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富蘭克林羅斯福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處于失業狀態, 民眾居住在棚戶區。到他執政100天,他推動國會通過了15項法案,改革金融和農業 制度,擴大失業救濟范圍,為經濟复蘇奠定基礎。 88年后,另一位民主党人—喬拜登—在非同尋常的危机時刻入主白宮。一場百年一 遇的疫情已導致超2千7百万人确診,48万人喪生,近1千万人失業。新總統還需要應 對气候變化、關于种族正義的舉國反思以及嚴重分裂的選民。 雖然以“中間派”著稱的拜登在競選中竭力避免“社會主義”這樣的標簽,但就具 体的政策而言,他的許多主張要比過去數十年來的民主党人都要激進,大有“羅斯福 新政”式社會革命的气勢。拜登也毫不諱言其對標羅斯福、拯救美國國運的雄心壯 志。 在謀划自己執政的頭几個月行事時,拜登總統一直在研究羅斯福的模式。白宮幕僚 長羅恩克萊因(Ron Klain)告訴《時代》周刊記者:“我們是抱著不管問題有多嚴 重都要拿出辦法來解決這些挑戰的決心上任的。我們的目標是團結全國、動員國會 以獲得支持,開始我們需要的改革,從而解決這些可怕的問題。”這一使命反映在 拜登就職48小時內簽署了大約30道總統行政命令,其中14道針對相當廣泛的特朗普 行政命令,快速扭轉前朝自豪的 [政績] 。《紐約時報》認為,熱衷于以行政命令 治國的特朗普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政治遺產,除任命三位大法官及2017年的減稅 法案外,很快就會被拜登以同樣的手法抹滅。拜登透過行政命令扭轉的特朗普行政, 包括讓美國繼續資助世界衛生組織、重返《巴黎气候協定》、停建美、墨邊境圍牆、 恢复禁止在北极圈野生保護區開采石油、廢止“穆斯林禁令”等。 拜登任職頭3個月的意義將遠非僅發出調門轉變的信號。對10多名政府助手和外部顧 問的采訪以及他們的情況介紹清楚地表明,新總統將把精力集中在兩個主要目標上: 遏制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和向貧困家庭提供經濟援助。 拜登上任首日提出的 [百日戴口罩挑戰] ,要求聯邦机构和土地都落實口罩令,隨 后更擴展至海陸空各种交通工具之上,并呼吁在聯邦管制以外的各地方政府實施跟從 政策。其次是建立以白宮為首的聯邦体制配合國內外抗疫。拜登設立了抗疫工作協 調員一職,統籌聯邦各部門,以至各州地方政府之間的抗疫工作;并在國家安全委 員會成立專門負責全球衛生安全和生物防御的總監職務。聯邦政府亦會為疫情下工 作環境和學校重開提供清晰指引,并加強全國性的疫情數据收集、分享和分析。 除此之外,拜登還公布了長達198頁的抗疫計划,包括一個全國性的疫苗接种計划, 要求在其上任100日內達至接种一億劑疫苗的目標。為此,拜登亦決定運用《國防生 產法》加快生產抗疫所需的各种物資,包括個人防護裝備、病毒檢測用品、疫苗相 關用品等;并以聯邦人員去建立疫苗接种中心,資助各州使用國民警衛隊進行疫苗 接种。另外,他還決定建立多种聯邦机制,以加快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究,并統籌病 毒檢測,從而結束了特朗普政府從來沒有聯邦層面的全面戰略,從未建立确保美國 民眾獲得疫苗接种的基礎設施的窘境。 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美國經濟遭遇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萎縮,因新冠疫情令經濟活動 停滯,導致民眾失業并陷入貧困。大約7千4百万人,占美國勞動力的45%申請失業保 險,近20%的美國家庭沒有足夠的食物,26%的家庭付不起房租。盡管不少經濟學家 相信,一旦新冠疫情的威脅通過大規模疫苗接种得到緩解,經濟就將自行開始反彈。 但時間緊迫:即使拜登加快疫苗分發的計划成功,預計美國也要到夏季或秋季才能 實現這一目標。拜登贊同羅斯福的理念,即聯邦政府應該在人民需要時提供支助。 因此他在1月14日就迫不及待提出1.9万億美元的“美國救助計划”,其中約4000億 美元將用于抗擊疫情,約1万億美元將為受疫情沖擊的美國家庭提供經濟紓困,約4400億 美元為在疫情中掙扎的中小企業、州和地方政府等提供援助。 拜登的計划約占GDP的9%,加上此前國會和特朗普政府于2020年3月通過的2 万億美 元(占GDP的10%)及12月通過的9千億美元(占GDP的4%),聯邦政府刺激經濟的總金 額將達GDP的23%。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民主党領袖舒默隨后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 共和党与民主党合作,盡快推動拜登經濟方案立法。然而,一些國會議員近期已表示 反對政府再度大幅擴張財政赤字和推高政府債務。拜登推動最新經濟救助計划能否 獲批仍存變數。 