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歲杪漫談台灣


(董拔萃)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談到對台政策時指出:
隨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我國神圣領土台灣回到祖國怀抱,實現統一大業的前景,已
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
時,當時的台灣當局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告台灣同胞書”提到盡
快結束分裂局面,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寄希望於台灣同胞,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新
的一年即將來臨,轉眼之間,已過了近三十年。

二零零零年“台獨”分裂勢力在島內攫取政權,六年多來的种种跡象顯示,只要不
放棄“台獨”党綱的民進党在島內執政,結束分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對台灣當局
的寄望已极為渺茫。如果二零零八年國民党重新執政,能堅定的堅持一個中國立場,
不受外國勢力擺布,以國家統一、民族复興的歷史使命為己任,恢复兩岸談判,而
不是拒不談判或把談判當作一种手段,并把目標設定在長期不統不獨的所謂“維持現
狀”,那么,政治談判必能談出結果,不會是遙遙無期而耗時耗力。兩岸談統一的
時間与條件是否成熟,既可以有一籮筐的理由說明現在還不成熟,甚至再過三十年,
五十年,一百年都還不成熟,同樣,也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明現在是促統一的最佳時
期。兩岸可以朝著共同的目標,各跨出歷史性的一步,“相逢一笑泯恩仇”,只要
能坐下來談,再大的分岐都可得到解決,也會是因人為的原因,造成兩岸的問題長期
無法解決,甚至日漸疏遠。

長期以來,形容兩岸關系及台海局勢的用詞以“复雜”、“嚴峻”為最,兩岸關系
及台海局勢也确實如此。台灣問題有太多的歷史原因,有太多的國際因素,關於這
方面的評論著述,數十年來,當為數以万計,若簡而言之,卻也几句話即能說清楚。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爭取和平統一是全体中華儿女的共同愿望,但
是,一旦台灣走向“法理台獨”,中國政府和人民將不惜一切代价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
完整,現實就這么簡單。如果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即不惜一切代价換取統一,
筆者對《反分裂國家法》的理解,認為其最精髓的部份亦在於此。這也是在無論怎
樣复雜,怎樣嚴峻的情況下,解決台灣問題的必須過程和必然規律。筆者認為,只
要是炎黃子孫,在有生之所看不到祖國的統一,都會是最大的遺憾,而在需要迫切
解決台灣問題之時,對於必須付出的代价是無懼或是恐懼,是愿望或是不愿意,都無
從回避,都必須面對,因為,這是作為炎黃子孫与生俱來就已是責無旁貸的。所以
說,盡管島內的政治生態及兩岸關系再怎樣的复雜,台海局勢再怎樣的緊張嚴峻,
“台獨”分裂活動再怎樣的猖獗,“台獨”最終走向滅亡也是無可逆轉的必然。

在目前的島內,不管是把“台獨”當成一种理念,企圖把它變成現實,或是把“台
獨”當作一种手段,用於牟取政治權位与經濟利益,在現實中,真“台獨”与假
“台獨”都不乏其人,但這是一個极為少數的特殊群体,也是目前島內最大的利益
既得者。一小撮政治人物因“台獨”而獲利,而受害最深的卻是所謂的深綠民眾。
由於草根階層的客觀原因,他們的感情最為朴素,卻也最容易受騙,這是一個深受
“台獨意識”毒害,也是最無辜、最可怜的群体。本來完全沒有錯,甚至几乎可以
說是与生俱來的“本土意識”,但因為“台獨”分子動了手腳而走樣變質。他們雖
然不是完全沒有能力獨立思考,判斷是非,選擇路向,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客觀
條件所限制,由於“身在此山中”,他們确實難於看清台灣的真實處境及真正出路。
他們對因各种原因而認同的政治人物的信賴較為普遍,相信這些台面上政治人物的專
業及見識。當陳水扁以“本土”切入之時,把“愛台灣”、“保本土”的口號喊得
最響最凶之時,符合他們的觀感,煽動起他們的情緒,也擄獲了他們的心。在分析
台灣問題之時,對於島內特殊的生態,所謂的“本土意識”、“本土政權”、“本
土政治人物”的特殊优勢及其影響力,不能不予更進一步的正視。

