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中“原則,看清兩岸關係


董拔萃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一)

台灣島內3.22選舉,馬蕭勝選,國民黨重新執政。台島雨過天晴,兩岸關係開啟和
平發展的新局面,得之不易的歷史機遇,海內外炎黃子孫倍加珍惜。誰都不能健忘,
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民族敗類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導致海協、海基兩會的運
作幾近停止;誰都不能健忘,李登輝為分裂中國,暗中支持台獨”勢力,扶植陳水
扁上台。陳水扁繼承其“兩國論”衣缽,公然叫囂“一邊一國”,瘋狂推動“正名、
公投、制憲”等“台獨”分裂活動,企圖把台灣從中國的母體中分裂出去,“台獨”
分裂勢力的快速膨脹,兩岸關係惡化,甚至瀕臨戰爭邊緣;誰都不能健忘,李登輝
出自其靈敏的政治嗅覺和善變的政客特質,當意識到民進黨政權必將垮台,“法理
台獨”無望之時,竟然搖身一變,聲稱其“不是台獨教父”,“從來沒有主張台獨”。
但老奸巨滑的李登輝強調“大陸與台灣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台灣事實上已
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李登輝評估在“中華民國”的保護傘下,進行實質
“台獨”較有可能性。直至馬英九上台後,李登輝對馬英九走其設定的“實質台獨”
路線頗有期待。近十年來,李登輝“兩國論”,陳水扁“一邊一國”對島內及兩岸
關係的危害,這裡無需再贅述。海內外炎黃子孫同仇敵愾,對李登輝“兩國論”,
陳水扁“一邊一國”的分裂行徑口誅筆伐,作決不妥協的鬥爭,菲華社團、人士亦
均參與其中。海內外同胞共同維護祖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維護中國不被以任何方
式分裂。 

陳水扁政權壽終正寢後,馬英九當局在“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的基礎上,承
認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一個中國。國共黨際交流深化擴展,海協、海基兩會恢復
運作,兩岸經濟及其他領域的交流合作全面展開,勢頭強勁,成果喜人。國共高層卓
越的政治智慧,以“一個中國”為基礎建立互信,擱置一時難於解決的敏感政治議題,
求同存異,開創了今天兩岸關係的新局面。但也無需諱言,馬英九尚未完全擺脫李
登輝的陰影,仍有試探謀求“中華民國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的跡象,出現對兩岸關係
的論述相互矛盾及出自於意識形態、不利於兩岸關係的偏激言論。筆者認為,由於兩
岸關係及國際大環境的復雜,島內政治生態的復雜,設身處地,可以理解。但也認為,
就目前而言,馬英九的遠景目標及所走的路,較傾向於“終極統一”,“化獨漸統”。
即使日後受到某種因素制約,出現在“兩國論”、“一邊一國”的邪路上徘徊,最
終也不會成為“兩國論”的踐行者,或“一邊一國”的繼承者,可惜的只是,在兩岸
關係的大好形勢下,沒有抓住寶貴的歷史機遇,而在模糊空間中,糊裡糊塗的耗掉黃
金時段而已,沒有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大事業中作出重要建樹。事實十分清楚,
無論是把兩岸關係定為“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或是把大陸與台灣定為“一邊一
國”,無論是追求“法理台獨”或追求“實質台獨”,無論是“以武謀獨”,或
“以和謀獨”,以任何方式分裂中國,同樣被全體炎黃子孫所不容,同樣會以失敗
而告終。確定終極統一為目標,走“化獨漸統”之路,是唯一能帶領出台灣走出困
境、謀求長遠福祉的正確之路。 

雖然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仍處於觀察期,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對分裂勢力松懈警
惕,兩岸關係仍存在著難於揣測的變數,但筆者認為,有一點是可以完全肯定的,無
論兩岸關係發生任何變化,“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會改變,即使兩岸關係發生人們最
不願意看到的再度惡化,甚至回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原點,“一個中國”的原則也
絕不可能被改變。試想,如果為某種原因,承認兩岸關係是“國與國”的關係,承
認大陸、台灣“一邊一國”,即說明李登輝、陳水扁說對了,做對了,不但要為數
年來對他們的譴責道歉,為他們“平反”,更應欽佩他們超凡的政治遠見。再者,
包括聯合國,國際社會一百七十多個國家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
國”原則;中國大陸十三億、台灣二千多萬,海外五千多萬的炎黃子孫,長期以來
反對“台獨”,反對分裂,反對“兩個中國”,反對“一中一台”,它不是擺了世
紀大烏龍。全民族所付出心力、時間、資源豈不是做了一件一開始就無需要做的毫
無意義之事。兩岸的統一,關乎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高於一
切,讓李登輝揣著“兩國論”去見他的上帝吧!讓陳水扁把“一邊一國”帶入牢獄,
做他的“台灣國”之夢吧!

