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弘揚“振興中華”精神
致力為公促進“中國統一”大業


(王 霞)



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努力創造“中國和平統一”的條件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划時代意義的事件,推翻了束縛
中國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為中國的進步打開閘門。
古老的華夏大地從沉睡中蘇醒,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
屈不饒的斗爭,奮力尋求改變民族命運之路。海外華僑華人為了民族強盛,直接支
援和積极投身于偉大的辛亥革命之中。在此歷程中,中山先生十分重視爭取海外洪
門致公堂為代表的會党力量,將海外洪門會党“反清复明”的民族觀念,提到救亡
圖存、建立民主共和的高度,正是在這具有時代特征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具有民族特
色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召下,辛亥革命時期的洪門會党群眾志在“共和”,不惜獻身、
屢赴戰陣,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經過這場革命的洗禮,催生了具有現代意
義的政党——中國致公党。

歷史上曾与海外洪門致公堂有著淵源關系的中國致公党,如今已是中國共產党領導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下八個民主党派之一,長期与中國共產党親密合作并有
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回顧辛亥革命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如何繼往開來弘揚“振興
中華”精神,如何致力為公促進“中國統一”大業,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共同事業。

一、繼往開來,弘揚“振興中華”精神

19世紀末20世紀初,災難深重的中國到了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中山先生為代表的
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興中華”旗幟下,前赴后繼,開創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
的新紀元。為了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中山先生一生奮斗不息。身在异
國他鄉的華僑華人當時對民族振興、國家興亡的感触更為深刻,更能接受民主革命
思想。為此,中山先生曾先后三次赴美進行革命活動,由海外洪門前輩介紹加入致
公堂被封為洪門首領(洪棍)。并受委托,親自起草《重訂致公堂新章》,將民主
主義革命主張輸入其中,海外洪門組織從此開始在人力財力等方面支持革命活動。
海外華僑及其洪門組織為籌備軍餉支持國內武裝起義,紛紛慷慨解囊,美洲各地洪
門致公堂甚至把會堂公產作為抵押,所得款項全部捐獻國內革命。洪門成員還不惜
流血犧牲,先后參加了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党人所發動的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等,
為推翻封建專制、創建民國,做出巨大貢獻。對海外華人華僑在辛亥革命中的貢獻,
中山先生曾高度評价“華僑是革命之母”。在 “振興中華”思想感召下,中山先生
的海外革命活動影響了整整一代華僑,洪門人士脫穎而出結成致公党組織,成為關
心祖國發展壯大的獨立政治力量。

辛亥革命中,海外洪門會党“改堂為党”,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中山先生偉大思想
和革命實踐影響的一個縮影。四十年間,中山先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探索拯
救民族、振興中華的光明之路,領導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他接受中國共產
党的幫助,改組中國國民党,實行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并提出“聯俄、聯共、扶助
農工”三大政策,繼續推動中國革命前進。正是這种執著的愛國情怀和不屈的奮斗
精神,使辛亥革命志士們成了時代的巨人和民族的驕傲,中山先生的“振興中華”
的思想激勵一代代中國人為民族复興前仆后繼、不懈奮斗。

以中山先生為領袖的辛亥革命先輩,矢志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但嚴酷的現實促使
中國人民在奮爭中進行新的思索。當抗日戰爭取得胜利,台灣光复,中國人民終于
初步實現了辛亥革命先烈們的追求。然而,之后的兩岸分治卻是中華民族一段不幸
的歷史。隨著中國大陸積极推行改革開放,兩岸達成“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
識”。今天,包括中國致公党在內的中國大陸各民主党派,正不斷鞏固發展与執政
的中國共產党之間的合作關系。具有僑海特色的中國致公党人秉承愛國精神,密切
聯系包括僑胞僑眷在內的廣大群眾,建言獻策,努力服務社會,依托“僑”“海”,
開展海外聯誼,為經濟建設和文化交流服務,為振興中華發揮積极作用。回眸辛亥
革命后的百年歷史,猶如一場跨世紀的接力,當年革命先賢們的抱負正在后人的手
中逐步變成中華崛起的現實。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中華民族复興的偉大事業中得到延續与光大。如今,中華民族的新崛起已不僅是
經濟崛起,更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全面進步。歷史和現
實告訴我們,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嶄新篇章,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我們
繼往開來,凝心聚力,共同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致力為公,促進“中國統一”大業

