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台灣有否“第三勢力”?


(董拔萃)



欢迎阅览【董拔萃专栏】

2016 年台灣“大選”前一天,筆者在中國台灣网發表《台灣有否“第三勢力”?》
一文,對其時頻頻出現于媒体的“第三勢力”崛起,“三足鼎立”格局進行分析。
文章談到歷來多個曾被視為“第三勢力”的藍綠政党,還有以改善民生經濟為訴求
的公民運動,以及其時鋒芒頗健的柯文哲所謂的“白色力量”。筆者認為,“第三
勢力”這一概念模糊,很難具体界定,也很難實際存在。今天,台灣經過了當年的
"大選"和最近的"九合一"選舉,筆者仍然保持這樣觀點。就台灣地區而言,在兩岸
統一之前,島內最主要的矛盾是統“獨”兩大政治勢力的斗爭。現實中,以國民党
為主体的藍營被貼上了“統派”標簽,以民進党為代表的綠營則是不折不扣的“台
獨”。對于這兩大陣營的存在,或許今后藍綠標識會消失,兩大勢力的主導者會改
變,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爭將永遠是進行式。當前,國民兩党在各自的陣營中,如
果起不了領軍的作用,都有被取代的可能。統派陣營的一方,國民党如果不能代表
要謀求國家統一的政治力量,假以時日,必然會有真正的統派勢力應運發展壯大,
取而代之。民進党在“獨”派陣營中亦如此,如果不被擁戴成為共主,同樣也會被
取代。但筆者認為,國民兩党現有的政治實力非其他政党可比擬,在內部斗爭及与
另一勢力的斗爭中鞏固主導地位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所謂的“第三勢力”的存在
只能是短暫的曇花一現。倘若以"第三勢力"崛起獲取政權,其歸宿若未能取代這兩
大勢力的其中一方,即必然會依附其中一方,或分化于兩大勢力之中。

為何台灣社會如此熱衷“第三勢力”,熱盼“第三勢力”的出現并主導台灣政局,
原因在于,民眾厭倦了藍綠長期的政爭惡斗。2014 年 “九合一”選舉,身披白大
褂的柯文哲,以無党籍人士參選台北市長,“政治素人”讓人耳目一新,吸取大量
中間選票,以 58.2%的得票率擊敗代表國民党參選的連胜文,盡管其時柯文哲直言
不諱地宣稱自己為“深綠”,民眾也明知"白綠"有過選舉利益交易,但由于社會普
遍討厭藍綠,人們還是希望柯 P 有別于民進党,以“白色力量”獨樹一幟。4 年多
來,柯文哲雖然在兩岸關系方面有積极的表態和作為,諸如講出“兩岸一家親”,
促成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在兩岸城市交流發揮一定的作用等等,但柯文哲也為
了今年“九合一”選舉得到綠營支持,在電台節目中公開為講出“兩岸一家親”向
綠營支持者道歉,立場仍然傾向綠營一方。筆者認為,無論視柯文哲為投机型政客
圖左右逢源,或解讀其為台北市經濟發展用心良苦而囿于現實的無奈,都足以說明
“白色力量”作為“第三勢力”的存在不可能。中間游走,或許暫時行得通并得到
利益,但沒有必須的基礎,絕無可能行穩致遠,建立功業。沒有明确的政治目標和
遠景規划,僅短期利益為目標,立場搖擺,忽左忽右,只能是現實中的權位利益之
爭,談不上“第三勢力”。柯文哲如果其确實為“深綠",要么憑本事成為綠營共主,
要么成為民進党的側翼,在民進党執政時分一杯羹,在國民党執政之時与"白綠"聯
手對付藍營。如果真正認定"兩岸一家親",認同"兩岸一中",支持"九二共識",看
到中國必然統一的前景,即必須站到支持統一的立場,与民進党切割,走在反"獨"陣
線發揮作用。

目前民調顯示,支持柯文哲競選 2020 年“大位”呼聲較高,民眾對其寄予較高的
期待。筆者認為,被視為“第三勢力”的柯文哲,如果要更上層樓,對台灣何去何
從的統“獨”議題完全無可能繞開,要么能有頓悟,脫胎換掉綠骨,順應時代潮流,
走和平發展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确道路;要么打回“深綠”,原形畢露,沿襲民進党的
“台獨”分裂路線,兩者非擇其一不可。

如果要談“第三勢力”,在"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前几年,被視為統派的藍營
沒有促統的旗手,沒有謀求統一的理論支撐和引領,失去為統一奮斗的目標,促統
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堅強的陣營抗衡"台獨"勢力,馬英九當局的“不統不獨”倒有
點像排開統"獨"之外的“第三勢力”,但導致國民党在 2014 年"九合一"大敗、2016 
年"大選"喪失政權的事實已證明,不面對現實,不戮力反"獨",不傾心促統,消极
而無作為的"不統不獨",此路不通!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任何形式的"第三勢力"不現
實。

