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民族振兴的“软实力”


(董拔萃)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十一日至十二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出席论坛的两岸各
界代表五百三十多人,来自台湾的代表团二百七十人,包括了国民党、亲民党、新
党、无党联盟、民进党籍人士以及业界精英等,既范围广泛,亦极其代表性。而且,
参与采访报道的境内外媒体竟高达七十七家,记者四百多名。历时两天的论坛以文
教为主,经贸为辅。主题为“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内容包括了中
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议题。这
是一次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盛会,无论是在现阶段或今后长时期必将产生
重要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指出: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
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胡总书记五月二十六日会见吴主席时,在“新六点意见”
中又再强调,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既有巨大需求和潜力,也显得更为
重要。我们要比以往更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王毅主任七月十日下午到长沙黄花机场迎接吴
伯雄主席一行时表示,本届论坛以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这是胡锦涛总书
记与吴主席今年五月会谈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
也是需文化动力。可见,在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以文教为主题的论坛举
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以经贸为主题的前四届论坛之后,两
岸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成果源源而至,已形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令人欣喜
振奋的全新局面。然而,良好的两岸关系的永续发展,必然是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
及在其它领域的逐步拓展。笔者认为,为改善两岸关系,实现两岸关系历史性转折
和重大突破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在具里程碑意义的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已首
战告捷。同时,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已经建立,而在现阶段,文教领域的全面
交流合作已显得更为必要和更加重要。

  马英九曾经提到过“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
化。”笔者认为,目前两岸的良好局面,从现象看来,得益于看得见、摸得着、有
直接实惠的经贸往来无可否认。但实际上,文教方面早已“悄然进行”并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贾庆林在论坛开幕式致词中提到,自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八年底,大陆
方面应邀赴台的文化交流项目有四千五百多项,四万四千多人次。大陆有二百九十
八所高校与台湾一百零八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约二万名台湾学生来
大陆就读。由此可见两岸文教交流之一斑。但也可以看出,文教交流,有偏于大陆
方面的单向之嫌,距“正常化”尚需双方共同的巨大努力。此次论坛作为可直接沟
通的平台,达成的共识,有助于今后两岸的文教交流由单向转为双向及有助于拓宽
领域、丰富内涵。笔者认为,假以时日,文教交流后起直追,与商贸往来并驾齐驱,
相辅相成,两岸关系必然有激励人心的新突破、新飞跃。中华文化是无形的精神纽
带,其“软实力”的力度对于维系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朝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十二日下午圆满闭幕。论坛通过了推进和深化两岸
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共同建议”,对于“共同建议”六个方面的二十九条具体建
议。国共两党高层都予以高度肯定,贾庆林主席认为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内
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吴伯雄主席认为:“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在促进两
岸的互信和互惠上有相当重要和具体贡献。”“使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尤其是
中华文化能否屹立于全球多元文化之中,并发挥领导角色的愿景,更充满了信心和
希望。”王毅主任对论坛的成果作了十分精辟的概括,认为“共同建议”充分肯定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新形势下加强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揭示
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文化和民族认同是
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以及是为加强和推动今后两岸文教交流“提出
了总体思路”,“描绘了蓝图”,“打下了基础,”“提出了很好的政策性建议”。


  笔者认为,这次以文教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不仅是新形势下
发展两岸关系的新要求,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的强烈愿望。诚然,正如吴主席
致词中引用的“经济能够帮助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的明天,教育才能保
障我们的后天”。如果用于诠释两岸关系,的确,经贸的交流合作帮助了今天的两
岸关系趋于缓和,并共享经济成果;明天在经济领域合作的深化,包括先进科技的
合作,或许两岸携手可创造出傲人的成就,跻身于领先地位,让世界刮目相看,但
这并不能视之为长远福祉,并不足于永远保障根本利益。惟教育事业的发展发达,
民族文化的认同、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才能繁荣进步,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
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才是中华民族的长远福祉和根本利益之所在。

  笔者认为,此届论坛的亮点,在于不仅是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单纯学术研讨,
而且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无形的文化植被于有形的文化产业,通过两
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加速发展,活跃、领先的文化产业,必将使中华文化得以更好地
传承和弘扬,也得到更广泛地传播。两岸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增强竞争力,力争在全
球多元文化中的领先地位,不仅可“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更重要的是,让世界
更加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点,两岸文教沟通桥梁的建立,通
过交流,增进了解,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必然使
“振兴中华”的共同意志得到更广泛,更紧密地凝聚。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认同中华
民族的必然因素,也是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族全面复兴的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