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海基復談的兩岸新局與思考


(石永生)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6月11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前往北京,與海協會進行中斷近十五年的首次事
務性商談。1993年4月,海協、海基兩會於新加坡「汪辜會談」,兩岸關係邁出歷史
性的一步。此次海協、海基兩會於北京復談,開啟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台灣當局全面否認1992年11月海協、海基
兩會達成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導致海協、海基兩
會停止正常運作,聯係幾近斷絕。2005年汪辜二老相繼辭世,海協、海基兩岸即吹
了熄燈號。3.22國民黨馬英九勝選之後,才重新點燃兩會復談的希望。

海基會在5月26日舉行第六屆第二次臨時董監聯席會議,江丙坤出任新屆會長。而在
大陸方面,汪老逝世後,海協會長一直空缺。兩會復談前,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推
舉陳雲林擔任會長。從這次復談的人事、規格看來,雖然兩會均屬半官方性質的民
間團體,但實質上,幾已是代表官方的談判。「兩岸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兩
項事務性協議的簽署,說明兩岸關係長足發展,也是兩岸新局的里程碑。近60年的
藩籬不僅被突破,並可望逐步撤除,可喜可賀。筆者認為,一旦僵局化解,在正確
的起跑點上,這股合乎時代,順應民意的潮流將勢不可擋,無論以任何藉口,或任
何人為事件企圖逆轉局勢,將會成為兩岸人民的公敵,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11日下午,在江丙坤率領的代表團將抵北京時,李登輝正在島內參觀畫展,這個極
端仇視中華民族,千方百計分裂中國的「台獨」罪魁,在記者的鎂光證前,又厚顏
無恥的重述其「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謬論,表示沒有後悔這樣的提法,並再次否
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強調兩岸之間的談判,「要政府對政府」,不需要海基、
海協兩會。連日來,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發展無可奈何的狀況下,出於「台獨」和
「在野」的必然,對兩會復談說三道四,極盡污蔑、扭曲之能事,甚至無理取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稱:「台灣主權不能退讓」「民進黨再執政時,可以不接受『九
二共識』」。事實說明,民進黨完全沒有接受失敗的教訓,更無反省之意。蔡英文
的言行,已日漸露出其路線為李登輝、陳水扁綜合體的雛型,是堅持「台獨」立場
的本質已在民進黨蠢蠢欲動中呈現。呂秀蓮警告馬英九不要為「三通」而「放棄國
家主權和國家安全。」謝長廷在南部的一次公開露面,仍然不改其尖酸刻薄的本性,
攻擊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而在「立法院」綠委針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發難,一些似
是而非的陳詞濫調,非拾人牙慧,而是李登輝「兩國論」的渣滓。

馬政府執政剛一個月,流年不利,全球通貨澎脹,台灣難置之於外,油價高升,股
市大跌,南部水災,「綠卡」風波,日艦撞船等接踵而來,馬政府、劉「內閣」疲
於應付,暴露出應變及危機處理能力的薄弱。倘若經濟未能好轉,民眾感受不到
「馬上好」,而是更糟,當民怨被民進黨所用,導向對兩岸政策展開攻勢,進行反
撲,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和與大陸「建立互信」的程度,將是真正的考驗。

馬英九在5.20演說中表示,胡錦濤先生談到的「九二共識」,「四個繼續」和「建
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觀點和他的理念相當一致。筆者認為,
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無可置疑,之所以不惜作出犧牲以盡量滿足台灣方面要求的
「對等」、「尊嚴」,最大的原因是願意相信國民黨馬英九對「九二共識」的認知,
是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知。開啟今天走向雙贏的可喜新局,基礎在於兩岸
共同擁抱「一個中國」。

6月12日,當釣魚台國賓館數百名記者見證陳江親切握手,見證陳江簽署二份協議後
互換簽字筆的歷史時刻,我們可以這樣的解讀,困擾兩岸最難的問題已經解決,因
為,這一談判成果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獲得的。從國民黨政權退居台灣,至
1986年7月14日國民黨政府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旅遊和商貿後,兩岸之間的矛
盾僅政治的意識形態,而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企圖分裂中國,涉及危害中華民族
最核心利益的問題是從李登輝、陳水扁在島內執政開始。最核心的問題既已解決,
接下來的事務性或政治議題,無論涉及面多廣,多複雜,再困難,再敏感也都是在
同一屋檐下的家裏事,兄弟之間,只要明大義,具誠意,再難亦易。

「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是超越任何政治議題的根本原則,沒有可模糊的空間,
也不是可擱置爭議的問題,馬英九在民進黨有所求,又有些輿論認為其仍有李登輝
「兩國論」陰影之嫌的情況下,有必要在此時更透徹的闡明,立場的明確堅定,反
而能使民進黨沒有著力點,若鬆動,或退讓妥協,民進黨即有機可乘,得寸進尺。
同時,更能與大陸建立百分之百的互信,無需如臨深履薄,處處設防。海協、海基
兩會復談,新局已經開啟,海外同胞深受鼓舞,卻也極為審慎,總希望能少走彎路,
不走回頭路。筆者認為,雖然「台獨」政權垮台,但仍應密切關注島內政治生態的
變化和台海局勢,在給馬英九目前的兩岸政策掌聲,為他加油,也向他建言。

馬英九在勝選後的第一個記者會上表示,若給他八年時間,會為台灣開百年和平盛
世。四年或八年,一瞬之間。成敗功罪,一念之差。馬英九應把民族利益置之於四
年後的權位之上,義無反顧的以「終極統一」為奮鬥目標,努力夯實基礎,在兩岸
關係轉折的關鍵時刻,無論能做多少,都是功德無量,為民族復興、為國家統一,
才最光榮,才能永恆。同時,拙意認為,時代潮流與機遇使馬英九成為對兩岸關係
舉足輕重的人物,在特殊位置發揮特殊作用,不負眾望,也是其責任與義務。馬英
九的勝選,非一己一黨之能力,把它看成是海內外全體同胞與「台獨」分裂勢力鬥
爭的成果,也絕不會過於牽強。我們期待馬英九先生用智慧與能力繁榮台灣經濟,
以意志與魄力戰勝「台獨」勢力的反撲,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中華民族的發
展史上留下彌路珍貴的印記。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