今年“九合一”選舉,韓國瑜披藍袍競選高雄市長并獲成功。在民進党執政 20 年
的大本營大反轉,“韓流”在短時間形成并如此之強勁,确實出乎意料,韓國瑜被
視為非典型的國民党人,因此,同樣有民眾希望他成為“無色覺醒”的領軍人物組
“第三勢力”。筆者認為,同樣地不現實也無可能。12 月 25 日韓國瑜上任高雄市
長后,即面臨市政工作和兌現競選承諾,經濟需要快速改善發展的重大壓力,但若
能在市政和兩岸交流方面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頂住蔡英文當局的壓力,開
辟新路,展現政治魄力和理政能力,做出成績,讓市民滿意,樹立榜樣,得到認可,
受到擁戴,即可促使國民党內部“不統、拒統”的保守勢力改變立場,找回信仰,
重塑党魂,國民党真正成為統派陣營的旗手,韓國瑜作為 2020 年國民党的中堅力
量,更上一層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韓國瑜在鳳山造勢時喊出 “宁可干淨輸,不要肮髒贏”,足見其人格品德,在高雄
理直气壯表明熱愛中華,支持“九二共識”足見其政治魄力与智慧。韓國瑜敢愛敢
恨,有作為,有擔當,腳踏實地,目標明确。這是"韓流"強勁的重要原因。筆者認
為,韓國瑜雖被視為非典型的國民党人,同樣不可能成為“第三勢力”。但“韓流
"可以成為國民党內的一股清流。如果國民党高層能吸取2014 年“九合一”、2016 
年“大選”慘敗的教訓和從這次因“韓流"而獲大胜中得到啟發,以韓國瑜在宣示支
持“九二共識”,熱愛中華的積极表態中獲胜為契机,深化"九二共識",明确表述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政治立場,夯實國共兩党
互信的政治基礎,通過党際交流和支持兩岸城市交流,為今后重回執政培養中堅力
量,以孫中山先生的國家統一思想為指南,在党內撥亂反正,徹底肅清李登輝“兩
國論”思潮的長期遺毒,真正成為台灣島內代表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力量,与邪惡
的“台獨”勢力進行堅決斗爭。成功不必在我,只要以中華民族整体利益為重,為
國家統一、民族复興盡力,無論在什么位置,都是為台灣謀福祉_為台海謀和平的功
臣,都是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功臣。只要國民党當好反
"獨"促統的旗手,統派陣營大團結,正義力量大凝聚,2020 年就大有希望,台灣經
濟發展就大有希望。

中國國民党是台灣島內的一大政党,有不少不忘初心,為統一中國,复興中華做出
巨大努力和貢獻的前賢先進,諸如連戰主席在 2005 年“台獨”最猖獗之時,應中
共總書記胡錦濤邀請,毅然率團訪問大陸,"破冰之旅"開啟國共兩党交流對話的歷
史新頁,兩党領導人并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吳伯雄先生,在國民党最艱
困之時,臨危受命,擔任党主席帶領國民党与民進党"台獨"勢力堅決斗爭,奪回 2008 
年執政權;又如洪秀柱前主席,巾幗不讓須眉,始終堅持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立場,
与蔡英文“台獨”政權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同時也有諸多統泒政党團体,以及千
千万万國民党基層党員和廣大的支持者,站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正義
一方反“獨”促統。筆者認為,台灣地區支持兩岸統一的力量是存在的、基礎是堅
實的,大多數民眾有不變的中國心和深厚的中華民族情感。而缺乏的是引領民眾反
"獨"促統的旗手,統派陣營亟需一套完整的有關兩岸關系和謀求中國統一的政治綱
領的論述与宣導。台灣島內的統泒陣營需要加強團結,更廣泛地凝聚力量, 才能有
效地遏制“台獨”打擊"台獨"。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有堅定正确的理念信仰,正
義力量必然會得以快速匯聚成磅礡之洪荒偉力,以拉枯摧朽之勢對邪惡反動的"台獨
"分裂勢力以全面打擊,徹底摧毀,還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還台灣民眾安居樂業的環
境。任何沒有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沒有歷史擔當,沒做出時代貢獻的政客,只能
在大浪淘沙中被時代和人民所拋棄。

蔡英文在敗選后的談話及臉譜上貼文中聲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對的事要繼
續走下去”,并指出“在往進步价值前進的時候,沒有注意在社會大眾沒有跟上”,
蔡英文走上“台獨”死路卻認為“正确方向”,被民眾唾棄反而埋怨“大眾沒有跟
上”,如此之頑冥,表明了民進党蔡英文的“台獨”要一路走到黑。“台獨”是一
股极為反動邪惡的政治勢力,必須堅決打擊。在現實的環境中,國民党最有條件和
實力擎起反“獨”促統這面大旗,只要找回信仰_重塑党魂,才能以時代擔當在深化
兩岸關系的進程中,為國家統一、民族复興,譜寫出無愧前賢,無愧時代的新篇章。
                   
筆者認為,  對于"第三勢力"不要寄以不切合現實的過高期待。真正能終結藍綠政
爭惡斗,促使台灣畸形社會的改變,走上正軌發展經濟,就必須敦促國民党摒棄"三
不"、"各表" 、"維持現狀" ,改變模糊的兩岸政策,堅定地走促進中國和平統一之
路;就必須敦促民進党放棄"台獨"主張,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承認体現一個中國原
則的"九二共識",只要這兩大勢力都走上正軌,停止惡斗,進行良性競爭,台海就
永久和平,台灣就极具有利條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對有別于藍綠所謂的"第三勢
力"是否存在,筆者認為,若說其有,長期以來卻不曾有過成其气候真正成功并持續
發展著的例子,若說其無,這一勢力卻也确實存在著。現實中的"第三勢力"是因時
空因時勢而异,這樣對"第三勢力"的解讀應該較貼近事實。被視為一股勢力,就必
然有其能量,但這一勢力的使命与歸宿應該是助力并匯聚于促統正義力量的壯大,
遠离邪惡的"台獨"分裂勢力并對其共誅之共討之。這是在當前這一特定時期的"第三
勢力"的歷史使命与光榮歸宿。而某种意義而言,沒有標識不具實体的"第三勢力",
在攸關國家民族的重大問題上,對是与非_正与邪的判斷,對分裂与反分裂的抉擇,
亦可決定台灣政局動態,也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