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及其倡導的辛亥革命的影響,為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所公
認,其提倡的“天下為公”思想作為辛亥革命留給后人的精神遺產,影響尤為深遠。
當年,從“驅除韃虜、恢复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到反對帝國主義以及“聯
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中山先生畢生奮斗,始終堅持“統一中國、振
興中華”的目標,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仍以“和平、奮斗、救中國”告誡后人。
1988年中國致公党“九大”通過党章總綱,賦予“致公”以時代新意,即“致力為
公,團結奮進,同中國共產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如今中國致公党雖与海外原致公党組織和海外致公堂僑團不再有組織關系,但“致
力為公”的理想追求卻一以貫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最近的“七一講話”中
再次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
民所謀”。這正是繼承發展了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 、以民為本的思想。
今天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因為我們承襲了辛亥革命先烈留下的歷史責任。中山先生
一直以最堅決的態度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他曾說過
“統一是中國全体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這是一位偉人在親歷國家离亂之后的真切感言。

中山先生是海峽兩岸共同敬仰和擁有的世紀偉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包括台灣同
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愿望。目前,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理想尚未實現,海峽兩
岸台灣与大陸的分裂局面仍然存在,正視兩岸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分治局面,我們更
要看到上世紀國共兩党先后兩次建立統一戰線的歷史事實。通過國共實行第一次合
作,打敗北洋軍閥,把民主革命向前推進。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打敗日
本侵略者,取得抗戰胜利,實現台灣光复。如今國共再次合作,正在形成兩岸和平
發展全新局面。要“和平”統一,就應以經濟雙贏、文化交流為先導, 進而尋求政
治互信和共識,為祖國統一、民族复興奠定基礎。今天,重溫中山先生“和平、奮
斗、救中國”的遺言,我們更深切感到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現階
段所必須跨出的一步。如果經過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我們能夠完成和平統一大業,
就不僅可以告慰辛亥革命先烈,而且可以加速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經濟建設,促進東
亞及世界的和平。

和平發展是國共兩党、兩岸當局汲取因內戰及兩岸政治對立的歷史教訓所作出的正
确抉擇,順乎時代潮流,合乎億万民心。我們深信,台灣同胞一定會以堅持維護中
華民族的整体利益,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推動兩岸的交流。
我們深知,“和平”統一過程,是兩岸之間互信、理解乃至融合的過程,需要智慧、
耐心与力量。現階段應著力促進兩岸民眾的交流融合,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兩岸
分离60多年,民眾需要相互了解,近几年大陸游客、學生赴台旅游學習和兩岸“三
通”便是兩岸同胞相互融合了解的良好開端。而在海外,華人華僑也具有充分的交
流環境,通過海外華人華僑在國外以及回國交流,可以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彼
此溝通。通過多种形式、各個層次的接触溝通,共同尋求兩岸統一的方式与机制,
為兩岸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國際空間。中國致公党作為參政党,要堅持中國共產党
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中華民族整体利
益至上的理念下,促進海外華人華僑乃至兩岸人民的交流,鞏固來之不易的兩岸關
系和平發展的基礎,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業。

我們希望,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海峽兩岸應以中華民族的整体利益為重。牢牢把
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全面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共同反
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為兩岸同胞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創未來。在一個中國
的基礎上,增進互信,破解難題,求同化异,協力推動和平統一進程。以中山先生
百折不撓、奮斗不息的精神,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排除干扰,認定方向,決不退
卻。完成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未竟的事業,早日實現中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
族复興的偉大事業。

(說明:本文為中國致公党中央委員會訪問團和中國致公党安徽省委員會訪問團聯合
提交,并擬于2011年9月17日在美國華盛頓“全球華人華僑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上”
的發言)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