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在會見“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青年親善大使時,拋出了“中華民國四階段 論”,以所謂的釐清“中華民國”与台灣的關系。其謬論為:一九一二年“中華民 國”在中國大陸成立;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到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時代, “中華民國在台灣”;二零零零年政党輪替后,“中華民國是台灣”。 在目前兩岸局勢气氛較為緩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熱絡,并穩定持續發展之時, 陳水扁又大放厥詞,出籠怪論以宣示“台獨”立場。更赤裸裸的是,他在參加台聯 党的党慶時,為爭取在即將開打的年底縣市選戰中,拉住台聯共同打贏選戰,以穩 住泛綠的政治版塊,竟然叫囂出所謂的“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保 台灣”的原則;堅持民主改革、台灣主体意識、建立完整國家;堅決反對一個中國, 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或憲法一中、反分裂國家法)。 五年多來,陳水扁的“台獨”言論以這一次最為狂妄与囂張,其分裂國家的“台獨” 立場宣示,也最為直言不諱。 其所謂的“保台灣”,顯示是為“保台獨”,以一字之別,來掩蓋其“台獨”禍心, 但是以“保台灣”為名義搞“台獨”,實際上是在毀台灣。在其“台獨”分裂主義 的延禍下,台灣已逐漸被邊緣化,与廿一世紀國際社會追求合作,和平穩定發展的 時代潮流背道而馳,陷於孤立,走向衰敗。如果因“台獨”事變引起戰爭,台灣所 遭受的災難更是難以想象的。 所謂的“堅持民主改革”,如果不再談被島內民眾認為“民主已死”的“三一九槍 擊案”的前前后后,以及在所謂“總統”選舉中的各种“民主”鬧劇,就最近扁當 局以電視台換牌照審查為由,讓東森新聞S台等七家電視台停播,力圖達到讓島內的 新聞媒体一片綠的作法,不難看出他口口聲聲所謂的“堅持民主改革”實質是什么 東西?再者,從前些時候的所謂“國企”民營化,金控釋股等被高度質疑以黑箱作業, 進行私相授受的官商勾結,也同樣可證明“民主改革”全是騙人的把戲。 而所謂的“台灣主体意識”,完全是因為選舉需要,在島內挑起以區分外省人与在 地人的對立,也挑撥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仇恨,把灌輸“台獨”意識,美其名為“台 灣主体意識”。 所謂的“建立完整國家”,更是再一次的重申“台獨”建國的夢想。“台灣不是主 權國家,不是獨立的”,這是國民党發言人張榮恭針對陳水扁拋出的“中華民國四 階段論”引用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在去年所講的話,同時批評陳水扁是“躲在‘中 華民國’安全傘下搞“台獨”的危險動作”,是借“中華民國”的殼,為日后“破 殼而出搞台獨”。筆者在這里同樣再次引用鮑威爾的講話,并不是以為美國國務卿的 話有絕對權威,可說了算,而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世界上只有一個中 國,是聯合國所承認,國際社會所堅持的原則,盡管美國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一 枚棋子,但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原則。陳水扁企圖在台灣“建立完整國家”, 就是在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至於所謂的“五個反對”,即是其“台獨”立場 的進一步具体說明。 在“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謬論背后,我們在剖析其動机之時,同樣還要審視其背景。 筆者以為:其一,陳水扁是利用國共內戰后,兩岸五十多年的長期分离,對峙所造 成的誤解,偏見未能得以解決的歷史原因;其二,是利用李登輝執政的十二年及民 進党執政的五年多來,所推行“去中國化”的漸進式“台獨”在島內各的層面對島 內民眾意識的影響,其所形成一定的社會基礎;其三,雖然島內的在野党在承認“九 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下相繼訪問大陸,兩岸的交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与熱 絡,但對於兩岸的關系定位模糊,在論述上存在著自相矛盾,甚至与其“一邊一國” 之論調有吻合的地方;其四,認為大陸不會有過激的反應,影響目前兩岸較緩和的 气氛。所以,他在《反分裂國家法》發布后,仍肆無忌憚的大放厥詞。 目前的台海局勢仍然是复雜与嚴峻的,“台獨”气焰仍然囂張。“台獨”分裂集團 以為有美國的《与台灣關系法》,美日台的准軍事同盟,及向美國大量軍購的先進 武器,對於以武拒統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再者,寄望於泛藍的整合不佳,利用泛 藍的內部矛盾,在其執政的有利條件下,爭取二零零八年保住政權,鞏固“台獨” 勢力。在“春暖花開”的現象下,情況卻不容盲目樂觀,有論者憂慮,打開兩岸對峙 的僵局后,是否會進入人們不愿意看到的“和平僵局”,這种憂慮不是沒有根据的。 陳水扁已明确的把企圖“台灣建國”的“台獨”目標轉移确定在“中華民國”的保 護傘下來達成,而國親所抱持的“中華民國”不但捆綁了自己,而且為民進党的 “台獨”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國親在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要 怎樣站更高,看更遠,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來解套,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來面 對歷史与現實,才能真正的在反對“台獨”的問題上取得實際的效果,才能為廣大 的台灣同胞謀取長遠而扎實的利益,才能真正的推動中國的和平統一。反之,如果 只著眼於眼前台灣的經濟利益,目標的設定只是暫時的台海安定,不是不遺余力的 推動統一進程,對“台獨”勢力予妥協而不是堅決的抵制、打擊,(包括六千一百?八 億的軍購案)那么,盡管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熱絡,但畢竟是脆弱的。 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台灣同胞無疑是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主要力量之一,在特殊的 情況下,可起關鍵性的作用,泛藍的政治領袖,具一定的代表性,同樣也能起到積 极作用。歷史賦予的机遇,稍縱即逝,只要泛藍的政治領袖完全摒棄個人恩怨,團 結島內的反“台獨”力量,務實的推進祖國的統一,目前兩岸的局勢,將是邁向統 一的良好開端,而不在“中華民國”的名義下,“台獨”在島內仍可肆無忌憚所形成 的兩岸“和平僵局”。在這個問題上,將是考驗身在其位的政党領袖在反“台獨” 的誠信与智慧的重要准則,也將是今后對這些政党領袖在中國統一的進程中,其歷 史功過評定的重要標准。 二00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原載菲律賓《商報(大眾論壇)》2005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