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磚國家”一詞的由來及其本意 “金磚國家” 一詞最早由高盛證券公司(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 爾(Jim O’Neill)在其2001年11月20日發表的一份題為《世界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 (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一文中首次提出,用巴西、俄羅斯、 印度和中國四個新興市場國家英文名稱首個字母組成縮寫詞。因“BRIC”拼寫和發 音同英文單詞“brick”(磚)相近,因此,中國媒体和學者將其譯為“金磚國家”。 奧尼爾在其2019年2月5日發表的題為《金磚國家對于了解今日世界是否仍然有現實 意義?》(Are the BRICs Still Relevant to Understand Today’s World?)一 文中,解釋他提出“金磚國家”一詞的主要觀點是,在今后到2010年的10年里。巴 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將對全球經濟治理產生重要影響,許 多組織如G7、G8將必須進行改革。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分別為G7的三個成員國, 應作為一個集体代表,將空出的席位由中國還有印度和巴西來填補。 2003年10月,高盛證券公司在題為《与BRICs一起夢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經濟報告中預言,BRICs將于2050年統領世 界經濟風騷,其中巴西將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經濟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國; 俄羅斯將于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過日本;如果 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可能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体。BRICs合計 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G7中除去加拿大),這樣,到2050年,世 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体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 西和俄羅斯。 高盛的這份經濟報告,使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四國作為新興經濟体的代表和 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世界更多的關注,由此BRICs(金磚四國)的稱謂便風靡全 球。 2005年12月1日,高盛發布的新報告《BRICs有多穩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 稱BRICs看起來确實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無論大小)的進步要快。高盛由此調整預測: 中國將在2040年超過美國,而印度將在2033年超過日本。 二、金磚合作机制的形成 2006年,經俄羅斯倡議,四國于該年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金磚國家外長會 晤,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舉行首次峰會,正式啟動“金磚國家”間合作机制。2010年11月,20國集團領導人 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南非在會議期間申請加入“金磚四國”合作机制。12月,中 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机制輪值主席國,与巴西、俄羅斯、印度一致商定,吸收 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机制,“金磚四國”變成“金磚五國”,并更名為“金 磚國家”(BRICS)。至此“金磚國家”成為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均有區域大國參 加的全球性集團組織。金磚國家成員國不僅國土面積大、人口多,而且各自的資源 要素优勢明顯,合作互補性強。其中,中國是“世界工厂”,印度為“世界辦公室”, 俄羅斯被看作是“世界加油站”,巴西則被稱為“世界原料基地”,南非則是世界 最重要的“黃金、鉑、銅生產國”。在國際金融改革、糧食安全、气候變化等重大 國際問題上,“金磚國家”具有共同的立場和利益。 “金磚國家”的首次峰會正值國際金融危机全面爆發后的動蕩期,因此,“金磚國 家”非常重視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就是2013年南非德班峰 會上各國決定正式建立“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金磚銀行的宗旨類似于世 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旨在為“金磚國家”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 礎設施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項目籌措資金,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則類似于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是為了加強“金磚國家”抵御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与其他全球性 或地區性貨幣基金机构一起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的成立是 對現有的全球經濟治理机制的補充,標志著“金磚國家”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參 与全球經濟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開發銀行的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 資最多,超過400億美元。銀行首任理事會主席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會主席來自巴 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南非設立非洲區域中心。 “金磚國家”是新成立的國際合作机制,其合作方式和內容也在逐步地探索過程中, 由于机制內部和外部的限制因素,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金磚合作机制已 經形成以領導人峰會為引領,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等部長級會議為支 撐,在經貿、財金、科技、農業、文化、教育、衛生等數十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的 多層次架构。其中領導人峰會是核心,在金磚机制中發揮政治和戰略引領的作用。 但是“金磚國家”整体合作机制仍然較為松散,成員國的合作方式以對話協商為主, 并不具有約束力及強制性。為了保持合作的開放性,“金磚國家”合作沒有設立秘書 處等机制化机构,也沒有形成具有綱領性和程序性的制度文件。這种方式一方面能夠 保證在對話合作中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卻又增添了机制運行的不确定性,對成員國 主觀合作意愿的依賴性較高。 近几年來,成員國經濟發展普遍面臨增速放緩的趨勢,机制受到了“金磚褪色”觀 點的質疑,唱衰“金磚國家”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中國作為拉動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 頭為了糾正重量不重質的勢頭,主動調低經濟增長速度,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 非也都出現通脹、貨幣貶值和經濟下滑嚴重的現象。此外,“金磚國家”普遍處于 全球价值鏈的中低端,產業轉型升級存在困難,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隱患。金磚 机制內部也面臨如何整合,机制如何定位的問題。成員國的國家實力,政治制度, 宗教文化与歷史傳統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地理上的分散導致地緣合作优勢不足。成 員國內部存在領土、貿易、軍事等方面的糾紛,對一些國際事務的看法也不一致, 利益訴求也不盡相同。因此,西方的觀察家認為,將“金磚國家”視為一個具有凝 聚力的集團根本是錯誤的,“金磚國家”的成員過于多樣化,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個 團結的陣營。所以他們諷刺“金磚國家”是“不同調的四重奏”(a disparate quartet), 是“三教九流”組成的“雜牌軍”(a motley crew)是“烏合之眾”(an odd group)。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沒有粘結在一起的金磚》(BRICS Without Mortar)一文中指出,金磚國家內部不一致性太大,因此不太可能形成由觀念一致 的國家組成,必須認真看待的政治組織。 三、金磚擴容 雖然金磚合作短期內還沒有辦法轉化成正式机制合作,然而擴大“金磚國家”与其 他新興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動,發展合作伙伴關系,在全球治理方面發 揮更大作用,卻是金磚合作深化的內在需求。隨著金磚机制影響力擴大,部分新興 市場國家提出希望能夠加入該机制,如印尼、阿根廷、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亞、 哈薩克斯坦、墨西哥等都表達過類似想法。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在實踐中 創新与摸索,金磚國家發展出了“金磚+”合作模式。 這個模式在2013年南非德班“金磚國家”峰會期間就開始成型。此次峰會期間,舉 行了首次“金磚國家”与非洲國家領導人對話會,在推動构建“金磚國家”与非洲國 家的伙伴關系上起到了積极作用。2014年在巴西福塔萊薩峰會上,“金磚國家”把 這樣的對話擴展到拉美國家,就“包容性增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開展對話,擴大 了“金磚國家”在拉美的影響力。2015年在俄羅斯舉辦的烏法峰會,這种對話形式 擴展到同區域組織開展合作,舉辦了同 [歐亞經濟聯盟] 、[上海合作組織] 以及受 邀國領導人的對話,之后2016年印度的果阿峰會也复制了這個模式,深化了与環孟 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及成員國的友好關系。具体而言,2013-2016年的金 磚對話會是區域性的。2017年,中國總結了金磚机制加強對外聯系的模式,提出 “金磚+”合作。在廈門峰會舉辦了新興市場國家与發展中國家對話會,首次把不同 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代表納入對話會。峰會期間開創性地邀請了拉美大國墨西哥、阿 盟總部所在地埃及、非盟輪值主席几內亞等國領導人參加對話會。“金磚+”通過建 設更廣泛的發展伙伴關系,提升了“金磚國家”國際影響力和制度性話語權,增強 了“金磚國家”對外輻射力,也更加符合金磚机制作為全球治理机制的目標定位。 “金磚國家”的獨特性在于其中每個成員國同時在區域一体化中也是其所在大陸或 地區的主要經濟体。在這些區域一体化安排中,所有与“金磚國家”合作的國家都可 以形成“金磚五國+”集團。這個集團在雙邊或區域的基礎上打開靈活多樣的合作模 式(不僅是通過貿易自由化)。 因此,“金磚五國+”的倡議并非為了增加“金磚國家”的核心成員,而是尋求建 立一個新的平台使各大洲建立區域和雙邊聯盟,旨在聚集金磚五國經濟在其中起到 主導作用的區域一体化區塊。因此,可以形成“金磚五國+”平台的主要區域一体化 區塊包括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 、[上海合作組織] 、[南方共同市場] 、[南非 關稅同盟] 、[歐洲經濟組織] 、以及[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等。總的來說,在這樣 的背景下,約60個國家形成了“金磚五國+”集團。 此外,“金磚國家”合作机制与現有國際上的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動也是机制建設的 重要方面。近年來,“金磚國家”与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77國集團,發展中五國以及 G20 開展了合作与協調。“金磚國家”在G20 峰會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加強溝通、 統一立場,并且建立了常駐紐約、日內瓦、維也納代表的定期磋商机制。 四、砥柱中流的中國 “金磚國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總數的42%、GDP的24%、疆域的30%、貿易的18%、吸 引外資的25%。盡管中國增長速度放緩,“金磚國家”經濟總合大于歐元區,并將很 快与美國并駕齊驅。過去20年里,“金磚國家”GDP總和增長179%,貿易總和增長94%。 2008年至2017年,全球經濟年均增長1%,“金磚國家”則為8%。金磚五國經濟集体 來講比20年前大4倍,這主要歸功于中國,當然印度的貢獻也不可小覷。 金磚五國一路牽手走到今天,路上也不乏荊棘風雨。看到個別“金磚國家”經濟數 据起伏、發展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風,國際上有些人惊呼“金磚褪色”了,甚至妄言 “金磚破碎”了。