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為了促進和平、 繁榮与人權,聯合國提供了一個雖不完美,但卻是首屈一指的全球論壇。縱觀當今世 界上的國際組織(政府間組織),要說最具廣泛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還是非聯合 國莫屬。 二、中國在聯合國地位的确立与提升 1、第一階段,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复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前,新中國跟 聯合國基本上是對立的。原因就在于美國以聯合國的名義介入了朝鮮戰爭,而中國 派出了人民志愿軍援助了朝鮮人民軍。最終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的時候,美國也是以 聯合國軍的名義簽的,所以當時的中國跟聯合國實際上屬于對立陣營。1971年,恢 复合法席位以后,中國跟聯合國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作為聯合國的51個創始國之一、 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開始參与聯合國事務。但是,直到改革開放以前這 段時間,中國的參与并不積极,表決的時候只要与中國沒有直接關系的,中國基本 上就不參加投票。當時的中國雖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實力并不能与這 一地位相匹配,各國雖然重視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但事實上并不打心眼里尊重中 國,很多情況下,并不會与中國展開事先磋商。因此,中國對實質性的東西參与得 并不多。 2、第二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逐步開始增加聯合國事務的參与度。鑒 于國內經濟發展水平,1979年以后,中國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降低了繳納聯合國會 費的比重。中國在聯合國繳納會費的比重一開始定得非常高,后來根据聯合國的計 算辦法,按GDP、人均收入等數据确立的會費分攤比額表來算,就由原先的4%降到了 不足1%。此外,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接受了聯合國的多邊援助,包括直接和間 接援助,如派專家、搞項目、提供技術援助等,每年合計大約五千万美元。雖然現 在看來援助額度并不算太大,但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卻是不小的幫助。 3、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對聯合國事務的參与更加積极了,主動与各 方進行磋商,逐漸在一些問題上表明自己的立場,并提交公眾文件或決議草案。1989年, 中國開始派軍事觀察員參与聯合國的維和行動。1990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框架內 參与的事項范圍逐步擴大到和平与安全、經濟社會發展、人權等各個方面,中國在聯 合國的影響和地位也不斷提高,并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作用。 4、第四階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既有基礎上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深知自身承擔的責任和使命,以積极的態度和行動扮演 好國際体系的參与者、維護者、建設者角色,同時也影響著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和態 度。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 峰會。期間習近平出席了聯大一般性辯論和聯合國發展峰會并講話,主持全球婦女 峰會和南南合作圓桌會議,出席气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等重要活動,并同 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可以稱為中國与聯合國交往 的一個新突破、新起點,不僅說明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表明了中國對聯合國 的重視程度有所加深。 三、提升對聯合國的作用和影響 聯合國的經費大多來自各會員國所繳納的會費,其中最主要有兩個預算,一個是經 常預算,另一個是維和預算。2018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019-2021 年會費和維 和攤款比額決議,中國承擔的聯合國會費及維和攤款均將大幅增長,即承擔12%的會 費、15.2%維和攤款,這使得中國成為聯合國第二大繳費國和維和攤款國。在聯合國 維和行動中,中國派出的維和人員比其他四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總和還多。30年 來,中國先后參加了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4万余人次,同時還為 聯合國建立了一支8000人的維和待命部隊。 毛澤東主席曾說:“新中國恢复合法席位是靠廣大的亞非拉尤其是非洲兄弟抬進聯 合國的”,習近平主席庄嚴承諾,“中國這一票永遠是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有一 些決議草案是以77+1的名義提出來的,“77”即“七十七國集團”,是由發展中國 家組成的一個經濟集團,現在已經發展到100多個國家;“1”指的就是中國,世界 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類決議草案,中國都在起草過程中積极參与,既擴大國家 影響,又可以團結壯大發展中國家陣營,在聯合國舞台中放大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聲 音,推動通過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利益的決議。