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民黨找不著北已經30年了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真的迷惘了,找不著北。冰凍三尺,非 一日之寒。國民黨從李登輝擔任黨主席時,身分、精神、價值就開始迷茫了。 事實證明,對國民黨整體而言,李登輝要的是裂解中國國民黨,扶植一個去除 中國元素的國民黨或新的台灣國民黨。就歷史文化而言,李登輝要的是去中國化, 他推動在教科書加入“認識台灣”,最終目的不衹是“認識台灣”,而是要“不認 識中國”。就其個人來說,李登輝希望的是“去中入日”。就憲政而言,李登輝帶 領國民黨與民進黨合作,進行了六次的“修憲”,破壞了“中華民國憲法”的若干 結構。就兩岸關係而言,李登輝用“國家統一綱領”唬弄當時國民黨的非主流派, 為的是鞏固其在黨內的權力,與“統一”一點關係也沒有,他追求的是分離主義的 “兩國論”。 作為黨主席的李登輝,一棒就把國民黨給敲昏了。即使開除了李登輝,但是後 來的國民黨黨中央仍是頭冒金星,不知道自己是誰,也找不到方向了。 李登輝以後是陳水扁的八年。作為在野、但當時在“立院”仍是多數的國民黨, 沒有利用“立院”的優勢對歷史文化教育進行糾正,而且還配合民進黨再一次的 “修憲”。依照已過世的“憲法”大師胡佛教授的說法,七次“修憲”後的“憲法”, 已經成為一個“飄浮的“憲法”,不知道要飄到哪裡去。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所做最 大膽的一件事,反而是2005年連戰的大陸破冰之旅,兩岸關係往前推了一步,也凸 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可以發揮的優勢。 接下來的馬英九八年執政。事實證明,馬英九在歷史文化教育書上,沒有做到 撥亂反正,馬英九的中國國民黨也不敢說出“我也是中國人”,在其八年任內,台 灣人民對於身分認同較之陳水扁時期更為向“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傾斜。在 兩岸關係上,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然擴大了兩岸的交流,但是 由於國民黨中央不能、也不願與北京就“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進行政治 對話,致使兩岸關係無法從敵對走向和平。“衹經不政”的作為,使得兩岸關係發 展的基礎甚脆弱,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使得國民黨執政時所推動的兩岸關係繁榮 光景有如曇花一現。 李登輝抽離了國民黨的核心思想,接下來的馬英九等幾位主席,除了洪秀柱一 再呼籲重新找回黨德、黨魂外,所有的黨主席對於黨的中央思想、基本路線都不願 著墨,想的都衹是如何才能爭取到最多的選票,在他們心中。選票比黨的理念重要 得多了。 2016年以及2020年的兩次大敗後,國民黨的思緒與腳步更亂了,“選票至上” 的考量,使得國民黨認為“人多的地方就是北”。因此,無論在歷史文化、兩岸關 係、“憲法”結構上,黨中央的想法就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他們認為衹有這樣, 選民才會轉向,才能夠得到更多選票。 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個人當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原先支持民進黨,或不支持 國民黨的人,不會有多少人將因而轉向支持國民黨,原有的藍營忠貞堅定支持者反 而會失望離開。但是,當權的黨中央不這樣認為,他們想的是,台灣選民無論對歷 史文化、兩岸關係定位,以及“憲法”結構的認知,都已經難以扭轉,因此,必須 要向民進黨的論述靠攏,如此才能爭取到最多數的選票。 二、民進黨“以為的北”及其戰略與戰術 相對於國民黨找不到北,民進黨自認其方向是正確的,認為他們已經找著了北。 在策略上,民進黨選擇不冒進,而是用行穩致遠的方法來追求。 民進黨的策略一直很清楚。“台獨”、“反統”是區隔與國民黨之間最大不同 的工具,要“台獨”就必須反統,要反統就必須反中,要反中就必須親美。反統就 是要強調台灣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沒有必然統一的問題;反中就必須要 有強大的武力,以及把大陸塑造成對台灣威脅最大的敵人,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力 不足,因此衹能寄望美國的保護,親美其實就是完全依附於美國。 