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首次登陸,為完成「未竟之志」起跑

紀欣


歡迎閱覽【紀欣專欄】

馬英九2008年5月上台,7月4日兩岸就開始啟動包机直航,不久后更全面三通,使在
2020年新冠疫情侵襲全球前,每年有一千万人次來往兩岸,但馬英九本人卻從未去
過大陸。因此,不論是去祭祖掃墓,或「百聞不如一見」,看看快速崛起的世界第
二大經濟体,馬此行都合情合理,理當受到祝福。但由于其行程,与蔡英文出訪友
邦、過境美國的時間高度重迭,引來「雙英」在較勁、拚場的聯想,而民進党則要
馬「深思熟慮」。

不過,3月21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民調顯示,20歲以上的台灣人中,有七成七樂
見「恢复兩岸交流,降低緊張關系」,足見台海兵凶戰危,絕大多數的民眾期待藉
由恢复交流,降低兩岸緊張關系。而馬英九此行不失為兩岸恢复全方位交流的一記
響炮。

另,從2018年底出版的《八年執政回憶錄》可知,馬八年任內有不少令他感到遺憾
之事,而當2016年國民党失去政權后,他又說「讓民進党這樣的政府上台,我深深
自責!」因此,在馬英九基金會成立時,他說希望藉由這個平台,「把台灣帶向正
确的方向,讓我們國家變得更好!」回憶錄作者說,「這就是馬英九卸任后的未竟
之志」。以下就談談馬的「未竟之志」可能有哪些?

猶記得馬英九2012年連任次日在感謝義工時說,未來四年「我不會有連任的壓力,
而會有歷史評价的壓力」;他會努力做事,「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典范」。不可否認,
馬英九執政八年是兩岸關系最和平發展的時期,可惜,至少有以下几件事,可能傷
及其歷史評价。

其一,馬直至2015年才對李扁時期竄改的歷史課綱啟動微調工作,導致教科書來不
及修改上架,台獨史觀未能撥亂反正,影響青年學子甚巨。

其二,馬任內兩會簽下23項協議,其中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架构協議》(ECFA),至
今嘉惠無數台灣農漁民;但2014年3月爆發學生反服貿抗爭,讓服貿協議無疾而終,
也使得兩會協商中斷至今。

其三,馬堅持「先易后難」,結果八年「只經不政」,錯失了与大陸開啟政治對話,
逐步化解兩岸政治分岐的契机。

其四,馬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在任內不談統一」,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同
時堅持「一中各表」,使拒統/台獨意識高漲,民進党2016年重新執政。

要完成「未竟之志」絕對是一項大工程,但此行可以是一個起步。首先,他帶領30位
青年學子同行,讓年輕人了解大陸的真實面貌,也創造机會讓兩岸青年交流,相互
了解。其次,除回湖南老家祭祖外,他將參訪多個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胜地,可
親身体會,中國之所以「歷史五千年,江山千万里」,是因為有太多愛國仁人志士
為了救亡圖存而犧牲奮斗。

馬英九在回憶錄中說,根据憲法,「台灣沒有獨立与否的問題,只有是否再統一的
問題」,但統一「方法要和平,程序要民主」。馬既已卸任七年,不妨就「反獨促
統」做更深入的論述,這應有助于他早日完成「未竟之志」

  (中評社特約作者紀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歡迎閱覽【紀欣專欄】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