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二二選舉結果看台灣


(董拔萃)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三月二十二日,馬蕭大贏長昌二百二十一萬票,將成為台灣地區新的領導人。馬英
九當晚在馬蕭競選總部廣場的“選舉結果感恩會”發表“當選感言”稱,這 次選舉
結果,不是馬蕭個人的勝利,也不是國民黨的勝利,而是所有“希望求新求變”台
灣人民的勝利。馬英九承諾在520就任之後,一定會“從感恩出發,從 謙卑做起”。

隨著馬英九勝選後的南北謝票,馬旋風席卷全島。相關馬的話題,媒體鋪天蓋地的
報導。雖然綠營政客,名嘴以憂慮“一黨獨大”,質疑“一中市場”持續對馬蕭進
 行攻擊,但島內外輿論普遍對馬英九勝選後的兩岸關係和島內經濟發展持正面的樂
觀態度。馬英九現象直接反映於島內熱錢湧入、股市大漲、匯市大升、房價上揚,
 近年來因經濟不景氣而倒閉的餐廳酒店陸續恢復營業,看好大陸觀光客來台和三通
後的龐大商機,島內一掃陰霾、民眾重拾信心。據台灣媒體一份民調顯示,百分之
 八十六民眾接受馬英九當選,百分之七十對國民黨未來四年執政有信心,百分之七
十二希望馬蕭優先發展經濟。從民意分析,馬英九當選乃眾望所孚,民眾對於馬英
 九今後的兩岸政策和島內的經濟政策都抱有信心,並予期待。

八年來,陳水扁狂妄傲慢,其政權腐敗無能。意識形態凌駕於經濟民生,為“台獨”
之需而鎖島,經濟下滑、政局混亂、社會空轉、民生凋敝、惡性循環年復一年。 陳
水扁為推行“台獨”,未曾間斷對大陸公然挑釁,導致台海始終籠罩於戰爭的陰影
之中,民眾看不到經濟榮景,甚至不能確保身家財產安全。受夠了八年痛苦煎熬 的
民眾,對民進黨政權從厚望、失望到絕望,而“希望求新求變”。

事實上,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早已覺察到民意之所在。提出了“台灣維新”,
“和解共生”和諸多有關兩岸關係和經貿開放的政見,並就見體項目和時間作 出承
諾,對陳水扁執意推動的“入聯公投”的態度也有所保留。但為了固守深綠票源,
謝長廷又以馬蕭“一中市場”、“兩岸共同市場”為攻擊的著力點,進行抹 黑、抹
紅,污辱中國政府和大陸同胞,及恐嚇台灣民眾。其面目上之猙獰,語言之惡毒,
手段之卑鄙,民眾領略了其奸巧習性,看清其為了選舉利益不擇手段,較之 於陳水
扁有過而無不及。曾多次或明示或暗示之欲與扁切割,並有某些動作,但其層次只
在於“扁長情結”之個人惡好的私鬥,而不在於為公正義理在本質上的切 割,完全
呈現出“陳水扁第二”的謝長廷最終被唾棄,民眾選擇了馬英九。 馬英九勝選的關
鍵無疑在於七百六十五萬八千七百二十四張選票對其信任。從這次選民結構可以看
出,外省人為原罪的魔咒已被破解。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的選民, 高達百分之六十
二把票投給馬蕭。馬英九同時跨越濁水溪,突破藍綠藩蘺。馬蕭在民進黨干將陳菊
當政的高雄市和民進黨視之為精神堡壘的嘉義市獲勝,說明南部綠 色版塊已經鬆動,
藍綠的支持者不再熱衷於意識形態的纏鬥,而逐漸向往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經濟的共同目標。

台灣經濟發展的前途在於大陸。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兩岸經貿的良好合作,都必
須建構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從這一次謝長廷針對“一中”主打的“悲情 牌”、
“挑釁牌”、“恐嚇牌”全然失效,選舉順利進行,平和落幕可以看出民眾回歸於
理性和民主素養的提升,對“一個中國”也逐漸有較正確的認識。大陸絕不 容許台
灣走向“法理台獨”,或進行“實質台獨”,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不被分割,中華民
族不被分裂這是至高無上的核心利益。島內更多的民眾不再輕易受煽動,不 把本土
等同於“台獨”,不盲目的支持“台獨”,這是台灣之幸,也是今後兩岸關係發展,
開創雙贏共榮新局在島內有了更好的基礎和氛圍。