對此,習近平主席堅定回應:“‘金磚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潛力 和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對此充滿信心。”2018年,他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再次 凝聚信心:“只要‘金磚國家’攜手同心,就能不斷攀越險峰峭壁,登頂新的高峰、 到達新的高度à.”“伙伴的意義和价值,不僅在于順境中共襄盛舉,更在于逆境時 攜手前行。”“不為風雨所動,不為雜音所扰,不為困難所阻àà”習近平主席歷次 金磚峰會的經典語句,啟迪深遠、令人奮進。面對嚴峻的現實挑戰和尖銳的輿論質 疑,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擲地有聲的“中國答案”,明确肯定金磚已“成為國際舞台 上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強調“面對挑戰‘金磚國家’要展現擔當,為世界 和平与發展做出積极貢獻,推動构建人類命運共同体。” 中國在歷屆金磚峰會上都積极推動“金磚國家”的發展,提出一系列中國主張,并 采取實際行動落實峰會的倡議。例如,2018年7月南非約翰內斯堡第10 次峰會發布的 宣言中提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共謀包容增長和共同繁榮”的倡議。習近平在2020年 11月17日的第12次“金磚國家”領導人視頻會議上宣布,中方將在福建廈門建立 “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開展政策協調、人才培養、項目開發 等領域合作。當年12月8日,創新基地便在廈門正式啟動。 2021年中國的名義GDP達17.7万億美元 ,經濟規模是2001年的17倍左右,是德國加 日本的三倍,是英國加印度的5倍憑借大概相當于美國3/4的經濟体量。它有望在這個 10年內成為在名義价值方面最大的經濟体,而如果按購買力平价計算的話,它早已在 2014年達到了這個門檻。中國的經濟体量是其余金磚四國總和的兩倍,每3個月甚至 2個月就制造出一個南非那樣的經濟体量。 中國作為“金磚國家”中經濟規模最大、競爭力最強的成員,客觀實力上的明顯优 勢,也決定了中國對“金磚國家”競爭的發展方向具備重要的影響力。“金磚國家” 合作机制已經成為中國多邊外交的重要節點 ,也是中國參与全球治理主動作為,開 展創新性實踐的平台之一。中國有机會憑借在“金磚國家”中的优勢地位,成為集 團中在全球多邊舞台博弈的最大獲益者。盡管中國与其他“金磚國家”之間的确存 在觀點上的不同和利益上的差异,但作為一個新興國家集團,“金磚國家”在改革 舊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上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能成為中國在多邊交往中 的堅實后盾。金磚五國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節點國家,中國通過金磚机制交換与協 調与其他四國在國際重大議題如气候變化、地區安全等立場,有利于中國在其他全 球以及地區性的多邊舞台上加強与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及合作,獲取發展中國家的支 持。 五、結語 習近平主席多次就金磚國家合作和發展深入闡述中方的看法主張,強調金磚合作要 繼續做推動全球發展的領跑者,中國是金磚國家合作的堅定支持和積极參与者,沒有 中國的積极參与,金磚國家合作不會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重大的進展。面對“金磚 褪色論”的挑戰,關鍵是把金磚國家合作做實,只要把這些合作項目做好,自然就 會讓金磚失色等論調不攻自破。 任何國際机制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金磚國家合作机制也在對各种開放合作模 式進行積极的探索。應該看到金磚合作机制能在十年間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是因為 提出了時代需要的合理主張。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全球性的和地區性的問題,需要積 极有效的多邊合作。金磚國家在經濟合作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基礎上,也進一步向 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合作拓展,并且通過与各自區域內國家建立對話机制,增強新興 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聯系。未來全球秩序的制定過程中,金磚國家作為一個集團, 已經形成一支代表新興經濟体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重要的力量。隨著各項机制的不 斷推進,各個合作議題的逐步落實,金磚國家必將在全球治理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在更大范圍上推動對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革与創新。一個合作架构不斷完善、 合作成果更加丰富的金磚國家合作机制,將為世界的和平穩定与發展繁榮做出更大 貢獻。 作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体、最大的新興經濟体、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金磚 國家成員國,中國當然應該在金磚國家推動全球治理的過程中勇于擔當,積极而主動 地發揮大國的作用。但國際上也有一些奇談怪論,認為“中國似乎正在通過金磚國 家和其他論壇,构建一种合作的基礎,并通過這一基礎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施加其 影響。” 這种說法是不正确的。事實表明,中國沒有憑借自身的地位而凌駕于其他“金磚國 家”成員之上,更沒有對其發號施令。在金磚國家合作的所有議題上,中國与其他成 員都是平起平坐的。金磚國家成立的新開發銀行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据。中國并未因 自身經濟實力強大而在股權分配、最高領導層的職位分配和其他一些重要問題上獨 斷專行,更沒有夜郎自大或爭權奪利。正如巴西學者奧利弗毀給炷戍J(Oliver Stuenkel) 所說的那樣,“雖然中國的實力強大,但它從不試圖對金磚國家施加過度的影響力。” 2022年,中國將成為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屆 時,中國將同金磚伙伴一道,全面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 系廈門創新基地再現活力,舉行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和人文交流論壇,開設五 國媒体線上培訓班,塑造“團結、合作、奮進”的“金磚高光時刻”,并与北京冬 奧會、冬殘奧會一道,向世界展示一個新的“中國形象”“金磚形象”,讓金磚再 次閃耀“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