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歷史,學貫東西,立足現實,造福社會
從辛亥革命看海外華人的歷史定位与現代使命


(王堅)



孫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
他的思想和功績將再一次被兩岸人民隆重緬懷和頌揚。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從當中清晰地看到我們自身。海外華人積极支持辛亥革命,
在与世界各地華人共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時,也讓我們深入思考海外華人的
歷史定位与現代使命。
 
縱橫歷史。走進芝加哥南華埠,在永活街入口處可看到一座中國式大牌樓,朝外一
面刻有以孫中山手書為樣本的“天下為公”,朝內一面刻有“禮義廉恥”。牌樓不
僅反映了孫中山的思想,也反映了深遠的中國歷史文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与能,講信修睦”,講的是四千多年前堯舜時代的原始民主制度。“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是儒家治國核心思想之一。儒家思想在孫中山
先生思想學說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時期的仁人志士,全面繼
承了中華傳統文化。越是傳統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們當代海外華人也需要通過學
習和掌握中華傳統文化來提高自己,在繽紛潦亂的現代世界中找到自己堅實的立足
點。
 
學貫東西。孫中山先生早年留學國外,接受了西方現代教育。海外華人接触了西方
先進文化,對清朝的愚昧落后有更清醒地認識。沒有強大的祖國,海外華人就沒有
地位。西方列強不僅欺壓中國,海外華人也飽受歧視和迫害,促使海外華人積极地
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很多辛亥革命仁人志
士都曾出國留學工作,掌握現代知識對他們開展革命斗爭有很大的幫助,對組建共
和政府及國家建設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立足現實。在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着空
前的生存危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國家和民族的強烈責任感貫穿中國歷史,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和富民強國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在認識到改
良之路不可能救中國之后,孫中山毅然走上革命道路。革命的道路十分艱難曲折。
孫中山從現實出發,不斷地吸收先進思想,聯合國內外進步力量。在繼承孫中山革
命精神的基礎上,反帝反封建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成功,中華民族從此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造福社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中山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國
家獨立、民主、富強的道路。在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起草了“建國方略”,描
繪了一幅中國發展的壯觀藍圖。如今中國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孫中山在“建國
方略”中的重要設想也已經一一成為盛世現實。
 
同辛亥革命時期的海外華人一樣,當代海外華人也肩負着重要的歷史使命。海外華
人活躍于世界舞台,在世界各國与中國的關系上扮演橋梁角色。隨着中國國際地位
的上升,海外華人的責任也更加重大。回到芝加哥華人社區。我們不僅要將芝加哥
華僑華人定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橋梁,我們也在推動芝加哥成為与
中國最友好的城市,我們也在為將芝加哥定位為重要的世界城市貢獻力量。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