322選舉出乎意料的順利、和平,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是,陳水扁為了民進黨能延續
執政,庇護其貪腐罪行不被清算,以“入聯公投”綁“大選”,這種將導致 台海戰
爭的“台獨”冒險舉動,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憂慮和高度警惕。海內外中華兒女的
強烈反對和譴責,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和密切注視,迫使陳水扁當局不敢輕 舉妄動,
“奧步”難於施展。國際上維護和平的正義之聲戰勝島內邪惡的分裂勢力,海內外
中華兒女捍衛一個中國原則,有效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外部的大環 境、大氣氛
也是有助於馬英九勝選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於馬英九秉持反對“台獨”,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立場。在民族大義的
原則上,大陸方面對於馬英九在選舉前後不少意識形態濃厚、不利於兩岸和談,不
 利於兩岸關係良好發展的偏激言論給以最大的包容和體諒。對其不搞“台獨”,願
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有信心,有期待。相信只要能坐下來,兄
 弟之間沒有什麼談不攏和解決不了的問題。

馬英九在勝選後隔天上午舉行的記者會表示,上任後,期盼與大陸就兩岸共同市場、
軍事互信和平協定,以及台灣國際發展空間進行談判,並重申支持兩岸“一個中 國、
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事實上,海協、海基兩會九二年達成的共識是各自以
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於台灣有關方面在後來說 成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和對“一個中國”涵義的理解,大陸是不同意的,大陸方
面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強調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事務 性
的商談中,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

歲月蹉跎,轉眼又過了十六春秋。國民黨在二零零零零年失去政權之後,今年又將
重新執政。海協、海基兩會復談已勢在必行。“九二共識”又再成為焦點議題。筆
 者認為,雖然兩岸對“九二共識”的解讀存有差異,兩岸關係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但只要有“一個中國”為基礎,大陸方面對台政策必然會更靈活更務實,釋出更 大
的誠意和善意,給予更多的包容和配合。在兩岸事務上的商談創造更大的模糊空間,
完全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涵義是目前發展兩岸關係最務實和最有效的辦法。 與此
同時,馬英九在兩岸關係極為敏感,島內政治生態和國際因素十分復雜的情況下,
以民族大義為最高准則,以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 前提,
在處理兩岸關係的事務中,拿捏好什麼可以說不可做,什麼只可做不必說,什麼不
該說也不該做,什麼要大聲說也放手做。一切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行亦尤為 重要。

馬英九曾提出的“相互承認”或“互不否認”都不切合實際,間接承認“兩個中國”
或不否認“兩個中國”的存在絕對不可行。中國只有一個,既有一中共識,絕無 必
要節外生枝,把問題復雜化。確認一中,堅持一中,而在事務上商談中不討論一中
的涵義是最好的辦法,這是大陸方面能夠作出的最大讓步,也是台灣方面沒有任 何
理由可不接受的。筆者認為,“不統、不獨、不武”並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世
間的一切都在變,不進即退。你不促進統一,分裂勢力欲推動獨立,在兩股力 量的
較勁中,倘若“台獨”再度猖獗、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以非和平方式及其
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即勢在必行。執政後的國民黨,必須有 一套
全新完整的政策論述,重新闡明“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
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之原則。在具體政策方面(特別是有關兩岸的經貿政 策)
能說服民眾,並被認同支持,只有明確的目標,兩岸的關係才能步入正軌順利發展。
我們期待馬英九不辜負兩岸同胞的厚望,有智慧化解島內極獨勢力的反撲和 其他因
素的干擾,帶領台灣走正確的路,成為有功於推進中國統一大業的社稷之器,而不
僅於蕞爾之才。

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再強調:中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家統一,人
民便幸福,不能統一,人民便受害,人民最終會選擇什麼,島內的任何政黨和政治
 人物他們都清楚得很。馬英九若無把握好機遇,以大氣魄、有大作為,在歷史的長
河中即如一瞬即逝的流星,或許若干年後,機遇眷顧於接受慘痛教訓,迷途知返而
 放棄“台獨”主張的民進黨,眷顧於民進黨能以民族大義為重、有遠見,夠膽識的
政治新星也未嘗不可能。520後,台灣將有一個新的開始,期待馬英九先生一 馬當
先,帶領台灣走出困境,沖破藩蘺,奔向兩岸共同繁榮進步的康莊大道。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