但是另一方面,民進黨也瞭解到如果真的走上法理“台獨”,兩岸之間必然是 武力衝突,而且不能保證美國一定會出兵協防台灣,因此,民進黨的戰略構想就是 爭取時間,等待機會。 民進黨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戰術作法也很明確。其作法為:第一、在立場上, 堅決不宣示法理“台獨”,但做事實獨立的宣示。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後,不再多 提要追求“台獨”,而主張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應該“維持現 狀”。結合“中華民國”與台灣,企圖以“中華民國台灣”來逐漸取代“中華民國”。 第二、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強化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與宣傳。把“台灣史-中國史 -世界史”的結構換成了“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並大力宣揚“台灣人不是 中國人”的身分認知。第三、在憲政上,解構“中華民國憲法”,讓“中華民國憲 法”的結構徹底崩解。主張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就是民進黨解構五權 “憲法”的重要一戰。第四、在政治上,強化台灣人民對於大陸的敵對意識,通過 《反滲透法》等一系列措施,縮緊兩岸交流,強化兩岸敵對的意識。第五、在對外 關係上,與美國堅定地綁在一起。大量向美國購買軍備,僅2019年一年,軍購就高 達近100億美元。第六、也就是最具指標的,即在政黨競爭上,分裂中國國民黨或壓 制讓其成為小黨,從此即不能再威脅民進黨執政。近年來,民進黨政府不惜違法對 國民黨抄黨產或剝奪藍營支持者軍公教的退休金,即是為此目的而服務。 在未來期待上,一方面期待中國大陸內部出現分裂、動亂,甚而政權崩解,使 得大陸無暇關注台灣;一方面期待美國能夠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成功地壓制北京 的作為,如果美國的壓力能夠促使大陸屈服,民進黨就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兩 岸的距離愈來愈遠,讓“台獨”的土壤更為豐沃。 自2010年中國大陸的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後,美國認為維護自己的全球霸 權已是刻不容緩,“重返亞太”、追求“亞太再平衡”成為美國要遏制大陸的說辭。 以“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自居的特朗普總統更是開啟對中國大陸全面性 的組合拳鬥爭,全方位的拉幫結派。組合拳包括經貿、科技、南海、香港、新疆、 台灣等事務,拉幫結派包括五眼聯盟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日 本、韓國、南海諸國、印度、歐洲。而在這些鬥爭中,最敏感的就是台灣,最願意 無條件配合美國的就是民進黨政府。 美國目前當然需要台灣,對於美國而言,台灣既是中國的內部,也是中國大陸 的外部。台灣與大陸的敵對決裂,比組合拳裡的任何一種拳對中華民族的傷害都大, 比起美國所有的結盟對象,台灣最能觸動大陸的神經。因此在美國的主導下,當前 美台關係成為自1979年以來最密切的時期。美國不僅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 保證法》、《台灣法案》等一連串提升台美關係的法案,更開始出售以前不願意出 售的攻擊性武器,並提升台灣現有軍備的功能,美國“內閣”官員也開始公開訪台。 對蔡英文而言,目前是反中的戰略黃金期,但是畢竟“台獨”的戰略思維是爭 取時間,而不是立刻選擇與北京攤牌,因此,在軍事上,對於大陸的軍機跨越“海 峽中線”儘量保持被動防禦,“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公開地說,“台灣不會尋求與 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兩岸若發生戰爭,我們不靠美國,要自己打”。“國防 部長”嚴德發也公開宣稱:“‘國家安全’靠自己,自己‘國家’自己救。”這些 話當然是說給北京聽的,為的是希望北京不要武力出手,因為蔡英文及民進黨不想 現在就與北京攤牌。 三、目前的國民黨中央也找不著北 面對民進黨的戰略與戰術作為,國民黨不僅沒有辦法對抗,有些地方反而是依 樣畫葫蘆、拿香跟著拜。 舉例而言,目前在台灣的新版國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已經到了匪夷所 思的地步。