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會談成果豐碩 和平發展人心所向


(董拔萃)


欢迎阅览【董拔萃专栏】


海協會陳雲林會長率領代表團二十一日中午抵達台中,進行兩會第四次會談及其他
參訪活動。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成果豐碩,簽署了“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
議”、“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兩岸標准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
決定“兩岸避免雙重征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將盡快安排後續協商;做出安排,鼓勵
雙方專業機構以多種形式對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監測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商定
將ECFA作為第五次會談重點推動的議題,及同意將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列為議題。

會談結束後,陳雲林在二十二日下午探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共同認為,兩岸
和平發展,建構穩定的交流環境,兩岸制度化協商重要,要堅持走正確的路,做正
確的事。二十三日,陳雲林在“陸資來台投資座談會”致詞後,到苗栗縣、台中縣
展開文化、宗教之旅,參觀台灣三義木雕博物館,參拜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及參
訪鎮瀾宮育幼院。二十四日,陳雲林拜訪台中禪寺惟覺和尚,並共同為兩岸和平祈福。
陳雲林在南投水里“莫拉克”重災區聽取有關介紹後表示,希望通過媒體向廣大台
灣災區同胞轉達大陸同胞的深情問候,祝願他們自力更生並在外界的幫助下,早日
重建家園。當晚,陳雲林出席南投縣長晚宴時,深情地表達對忠厚、勤奮的南投鄉
親的敬意和感謝,表示將更多努力為兩岸同胞交出更多、更好的滿意答卷,創造更
多的福祉。二十五日,陳雲林在下榻的酒店發表臨別感言,衷心感謝二千三百萬台灣
同胞的理解、支持和關愛。表示二零一零年將是充滿挑戰和希望的一年,祝願廣大
台灣同胞平安、幸福,兩岸和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陳雲林此次赴台,雖行程匆匆,除了會談取得豐碩成果之外,參訪活動也頗為豐富,
對於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和溝通都會有積極的影響。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和陳雲
林訪台是成功的。

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期間,“台獨”勢力仍為囂張,島內政治氣氛甚為弔詭。綠
營中包括要爭取參與“立委”補選、明年“五都”選舉,二零一二年“總統”選舉
的大小政客們,他們視之為一次難得的表演舞台。蘇貞昌直言不諱地提出“換總統”
的口號,可謂道出民進黨發動群眾的真實目的。為爭曝光、搶鏡頭、搏版面,以極
為低俗卑鄙的手段,造謠中傷,挑撥離間、煽動民粹、製造暴力,他們什麼伎倆都玩,
什麼鬧劇都演。綠媒台灣玉山電台在網路上發起所謂的“活捉陳雲林”,民進黨發
動“破黑箱,顧飯碗”遊行,還有“接機抗議”、“萬人包圍”、“遍地開花”等
等五花八門的所謂抗爭活動。同時,也出現諸如駕車衝撞警方路障,對准陳雲林下
榻的酒店燃放沖天炮,把執行維安的警官推落車導致顱內出血等暴力事件。

另一方面,“台獨”份子為破壞兩會領導人會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採
取陳水扁時期的“抹黑”、“抹紅”伎倆,誣指海協海基“黑箱作業”,攻擊馬英
九“傾中賣台”,對於陳雲林欲看望災區同胞妄加指摘,對於大陸捐款給“莫拉克”
災區予以抹煞,全面否定兩會會談成果和扭曲大陸方面的善意。

事實上,自兩會恢復協商以來,所簽署的協議正逐漸在落實中顯現效益,惠及兩岸
同胞,特別是台灣地區。賴幸媛在十六日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談到,直航後,由台
北到上海只需八十分鐘,但去年5.20前,這趟行程需要六至八小時;二十七航點票
價平均降幅百分之十四,桃園到武漢的降幅高達百分之三十二;去年七月至今年十
一月,陸客來台觀光,創造三百四十億元的收入;食品安全方面,從源頭管理;打擊
犯罪方面,在六月份生效以來已遣返十一人。

鐵的事實抹煞不了,希望改善兩岸關係、實現和平雙贏始終是島內主流民意。兩岸
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也是兩岸同胞謀求長遠福祉的唯一幸福
之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民進黨企圖利用“三合一”勝選,挾持更多的支持者,
以大規模的抗爭活動,挑起綠營民眾對大陸的仇恨,干擾兩會領導人會談,破壞不
斷發展中的兩岸關係,但其目的始終未能得逞。諸如二十日的所謂“破黑箱、顧飯碗”
遊行,大多數的民眾充份展現理性,遊行和平落幕。政客們為私利心懷鬼胎,聲嘶
力竭的煽動表演,不但不能得到認同,引起共鳴,反而讓人感到厭惡、不屑。又諸
如“綠委”莊瑞雄之流,他們對著陳雲林下榻的酒店玩發射沖天炮,到日月潭“划
船抗議”等等,最終均以自討沒趣收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為這場旨在破壞兩岸
關係的鬧劇付出了代價,其支持率較之於“三合一”勝選時的百分之四十三下滑為百
分之三十八,百分之五十六民眾對綠營干擾兩會會談表示不滿。

