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經濟協作區”
__兩岸經貿合作的新机制


(梁伟洪)



歡迎閱覽【梁偉洪專欄】

中國國民党主席連戰和親民党主席宋楚瑜最近先后到大陸進行“和平之旅”和“搭橋
之旅”,打破了海峽兩岸自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以來出現的僵局。兩岸關系已經
發生了積极的變化。海外僑胞与兩岸民眾一樣,都熱切期盼兩岸能以此歷史性轉變
為契机,加速和平統一進程,令全世界炎黃子孫為之奮斗多年的中國統一大業有所
突破。

然而,雖然目前兩岸气氛十分良好,但從5月14日台灣“國代”選舉的結果看來,兩
岸的和平統一進程并不會從此一帆風順,可能還會經過几輪反覆。因為台灣民眾,
尤其是“泛綠”的支持者,對兩岸統一后台灣的前景還沒有信心,也未能体會到統
一對他們所帶來的好處。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增強台灣2300万人民對統一后未來的信心。正如胡錦濤總書記
在會見連戰和宋楚瑜時所說的,對于台灣人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尊重
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并且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
的正當權益。”“我們同情台灣同胞在歷史上經歷的不幸,理解台灣同胞在特殊歷
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我們會細心体察台灣同胞的意愿,深入了解台灣同胞的訴求。”

而建立這种信心的基礎,是讓台灣民眾在兩岸的一統中獲得實惠,并將這种實惠制
度化。所以,建立兩岸互惠雙贏的經貿合作新机制,是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要
務。這也是國共兩党、共親兩党會談公報的重點內容之一。

2002年5月,在溫哥華舉行的一個“思想者論壇”上,本人提出了建立“南中國經濟
協作區”的构想,得到不少海內外人士的響應和關注。三年來,我們在北京、深圳、
香港、台北和溫哥華等地將舉行一系列研討會,進一步探討建立這一兩岸經貿合作
新机制的可行性。經過來自海峽兩岸及海外的几十位專家學者的多番研討,令本人
提出的想法得到不斷的完善和充實,并修訂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本人認為,
這一构想,不僅是為了推動海峽兩岸在經濟方面的合作,更主要是著眼于兩岸關系
發展的政治考慮。

一、“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主要构想

构思中的“南中國經濟協作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台灣、香港和澳門,是中
國經濟圈中地域相鄰、親緣最近、經濟聯系最緊密的地區。她將是一個類似北美自
由貿易區(NAFTA)的封閉型區域經濟組織,即在一個國家的原則下,粵閩瓊台港澳
六地對內相互取消關稅和其它貿易限制,對外仍保留各自獨立貿易政策的經貿合作
机制;同時她也應是一個新型的經濟協作區,即從傳統自由貿易區的關稅減讓、產
品貿易擴大到經濟技術合作、行業開放、投資咨詢和服務貿易領域。

其核心內容為:
(1)消除貿易障礙,實現區內直接雙向“三通”
直接、雙向“三通”是實現貿易自由化的最基本的必要條件,也是海峽兩岸人民多
年的心愿。經濟協作區首先要以地方對地方、行業對行業、協會對協會、公司對公
司的民間形式進行協商,盡早實現台灣与福建、廣東、海南之間的直接、雙向“三
通”,進而實現台灣与大陸之間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

(2)實現貨物貿易的共同普惠關稅
在協作區內選定共同產品類別,采用大幅度降低的共同關稅稅率;具体确定減少或
逐步取消關稅稅率的程序和時間表,如可在五至十年內逐步將關稅全面降低至0%-5%;
所有各方不再引入和制定新的貿易壁壘,進而達成設立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即廣東、
福建、海南、台灣、香港、澳門六地將在區域內彼此間實施共同普惠關稅,但對非
區內的其它WTO成員關稅則仍由各地自行決定。

(3)原產地原則共識
為使區內成員較非成員地區享有較多貿易优惠或較低關稅,應參照東盟自由貿易區
和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做法,在上述關稅普惠貿易安排的基礎上,達成“南中國經
濟協作區原產地規則”的共識。規定在關稅普惠貿易協議下,區內成員自另一成員
直接進口自由貿易區成員產制成份比率不低于40%的產品,經出口成員主管机關核發
產地證明者,可享有优惠關稅。在原產地規定之限制下,各地既保障了區內各方的
經濟利益,又可吸引更多外商前來投資。

(4)加強產業互補与產業合作
從比較优勢和相對优勢來分析,廣東、福建、海南、台灣、香港和澳門各有所長,
又各有所短。例如:相對來說,廣東、福建、海南勞動力成本低廉,人才資源丰富;
香港旅游、信息、金融等服務行業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法律体系完備;台灣電子產
業和農業比較發達,市場經濟經驗丰富,資本比較雄厚,但勞動力相對不足;澳門
以旅游博彩業為主要經濟支柱,服務業開放早,但行業單一、規模小,且依賴大陸
和香港投資。各地處于不同的發展水平上,經濟垂直分工或協作性顯著,經濟与貿
易互補性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為各地的產業互補与產業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間。

(5)推動以旅游、金融、保險為主的服務業自由化進程
在WTO服務業貿易總協議(GATS)基礎上,廣東、福建、海南、台灣、香港和澳門可
積极尋求加強彼此間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消除服務業貿易限制,以及擴大服務業
自由化的深度和廣度。主要開放領域可包括三個層面:會計、財政、法律等中介服
務;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業、電信等領域;旅游業、零售業等傳統第三產業。最
后,考慮推出兩岸四地通用的結算貨幣——“華元”。

