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對抗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郭震遠





 可以確認,由蔡執政引發的兩岸新對抗,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終止,更
不是進程的逆轉,而是進程的又一個新階段。新對抗已經並將繼續導致,作為兩岸
關係和平發展時期主要矛盾,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注】博弈的對抗化和深化。
但可以肯定,大陸必將贏得博弈的勝利。由此,將迎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又一
個更重要的順利推進新階段。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必經的過渡時期 

  人們通常認為,兩年關係和平發展開始於2008年5月馬英九在台灣執政。但著眼
於兩岸關係全局,著眼於中國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歷史全過程,就應確認,兩岸關
係的和平發展進程,實際上開始於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
胞書》,宣佈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這清晰顯示了,大陸已明確確立爭取實現
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這是1949年以來,中國統一進程、兩岸關係和大陸對台工作
發生的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轉折性變化。事實已顯示並將繼續顯示,實現和平統
一,必將經歷漫長、曲折的過渡時期,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
  1、大陸宣佈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和戰略目標 

  和平統一成為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大政方針、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目標,特別
是在1979年初宣佈並開始執行,有著十分重要、十分深刻的背景。1978年12月中下
旬,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宣佈將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
佈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當代中國這三件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時發生,所具有
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在當時可能還沒有被人們充分理解。但是經過近四十年,
回望歷史就發現,當年同時發生的這三個事件,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產生了重大
而深刻的影響。實際上,這三個事件是一個整體。其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宣佈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是最核心的事件,而中美建交,以及明確宣佈
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戰略目標,則是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實行改革
開放,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 

  特殊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1979年開始的現代化和改革開放進程,是在中國
內戰沒有結束,中國沒有實現統一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從1979年開始,發展與
統一的關係始終是中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個有重大影響,有時甚至可能
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宣佈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戰略目標,是妥善處
理髮展與統一關係的最有效途徑,1979年以來近四十年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戰略目標必將持續堅持。 

  2、兩岸關係變化經歷的曲折過程 

  1949年以後,兩岸曾長期處於嚴重的軍事對抗、對峙之中,尤其在上世紀六十
年代中期之前的十多年中,兩岸之間多次發生規模不等的陸海空戰鬥,充分顯示了
中國內戰沒有結束的事實。六十年代中期後,兩岸之間成規模的陸海空戰鬥基本沒
有再發生,但兩岸之間嚴重的軍事對峙,則繼續延續。此外,從1949年開始的漫長
歲月中,兩岸一直處於全面、完全隔絕的狀態,沒有任何政治、經濟、文化、人員
的往來交流。兩岸之間長達數十年的這種嚴重軍事對抗、對峙,以及全面、完全的
隔絕,充分表現了兩岸之間深刻的敵意、仇恨。這是1946年6月全面爆發的中國內戰
的最嚴重惡果,是中國內戰的殘酷性必然導致的結果。 
  但更深層次,也更重要的原因是,1949年以後兩岸各自堅持的,對於處理中國
內戰的目標的尖銳對抗。1949年以後,大陸堅持“解放台灣”的目標(1949年3月中
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一定要解放台灣”,1955年5月提出“和平解放台灣”);台
灣方面則始終堅持“反攻大陸、反共復國”。兩岸目標的尖銳對抗,在導致了兩岸
之間深刻敵意、仇恨的同時,還有更深遠、更嚴重的影響。就是必然給目標的調整,
以及目標改變後的中國統一進程的推進,都形成難以預料的困難。如前述,1979年
大陸方面宣佈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戰略目標,這是大陸方面對於
處理中國內戰、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和政策的轉折性調整。但台灣方面的第一反應
卻是對抗性的。1979年1月3日,台灣領導人即稱“必須提高警惕,洞悉中共統戰伎
倆”,隨即提出對大陸“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繼續堅持對
抗、敵視。雖然由於大陸方面自1979年1月1日起,即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兩
岸嚴重的軍事對峙開始緩解,但緩解進程緩慢,而兩岸的隔絕甚至直到1987年底才
開始打破。在隨後的三十年中,1949年以後的兩岸隔絕完全打破,兩岸的經貿交流、
人員往來快速增長,達到了龐大規模。 

  但十分遺憾的是,兩岸之間有了相對緩和、有了開放,可是中國統一的進程並
沒有同步推進。而且由於台灣島內“台獨”勢力的蔓延,兩岸和平統一進程還面臨
前所未有的新障礙。顯然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必然需要漫長、曲折的過渡時期。
 
  3、兩岸關係進入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過渡時期—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時期 