我自己做了比對,刪減的內容包括:1.考古發現、史前傳說與夏朝,湯 伐桀、盤庚遷殷、殷商文明所有內容,包括甲骨文等等,武王伐紂、周公東征、制 禮作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管仲,養士與平民崛起、蘇秦、張儀、呂不韋等人 物。2.楚漢相爭、漢武帝的經濟措施,王莽篡漢、光武中興、外戚與宦官、黃巾之 亂,班超,兩漢的史學、醫學、科技成就及所有人物,包括司馬遷、班固、張衡、 張機、華佗、蔡倫。3.三國所有史事和人物,包括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劉備、 諸葛亮、曹丕,司馬炎、八王之亂,宋齊梁陳、梁武帝、清談與三玄、北魏孝文帝。 4.楊堅和楊廣,隋代的運河,李淵、貞觀之治、武則天、開元之治、安史之亂、楊 貴妃、郭子儀、黃巢之亂、朱溫篡唐、唐詩和唐三彩,五代十國。5.陳橋兵變、重 文輕武、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完顏阿骨打,宋徽宗瘦金體、宋高宗、畢昇、紙 幣、司馬光資治通鑑、宋詞元曲及作家。6.明太祖朱元璋的所有措施、明成祖“靖 難”、張居正改革、東林黨爭、明思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四書五經與八股文取 士、宋應星、李時珍、明清的小說及作者。7. 刪除洪秀全與太平天國、曾國藩與湘 軍,俄國的邊境侵略,但是增加了日本的幕府時代、黑船事件和明治維新。 面對這樣的歷史課本,國民黨中央不發一言,更沒有表示如何運用在野的力量 來為捍衛中國史盡一分力量。新課本的通過,象徵著民進黨對國中、高中的歷史教 育已經徹底地去中國化了。那麼,國民黨中央為什麼沒有反應呢?答案很清楚,國 民黨中央認為,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及年輕世代已經不認同中國史是國史了,社會 整體對“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已經高約六成五左右,其中40歲以 下的年輕人高達八成。國民黨中央認為,在這個議題上打轉,對於選票沒有幫助, 所以也就噤聲不語了。 在廢除考監兩院議題上,國民黨內部的立場是分歧的,有人主張廢,有人主張 不能廢,有人主張廢監不廢考,有人主張可凍結兩院,有人主張“廢院不廢權”。 國民黨內會出現那麼多版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國民黨目前的從政黨員對於五 權“憲法”中,考試權與監察權為何不是依附於“行政院”或“立法院”,而要獨 立而出的法理,沒有深刻的瞭解。黨中央思考的是如何做才能夠得到選民的選票, 因此,國民黨的解決方法,就是先做民調,民調支持哪一種方案,國民黨就考慮支 持哪一個版本。 這就是國民黨的悲哀。先不論孫中山先生在創建五權“憲法”時有其非常深刻 的理論依據,考試權的獨立一向是中華文化最為特殊的一點,也可以避免政府單位 任用私人,監察權的獨立更是目前國際的大趨勢,連最新的歐盟組織也有獨立監察 機構的設置。就政治意義而言,如果考監兩院被廢掉、凍結,五權“憲法”的精神 全部瓦解,“中華民國憲法”的本質就徹底改變。如同胡佛教授所言,目前的“憲 法”是個飄浮的“憲法”,如果考監兩院都消失或凍結了,“憲法”就將不再是孫 中山先生思想的“憲法”,也不是1946年制定、1947年公佈的“憲法”,而是所謂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的新“憲法”,或以“中華民國”為名、實際上是“中華 民國台灣”國”或“台灣國”的新“憲法”了。 對於如此重要意義的議題,卻看不到國民黨中央明確的立場與論述,而衹是想 把解決方案寄託於民意調查,而不去想,所謂的“民意”,不就是這麼多年民進黨 不停地倡議,國民黨沒有論述的必然產物嗎? 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內部對於“九二共識”一直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論述。一 種是以馬英九、吳敦義為代表,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一種是以江 啟臣、朱立倫為代表,認為應該要修改“九二共識”的說法,找到一個台灣民眾比 較願意接受的論述;一種是以洪秀柱與張亞中為代表,認為“九二共識”衹是為了 處理兩岸事務性的問題而建立,兩岸應該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再深化九二 共識,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創造基礎。 