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去得了嗎?


(董拔萃)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民進党在島內執政七年中,最大的政績莫如近階段如火如荼進行的“正名”運動。
繼所謂的“國營”企業“中國造船”、“中國石油”、“中華郵政”被“正名”后,
各种“去蔣”議題也持續發酵,并興師動將的進行實際作業。台軍方將蔣中正銅像
全面搬离營區,高雄文化中心島內最大的蔣中正銅像被大卸八塊(實際被碎成大小
計三百余塊)。而在七日凌晨零時三十分的暗夜惡火,把有八十年歷史的島內首座
“總統官邸”,蔣介石的“草山行館”燒成灰爐。在這敏感時候,會否也是“去蔣”
的另一手段,當然不能臆測,應留待事實證明,但聯想到民進党粗暴“去蔣”的种
种,卻免不了讓人生疑。日后其他的“行館”會否同此命運,“中正紀念堂”會否
被夷為平地,蔣介石會否被“鞭尸”?對於如此失常的社會,錯亂的民主,變態的
政客,一切都不得而知。依常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尤其自翊為民主社會的台灣,
自謂“民主進步”的政党執政,一些難於想像,不該發生的事,卻實實在在的發生
了,319槍擊案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

在大張旗鼓“去蔣”的同時,“去孫”也不聲不息的進行。“總統府”已將行之多
年的“國父紀念月會”改為“總統府”月會,用一棵台灣本土“真柏”取代原設置
在“總統府”敞廳的孫中山銅像。無論是“鞭尸”、“碎尸”、“焚尸”式的“去
蔣”,或是偷梁換柱、搞小動作的“去孫”,陳水扁當局把“去蔣”、“去孫”作
為“正名”的一部分,以“去中華民國化”,進而“去中國化”。筆者認為,如此粗
糙、荒謬的手法,不僅是今日的鬧劇,天大的笑話,無論在今后的什么年代,后人
了解到這一片段,更會覺得這些“台獨”政客把“去蔣”作為“去中國化”的一環,
純屬無知。雖然蔣介石政權在台灣統治數十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不過是瞬
間而已。如此笨拙的雕虫小技,欲達到把台灣從中國的領土分割出去,簡直是异想
天開。蔣介石的功過,歷史自有定論,亦容許世人在不同角度對其評論,蔣介石銅像
的存廢,同樣可以理性的處理。這是另一碼事。民進党用以打選戰,為逞一時之快,
“去蔣”無异是以類似“碎尸”、“焚尸”的方式來羞辱國民党、攻擊國民党。筆
者認為,除了這些所謂“民主進步”的政客原形畢露之外,亦必然引起島內民眾的
反感。在選戰期間,“正名”、“去蔣”,對于民進党而言,不會是加分,而是失
分。

台灣“行政院”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据說是要去除“國語”和“方言”
的概念,但實際目的是要“去國語化”。“國語”,即“國家語言”的簡稱,目前
台灣官方使用的語言,即大陸的“普通話”,這是名符其實的國語,是兩岸中國人
共同使用的漢字,共通的漢語。“方言”,即“地方語言”。目前,“閩南語”、
“客家話”是台灣主要的方言,這兩种方言,是隨閩、粵移民入台而流傳的,所謂的
“台語”,即地地道道的“閩南話”。在台灣的兩千三百万總人口中,會講閩南語
的約有一千六百万人。他們的祖籍地主要是福建漳泉地區。台灣主要方言之一的
“客家話”,即源於粵閩兩省。

陳水扁當局欲“去國語化”,或許假以時日,他們會把所謂的“台語”作為官方語
言。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台語”就是“閩南語”,這是從大陸流傳到台灣的,
“客家話”也是如此,那么,“閩南語”、“客家話”不同樣也是要“去”嗎?不
僅如此,“原住民語”也不例外,原住民的遠祖,同樣是從大陸入台的。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海峽兩岸地脈相連、血
脈相連、文脈相連”。這是無可辯駁的史實、現實。据資料,在一九七一年和一九
七四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的“左鎮人”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在台灣最早
的人類化石,考古學家發現,“左鎮人”与福建的“清流人”、“東山人”的頭骨
化石為同一起源,認為是在三万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又据《古代周越人与台灣土著
族》一書記載的資料,也可說明台灣土著族多數是在遠古自大陸到台灣的古越人。
“原住民”的遠祖是首先從大陸到台灣,而漢民族是在隋朝才開始移民澎湖地區。
后來,在不同時代,也出現了几次較大規模的漢民族移民台灣的高潮。“台獨”分
子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在鐵的事實面前,他們能否認自己的祖先不是中國人嗎?
而這一糊涂賬他們要如何釐清,他們要用什么理由來自圓其說?