應對失業潮和企業破產潮帶來的經濟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复蘇和創造就業將是拜登 政府上任后面臨的重要經濟挑戰。 羅斯福新政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复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 因此有時亦稱為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与失業者,复興則是將經濟恢复到正常 水准,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 新政以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方式大大緩解了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机 与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節法》、《國家產業复興法》、 《社會安全法》等重要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新政基本結束,但羅斯福新 政時期產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聯邦 存款保險公司、美國住宅局、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等至今仍產生著影響。 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產生了重要的效果:1、美國經濟緩慢恢复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 改善。它不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經濟危机,還曾造成戰后美國經濟長期上升的總趨勢。 所以說,它延長了美國經濟的生命。這就是“新政”的根本作用。2、國家對經濟的 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3、大膽借鑒計划經濟的長處, 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經濟危机,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与發展,避免了法 西斯上台。4、由于新政的實施使美國迅速恢复了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厂”的重要作用。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胜利奠定了物質基 礎。 羅斯福樂觀、自信,務實,注重實踐,不喜空談。羅斯福如下的名言是他人格的寫 照:“我們唯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這种難以名狀、失去理智和毫無道理的恐懼, 把人轉退為進所需的种种努力化為泡影。”“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講實際, 不能走极端。”“許多事情都有助于任務完成,但這些決不包括空談,我們必須行 動,立即行動。”盡管羅斯福并沒有一整套理論作為指南,但他勇于嘗試,及時改 正,絕對不是那种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頑固分子。這些特點都是“新政”能夠發揮作 用的本源。當然,當時的國會的輔助作用也是“新政”得以實施的不可或缺因素。 羅斯福破例的四任總統都以壓倒性的优勢戰胜對方,他在任期間民主党也牢牢掌控 國會參眾兩院。即以1936年的大選為例,羅斯福的競選對手是艾爾弗雷德蘭登(Alfred Landon)。蘭登遭到了近代競選史上最慘重的失敗,羅斯福得票率為98.49%,僅次 于華盛頓和門羅(James Monroe),成為以最高選舉人票當選的總統。那一屆的國會 眾議院民主党獲得333席,共和党僅獲得89席;參議院民主党獲得75席,共和党僅獲 得17席。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羅斯福的法案共和党根本無力反對。 拜登提出救助、复蘇“兩步走”計划,為美國家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資金援 助,通過投資基礎設施、清洁能源、研究創新等推動經濟复蘇。 從施政綱領來看,拜登新政是服務于勞動者和中產階級的,具有顯著的進步主義色 彩。拜登新政涉及到方方面面:勞工階層的工作机會、收入水平、勞動保障、帶薪假 期、社會保障(醫療、養老等)和住房保障,以及能否免費就讀公立大學,或者申 請到足夠的助學金和銀行貸款在私立大學攻讀學位;打破勞工階層与大型企業的依 存關系,重建企業与勞動的契約關系,調整代理人的激勵机制和利潤分配方案。 