筆者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民進黨發動這次抗爭活動,也暴露出他們“名不正、言不
順”,理虧心虛的窘態及甚為矛盾的心態。他們既要借助民眾的力量以壯聲勢,甚
至想利用“街頭暴力”,盡最大可能阻撓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為其“台獨”服務,
一方面也完全清楚走暴力路線將會導致自我毀滅,所以,為避免玩火自焚,他們也
不得不要求黨員自律自制,及謹慎地控制局面。

多年來,筆者頗為關注民進黨發動的大規模活動,也多有著文評論,認為絕不能把
參加活動的民眾簡單的歸類於“台獨”的支持者,民眾之中,當成參加嘉年華會的
有之,對當局施政不滿的有之,要求改善經濟民生的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論。也
大可不必把民進黨看成鐵板一塊,都是一些堅持“台獨”立場,無藥可治的死硬份
子。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一些人的“台獨”傾向,但又由於血脈基因,及無處不有的
中華文化,某些不願意承認他們是中國人的“台獨”人士或支持者,在他們的深層
意識中,仍然存在著自己是中國人,台灣屬於中國的記憶。島內特殊的政治生態及
極為吊詭的政治氣氛,使台灣問題顯得敏感與複雜。

新的一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充滿希望和挑戰。從台灣民眾票選“盼”字作為代表
字,從兩會互贈禮品,海基會的“安和升祥”,海協會的“和平發展”,都飽涵著
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互利雙贏的良好祝願和熱切期盼。
和平發展順乎潮流,合乎民心,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信念與意志。盡管前進中有艱
難險阻,有狂風惡浪,但任何政黨或政客,為一黨一己之私,違逆潮流,違背民意,
必然以“螳臂擋車”為下場。

筆者認為,在新的一年,大陸方面必將會以更自信、更開放的態度,排除一切干擾,
更積極、更主動地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推進。對國民黨、馬英九當局而言,堅
持和共同推進兩岸關係,是唯一有光明前途的陽光大道,由不得猶豫與徘徊,一旦
畏縮或退卻,勢必拋棄,被取代。民進黨若要生存發展,爭取在島內執政,同樣由
不得他們不重新思考兩岸關係和調整策略,即使“死鴨子嘴硬”,不肯公開放棄“台
獨”主張,在實際中也必然會有所收斂、有所變通,瘋狂的“台獨”叫囂和暴力路
線,必將使其離爭取執政越走越遠,距沉淪越來越近。新的一年,筆者對兩岸關係
及和平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筆者也認為,在新的一年,兩岸在既有的國共平台,海協海基兩會協商機制的基礎
上,雙方應考慮各自設立諸如“和平發展委員會”或類似名稱的專門機構,著手研
討及協調協商政治議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為了國家和平統一,統一後的國家才
能使兩岸更好地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胡錦濤主席去年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發表三十週年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
兩岸可以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此正其時也,
事實充份說明,自去年5.22以來,國共兩黨、兩岸當局、兩岸同胞在推動兩岸關係
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已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獨特的默契。無論承認與否,兩岸所展
開的一係列交流合作、協商協議所取得的成果及今日的兩岸新局,完全是一個中國
框架里進行並實現的,也正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之內,才有可能在事務商談時擱置爭議,
避開政治因素。試想,如果兩岸間是“國與國”關係,所達成的協議那一項能不涉
及政治?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民進黨也完全心知肚明,他們在極力反對的同時,
也某種程度已不得不有所默認。無論是聯合國、相關國際法或兩岸現行的有關法規,
無論是國際社會的認知或是全體華人的意識,對“一中”內涵是明確的,亦即台灣
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企圖分裂國家民族,挑釁“一個中國”的一小撮“台獨”份子,
他們凌駕法理,無視民意,傷害中華民族的利益和情感,我們應以法理、民意為武
器,強有力地正面反擊,絕不能放任其無理取鬧、胡作非為。

新的一年,以國共平台,兩會機制繼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建立
“和平發展委員會”,探討包括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兩岸政治定位
等議題可雙執並行。在擴大各界交流、人員往來不擔心因啟動政治對話受到沖擊,
在探討政治議題可能引起爭議時不影響發展中的兩岸關係。筆者認為,有反對“台
獨”、“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同胞有足夠的智慧做到這一點,而且能做得合情合
理,做得恰到好處。再者,國際大環境與兩岸的政治氛圍也已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筆者期盼,國民黨、馬英九能鼓起勇氣,與大陸方面大膽地跨出關鍵一步,共同突
破政治瓶頸,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