雖然謝長廷在競選台北市長時得票率近41%,有顯示欲与陳水扁切割的苗頭,高雄市
陳菊的胜選,最主要的成因在於抹黑黃俊英有所謂的“走路工”。縱然有更多的原
因或理由來解讀這次選舉的意外結果,實際上,還是應該把它看成是對民進党支持
度的顯示。

陳水扁雖然弊案纏身,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但是,在外部環境中,美日支持“台
獨”勢力維護“台獨”政權使之不垮台的情況不變,島內在野党的制衡不力,民進
党保皇勢力占据上風的情況不變,雖然司法對吳淑珍起訴,趙建銘一審被判六年,
陳水扁的處境每況逾下,但他仍然掌控党政机器及執政資源的情況不變。陳水扁在
北高兩市兩選選舉之前,綁架了整個民進党,在選后又繼續挾持“四大天王”為其所
用,他不會無所事事的挨到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他將會“有所作為”,除了以
交易的方式來選擇与支持民進党的二零零八年“總統”候選人之外,甚至也會不惜
使台灣沉淪,触發兩岸戰爭的危險,以偏激、急獨的態勢叫囂,然而繼續以玩文字
游戲的手段,進行實質上向“法理台獨”邁進的所謂“憲改改造”,達到其所謂的
凍結“現行憲行”,制定“新憲”,實施“第二共和”的目的。可以預料,一旦議題
拋出,又會如同“終統”一樣,在美國的關切后,進行在文字上作技術上的處理,
得到美國的默許,而實質上再向“治理台獨”靠近。陳水扁將為其在卸任前,更進
一步的奠定作為“台獨”寡頭的地位,取代李登輝成為“台獨”團伙的精神領袖,
确保在其下台后,完全在意識形態的保護下不被清算,逃過審判。一旦陳水扁能拖
過這一關,民進党在其下台后欲再与其切割已完全來不及了,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不
管是呂游蘇謝的任何人,欲一刀割掉与扁的關系,落井下石的做法,將會使社會觀
感更糟。

陳水扁成為“台獨”的精神領袖,至今的條件還不夠成熟,需要在餘下的一年半任
期內不擇手段的為自己塑身,筆者也認為他會這樣做。一旦其“功德圓滿”,民進
党將長期無法擺脫其魔爪,將繼續受其控制,無形的意識形態,將成就其成為“台
獨”陣營里的“無冕之王”。在“倒扁”、“罷扁”、“反扁”及吳淑珍涉嫌貪瀆
被起訴,受審訊等一系列的事件中,民進党把反貪倒扁定調為“中國人欺負台灣人”,
試想,如果在今后的任何時候欲向扁開刀,民進党不也成為“中國人在欺負台灣人”
了嗎?深綠的支持者能同意,會容忍嗎?這也是陳水扁欲永遠綁架民進党十分奸詐
的一招。在這种情況下,誰還能指望民進党能自省,會改革?筆者認為,一旦民進
党保住政權,不管喊出什么樣的改革口號,也只會是欺騙民眾而已,除了更進一步
的官商勾結,全面控制島內的經濟命脈以保住政權之外,絕無他途。

二零零七年的“立委”選舉,及二零零八年的“總統”選舉,筆者還是認為泛藍的
胜算會較大些。筆者認為,一個沒有分裂的泛藍,可以胜過一個團結的泛綠,而一
個分裂的泛藍,難於胜過一個分裂的泛綠,而一個分裂的泛藍,必鐵定輸給一個團
結的泛綠。在目前的情況看來,泛藍沒有分裂的本錢,仍然成為該陣營的共識,但
是可能分裂的隱患仍未排除。所謂的“本土”是泛綠團結的基礎,被稱為民進党“神
主牌”的前主席林義雄,在北高兩市選舉為候選人站台時,竟然認為腐敗不堪的民
進党是島內最好的政党,對於意識形態如此嚴重的台灣,今后局勢的發展,實難於
樂觀。