在“台獨”陣營里,包括陳水扁、“四大天王”、“大佬”、“綠委”及一些深綠
的名嘴媒体人,他們對中國恨得咬牙切齒,有的甚至出口污言穢語進行謾罵。特別
在選舉期間,他們以挑起族群對立,制造仇恨來刺激選民,拉抬選情,達到政治利
益。他們毫不忌諱地把年底的“立委”選舉和明年的“總統”大選定調為台灣人VS.中
國人,“本土政權”VS.“外來政權”。這樣的話題竟能持續發酵,“外省藉”莫名
其妙的成為“原罪”,确實匪夷所思。歷史雄辯的證明,台灣的居民,不論哪一族
群,祖先都來自大陸。在島內的几位年過半百的“台獨”梟首及几位上了年紀的
“台獨”大佬,他們可能都在台灣出生,有“土生土長”的优越感,但他們都是大
陸移民的后裔,只是“外省人”在台灣的第几代差別而已。

陳水扁在台南官田的族譜明确記載,其祖先是來自福建韶安磁窯村;呂秀蓮到福建
漳州尋根時,還刻意的喝了口故鄉井里的水,并表示應“飲水思源”;“考試院長”
姚嘉文到福建漳州謁祖時,為姚氏宗祠的修建捐獻一百美元,也刻在芳名榜上。從
這些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們到大陸尋根謁祖之時,有宗祠祖厝可尋,有譜牒可
稽,雖然這些人不在大陸出生,但大陸仍有其祖輩的搖籃血跡。“土生土長”的台灣
人,也是祖先在不同時期移民台灣,一代一代繁衍的。說夸張點,即使這些人不是
由父精母血而來到世間,是直接從土里冒出來的,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也沒有理由
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筆者認為,對於為某种政治利益或經濟利益而背祖忘宗的
“台獨”狂人,出言污辱父母之邦,圖謀撕裂父母之邦,即意味著人格的破產和人
性的泯滅。為維護民族的尊嚴,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應給予嚴厲的譴責。
“去中國化”,去得了嗎?陳水扁當局為“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正名”運動,
“國營机构”正名后,又會有什么樣的“正名”,“正名”運動又能走多遠?

由於台灣的先民主要是從大陸移居台灣的,同時也把大陸的地名搬到台灣。据資料,
以大陸祖地命名的台灣村就有八十六個,以大陸地名命名,或有濃厚中國文化色彩
的大街小巷,各种公共建筑或私人建筑的命名,那就更不計其數,這是否成為下一
波的“正名”范圍。那么,“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曾言自己也要正名,也有人要
陳水扁之子陳致中也要去“中”,這又能怎么樣?再怎樣的改名換姓,不同樣在使用
中國語言文字嗎?再者,台灣目前的公共節日,諸如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等等,
哪一個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難想象,不過中國節日,不使用中國語言文字(包
括屬於中國方言的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語)台灣會是怎么樣?“去中國化”簡
直是無稽之談!

從電視節目中看到,台灣的政客特別迷信,在選舉期間,到各地祠廟燒香點燭,抽
簽卜卦,求神拜佛的,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至今仍樂此不疲。試問,哪一寺廟、
道觀、宗祠的神明、神主与中國的宗教文化和傳統文化沒有關系?家喻戶曉,婦孺
皆知的“媽祖文化”、“關公文化”,不是极為典型的“中國化”嗎!筆者到過台
灣,從高雄、彰化、南投、台中、新竹、台北、桃園走馬看花似的走了一趟,參觀据
說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旗津媽祖廟,也參觀佛光山和中台禪寺等等,印象最為深刻
的是台灣寺廟的建筑、民眾對宗教的信仰,完全不遜色於閩南。另一感覺,若不是
偶爾看到“政府”机關的青天白日旗,或下意識此時身在台灣,無論走到哪里,都
如同是在故鄉閩南的某一城市、或某一鄉村、或是在鄰家做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那么的親近,包括鄉土气息。這并不是台灣很像中國,這是完完全全的体現和證實,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筆者認為,陳水扁當局的“正名”運動已捉襟見肘,所謂的“國營企業”正名后更
具“地方性”,也是得不償失的自我矮化。誰也不會認定這些是“台灣共和國”的
“國營企業”。筆者在二月十三日的專欄文章中提到,如果全面“去中國化”,將
會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憤。試問,陳水扁當局可以篡改歷史,改教科書,但是能禁
止使用中國語言文字嗎?可以不承認是炎黃子孫,但是能把黃皮膚漂白或染黑,能改
變血統、改造基因嗎?可以教唆追隨“台獨”,煽動對大陸仇恨,但是能禁止對於
從大陸傳入的宗教信仰嗎?陳水扁當局為了“去中國化”,可以燒掉蔣介石的行館,
拆毀中正紀念堂,但是能要島內的民眾把記載与大陸同胞血緣關系的族譜和先人的
神主牌扔入火中嗎?筆者認為,“去中國化”作為一場鬧劇,确實有一些人為之搖
旗吶喊,叫好,喊爽,也會有一些人冷眼旁觀,無動於衷。但是一旦触及到根,或是
要刨掉根,那么,陳水扁政權無异於自掘墳墓。

二00七年四月十日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