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北京對話,宣布將恢复外交關系的后續,沙特外 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4月6日在北京舉行會商,討論兩國重啟外 交關系以及啟動其他協議所需采取的步驟。4月8日,沙特外交部派出的由納賽爾加 努姆領導的沙特工作組,在德黑蘭与伊朗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邁赫迪霍納爾杜斯特 舉行了會談,討論兩國重新開放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工作細節。 沙伊兩國修好,對中東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對世界和平与穩定也是重要喜訊。 沙伊和解不僅是兩個國家之間握手言和,它還代表兩個民族之間的和解。沙特的主 体民族是阿拉伯人,而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這是中東地區四大主要民族之二, 他們的和解,就超越了兩個國家間的簡單層面,它還代表著阿拉伯文明和波斯文明 的和解。而另一個更具影響力的方面就是宗教影響力,沙特和伊朗之所以特殊又重 要,就是因為他們分別是穆斯林世界里,最重要的兩個派別,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 主國。沙特是遜尼派的宗主國,伊朗則是什葉派的宗主國。沙伊雙方几十年來一直 在爭奪影響力,各自將自己看作全球19億穆斯林的明燈,而不僅僅是地區大國。其 中什葉派國家相對要少一點,主要是以伊朗為核心的什葉派之弧,什葉派主要分布 在也門、伊拉克、敘利亞、巴林、黎巴嫩。在中東,甚至包括部分什葉派國家在內, 其余的大部分穆斯林國家,都是遜尼派。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本質上說,屬于內 部矛盾。他們的矛盾主要是歷史形成的,而現實層面的矛盾,更多的是美國和以色 列插手中東之后才開始激化的。沙伊和解在宗教層面的意義,那就是穆斯林世界最 大的兩個派別握手言和,從此以后穆斯林世界可以團結起來了。這是西方最不愿意 看到,也不愿意面對的層面。 沙伊競爭加劇了包括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和也門在內的整個中東地區的沖突, 其中尤以沙伊兩國在也門的代理人戰爭最為慘烈。隨著沙伊和解,也門8年內戰可望 停止,其他地區的沖突也會解除。 隨著沙特和伊朗這對“宿敵”在中國斡旋之下實現歷史性的握手言和,中東地區掀 起“和解潮”。無論是阿拉伯國家之間,還是伊朗、土耳其与阿拉伯國家之間,高層訪 問頻繁,國家關系明顯好轉,標志一個新中東正在形成。 沙伊關系的升溫帶動了伊朗与其他阿拉伯國家關系解凍。据 [法新社] 等媒体報道, 3月16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在阿布扎比与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 舉行會談。消息人士稱,伊朗和巴林在沒有第三方調解的情況下,就回复兩國關系 進行重要雙邊談判,將很快公布積极成果。 敘利亞与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在持續升溫。据 [路透社] 3月23日報道, 在沙伊和解后,沙特与敘利亞的接触勢頭變強。兩國政府准備在4月下旬的穆斯林開 齋節后重新開放大使館。3月19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抵達阿布扎比,与阿聯 酋總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舉行“建設性”會談。据 [美聯社] 報道,阿盟 有可能在今年恢复敘利亞的成員資格。 此外,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3月18日在埃及首都開羅与埃及外長舒凱里會晤, 這是土耳其10余年來首次派出部長級官員訪問埃及。而且,隨著地區局勢的緩和, 敘利亞問題、伊拉克問題、也門問題和巴以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也迎來了和平机遇。 近年來,“謀和平、求發展”已成為中東各國的主流心聲。巴基斯坦《論壇快報》 文章稱,中東地區人民已經認識到,美國在該地區的行徑引發了數十年動蕩,戰爭和 沖突只會進一步破坏地區穩定。正如埃及外交委員會執行主任扎伊特所言,中東人民 長期以來飽受戰爭之苦,對和平渴望已久。