  上述事實清楚顯示,1979年1月以來近四十年的兩岸關係,完全不同於此前三十
年的兩岸關係,而且隨時間推移,差別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深刻。現在已經可以肯
定地認為,1979年1月前後的兩岸關係分別是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1979年1月之前
三十年兩岸關係的基本特點:一是嚴重、持續的軍事對抗、對峙,二是完全、全面
的隔絕;1979年1月之後近四十年的兩岸關係基本特點,一是逐漸穩定的相對緩和,
二是廣泛、大規模,而且快速發展的交流。所以,從中國統一的進程觀察,很明顯,
1979年1月之後的歷史時期,是越來越有利於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歷史時期,是1949年
以來兩岸關係發生最重要、最深刻轉折的時期。 

  很明顯,1979年1月大陸方面宣佈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和戰略目
標,啟動了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由此,兩岸關係進入了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過渡
時期,即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中國統一和兩岸關係的高度複
雜性決定了,不僅首先必須打破、消解長期形成、積累的敵意、仇恨,而且更必須
遏制、消除島內“台獨”勢力搞“台獨”、搞分裂的圖謀和影響。同時,還必須實
現兩岸的融合發展,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所以,這一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過渡時
期,必然十分漫長、高度複雜、充滿跌宕起伏。但和平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根本福祉,在大陸方面堅定不移的主導
下,作為過渡時期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雖然十分漫長、高度複雜、劇烈跌宕起伏,
但決不會終止,而必然在曲折中不斷推進、不斷深化。 

  兩岸的新對抗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事實表明,近四十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現在
正進入第四個階段。階段性是進程的形式特點,但卻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在深層
次上充分表現了進程的特點和影響因素。人們不僅應重視各個不同階段兩岸關係的
特點,同時還應重視,作為同一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的兩岸關係深層次上的共同
特點,即同一歷史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特點。這是更深刻地認識不同歷史階段的兩
岸關係,特別是整個歷史時期的兩岸關係必不可少的。 

  2016年5月,蔡英文在台灣執政後,兩岸關係迅速陷入新對抗。但已有越來越多
的事實表明,兩岸的新對抗是1979年開始的,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過渡時期,即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一個新階段。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沒有因新對抗而終止,實
際上還將進一步更加深化。 

  1、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時期的兩岸關係階段性變化及其基本特點 

  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變化的兩大歷史時期中,兩岸關係變化的階段性的表現
並不相同。1949年到1978年的兩岸嚴重軍事對抗、對峙,以及完全、全面隔絕的歷
史時期,兩岸關係變化雖然也表現出階段性,但不很明顯;197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
和平發展歷史時期,卻表現出十分明顯、突出的階段性。從1979年到2016年,兩岸
關係已經歷了三個截然不同的階段:1979年到1988年,蔣經國在台灣執政,台灣當
局在堅持“反共復國”政策的同時,對兩岸關係開始有所鬆動,兩岸嚴重軍事對抗、
對峙開始緩和,完全、全面隔絕開始打破。由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啟動
階段。1989年到2008年5月,李登輝、陳水扁在台灣執政,不斷強化推進“台獨”政
策,兩岸統“獨”對抗第一次明朗化,空前激烈、嚴重。但同時,兩岸傳統的軍事
對抗、對峙繼續緩解;在台灣當局的嚴格限制下,兩岸的隔絕加速打破,兩岸的交
流全面、快速推進。由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第一個高度複雜的階段。2008年
5月到2016年5月,馬英九在台灣執政,台灣當局雖然對實現統一明顯猶豫、保留,
但接受九二共識、堅持一中原則、反對“台獨”,兩岸的政治互信明顯強化;台灣
當局對兩岸交流採取積極開放的政策,兩岸之間廣泛的交流持續、快速發展,達到
龐大規模,基本實現了雙向交流的機制化。由此,形成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第一個
順利推進的階段。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重視,兩岸關係變化不同歷史階段各自的特點。但同時,
人們對於兩岸關係變化同一歷史時期中,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特點,即該歷史時期
兩岸關係的基本特點,卻很少重視。這些不同階段的共同特點客觀存在,它們在深
層次上反映了,同一歷史時期不同階段兩岸關係變化的相互聯繫,特別是整個歷史
時期兩岸關係變化的規律。認識、把握這些特點,將不僅大為深化對不同階段兩岸
關係變化的認識,而且更將大為強化認識整個歷史時期兩岸關係變化的全局觀、戰
略觀。在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後,現在已可確認,從1979年開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
展歷史時期,三個不同歷史階段兩岸關係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其一,兩岸嚴重的軍事對抗、對峙已基本消除,基本保持台海局勢的相對緩和。
即使1989年到2008年之間兩岸統“獨”對抗嚴重,也沒有導致兩岸之間重啟長時間
的嚴重軍事對抗、對峙。 

