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爆發的重要因素是: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筑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1911年10月10日,武漢地區的革命團体文學社和共進會發
動武昌起義,革命軍攻克總督府,占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
地區打開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并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
沉重打擊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結束了2000多年君主封建統治。
因為1911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上看,它雖然沒有能夠改變舊中國人民的悲慘遭遇,但是為中
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孫中山的民主主義理論將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与發展資本主
義聯系在一起,還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辛亥革命的反殖民地、半殖民地運動;辛亥革
命真正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了人心。
 100年前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辛亥革命,這場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務,但結束了封建帝制,推動了民主精神。中國人民將永遠紀念孫中山先
生在這個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為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
為新三民主義的丰功偉績。毛主席稱其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歷史上國共每次成功合作,對抵御外來侵略、保家衛國形成了拳頭,并促進了民生
發展,每當內戰打響,必然造成全國時局動蕩。多年的內戰,摧毀了國家發展的時
代軌跡。解放后在我党正确的指導方針下,經過努力,海峽雙方達成了對兩岸關系
具有現實意義的”九二共識”,并在此原則基礎上,又經過几十年的協商對話,使
兩岸出現了目前可喜的和平發展勢頭,兩岸三通目標得以實現、兩岸旅游業的合作
蒸蒸日上、兩岸經濟走上共同致富發展的新局面。
“擱置爭議、和平發展“也已成為保障兩岸關系正常發展新的里程碑。
新中國的成立擺脫了列強的欺侮,結束了內戰,改革開放更使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
极大發揮出來,發展中的中國從全球化的最大失利者變為最大受益者之一,目前成
為外匯儲備最多、經濟總量第二的世界級大國,在很大程度上圓了孫中山先生等辛
亥革命先烈的夢。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都遠比一百年前复雜得多,我們的思想也要复雜起來才能适應時
代的巨大變化。“革命”首先是思想上的,通過思想革命推動創新,進而推動社會
全面進步。一百年前中國人的很多舊觀念至今尚未消除,如官本位及特權思想、缺
少人格上平等意識、貪污腐敗現象等,需銘刻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
努力”。
我們海外僑胞需要繼承中山先生“統一中華,民族复興”的偉大理想,在新形勢下
繼續為增進兩岸交往、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定信念。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复興而獻計出力。
(本文由匈牙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張國治先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