中東人民認識到中東國家必須站在自己 國家利益的角度,堅持戰略自主,求同存异、及時止血,以合作促安全,以發展促 和平。隨著美國戰略從中東轉移到印太,中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進入“去美國化時 代”,域外大國在中東拱火、澆油的力度減弱,為中東的和解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 件。熱衷于搞陣營對抗的美國在中東逐步實施戰略收縮,而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 贏理念的中國加大在中東的斡旋力度,積极勸和促談,提供正能量,進一步推動了 中東國家和解的浪潮。 沙伊和解也有利于推動和深化中東地區國家的發展轉型。中東地區國家一直在探索 實現民族复興和國家富強的發展道路,但其現代化道路异常艱難曲折。當前尋求轉型 發展是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大多數中東國家的共同選擇。阿拉伯國家特別 是海灣國家、土耳其和伊朗都制定了發展規划和發展愿景。因此沙伊和解及其經貿 合作的開展,無疑能夠為中東國家的發展与合作開辟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渠道。 最近的民調顯示,61%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將經濟列為优先事項。在此背景下,中東 國家日趨從“拼安全”轉向“拼經濟”。“拼經濟”成了阿拉伯世界的當務之急, “發展优先”成為中東國家的新共識。在“向西看”導致經濟失敗的背景下,阿拉 伯國家日益“向東看”。寄希望于中國發展帶來的机遇。 [一帶一路] 倡議正契合阿拉伯國家“拼經濟”的現實需求。中國始終堅持“發展 优先”理念,這种理念体現在對外戰略中,就是以發展促和平、促穩定 ,矢志推動 [一帶一路] 倡議。歷史上,阿拉伯世界曾因“絲綢之路”興起實現了經濟繁榮。 當前中國提出的 [一帶一路] 倡議實際上就是重新開啟“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与 中東各國的發展規划和愿景緊密相聯也會為中東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机遇。中 東地處兩洋、三洲、五海核心樞紐,也是 [一帶一路] 建設的重點地區。共建 [一 帶一路] 的建設計划与沙特 [2030愿景] 、土耳其 [中間走廊計划] 、伊朗第七個 [五年計划] 、阿聯酋 [面向未來50年國家發展戰略] 、阿曼 [2040年愿景] 、巴 林 [2030年經濟發展愿景] 等地區國家規划加強銜接,特別是基礎設施“硬聯通” 以及規則標准“軟聯通”,給雙方帶來長期穩定的共同利益。 根据大數据分析,許多阿拉伯民眾對 [一帶一路] 持積极態度,對中國企業投資表 示歡迎和支持,希望本國根据發展狀況与中國進行產能合作。迄今已有20個阿拉伯國 家簽署共建 [一帶一路] 合作文件。此外,雙方在5G、人工智能、云科技等數字化 領域合作也明顯加強。 中國成功斡旋沙伊复交,既是三國同心協力爭取和平的胜利,也是“全球安全倡 議”在中東的最新成功實踐。相較于美西方國家歷來漠視中東國家的自尊与自主,向 來喜歡玩“拉一派打一派”的把戲,慣于挑動地區對立、制造緊張矛盾的霸權思維 和強權行徑,中國的安全觀与治理模式顯然更符合中東國家的訴求,中國也越來越 尊重中東國家的獨立自主,因此更能贏得地區國家的信任与認可,与它們的關系越 走越近。這反映出中國在該地區的角色与地位正經歷質變式的提升,這是全球安全 倡議愈發受到地區國家歡迎并在沙伊复交中獲得成功實踐的核心動力所在。相信中 東各國將進一步弘揚獨立自主精神,加強團結協作,壯大維護地區安全的內生力量。 中國將繼續支持中東國家加強對話、改善關系的積极勢頭和努力,与地區各國攜手 建設更加和平、穩定、繁榮的中東。 中東國家加速和解,將讓它們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得到提升,它們在多极化世界 格局中的權重也會增加。如果中東國家把更多精力放到求改革、謀發展上來,中東人 民將切實受益。中東國家如果打破隔閡、連成一片,將創建一個具有丰富資源和重 要地緣戰略价值的戰略經濟區,未來可能出現一体化的中東大市場。中東長期動蕩 曾嚴重影響世界和平發展。如果該地區穩定下來,對促進世界和平將是重要貢獻。 各國將從中東這個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意義地區的穩定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