國民黨日前召開的改造委員會,對於“九二共識”有了新的見解。基本上是融 合了以上第一種與第二種論述,即不否定“九二共識”的歷史貢獻,也願意延續九 二共識,但是將“九二共識”明確定義為“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 這樣的定義等於是繞個彎否定了“一中各表”,而是衹有“九二共識、一中我表”, 也不再把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當成國民黨的政治使命,那就更別提追 求統一了。 將“九二共識”定義成“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這很明顯 不是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說,而是認為,國民黨衹有這樣說才不會錯、才不會 被民進黨攻擊、才可以得到選票。但是未來的發展可能不是如此。首先,任何政治 主張都可以“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來表述,因為任何政策必須 尊重“憲法”,因此,這樣的政策陳述方式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其次,連國民黨對 “九二共識”的定義都莫衷一是,一變再變,更讓民進黨確認不認同“九二共識” 是對的。第三、台灣的民眾對於“九二共識”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更不清楚了。第 四、國民黨如此的主張,連“各表”都不提,“九二共識”已經名存實亡了,國民 黨在兩岸政治關係中已經難再有任何角色。最後,不要期待綠營選民會因而支持國 民黨,他們反而會要求國民黨“乾脆明確放棄九二共識吧!” 在對美關係上,國民黨原本就是“親美”,但是基本上希望也能“和中”。 “九二共識”定義的異化,讓國民黨衹能最多在兩岸事務交流上著力,在兩岸政治 對話中的角色將愈來愈弱、愈來愈不重要。面對台美關係的高潮,國民黨深怕沒有 抓住這個潮流而被民進黨比了下去,因此,日前(10月6日)國民黨“立院”黨團在 “立法院”會提出“台美復交”及“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個案子。 國民黨會提出此兩案的動機有四種可能:一是“戰術”運用,特別是在“外交 部長”吳釗燮說出“不會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兩岸戰爭不靠美國”後,國民 黨希望能凸顯民進黨的虛假。但是民進黨黨團立刻附和,使得兩決議案無異議通過。 蘇貞昌還嘲笑國民黨“終於良心發現,也是好事一樁”,並反駁國民黨說:“會繼 續努力增強與美國關係,關係改善也要一步一步來。”國民黨此舉不僅沒有達到效 果,反而被當作是場不成熟的鬧劇。 國民黨所以會提出這兩項議案,當然也有其深層考量在內。一是想“撇清”, 脫掉外界送給國民黨“親中賣台”的帽子;一是想“討好”,認為現在台灣的民意 普遍是敵中親美,以藉此得到更多民意支持。這兩點又是以選票為考量。 另一個比較嚴肅的思考,就是國民黨黨中央的政治立場是否改變?是否已經將 原本的“親美和中”轉換為“反共不反中”的“反共親美”的立場。 “反共不反中”是目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鷹派要打擊中國崛起的說辭,目的 在於刻意區隔中共政權與人民,但是其本質就是對中國大陸下手,希望把北京打趴 下去,全然不會在乎大陸人民的經濟損失與感受。 國民黨黨團在“立法院”的兩項提案,是由國民黨智庫所建議,“立院”黨團 提出,國民黨中央最後認可,所以可說是黨中央所認定的立場。這動作不但非常沒 有智慧,而且可悲!第一、“親中賣台”並不是國民黨真正的作為,而是外界的污 衊,國民黨應該用更完整的理念與論述來說服民眾,而不是用“討好”、“媚俗” 的方法來取悅。現有的做法,衹是顯示了國民黨還是拿著香跟著民進黨拜。第二、 立場、原則怎麼可以拿來做為“戰術”運用?眾人皆知,一旦台美復交,就是美國 採行“兩國論”,而必然引發兩岸軍事衝突。另外,在美國目前正打著“台灣牌”, 希望台灣扮演“馬前卒”的時候,國民黨還提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 的議案,不就是白目的“提油救火”嗎?難道國民黨中央希望“武統”早日到來嗎? 如果“親美反共”真是國民黨中央目前的政治立場,那麼,那未來面對美國的軍售、 美豬的進口及其它美國的索求,國民黨將失去反對的立場。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 也將再也無角色與分量。 