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的宿命


(沈維新)


歡迎閱覽【沈維新專欄】

                               原爆威力迫使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的B29轟炸机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造成巨大災難。過
了兩天,8月9日,又在日本另一個城市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兩個城市蒙受几乎
同樣嚴重的傷亡。8月15日,日本宣告對同盟國家無條件投降。整個過程表面看來是
一步接著一步,事件演進得順理成章。實際上,美國在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之前,
還面臨兩項重要的的抉擇 -- 登陸征服日本,還是投擲原子彈迫其就范?

1945年五月,原子彈能否制造成功,還在未定之數。美軍已經開始擬定進攻日本本
土的計划。但是美軍登陸日本將付出的代价可能太高。就以太平洋美軍攻占硫磺島
戰役的死傷數字來看,為了攻占這個蕞爾小島,美軍就犧牲了六千多人,負傷2萬1千
人。根据當時美國軍方和專家的估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所付出的代价,將是傷亡
20萬人,更有人估計在40萬至80萬之間。這不是美國所愿意承受的。而美方估計日
軍的傷亡,更在500萬至一千万之間。再說,日本3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九州,本州
和四國等主要島嶼的海岸線不可謂不長,能登陸建立灘頭陣地的地點卻不多。因此,
美國七月份在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后,還是選擇投下兩顆威力空前的原子彈,以求
早日結束這場世界大戰。

日本挨了兩顆原子彈,遭受到如此慘重的傷亡,終于被迫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我
無意在此刻幸災樂禍。但是我們只要稍加觀察,就可以看出,日本挨了這兩顆原子
彈攻擊后,不但提前結束了日本無以為繼,最后結局還是敗亡的無情戰爭。同時,
還撿到了兩大好處。第一:避免了本土史無前例地被敵人攻占,造成比原子彈轟炸
更為嚴重的損失。第二:原子彈帶來舉世矚目的殺傷力,使日本在某种心態下,以
受害者自居,轉移了世人對這個國家掀起殘暴的侵華戰爭,和二次世界大戰等罪惡
的記憶。除了中國人和都已作古的美軍執行那兩次轟炸的官兵之外,還有誰會在這
個時刻對日本罵一聲ǒ活該ǒ?

如今日本的右翼政客和軍國主義的余孽,正企圖利用這种世人對原爆受害者的怜憫
心態,轉移世人對他們進行軍國主義复辟陰謀的關注。

                          海島居安野心難泯

在歷史上,日本從來沒有遭遇過外敵的入侵。海島的天然險阻環境,使周圍國家要
想侵入這片土地,難上加難。日本唯一遭受到外來攻擊本土的經驗, 是公元1274年
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兩度渡海來犯。結果我們都知道,毫無海戰經驗,又遭逢
天時不利的蒙古軍隊鎩羽而歸。日本從此再也沒有遭遇到外來的侵襲。歷經多少個
世紀,它終于經過了民治維新的時期,快步走向西化,在落伍的亞洲順利崛起。

日本崛起的另一個背景,是40年代的歐美軍事強國,無力對島國進行登陸作戰。且
看歐戰末期的諾曼地登陸,同盟國要准備消耗多少資源和兵力,才敢一戰。二戰以
前,日本首要侵略的目標是中國。它進軍中國,開辟中國戰場。中國卻無力打進日
本本土。它后來挑起珍珠港事變,向美國宣戰,也是看准當時美軍即使戰力雄厚,
也無法橫渡寬闊的太平洋直接打到日本本土。其他占有東南亞殖民地的歐洲國家,
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二戰期間,日本占盡了戰場不在自己國家裡的优勢。

今天日本首相安倍在國內強烈反對的聲浪下,還無所不用其極地致力解禁集体自衛
權,又要在國會強行通過新安保法,同時除了在國內增強軍工生產之外,還要向美
國購買先進武器,又要美軍駐扎琉球沖繩等多處基地,充分暴露 了安倍處心積慮的
圖謀。看來安倍作風,已經越來越像二戰以前的日本法西斯政權。安倍及日本右翼
份子究竟意欲何為?不妨將日本的各种行徑加以剖析,就可以看出梗概。

                          軍國复辟 安保為名

首先,安倍和日本其他右翼份子一樣,心中最念念不忘 的,就是重振昔日大日本軍
國主義的雄風。因此他要掙脫日本和平憲法對他使用武力的限制。他說解禁集体自
衛權也罷,新安保法也罷,甚至於積极和平主義也罷,最終目的,是要讓日本能夠
將武裝力量合法地派往海外。做不到這一點,日本往日軍國主義即無法复辟。筆者
同時相信,一旦日本的武裝力量重現海外,以美國目前日漸走下坡的國力,將無法
對它作任何約制。