二、“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政治考慮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提出,當然是基于推動兩岸經濟互惠合作的考慮,有些人
因此認為該构想只著重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兩岸四地复雜的政治因素。其實不然,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构想完全是出于對目前海峽兩岸現狀的政治考慮,其最終
目的是希望通過經濟手段政治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

1、“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符合大陸的政治利益
(1)构想符合大陸的政治理念
鄧小平曾經以“三個有利”(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
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衡
量政府工作的根本標准。近年,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的理論,強調中國共產
党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近,胡錦濤更提出“以人為本”思想,強調
領導干部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概念,与大陸“三個有利”、“三個代表”和“以人為本”
的治党、治國理念完全吻合。建立“南中國經濟協作區”就是為了提高社會生產力,
提高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兩岸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代表著海內外
所有炎黃子孫的根本利益,為兩岸人民謀福利。

(2)贏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經濟是目前大陸最大的政治
過去几十年階級斗爭的慘痛教訓,使大陸政府和人民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
強大的經濟實力,不僅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國家也會被西方列強所欺侮。
所以,目前大陸的當務之急是贏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空間,加速經濟發展的步伐。
雖然我們不害怕戰爭,但是,我們不希望發生戰爭,盡可能避免戰爭。因為戰爭會
拖慢我們經濟建設的速度,削弱綜合國力。所以,在目前“台獨”思潮囂張的情況
下,如何運用中國人的政治智慧,避免一場自相殘殺的民族戰爭,刻不容緩。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提出,正是希望通過經濟整合的方式,將海峽兩岸置于一
個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架构之中,通過經濟聯合,建立一個利益共同体,并逐步
過渡到政治上的完全統一,從而避免一場民族戰爭。

(3)以經濟利益換取和平發展符合兩岸人民利益

也許有人認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构想,出賣了大陸的經濟利益,令他們不能
接受。誠然,這一方案可能會令台灣方面獲益多些,不過,既然都是中國人,錢放
在左口袋和放在右口袋有什么區別?即使是出賣了部分經濟利益,也是賣給自己中
國人,總比賣給洋鬼子好得多了。大陸既然能夠不惜以生命和鮮血去捍衛領土完整,
為什么不可以犧牲少許經濟利益,來換取兩岸共同發展、和平統一的空間呢?這是
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符合台灣各党派的政治利益

(1)推動“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建立是民進党政府走出政治困境的唯一“王牌”

目前民進党最大的政治訴求,不是搞“台獨”,不是拼經濟,而是想方設法在下屆
“大選”中繼續保住其執政地位。面對民眾日漸上升的不滿情緒,兩岸局勢的和緩
以及“泛藍軍”整合的壓力,民進党要保住其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就必須提出
一套超越其他党派的兩岸整合新思維,在整合中讓台灣民眾得到真正的實惠,也帶
動島內經濟走出困境。這樣,才能使民進党真正走出政治困境。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正是使民進党達致上述目標的上佳方案。此一构想使台灣獲
取廉价的勞動力市場,大大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獲取了
發展腹地和空間,解決了台灣長期以來存在的經濟結构性隱憂。是一個讓台灣獲得
巨大經濟利益的方案。如民進党高層能夠抓住時机,及時提出和推動此一构想的實
施,必定在政治上贏取選民的支持,從而保住其政治利益。

(2)“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符合泛藍系的政治口號
兩岸問題是“泛藍系”与民進党爭取選民的“王牌”。不管是國民党的連戰,還是
親民党的宋楚瑜,他們在大陸之行中都主張兩岸“三通”及發展經貿關系,國民党
曾提出建立“兩岸共同市場”概念,得到大陸方面的積极回應。國親兩党与中共的
會談公報中,均將致力推動兩岸經貿合作關系列入其中。由于民進党囿于其意識形
態,在兩岸問題束手束腳,“泛藍系”更是利用兩岸問題作為攻擊民進党的武器。

所以,“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是符合“泛藍系”的政治口號和政治訴求的。

3、“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是廣東、福建和海南走向海外、融入世界的基石
廣東、福建是大陸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省份,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尤其是廣東在改
革開放中先行一步,而今已具有丰富的市場經濟經驗。而海南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
區。与內地省份相比,粵閩瓊三省因地處沿海,在文化上与台港澳同屬“海洋文化”,
不同于大陸內地的“大陸文化”。他們均具外向、開放、包容、務實等文化特質,
相似的价值取向為粵閩瓊台港澳的區域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构想就是建基于同屬“海洋文化”地域的經貿合作,极具
可操作性。同時,廣東、福建、海南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后,面對中國入世的沖擊,
也急需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体系之中,而台港澳在國際經貿交往中
的經驗和聯系,正好成為粵閩瓊三省跨進國際的基石。

4、“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是港澳地區實現繁榮穩定的保障

香港回歸之后,正值亞洲金融危机爆發,加上世界經濟持續不景,香港出現了龐大
的結构性赤字。迅速調整經濟結构,保持和發揮自身的优勢,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
中屹立不倒,香港必須与廣東、福建、海南進行經濟整合,也只有這樣,香港才能
走出經濟低谷,重振亞洲四小龍的雄風。

澳門也存在著產業結构單一、消費市場疲弱的問題,与香港一樣,澳門只有与內地
建立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才能保持繁榮和穩定,才能充分体現“兩制”特點,以
及善用“一國”的資源。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构想,不僅是為了推動海峽兩岸在
經濟方面的合作,更是著眼于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考慮,是解決兩岸問題行之有效
的方案。

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
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 梁偉洪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二零零五年五月十八日于北京

歡迎閱覽【梁偉洪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