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 讀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之感想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首都隆重紀念《告台灣同胞書》三十週年座談會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 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這一天,祖國改革開放剛走過整 整三十年。回顧崢嶸歲月,重溫歷史文獻。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 改革開放路線,十二月二十二日發表的公報中,在對台政策方面指出:“隨著中美 關係正常化,我國祖聖領土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的前景,已經進一步 擺在我們面前。全會歡迎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本著愛國一家的精神, 共同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貢獻。”這一召喚,海內外炎黃子孫雷厲風行。踴躍投 入於祖國改革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時代浪潮,三十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共同鑄就 了偉大中華的崛起和輝煌。 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自從一九四九年台灣 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不能團 圓,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巨大的損失。”“近三十年台灣同祖國分離,是人為 的,是違反我們民族的利益和願望的,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三十年後的今天, 字裡行間,親情的呼喚,熱切的期盼,仍讓人震撼不已,感慨萬千。 三十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盼望早日結束這令人痛心的局面。”“希望雙方盡 快實現通航通郵”、“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在去 年十二月十五日兩岸全面三通,這些期盼基本實現。三十年前《告台灣同胞書》提 出“商談結束軍事對峙狀態。” 隨著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廣被兩岸 同胞理解與擁護,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已成為不可拂逆的主流。胡錦濤主席在紀念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六點對台政策方針:一, 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三、弘揚中華 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五、維護國家主權、協 商對外事務;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筆者認為,這是對近六十年來對 台政策的高度概括和詮釋,並賦予新時期的內涵和意義;是對今後對台政策全面而 精闢的論述,並指明兩岸關係發展的路向。這是對台工作綱領性的文獻,也是海外 反獨促統的指導方針。 胡錦濤主席說:“《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標誌著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理論和實 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三十年過去,兩岸從“軍事對峙”、“老死不相往 來”到全面三通,廣泛交流合作,從維持“和平穩定”進而“和平發展”,可以說,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年後的今天,兩岸關係已進入和平發展的嶄新時期。我 們回顧三十年前的風雨坎坷,也由然地憧憬再過三十年的昇平榮景。我們有理由相 信,只要確保和平發展環境,深化和平發展內涵。由事務協商到政治談判,走向和 平統一的路將會越走越寬廣,實現和平統一的目標也會越來越近。 筆者以下談對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的幾點粗淺理解。 “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重要講話的核 心,也是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的意義之所在。無論是結束軍事對峙、謀求和平發 展,實現和平統一,目的都在於維護一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個中國”, 古往今來、對於中華民族而言,是十分神聖的。在古代,中國盡管有三國、兩晉, 南北朝等歷史上的分裂,在近代,中國盡管曾經被外族入侵,被割讓,被殖民。燹 火肆虐、山河破碎,但一個中國的框架沒有因此消失。在現在,雖然大陸與台灣尚 未統一,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退據台灣,仍然沿用“中華民國國號”,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後取代“中華民國”,得到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 國仍然是家喻戶曉的國際常識。海峽兩岸“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無 損於一個中國框架的存在。我們從一貫來的對台政策,胡錦濤主席的重要講話,及 海內外反獨促統運動可以看出,一個中國原則對於國家和民族至關重要,是不能妥 協或退讓的核心利益。筆者認為,在今後的反獨促統工作中,對於任何可能造成 “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徑都必須繼續堅決地反對。 