拜登的考題是:如何在一個經濟、种族、文化和教育等多种因素決定的階級极端分 化的美國用一套中間偏左的施政綱領來凝聚共識和重建民主秩序,其關鍵在于扭轉兩 极分化的趨勢,夯實中產階級基礎,提升社會向上的垂直流動性,這是美國夢的基 本內容,也是重建民主政治的條件,因為,沒有經濟自由就沒有政治自由和社會正 義,也就不能反映真正的民主。 拜登十分清楚,雖然他獲得美國歷史上數量最多的選票,接手的卻是一個嚴重分裂 的社會,從兩党理念政策差异到國會勢均力敵,再到底層選民政治立場涇渭分明,而 實現“百日新政”必須先通過團結這一關。盡管拜登在葛底斯堡胜選演講及就職演 說一再呼吁國民團結,但撕裂和對立的美國既不可能馬上實現兩党兩派握手言和, 也不可能在非戰時期做到上下同心和万眾歸一,因為美國的政治体制、社會制度和 傳統文化就是充滿掣肘与制衡,不僅聯邦難以干預地方事務,三權頻繁“打架”, 民眾也不會對白宮言听計從。更何況“特朗普主義”是美國社會思潮變化的產物, 也是共和党已然接受的理念,拜登很難贏家通吃而將追隨特朗普的鐵粉吸附到自己 旗下。最近的民調顯示支持特朗普的選民迄今仍有80%質疑2020年大選的結果。 拜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說:“歷史、信仰和理性為我們指明道路。(那是)團結之 路。”“團結是前進的道路。我們必須以美利堅合眾國的名義迎接這一時刻。”但上 台后最初几小時的實際發展,不僅讓華府重回兩党對抗的原貌,也凸顯拜登的訴求 “知易行難”;共和党國會議員希望民主党做出實質讓步,但民主党議員則絲毫沒 有妥協的意愿。 前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都曾邀請反對党人士入閣,但拜登新政府卻沒有共 和党籍部會首長;拜登上台最初兩天簽署的一連串行政命令,絕大多數目的都在推翻 特朗普政策及落實自由派理念,而不是与共和党尋求共識。共和党籍國會議員抱怨, 拜登有關經濟、移民、環保等政策改革的行政命令与立法提案,都沒有找共和党有 過任何商量。 拜登在就職演說中強調:“這是考驗的時刻。我們面臨著對我們民主的攻擊、對真 理的攻擊、尖銳的不平等、系統性的种族主義、气候危机,還有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 角色。”“我們有太多要完成,太多要治愈,太多要恢复,太多要建設,還有太多 要收獲。”“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很少有人遇到過更大的挑戰,也很少有人遇到 過像如今一樣如此充滿挑戰和困難的時代。百年一遇的病毒嵌入我們的國家,在一 年中奪走的生命比整個二戰還要多”。 人民望治心切,而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而留給拜登的時間卻非常短促。因為他的 新政在2022年的中期選舉馬上就要受到考驗。 根据選舉的歷史經驗,中期選舉一般 都對執政党不利。上一次民主党獲得完全執政是2008年,該年首位黑人總統民主党 人奧巴馬以67,657,724的普選票和365選舉人票擊敗了共和党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58,862,563的普選票和173選舉人票;參議院民主党獲得60席,共和党獲得 40席;眾議院民主党獲得257席,共和党獲得178席。民主党政府一上台就發動龐大 的經濟刺激方案,拯救了汽車工業防止了第二次大衰退并且大量投資清洁能源基礎 建設;2010年3月通過了奧巴馬醫改計划(Obamacare)。但2010年中期選舉,民主 党卻遭到慘敗。民主党在參議院失掉6席,在眾議院失掉63席。同時,民主党還輸掉 20個州議會的選舉,讓共和党掌控了未來10年對選舉至關重要的選區重畫。 以目前兩党在參眾兩院几乎勢均力敵(參議院50:50,眾議院226:209,民主党近領 先17席)的情況下,2020年中期選舉民主党不得有任何閃失。拜登的新政必須見效快, 而且成果卓著才能穩得住陣腳。 拜登以“拯救美國靈魂”(Save the American Soul)和“重建更好的美國”(Build Back Better)作為他競選的主軸。他對標羅斯福新政亦可謂雄心勃勃。羅斯福新政 從1933年一直延續至1939年,當時美國的政治和社會不像現在這樣分化,而羅斯福執 政的12年期間,民主党牢牢掌控行政和立法兩權,接著而來的二戰,又使得全國戮力 同心,這都使得羅斯福的新政相對順利。而拜登行年已78 ,他可能只能擔任一屆總 統,相對于他要大展的宏圖,稍嫌短促,況且民主党在參眾兩院并未掌握絕對的优 勢,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拜登的新政能否順利落實。拜登對標羅斯福新政能否成功, 頗堪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