四、未來愈來愈難,但一定要找到北 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往哪裡去?這三個終極問題 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人生課題。 這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也是每一個宗教都在嘗試解決的問題。能認識這三 大問題的是“明”,不能認識的稱之為“無明”。“無明”即因無智慧而看不清問 題的本質與存在意義,終其一生衹能在黑暗中摸索,走上了生命輪迴的無間道。同 樣的,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如果在這三個終極問題上“無明”,必然走向毀滅。 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的瞭解,正是這種“無明”的展現,無論對“我們的 國家哪裡來、國家是什麼、國家哪裡去”都有著混沌不清的認識。民進黨無明地認 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前身是日本的殖民政權,與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 無關,1996年台灣直選以前的政權都是外來政權,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史 是外國史。對於現在的國家是什麼,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 灣?民進黨也說不清楚。民進黨對於國家往哪裡去,更是做不到,說不清。明明主 張獨立,卻不敢正名制憲,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卻公開 聲明不想與美國建交。一個執政的政黨,對於自己所屬國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 弄不清楚,所謂的執政,等於是找鬼拿藥單,人民怎麼能好。 佛法上說 ,“貪嗔痴”讓人陷入了“無明”。對權力與利益的貪婪,對國民黨 與中國的嗔恨,對日本殖民統治與“台獨”分離主義的痴迷,讓民進黨陷入了“無 明”的狀態,因此,刻意扭曲過去、模糊現在、誤導未來。 很遺憾的,無智也生無明,中國國民黨也掉進“無明”。在“我從哪裡來”方 面,從李登輝任國民黨主席開始,已經把台灣人與中國人放在對立的狀態。馬英九 任內的國民黨,既沒有對教科書撥亂反正,也對“我也是中國人”三緘其口。國民 黨對於自己黨史的不在乎,更證明了對自己過去的不重視。 在“我是誰”方面,國民黨很早就已經不再認識自己了,已經不衹一次,中國 國民黨內部有聲音認為應該把“中國”兩個字拿掉,或者換上“台灣”兩字。在這 些人的眼中,“中國”兩個字在台灣已是選票毒藥,對國民黨的現在與未來都沒好 處。 在“我往哪裡去”方面,國民黨是否還以中國統一為職志,或衹是以“不統不 獨、維持現狀”為目標?國民黨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親美和中”,還是“反 共不反中”,或是“反共親美”,國民黨的腳步也亂了。國民黨目前還搶先在“立 法院”提出“台美復交”、“請美協防抵抗中共”等議案,都是國民黨不知要往哪 裡去的證明。對於最近民進黨政府所發動的“廢考監兩院”一事,國民黨也衹知跟 隨,而不去想五權“憲法”中考監兩院存在的法理意義應如何做辯解。 “思想、戰略、戰術、戰技”,是四個不同層次的戰力。民進黨目前思想混亂, 但是其戰略、戰術、戰技都優於國民黨。戰略與戰術之成功讓國民黨拿香跟著拜。 而國民黨既無思想,無法建立中心思想的堡壘陣地;又無戰略,不能主導議題輿論, 衹在戰術與戰技上打轉。戰術上將“九二共識”定義為“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 礎的九二共識”、跟著民進黨喊要“廢除或凍結考監兩院”、主張中國國民黨要改 名。戰技上希望國民黨議員個個在議會能打架,在媒體上能吵架,黨員能上街頭, 但是由於沒有思想與戰略,國民黨戰將的表現也衹是“散兵游勇”而已,無法成大 事,因此在與民進黨的較量中,國民黨必然敗下陣來。 由於國、民兩黨皆沒有思想,無法弄清“從哪裡來?是誰?往哪裡去”三大哲 學問題,都找不到北,最終可能是兩岸的不幸。不過,台灣還是有腦筋清楚的一群 人,清晰知道“哪裡是北”,以及“應走的道路”,而且迄今仍然沒有放棄。我所 屬的孫文學校及一群朋友正是這一群人,有完整的歷史文化、兩岸、憲政、振興中 華的大論述,而且仍在努力。期待有好的因緣,讓這一群人可以更為堅持、走得更 久、能夠改變目前的危局! (作者為孫文學校總校長、台灣大學教授) 本文源于“中評網”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