促進島內人民對民主、和平和繁榮的期待, 所以理性的評估這次訪問就是它是否有助於達成台灣人民的期待? 各種客觀事實都清晰的顯示在未來4年中,美中力量對比進入了從過去幾十年的量變 到質變的時刻,美國將不得不放棄過去8年的對中國「以實力為基礎」的傲慢、虛偽、 過時的政策,從而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務實的態度,尋求一個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新的 策略。所以,台灣當局沒有太多的時間繼續過去這種勞民傷財的敵視大陸的態度, 否則必將損害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 回顧過去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歷史 主導國際關係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利益的追求和力量的平衡,而美國作為一個資本主 義國家更是如此。1991年蘇聯解體前,美國的聯邦政府基本上是與台灣政府官員嚴 格的保持距離。然而,當蘇聯不存在後,美中聯合牽制蘇聯及東歐共產國家集團的 基礎不復存在,美國開始將中國看成潛在的敵人。當時沒有直接翻臉的最大原因是 中國沒有實力威脅美國,而且美國抱著和平演變中國的幻想,希望中國變成另一個 日本。 但是,中國全方位迅速發展,在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已經超過 美國,加上美國內部問題的爆發,美國開始轉向以中國為敵,全面壓制中國,而台 灣成為一個減緩中國快速進步的棋子。 不可否認,台灣之所以能長期未被統一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的支持,因此維繫 這種支持就是每個台灣領導人就職後的首要任務。而從美方接待他們的方式可以看 出美方的政策走向。所以我們下面就回顧馬英九、蔡英文每次就職後的過境歷史。 2008年8月12日至8月19日,馬英九首次出訪中美洲「邦交國」巴拉圭、多明尼加, 展開所謂「固邦」活動,中途過境美國洛杉磯、巴拿馬、美國舊金山。過境美國時 也非常「低調、克制」,不做「製造麻煩者」。 2012年4月7日至4月18日,馬英九出訪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甘比亞、史瓦帝尼 王國,中途過境印度孟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這是首度出訪非洲,而且首次 過境印度孟買史無前例,被馬當局稱為「外交突破」。 輿論認為,馬當局過境出訪 「具有歷史意義」,這與當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密不可分。 2016年蔡英文接任總統時,正值美國對華政策轉向對抗、圍堵的時候,蔡英文於6月 24日到7月2日出訪巴拉馬及巴拉圭,24日在邁阿密停留一晚,30日在洛杉磯停留一 晝夜。 蔡英文連任後由於新冠疫情未能出訪,直到2023年3月29日展開首次、為期10天的外 訪行程,到中美洲邦交國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去程和回程分別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 磯。她與美國眾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美西時間4月5日於美國加州雷根 總統圖書館會晤。麥卡錫作為美國政府三號人物,是1979年以來在美國本土會見台 灣領導人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然而,會晤後的記者招待會中麥卡錫有關台灣的發 言非常謹慎。這充分顯示了美國打台灣牌的局限性。 這次賴清德的出訪表面對象比之前馬、蔡的訪問都更微不足道。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吐瓦魯(Tuvalu)、帛琉(Palau)的人口,根據2021年的數據,分別 是42,418、11,900、18,024,每個國家幾乎相當於台北市的兩個大的里。 賴清德為了得到美國的允許過境,等了超過6個月,仍然無法過境美國本土,因為美 國顧慮大陸的反制措施!這就是美中實力下台灣所面對的現實。 賴清德在離台前機場發表的談話中表示,他將和此次訪問的友邦朋友以民主、和平、 繁榮的價值持續拓展合作,深化相互間的夥伴關係。是跟這3個小國?當然不是!主 要是針對美國,但是美國不敢接受,台灣必須要面對現實,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從未來的美中關係看台灣應如何改變 世界正在進入一個百年,甚至五百年來的大變局中,也就是以中華文明為代表的許 多文明古國,不再滿足做西方文明的好學生,開始了以本國文明為基礎,融合西方 文明優點,拋棄西方缺點,創造一個新的文明的時代。這也是西方害怕的原因! 世間萬物,包括思想和制度,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大周期,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充分 顯示了美式文明的衰落。川普的崛起代表了大多數的美國人也看到美國已經到了不 得不做根本的改正的時候。 川普再度擔任總統後,他已經沒有顧忌,要在「道」和「術」兩個層面徹底改革, 去除掉建制派及其後面的金融財團對美國的控制。這必將遭到激烈的反抗,因此可 以預見今後4年美國將進入一個動盪的時期。 所以川普必定要避免發起新的戰爭,特別是和中國這種超級大國的戰爭,因為沒有 錢,也不可能打贏,除非兩敗俱傷的核子大戰。一個積極的例子是美國印台戰區司 令帕帕羅最近的態度轉變。他以前曾經放出狠話:要是解放軍穿越台灣海峽對台採 取行動,美軍會實施所謂的「地獄景觀」計畫,派出大批無人裝備摧毀中國海空軍。 然而,11月19日,他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無人平台無法在廣闊的印太 地區完成任務。也許是中國在珠海航展展示了大陸在無人機艇領域的實力使得他改 變想法。更何況,中國可以用1/10的成本造出與美國相同質量的無人機!美國在沒 有重建實體製造業前,美國無力與中國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所以,他表達了對美 國過度聚焦台灣問題的不滿,呼籲美方重視「一中政策」。 台灣依賴美國武器以增加軍事實力保護自己的策略可以理解,但是這絕對不是保護 台灣民主、和平和繁榮的長久之道!因為,台灣沒有足夠的資源,美國也沒有足夠 的能力。 追求民主、和平和繁榮是美中台的共同希望,在這個交集下三方應該可以透過交流、 談判找出一個解決方案。我相信在經過8年的對中國打壓、威脅、制裁,而中國卻越 打越強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會拋棄過去精英階級的錯誤做法。很可能這個突破點 就是未來的4年。 對台灣而言,要走出悲情和沒有前途的死胡同,就是要面對兩個認同:民族認同和 制度認同。這需要時間,但是要減輕眼前的緊張局勢,最容易的一步就是釋放善意、 表達走向「未來一中」的共識! 作者為(美國「中美論壇社」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