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國民黨重塑黨魂浴火重生


(董拔萃)



欢迎阅览【董拔萃专栏】

  去年11月29日的“九合一”選舉改變了台灣“藍大於綠”、“北藍南綠”的政
治生態。跨越濁水溪向北擴展的綠營士氣大振。挾勝選餘威,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
覬覦已久的2016年“大位”志在必得。在國民黨方面,馬英九12月3日辭去黨主席為
敗選負責。國民黨副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在21日登記參選黨主席補選,亦料將在
1月17日能順利當選。

  “九合一”被視為2016年“大選”的前哨戰。因而,雖塵埃落定,但選後之藍
綠動態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仍備受關注。國民黨能否在重挫中深刻反省,找到方向,
明智抉擇,走上正確道路,海外華人僑胞尤為關注。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如此慘敗,很難用某個單一原因來解釋。即使歸納為
馬當局政績不彰,輸掉民心;“馬王政爭”,高層撕裂;泛藍不和,形同散沙;深
藍不滿,鐵票流失等幾個方面,及諸多來自於綠營的因素,但這些都不是深層的根
本因素。“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我檢討,找出病灶,刻骨療傷,才能在痛定
思痛中浴火重生,振翼奮飛。否則,若繼續囿於成見,陷入迷思,必將在惡性循環
的怪圈中耗損至燃成灰燼。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6年後,台灣民眾“無感”經濟利惠,馬當局政績不符
期待。“換人做做看”,按理說,這也是正常的。但要害是,現實中的台灣仍處於
非常時期。自李扁執政20年後至今,“兩國論”、“一邊一國”的遺毒仍然十分嚴
重地禍害台灣。台灣已變成一個政治生態極為複雜的畸型社會。“台獨”勢力得於
頑固地存在,並以各種方式繼續分裂活動。“台獨”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
大現實威脅和台海安全的最大隱患,但並沒有引起台灣民眾的高度警惕,更未能凝
聚起強大的正義力量予以遏制。

  馬英九反復強調所謂的“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九二共識的
一中各表”是“不變的堅持”。民進黨在2008年陳水扁“急獨”路線徹底失敗後,
隨即戰略“轉型”。不再叫喊要“台獨”,而聲稱“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的
共識,也是台灣的共識。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目前‘憲法’
稱‘中華民國’”。所謂的“轉型”,就是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搞“台獨”。
大陸方面出自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誠意和盡最大努力顧及台灣同胞利益的善
意,冀馬當局能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由“求同存異”進而
“求同化異”,循序漸進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

  但是,馬英九所謂“不變的堅持”之兩岸政策,缺乏誠意的“各表”,使兩岸
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未能夯實,不能旗幟鮮明地堅持“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
給民進黨的戰略“轉型”找到著力點。不符邏輯的“三不”,拒談統一,虛化反
“獨”立場,無異於對“台獨”的包容。諸如對“去中國化”的教科書不能徹底修
正,放任“台獨”教育對青少年的毒害,其惡果已顯現在“九合一”選舉年輕族群
選票的流向。

  無可否認,6年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深入人心的,其成果也是馬當局政績的
亮點。但遺憾的是,潮流所至,卻因人為因素而未能順勢而上。曾三度納入國民黨
政綱,並宣示“全黨將全力推動”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卻一直停滯在經濟
文化層面。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馬英九採取回避、退卻。

  筆者曾為文批評馬英九“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與祖國大陸漸行漸遠,而與堅
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卻‘相向而行’”。因為,馬英九的“各表”,強調一個
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又不敢確認國家的統一終極目標。反“台獨”亦僅於“不
推動”。這樣的政治立場,與民進黨現階段不公開宣示“台獨”,認為“‘中華民
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已難以涇渭分明。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
馬英九,不能旗幟鮮明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義無反顧地反對“台獨”,維護國家
民族的統一,國民黨因此喪失了黨魂,成為一個沒有理想目標,沒有主心骨,缺乏
戰鬥力的政黨。“九合一”選戰,深藍極為不滿,“中間”不予支持,無疑是慘敗
的重要原因,而根由即是出自於所謂的“不統不獨”。

  朱立倫在登記參選黨主席後指出,為了國民黨全黨的共同理念,一定要找回創
黨精神。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締造中國國
民黨和中華民國,創立“三民主義”。中山先生把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作為矢志終身
的奮鬥目標。辛亥革命後,中山先生第一個喊出“復興中華,統一中國”的口號。
“復興中華,統一中國”是中山先生的思想核心,也是國民黨的創黨精神。歷史證
明,中國國民黨在“創黨精神”的指引下,就能走上正確的道路為國家民族作出貢
獻,取得成功。1924至1927年的國共合作,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向前發展,取得北
伐的勝利。1937至1945年的國共再次合作,共同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的
勝利。歷史也證明,國民黨一旦喪失“創黨精神”即輸掉民心,亦必然走向失敗。
中國國民黨作為中國的一大政黨,一旦偏離正軌,國家人民也一同遭殃。中山先生
“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就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可謂至理名言。

  就近而言,2008年國民黨在島內重新執政,不正是在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反對
“台獨”的鬥爭中獲得的嗎?其時馬英九聲望如日中天,支持率58%。“九合一”的
慘敗,無異於是喪失“創黨精神”所致。馬英九支持度滑至9%,也失去了黨員的信
任,黯然辭去黨主席。朱立倫先生清醒地意識到“創黨精神”的重要,強調現階段
最重要的是要找回來。若能真真正正領悟“創黨精神”的精髓,矢志於繼承中山先
生“復興中華,統一中國”的革命事業,必能大有作為。

  事實上,朱立倫要找的“創黨精神”一直是存在的,而且是明擺著的。“憲法”
增修條文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在目前國家尚未統一之時,確認國家統
一的最終目標。國民黨黨章之“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共同為中華民族之
整體利益而奮鬥”。《國統綱領》之“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
的發展”,“促成國家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諸如種種,無不是“創黨精
神”的體現。國民黨只有以“創黨精神”重塑黨魂,才能有奮鬥目標,才能有凝聚
力、向心力、戰鬥力。

  中山先生告誡:“國家一天不統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統一成而後一切
興革乃有可言”。在兩岸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歷史機遇中,在統一後共同實現
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國國民黨,
作為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的忠實繼承者的中國共產黨,在這新的歷史時期,亟
需第三次的真誠合作,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新任的國民黨主席任重道遠。筆者認為,應以堅
持“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為基礎,以國共論壇為平台,以落實中國國民黨在17至
19次全代會三度納入政策綱領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之“和平協議”和“軍
事互信機制”為契機,開拓兩岸和平發展的全新局面。只有旗幟鮮明地堅持一中原
則,反對分裂,採取措施打擊“台獨”,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轉機。找回
創黨精神以重塑黨魂,是中國國民黨浴火重生的不二法門。
歡迎閱覽【董拔萃專欄】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NACPU),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