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關系、兩岸關系形勢當前因美國忙于處理其他优先事項會有所緩和, 但中長期看都將更加嚴峻。這是由中美關系的結构性矛盾、美國的霸道文化与行為 邏輯、打“台灣牌”成為美國實現國家戰略的性价比最高的手段,以及兩岸關系的 結构性矛盾、台灣社會生態的質變、民進党當局借机謀取台灣獨立的企圖所決定的。 在美國對華戰略根本性改變、台灣社會生態質變的背景下,美台相互勾結、相互利 用比中美建交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有需求,也更加強勁。實踐中,美國正在嘗試 “雙重承認”的兩岸政策,台灣民進党當局不僅“依美謀獨”,而且“聯美遏陸”。 就中美關系走向而言,總体上看,近期中美關系因全球化形成的利益關系將維持斗 而不破的局面;中期中美關系因不可調和的結构性矛盾可能破局;遠期中美關系將 會在“修昔底德陷阱”問題解決之后重建。就兩岸關系而言,由于台灣社會生態結 构已然質變,進入“政治正确”收獲期的民進党等綠營政治勢力不僅有可能長期執 政,而且必將趁机進一步在島內外大搞“台獨”分裂活動。而台灣社會生態結构質 變造成兩岸之間主要矛盾性質質變,從先前爭奪國家代表權的矛盾為主,演變為分 裂國家主權与維護國家主權(追求統一与追求獨立、分裂与反分裂)的矛盾為主, 這必將迫使大陸強化“反獨促統”。已經呈現的兩岸關系對抗發展必將進一步升級。 拜登及民主党已經執政。各方多認為,在拜登及民主党治下,美國對華政策進而對 台政策會有不同于代表共和党且反建制的特朗普的做法,因而中美關系、兩岸關系 可能呈現不同的局面。但本人認為,中美關系、兩岸關系形勢當前因美國忙于處理 其他优先事項會有所緩和,但中長期看都將更加嚴峻;這是由中美關系的結构性矛 盾、美國的霸道文化与行為邏輯、打“台灣牌”成為美國實現其國家戰略的性价比 最高的手段,以及兩岸關系的結构性矛盾、台灣社會生態的質變、民進党當局借机 謀取所謂台灣“國家正常化”(台灣獨立)的企圖所決定的。 一、中美結构性矛盾性質与中美關系的走向 眾所周知,近40年來,中國大陸不斷崛起,并有超越美國之勢,客觀上相應導致國 際政治經濟格局与游戲規則逐漸改變。2010年以來,美國認定這种態勢与改變總体 上有損于美國的霸權戰略与國家利益,并認為其前期的旨在和平演變的接触交流政 策總体上失敗了。戰略与利益之爭,加上中美之間在文化理念、价值標准、社會制 度、意識形態等發展道路層面的固有分歧,以美國2017年底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2018年初的《國防戰略報告》為標志,“新冷戰思維”成為美國共識。美國明确把 中國大陸作為其第一位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這是美國對華戰略轉折的標志。2020年 5月發布《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方針》,這是美國對華戰略穩定的標志。2020年 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發表了“新鐵幕演說”,或“新冷戰檄 文”,呼吁“自由世界”形成“民主聯盟”以遏制中國,并离間中國人民与中國共 產党、中國政府的關系。這清楚表明了當下美國眼中的中美關系性質,表明了美國 對華戰略与政策的根本性改變,已經從先前的旨在和平演變中國大陸的接触交流政 策根本性地改變為了旨在遏制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政策。這种改變加上近3年來 美國對華所展開的一系列相應的行動也清楚表明了中美已經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而美國的霸道文化与“你強大就對我不利”行為邏輯,決定中美關系的結构性矛盾 不可調和。正如大家所見,遏制圍堵中國大陸發展已成美國共識,美國對華已經開 始了“新冷戰”。中美關系不可調和的結构性矛盾決定中美戰略競爭不得出結果就 不會停止。在此背景下,今后的中美關系將主要圍繞“修昔底德陷阱”的解決而展 開,期間可以緩沖矛盾的就是全球化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經濟利益 關系,但經濟利益關系不足以解決矛盾,不足以阻止中美沖突与對抗。唯一可以謹 慎樂觀的是,中美相互可以毀滅對方的實力可以讓奉行現實主義的美國放棄直接訴 諸軍事戰爭的解決之道(但可能尋求代理人戰爭來達成目的),這基本上保證了中 美不得不尋求解決矛盾的和平但痛苦的方式。循着上述邏輯,總体上看,近期上, 中美關系因全球化形成的利益關系將維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中期上,中美關系因不 可調和的結构性矛盾可能破局;遠期上,“修昔底德陷阱”問題解決之后中美關系 將會重建。 當前,美國需要优先處理新冠疫情、經濟恢复、社會分裂与盟友修复等問題,應不 克把主要精力放到處理中美關系議題之上。但隨着上述优先議題的成功處理或處理 失敗,美國很可能再把中美關系問題提上主要的議事日程。 近期上看,鑒于現實中的巨大的中美關系利益暫時難以割舍,在當前的諸多國際事 務中又多离不開中國大陸的合作,奉行現實主義的美國因此不會讓中美關系破局, 但會展開全面的對華冷戰、競爭与遏制。