特別是在起草階段,當發展中 國家跟發達國家就某些條款發生爭議無法解決時,雙方經常找中國進行協調,這從 一個側面也突出了中國的重要作用。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特殊,責任也重大。一直以來,中國運用 自身在聯合國的地位充分發揮著積极的影響,積极地全面參与聯合國事務,現在聯合 國的所有問題,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均离不開中國的 參与。中國在聯合國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在聯合國內處理問題時都要考慮到中國的立場和態度,或与中國進行協商,這种影 響力是過去無法比擬的。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取決于國家的經濟實力及 人心的凝聚力等基本條件,即源于中國當前的綜合國力确實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普 遍提高的大前提。在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實際國力后,中國還須信守“中國無論發 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諾言,即便在如聯合國等多邊框架 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如某些霸權國家那般對人頤指气使。 四、中國得道多助 中國親、誠、惠、容的外交政策,秉承构建“人類命運共同体”理念的處世之道, 在聯合國系統內廣結善緣、得道多助。這從聯合國15個專門机构,有4個,包括國際 民用航空組織(ICAO)、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均由中國人擔任總干事,而其他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 美國、英國和法國均只領導一個專門机构,即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就可見一般。現在且讓我們從FAO總干事是如何選出的看看中國是如何取 得這個优勢的。 2019年6月2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以108票的高票結果選出首位中國籍總干事、原中 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此次糧農組織總干事候選人共有3位:中國候選人屈冬 玉;格魯吉亞候選人格魯吉亞前農業部長基爾瓦利澤(David Kirvalidze);法國候 選人前法國農業及糧食部長杰斯黎恩-拉奈爾(Catherine Geslain-Laneele)。美 國支持基爾瓦利澤,法國等歐盟國家則自然支持杰斯黎恩-拉奈爾。可令美國大跌眼 鏡的是,基爾瓦利澤最終僅獲12票,遠低于此前60票的預期,而杰斯黎恩-拉奈爾則 獲得71票。 早在2019年1月,美國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文莫雷(Kevin Moley)就 揚言,要“盡一切手段打敗中國籍候選人”,并將此“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在6月18日,距离投票還有5天時,美國國務院向各國發出外交照會,鼓勵各國投票 給基爾瓦利澤或杰斯黎恩-拉奈爾,就是別投給中國參選人。美國常駐糧農組織的代 表也專門發表了一個聲明,稱“新任總干事不應是用職位為國家謀利益的人”。在 投票前夕,美國國務院還特別舉辦盛大的酒會為基爾瓦利澤拉票。 屈冬玉的脫穎而出,象征著美國在國際組織中一次“前所未有的慘敗”,暴露出特 朗普政府“令人困惑与笨拙的外交”。有美國官員反思,內部意見不一、游說不力加 上与歐盟互不相讓,導致美國“拱手送出”了選舉,反映其在聯合國影響力的下降。 中國的胜出,歸根結柢還是那句老話:“打鐵還靠自身硬”。最要緊的是候選人本 身的資歷過硬。屈冬玉出身農民家庭,曾先后在湖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荷 蘭瓦赫宁根大學就讀,分別獲得園藝學士學位、植物遺傳育种碩士學位及農業与環 境科學博士學位。他長期致力于探尋如何保障全世界的糧食安全。他堅信,免于飢 餓是一項基本人權,而世界有能力在本世紀消除糧食不安全。在中國內陸最貧困的 省份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區擔任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期間,他制定了旨在減少貧困、 防災減災、婦女賦權、推廣鄉村旅游和通過互學互助平台增進各民族團結的行動計 划。 除了屈冬玉個人的才學之外,他還有一個強大的靠山,那就是他的祖國。中國是一 個古老的農業大國,解決14億人口的溫飽被視為是取得糧食安全的巨大成就。中國是 最早參与糧農組織框架下南南合作的國家之一。自1998年以來,農業部代表中國政 府實施了21個南南合作項目,共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區的24個 國家派遣了1008名農業專家和技術員,約占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派出總人數的60%。 中國參与實施的南南合作項目對促進東道國的農業發展,解決當地糧食安全問題發 揮了積极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与中國開展南南合作。 糧農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在全球13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共有11500名工作人員, 是聯合國最大的机构。糧農組織是引領國際社會消除飢餓的聯合國專門机构,對它 而言,來自中國的屈冬玉當然是不二人選,這也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成員所認同的。 除此之外,最近英美等西方國家就香港問題及新疆問題對中國發起的攻擊一一遭到 挫敗,也見證了中國在聯合國系統內得道多助。 10月6日,美國、英國、德國等少數西方國家在75屆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審議人 權問題時,對中國通過香港《國家安全法》及新疆再教育職業培訓營橫加指責。