近期以來,兩岸的農業交流合作尤為顯著,兩岸探親旅游的人數,貿易投資的金額
都創歷史新高。航空方面,從春節包机擴大到傳統節日包机,台商在大陸投資從沿
海發展到中西部,規模增大,并保持增長的趨勢。兩岸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是
大勢所趨,也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大陸方面以最大
的誠實与善意,凡是有利於台灣同胞的事,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
兩岸的交流合作,得益最大的還是島內。台灣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眾受益,
這也是海內外同胞喜聞樂見的。

但是,有一點必須密切注意的,堅持“台獨”的台灣當局是否會“因勢利導”,把
這种成果据為“台獨”政權所用。筆者在八月初對“蘇修路線”提出一些看法時,
對於實施較為開放的兩岸政策,是否會一邊利用与大陸的經濟合作,使目前島內疲
軟的經濟全面复蘇起色,作為其掌權執政的資本,一邊又搞有別於陳水扁較為激進
的“台獨”,以柔性抗爭,選擇隱性的“台獨”或“和平台獨”。如果在今后兩岸全
面三通以后,台灣當局卻与國際反華勢力結合得更緊,有更大量的軍購,更積极的
研發制造新式武器,甚至暗中研發核武,又潛移默化的使民眾對“台灣本土”的認
同成為對“台灣國家”的認同。當“一中一台”在無形中定型時,所謂的“中華民
國台灣”或“台灣中華民國”的殼里搞“台灣國家”、“台灣國”已不是陳水扁個
人或几個“台獨”大佬的叫囂。在九日的北高選舉后,陳菊在胜選感言中,也公開的
喊出所謂的“台灣國家”。在目前的島內,台灣當局已經普遍的在口頭上,有意無
意中公開使用這樣的名詞,台灣當局若進一步開放兩岸政策,大陸方面可有更多的
机會讓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入島,爭取民心,但也不能排除台
灣當局亦有“因勢利導”,以政績綁架民意,加強其社會基礎,鞏固政權,繼續進
行“台獨”分裂活動的可能性。這是一場智慧的較量,也是戰略性的較量,是爭取民
心的攻防戰,為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需要更多的人參与及付出,要怎樣不讓“台
獨”團伙把兩岸交流合作的經濟成果作為“台獨”分裂活動的經濟基礎,不讓某些
投机商人在大陸賺到錢后而暗中支持島內的“台獨”分裂活動,也不讓某些為經濟
利益,欲保持長期享受大陸的优惠政策,消极對待“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的推
動,不但沒有成為推動兩岸統一的動力,反而成為扯后腿的阻力,類似這樣的情況,
都是應該思考的。筆者對於“蘇修路線”中和平統一的積极意義不感樂觀,另一點,
在“倒扁”期間,工商企業界几乎集体失聲,其原因是值得深究的。

有評論認為,這次北高的選舉結果,高雄市陳菊胜選,說明大陸對台灣南部農產品
銷售大陸所釋出的諸多善意及所采取的措施并沒有奏效,未能打動南部農民的心。
對於這一點,筆者并不這么認為,民心工程,絕不可能立竿見影,民眾對大陸的善
意与誠意是有感受到的。筆者認為,除了善意誠意之外,還要刺激、發掘他們心底
的良知,讓他們由於受到“台獨”的毒害,對自己的祖先對自己的祖國几乎近於麻木
甚至將完全喪失的良知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复蘇,或在頓悟之間拾回。如果沒辦法
讓他們在心底里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再大的誠意与
再多的善意會被錯誤解讀。他們將繼續受“台獨”勢力操控,堅守“本土”,支持
“本土政權”,打著“本土政權”旗號的“台獨”政權,在其仍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之時,絕不會自動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更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筆者認為,在追求和平統一的同時,也必須要有最坏的打算。假設民進党長期執政,
假設國民党執政后只在於不搞“法理台獨”,而無意於國家統一,照樣的軍購,美
日對台的介入沒有停止,台灣當局仍然在國際上拓展違背於一中原則的活動空間,
經濟熱、政治冷,民間熱、政府冷等可能出現的情況,應有另一套相應措施,雙管
齊下,讓國家統一的前景早日見到曙光。

二00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