美國對華政策因此從先前的接触与演變相 應調整為接触与遏制,采行既接触但更遏制的政策取向,并企圖通過強化遏制從接 触中尋求更多利益。為此,美國不僅正在利用各种机會与條件,以打“組合拳”的 方式,而且將中美利益沖突拉高到國際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抗,企圖以“國際聯盟圍 毆”方式,包括采取“离岸平衡”策略,正在訴諸或將要訴諸貿易牌、投資牌、金 融牌、科技牌、人權牌、民主牌、台灣牌、國際牌等种种籌碼,或已經或正在或將 要開啟貿易戰、投資戰、金融戰、科技戰、新疆戰、香港戰、台海戰、南海戰、東 海戰、印度戰等,從內部分化到外部聯盟,不斷強化對中國大陸的遏制。 在美國的文化与邏輯下,中國的強大就是對美國的威脅与不利。因此,中期上看, 中美關系將因中美之間不可調和的結构性矛盾不僅不容樂觀,而且很可能破局,除 非中國完全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但中國應不太可能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因為那 意味着放棄“中國夢”,包括“复興夢”与“統一夢”。在中美戰略競爭的過程中, “台灣牌”會被美國一直打下去,除非兩岸統一了。美國認為“台灣牌”是性价比 最高的一張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美國新近的种种涉台立法和涉台行動來看, 美國正在嘗試“雙重承認”的兩岸政策。事實上,新近的种种涉台立法正在為美國 各個体系開展与台灣的正常化關系提供法源依据,也是“雙重承認”在立法層面的 先行嘗試。而新近的美軍首次穿着軍服在台灣開展的聯合軍事訓練、美國軍机借故 起落架故障向台灣請求迫降台灣、美國衛生部長及副國務卿先后訪台、台美經濟繁 榮伙伴對話,既是在試探大陸底線,也是美台關系正常化在實踐層面的嘗試。 遠期上看,“修昔底德陷阱”問題解決之后,中美關系將重建。中美戰略競爭的結 果,如果中國胜出,而且兩岸統一了,美國才會放棄台灣這顆棋子,中美關系將實 現真正的正常化,中國得以實現复興目標;但如果中美關系破局后再去解決台灣問 題,美國出兵協防台灣將是大概率事件,中國大陸基本上不可避免地會付出巨大代 价。中美戰略競爭的結果,如果美國胜出,中國大陸不僅“复興夢”而且“統一夢” 都將難以實現,而“台獨”勢力不僅在中美關系破局時可以實現台美關系正常化, 而且在美國的支持下有可能實現所謂的台灣“國家正常化”(“台獨”)。 就美國對華戰略与政策對中國大陸的打擊危害程度而言,兩害相權取其輕,筆者宁 愿特朗普連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其實是一個不懂經濟學、更不懂國際關系學的典型 商人,他在打七傷拳,傷人也傷己;在打亂拳醉拳,既傷對手也傷盟友;因實力相 對衰落,在多邊体系中難以主導并為省錢而不斷“退群”,放棄大國責任,改采雙 邊單挑方式,試圖基于相對實力优勢迫使他人就范,建构有利于自己的新的游戲規 則。特朗普如此行為,一方面造成美國軟硬實力加速折損,另一方面也很難形成聯 盟遏制打壓中國大陸。事實上,面對全球化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 格局,歐盟、日本等傳統盟友也不得不謹慎行事,即便美國在近期上也不敢貿然与 中國大陸破局脫鉤。而以拜登為首的建制派雖然表面上行為可預期,會相對遵循多 邊規則,但更會理性思考并采取不傷及自身或盡可能少傷及自身的方式,并修复与 傳統盟友關系,進而更易形成新聯盟,從而更為有效地遏制打壓中國大陸。 二、兩岸結构性矛盾性質与兩岸關系的走向 在美國對華戰略根本性改變的同時,民意調查及台灣歷次“大選”的結果都顯示, 台灣社會生態結构已然發生了几個重大質變:一是政党發展方面,在“國退民進” 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國強民弱”到“國弱民強”的質變;二是意識形態方面,在 “藍消綠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藍大綠小”到“藍小綠大”的質變;三是國家認 同方面,在國家認同疏离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兩岸一國”到“一中一台”的質變; 四是統獨意愿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追求統一”到“追求獨立” 的質變;五是統獨力量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統大獨小”到 “統小獨大”的質變。 台灣社會生態結构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基本上直觀地体現在圖1所呈現的歷屆大選 中國民兩党或藍綠兩大陣營所推出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得票率及圖2所呈現的 所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兩党或藍綠兩大陣營“立法委員”的席次的此消彼長 的變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