隨著兩岸關係深入發展,面對的已不僅於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政治協商,軍事互 信,國際事務等議題也已擺在眼前,這必然要觸及的,也已必須面對。胡錦濤主席 強調:“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 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筆者認為,對於“一個中國框 架”有正確理解極為重要,一個中國的框架就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 胞同為這個家園裡的主人。“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就是兩岸關係不是中 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兩個國家關係。只要明確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是什 麼,恪守這個原則,不蓄意制造可模糊,或可搖擺的空間,那麼,政治互信即可建 立,政治協商或政治談判的最大障礙即已基本清除。在軍事方面,胡錦濤主席“再 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台灣當局應作出較為務實的 積極回應。在之前至今,台灣領導人,藍綠“立委”、或島內的一些媒體,似乎都 把大陸是否撤飛彈作為指標檢驗大陸。筆者雖然在較早前曾為文認為在不影響國防 的情況下,撤除部份飛彈亦未嘗不可。但筆者仍認為,這樣的要求不甚合理,亦有 失偏頗,這裡先不談台灣方面仍在積極軍購並繼續研發高新武器。在馬英九剛上台 一個月的“漢光24號”軍演的電腦兵推,仍然把大陸當成假想敵。筆者曾為文認為: “雖然‘漢光24號’仍以大陸為假想敵,但基於馬政府剛上台,尚且兩岸之間尚未 進入到簽署和平協議,終止敵對狀態的階段,盡管與兩岸關係緩和的趨勢南轅北轍, 氣氛完全不和洽,還是應以平常心看待。”筆者也希望在今後“漢光軍演”之時, 兩岸關係已發展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終止敵對狀態,不再以解放軍為假想敵,軍 演的項目在於防患外侵、反恐、護漁、救難,同時也防患“台獨”分裂勢力在島內 制造動亂或發生“台獨”事變。目標在於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維護中華民族的利 益和中國領土完整。半年來,兩岸關係發生積極變化。鑒於台灣方面一再要求大陸 撤飛彈,筆者認為,目前撤下部份飛彈的可能性已較大。但凡事應有理有節,軍事 互信應體現出“互”字,不應強調某一方要做某一件事,應坐下來談,包括撤飛彈 在內的其他軍事互信議題。 筆者認為,胡錦濤主席的呼籲,是親情的召喚,是和平的召喚。將會得到國際社會 的讚許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同聲相隨。因為,正如前外長李肇星說的,世界最大的 事莫過於和平。也正如著名台灣問題專家陳孔立教授說的,兩岸最大的事也莫過於 和平。筆者認為,台灣當局對此應該會有善意的回應。筆者在近二十年前曾作詩贈 台胞謁祖團,憧憬台灣海峽“漁歌互答海波平”的昇平景象。在半年前,曾希望台 軍的演練不再以大陸為假想敵,而是為防患外侵、反恐、護漁、救難,防患“台獨” 動亂或事變。讀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筆者更深信憧憬與希望都將實現。進而相信, 只要兩岸領導人都有誠意,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即 使在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兩岸軍隊都有可能進行軍事交流,共同維護台海地區安全, 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方面,胡錦濤主席表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 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筆者認為,這是 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顧及台灣同胞利益的又一具體表現。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 事國之一,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聯合國憲章》和相關國際法,不助長分裂 勢力造成更多的紛爭影響國際秩序的前提下,對於諸如兩岸尚未統一,政治對立尚 待解決,但又已建立“一個中國”為基礎的政治互信特殊情況下,以其在聯合國的 影響力,積極協助台灣地區以適當的名稱加入一些不是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 織或參與活動。經雙方協商,相信有智慧找到好辦法。筆者認為,只要一個中國的 政治互信基礎穩固,台灣方面對於大陸的善意以誠相待,不做小動作或誤導輿論, 造成在國際上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假象影響兩岸關係正常發展,今 年五月份的WHA及9月份的聯大會議,只要不違反大會規則,台灣作為觀察員參與活 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以上是筆者的幾點粗淺見解。胡錦濤主席的講話,還有許多 重要的內容,諸如“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希望 民進黨認清時勢,停止‘台獨’活動,只要放棄‘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作出正 面回應。”“繼續反對‘台獨’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對 胡錦濤主席的重要講話應認真學習,正確理解、深入領會,也應廣泛宣傳,積極行 動,把反獨促統推向新的歷史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努力。 二零零九年元月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