中 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當場予以嚴厲駁斥,堅決反對并完全拒絕他們的不實指控。 近70個國家呼應中方立場,其中巴基斯坦代表55國就涉港問題作共同發言支持中國, 古巴代表45國就涉疆問題作共同發言支持中國,科威特代表3個阿拉伯國家作共同發 言支持中國,還有很多國家在國別發言中支持中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涉疆問 題上沒有一個伊斯蘭國家贊成西方國家的立場。 巴基斯坦的發言指出,不干涉主權國家的內政是《聯合國憲章》重要原則,是國際 關系的基本准則。香港特區是中國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外界不應 干涉。發言強調,支持中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 [一國兩制] 。各國都有權通過 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中國制定和實施香港特區《國安法》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正當舉 措,有利于 [一國兩制] 行穩致遠,有利于維護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香港廣大居民 的合法權利和自由也可在安全環境下得到更好保障。 古巴的發言表明,堅定支持中國在新疆采取的反恐和去极端化舉措。發言指出,各 方應通過建設性對話与合作促進与保護人權,堅決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雙重 標准。贊賞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消除貧 困,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和保護人權。發言強調,贊賞地注意到中 國新疆依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恐怖主義和极端主義威脅,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人 權。新疆已連續三年多未發生暴力恐怖案件,各族人民在安宁穩定的環境中幸福地 工作生活。發言表示,中國堅持開放和透明,已邀請1000多名外交官,國際組織官 員,記者和宗教人士訪問新疆,他們親眼看到了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注意到中國 已邀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赫里亞(Michelle Bachelet Jeria)雙方 正就此保持溝通。在涉疆問題上應尊重基本事實,而不應出于政治打擊和偏見,對 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和無理干涉。 張軍強調,在中國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戰亂恐懼、沒有顛沛流离,14億 人民共享著安宁、自由、幸福的生活,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最好的人權實踐。 各方支持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統一的努力,積极評价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 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雙重標准,反對政治對抗。會場內形成了支持中國的強 大聲勢,再次挫敗了美國等少數國家抹黑中國人權狀況的圖謀。 五、展望 在提高在聯合國系統的影響力方面,中國還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克服。其中聯合國系 統雇員總体偏少,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根据聯合國規定,聯合國系統工作人員的名額 分配會參考會費比例。會費提高,意味著在聯合國系統工作的中國籍員工名額將大 幅提升。中國已成為聯合國會費的第二大繳納國,但中國籍雇員在聯合國系統的比 例僅占不到2%,列第11位,居菲律賓、印度、俄羅斯等國之后,更不用提美、英、 法三國。以中國目前繳納12%會費,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性与此很不匹配。這一空缺, 不僅會制約中國在聯合國系統內影響力的提升,更會影響世界了解中國的想法。國 際組織領導人競選問題所体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各國際組織中的中國籍雇員人數。隨 著中國國力日升,中國希望更積极地參与國際治理,向國際組織輸送更多人才,符 合情理。 習近平曾就國際組織与全球治理人才培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 人才培養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中國相關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總体來看,經過這几年的 工作,中國不斷向各國際組織輸送人才,尤其在高層職位上已大有建樹,在聯合國 系統下屬15個專門机构中出任領導人的已有4個。此外,中國在聯合國總部、世界銀 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法院等還出任副職等 高級職位。目前,中國在國際組織人才中的短板主要是中低層雇員偏少。因此,中 國今后向國際組織人才的輸送,更為迫切的是中低層雇員,中國在對國際組織的人 力資源貢獻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空間和潛力,因此中國教育部和各相關大學擔負著 刻不容緩的任務。腳踏實地做好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逐步改善中國在各國際組織 中雇員偏少的局面。而對于高級職員尤其是一把手的競選,在中國目前已經占优的 情況下,或許可以從緩,給其他國家留點余地以免遭到反彈更為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