但日本果真向海外伸展武力之時,狼子野心必然會無所遁形。而且勢必處處樹敵。
安倍既怀念日本往昔的帝國榮耀,當然也不會忽視本土万一讓外敵侵入的嚴重性。
因此,他必須鞏固和美國的同盟關系。使日軍在海外攫取資源的同時,有美軍駐在
日本的基地為他提供保護。美軍在沖繩如此不受歡迎,安倍政府卻不顧當地民意的
反對,非要把美軍留住不可。環顧全世界,沒有任何主權國家,會如此痴心地要外
國軍隊大規模駐扎在本國這么多處的基地上。安倍處心積慮,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在
尋求海外軍事擴張之時,有美國為他看守門戶。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一再聲言,中
日日之間雖有糾紛,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開第一槍,而安倍卻一再強調中國威脅論,
促使美國增強駐日本的武力和軍事設施。

安倍似乎忘記了一項對日本而言,非常不幸的事實:國際情勢今非昔比。不但元世
祖忽必烈以木舟載運軍隊攻擊日本 的時代早已過去,二戰時期日本在亞洲獨大,沒
有任何國家能夠進攻日本的時期也已一去不返。今天世界上強國的武器裝備,對一
個島國進行攻擊絕非不可能。日本區區三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面積,一旦与敵國開戰,
如何守得住,絕不是靠二戰時期的思維所能解決的。


                          國土狹小宿命難逃

島國靠劫掠致富和成為強國的時代也過去了。今天世界上任何國家要富強要崛起,
先決條件就是廣大的幅員和丰富的資源。今天世界上前途看好的金磚五國,沒有一
個是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缺乏的。日本國土不過四島。它以聯美制中,又拉攏菲律
賓,越南,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方式,共同圍堵對抗中國。但這只是它的如意算盤,
因為澳大利亞,印度和越南各有盤算,未必甘心作為它的一粒棋子。反過來看日本
自己的處境:北有俄羅斯,東方及南方盡是中國領域,而西方的美國,遠在相隔一
万九千九百公里的太平洋彼岸。雖然美國在遠東地區部署強大軍力,但是他們的根
不在此地。軍事上長期駐守絕非保護美國利益的長久之計。總有一天它會不堪長期
支撐軍事上的浩繁開支,或者發現美中的共同利益不必一同在刀刃上舔血就可達成,
再加上日本在海外軍事擴張的行徑做得過頭,變成了一個麻煩制造者。也許一聲ǒ拜
拜ō就高唱歸去來兮。到那時,日本會發現被圍堵的原來是自己。區區島國一旦被圍
堵,那個滋味就不如大國面臨圍堵威脅時那般气定神閒了。
 
日本挾美國以自重的日子還能維持多久?我們看看越戰,看看伊拉克,再看看阿富
汗,美軍在哪一個戰區不是半途而廢,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的?如果日本一旦和強大
的鄰國開戰,美國介入絕對討不到便宜。因為自己的國家遠在遼闊的太平洋彼岸。
留下來卷入戰火,走回家万事輕松。面臨這兩個選擇,再笨的政客也知道如何趨吉
避凶。

日本以區區島國的幅員,重工業,軍事基地和工商業精華區,都呈現密集狀態,臨
近的大國就算僅以導彈進行突擊,也能一舉而癱瘓全國。如果再以大部隊攻入境內,
日軍將往何處撤退,更遑論伺机反攻?無可諱言,在狹長的主要島嶼上,日軍只有
向北撤往北海道。但北海道比鄰俄羅斯。日軍就算退到那裡,也是絕路一條。

這將是一項無以回避的歷史宿命。島國興盛,甚至橫行一時的盛況已經不可能再現。
不但日本如此,一度傲視 全球的大英帝國也是如此。英國畢竟比日本成熟得多。他
們接受這個現實,甘心居于二流國家之列。在國際間只以外交手腕爭取利益為主,
絕不再窮兵黷武。如此,英國才能長存於世界,与亞洲國家來往并獲取利益。日本
如果能夠效法英國的政策,不与鄰國為難,不妄圖回复帝國雄風,那么,不但日本
的子子孫孫受益匪淺。中國號稱同文同种的鄰邦,也愿意共同攜手促進兩國人民的
福祉,互補互利。這才是日本千秋万世的大業。

問題是,當今之世,縱然日本有識之士不少。但誰能說服安倍,以免重蹈敗亡覆轍?

歡迎閱覽【沈維新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