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繁榮和昌盛,近代的落後與黑暗,到當今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無不與我們的海洋息息相關。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海洋就擁有無比的自信和驕傲,清楚明白海洋對中國世代生存 與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早在唐宋時代已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遠達非洲。鄭和七下 西洋,更把當代有“海洋霸主”之稱的荷蘭海軍擊敗,也是歷史上中國發展海洋經 濟的全盛高峰。直至晚清甲午戰爭敗給入侵中國的小日本後,自始軟弱無能的晚清 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海洋經濟政策才正式宣佈瓦解。伺機已久的英、法海上聯 軍聯同歐美等國攻破北京城門,大肆搶掠和破壞,中國就在一窮二白、積弱無能的 晚清政府管治下,面臨被西方大小列強所支解和瓜分 誰擁有海洋,誰擁有世界 自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革命性發展,成功突破國際反華勢力的強橫封鎖,特別在21世 紀新葉兩岸關係政策上,以包容取代對抗,以經濟帶動政治,以和平開拓了兩岸關 係發展的新局,定調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進,但也相對引發新一波二戰後反 華勢力的關注和干擾。主要原因是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在其南太平洋野心戰略主導 下早已蓄心積慮,潛伏部署了不少對中國日後發展極不_定的導火線。當今的東海、 南海海權問題爭議此起彼伏是必然的,如《美日聯防條約》、《美台關係法》,十 多個亞太地區聯防協議等,都是針對及封鎖中華民族復興而來的。正在和平崛起的 中國必然面對不少的阻礙和挑戰,但中國人的夢想不應因此而氣綏,更需要運用中 華民族的智慧,以更強大發展經濟動力,提升軍事硬實力,配合中國人民社會和諧 公義的軟實力,主導“合理克制,和平止戰”,化解反華集團強橫無理的干擾。有 責任傾力維護亞太地區和平_定,促進世界和平持續發展。 中國如何開拓21世紀海洋經濟? 兩岸共同發展21世紀海洋經濟,聯手打造當今世界海岸線最長、沿岸城市最繁華、 人口密集高、知識水準平均、GDP早已達到小康社會水準、思想開放的黃金海岸,從 中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岸線長達32000公里,沿海岸線的省份城巿經濟 和人口密度是世界之最,擁有360多萬海里的深藍疆域,雖有爭議但只要兩岸齊心保 衛,共同聯防,共同開發祖業,兩岸共同建設中國黃金經濟海岸,以強大經濟引力 化解週邊國家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疑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決不是口號而是指日可待 的目標。 相對美國海岸線不到2萬多公里,而亞拉斯加地區就佔了60%之多,相較於中國未來 沿海發展,美國已失色不少。 在中國黃金海岸的漫長打造過程中,當今世界兩大經濟發展體系更能從中尋找到多 邊合作機遇,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更有利於防止冷戰思維死灰復燃。更有助於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脫窮的空間和機會。 解決“兩岸一中”的政治議題是關鍵 兩岸自 2007 年開展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以來,轉眼已近6年多了,以經濟帶動政治發 展,兩岸雙向三通把停頓了近 70 年的兩岸冰冷關係回見春天,兩岸同胞互訪,旅 遊觀光已達三百多萬人次,在十年前確還是在天真的幻想,轉眼已成事實,確是來 之不易。 如何深化和平發展? 65年前國共的內戰,國共兩黨互相廝殺的局面,在近代史中歷歷在目,內戰延續的 冷戰思維還是在兩岸政治燃點中揮之不去,主因是民進黨迷惑在“台獨”黨綱的咀 咒中無法自拔,國民黨則自困在“不統不獨不武”的紅線禁區裡,給兩岸深化和平 發展上加設重重關卡,沒有“政治一中”的互信,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確是寸步難行 的。 筆者認為當今東海、南海的海權爭議問題已不容台灣當局猶疑不決了,兩岸同屬一 個中國,同屬一個中華民族的前提下兩岸軍事聯防,共同保衛自己的祖業,是中華 歷史付給今天當權者的神聖任務。 國是當前,建議必先要把兩岸歷史政治問題——“內戰延續”的對立狀態以法律化 於無形,兩岸軍事合作才能建立互信基礎,台灣當局也可以選擇和大陸武警部隊合 作聯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主力後盾。 兩岸簽定和平協議,深化兩岸和平發展,兩岸共同建設世界最長黃金海岸,兩岸必 會在對等和享有尊嚴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不朽功勳。 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 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 梁偉洪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2013 年5 月19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