(二)

八月十二日下午至十三日上午,手機連續收到十多個內容相關的訊息,即有關台北
駐菲代表李傳通在蘇畢特廣場大旅社宴請菲華五大華報及專欄作協的宴會上,《世界
日報》、《商報》在處理新聞報導,中華民國加引號的做法受質問。另有訊息為
“《世界日報》》、《商報》¯一個中國﹀立場受質問”。對此,筆者認為,鑒於菲
律濱政府的“一中”國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處理方法是恪守菲律濱國策
和海外華人媒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必然。由於訊息均提到李傳通代表,筆者翻閱
近期報刊的相關資料,了解到李代表來菲履新五十多天中,拜訪了包括媒體,學校
等數十個華社團體和菲國各重要部門。華文報刊有關李代表迎來送往、圖文並茂的
報道及相關的文章,可以了解到,李代表不但活動能力強,馬不停蹄的拼搏業績,
而且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深得好評。但筆者也了解到,作為台北駐菲經濟文化辦
事處代表的李先生,派發的名片頭銜卻是“中華民國駐菲律濱代表”。對此,筆者
認為,李代表應謹守本份,不應步“台獨”份子吳新興的後塵。當時,“假大使”
吳新興企圖制造“兩個中國”的行徑受到菲華輿論的譴責。李代表雖不自謂為“大
使”,卻偷樑換柱,把“台北”改為“中華民國”,不僅有瞞天過海之嫌,也違反
菲國政府的“一中”國策和馬英九當局與大陸達成的承認“九二共識”的“一個中
國”,同時違反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和“不推動雙重承認”。李代表以“中
華民國駐菲律濱代表”的身份拜訪菲國政府部門和華社團體,即給菲國官員出難題,
也在陷菲華社團、人士於不義。筆者認為,一些華社團體、人士之出自於對國民黨
的愛,對馬英九的支持,希望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統一早日
實現,愛屋及烏,對馬英九政府派來的代表展現熱情。但是,筆者認為,李傳通代
表與馬政府的步調完全不一致。剛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的蕭萬長以“兩岸共
同市場董事長”的身份出席博鰲論壇,並有良好互動的“胡蕭會”。海協、海基兩
會可能於十月份在台北再度會談,馬英九大有可能以“馬先生”接見海協陳雲林會
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七月三十一日接受台灣廣播電台專訪,談及“國號”時表示,
國共平台是對等的,雙方有默契擱置主權爭議,對岸不強調“一個中國”是中華人
民共和國,我們也不強調“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另者,馬英九當選後,在
三月二十三日的第一場國際媒體記者會就表示,支持兩岸“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的共識,期盼能與對岸就“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無論是馬英九、吳伯雄或國
民黨的其他主要領導,在相關兩岸關係的問題上,始終強調的是“兩岸”,不是
“兩國”。體現出“擱置爭議”的政治智慧和務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
而李傳通作為一名台北與菲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民間社團代表,卻不惜時機的制造爭
議,李代表在宴請華文報及專欄作協成員的講話時,刻意的把台胞和“由中國來的
中國人”加以區別。在馬尼拉扶輪社講兩岸關係時,也刻意的把“中華民國”與中
華人民共和國就所謂的領土面積,人口、友邦數目、國防預算及軍隊人數等作比較,
並把國共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扭曲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達成和平共榮,蓄意誤導菲律濱社會,公然兜售“兩國論”。筆者認為,有人在華
文報刊公開發表要“認知兩國”;“《世界日報》、《商報》的“一個中國”立場
受質問,有些媒體公開為其“中華民國駐菲代表”的身份背書,華社深受影響,也
與李代表蒞菲後的積極活動不無關係,李代表也有意無意地把華社分化為對他們友
善和敵視的。筆者認為,李代表沒有檢討自己,而歸咎於華社有些僑團,即本末倒
置,混淆事非,堅持“一中”原則和恪守菲國“一中”政策,是菲華團體人士必然
要認真做到的。筆者前面談到,若以“中華民國駐菲代表”的身份拜訪華社團體,要
讓人接受、認同其身份,即陷菲華人士於不義。筆者日前讀到一篇文章,感嘆“大陸
與台灣領導人雙方以人為本,休兵言和,海峽兩岸春風吹拂,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復興
有望於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遺憾的是,菲律濱有寒流湧動,華人社會深受影響。”
筆者頗有同感,也頗為擔憂。同時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李代表未能與馬英九
政府保持一致,馬英九當局以“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為基礎,與大陸建立互
信,雙方有默契擱置包括“國號”、“主權”等爭議,而李代表卻在各種活動中,
挑起敏感議題的爭議,制造“兩個中國”。 
李代表作為陳水扁下台前匆匆派出一批駐海外代表處的其中之一;是被牽涉導致
“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外交部長”黃志芳、“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下台的台
灣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外交”特大醜聞的前“亞太司長”;也是在二零零零年陳水
扁上台後,即脫離國民黨,效力陳水扁政權的“前朝”官員。筆者贊同《何時感悟
和為貴?》的作者,“籲請李傳通代表公開以堅定的口吻,進一步詳加說明馬英九
政府的兩岸關係走向”。筆者認為,李代表是繼續推行李登輝“兩個中國”,陳水
扁“一邊一國”的路線,或是執行馬英九政府在“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基礎
上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兩岸政策,這也是菲華社團、人士
最想了解清楚的。 


二零零八年八月廿日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