  其二,兩岸之間全面、完全的隔絕已消除,兩岸的全面交流持續、快速增長,
已達龐大規模,成為兩岸,尤其是台灣發展的重要支撐。 

  其三,大陸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堅定不移貫徹執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戰略
目標,是在不同階段都得以衝破阻力、消除跌宕起伏、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可
靠保證。 

  其四,台灣島內政局變化、執政者更迭,導致“台獨”勢力一再泛起、甚至主
導台灣政局,是導致形成兩岸關係變化階段性的主要原因。 

  在兩岸關係變化經歷的三個歷史階段,這四個特點都有充分表現,從而成為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可以預料,未來時期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
必然繼續表現出階段性,這四個特點將仍然是不同階段的共同特點。儘管具體表現
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內涵和大框架都將持續保持。 

  2、兩岸的新對抗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新階段 

  蔡英文於2016年5月開始在台灣執政,這是民進黨在台灣的第二次執政。在蔡執
政一年後,對其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一中核心意涵,導致兩
岸迅速陷於新對抗,在大陸已經形成了共識。現在需要,也可能對於蔡的執政及其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做出更宏觀、因而更深刻的判斷,即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
現中國和平統一的全部過程,對之進行判斷。據此,筆者明確認為,蔡執政,兩岸
陷於新對抗,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國實現和平統一進程的又一個新階段。在這
階段,不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已經歷的各階段的共同特點有越來越明顯的表現,
而且這一進程對蔡的“台獨”戰略、政策的制約也將越來越強烈。 

  蔡在台灣執政後,兩岸陷於新對抗是不爭的事實。但具體觀察、深入分析可以
確認,兩岸的新對抗完全不同於1979年之前兩岸長達三十年的嚴重軍事對抗、對峙,
以及全面、完全的隔絕,也不是1989年到2008年5月李、陳執政期間,兩岸之間激烈
統“獨”較量的簡單再現。主要是,歷經近四十年、三個不同歷史階段,形成的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不僅得以保持,而且繼續對兩岸關係產生關鍵性
影響。曾經延續三十年的兩岸嚴重的軍事對抗、對峙,以及兩岸全面、完全的隔絕,
已改變為基本穩定保持的兩岸相對緩和,以及持續快速增長、已達到龐大規模的兩
岸廣泛交流。這是近四十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最重要、最明顯,也最具基礎
意義、指標意義的特點。蔡執政兩岸陷於新對抗,對這兩個特點有所衝擊,但沒有,
也完全不可能對之有重大改變。一年多來的事實已經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因為相對
緩和、廣泛交流,在近四十年中已經給兩岸民眾,首先是給台灣民眾帶來重大福祉,
以至於任何台灣的執政者,包括堅持“台獨”立場、推行“台獨”政策的李、陳,
以及現在的蔡,也不可能予以嚴重損害。所以,儘管他們在台灣執政期間,都極力
阻擾兩岸交流,企圖破壞兩岸關係的相對和平穩定,但都沒有,也不可能遏阻、逆
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持續推進。 

  蔡執政一年多以來,堅持推進“台獨”新戰略,兩岸陷於新對抗,兩岸政治交
流已停頓,兩岸之間的廣泛交流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但兩岸經貿合作持續推進,
而且不斷深化;兩岸民間交流繼續進行,而且進一步擴大。顯然,蔡的阻擾、干擾,
雖然對兩岸的和平穩定、廣泛交流形成明顯損害,導致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局部受阻,
但沒有,也不可能終止、逆轉這一進程的持續推進。 

  蔡是李、陳挑選、培養、重用的“理念型台獨分子”。她堅持“台灣是‘獨立’
的主權‘國家’”的“台獨”理念,從參選到勝選,再到執政至今,始終拒不接受
九二共識及其一中核心意涵,並且大力推進台灣島內的全面“台獨”化、徹底“去
中國化”,充分表現了她與李、陳完全相同的“台獨”本質。但蔡推進“台獨”的
戰略和具體政策、策略,與李、陳又有較明顯差別。蔡沒有堅持李、陳推進的“急
獨”路線,沒有堅持李、陳嚴重挑釁大陸的“法理台獨”政策,而是推行在對大陸
“釋出善意”的掩護下,大力推進台灣島內全面“台獨化”新戰略,以“不挑釁大
陸”、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為主要策略。儘管蔡始終堅持拒不接受九二共識
及其一中核心意涵,堅持對兩岸交流設置越來越多的障礙,但她所謂的“對大陸釋
出善意”,確實表現了她“台獨”政策與策略的某些改變。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蔡“台獨”戰略、政策與策略的改變,是汲取了李、陳推
行“急獨”路線,公然、嚴重挑釁大陸,從而遭到大陸嚴厲反制、打擊而徹底失敗
的教訓。但在更深層次上,蔡的改變進一步清楚顯示了,大陸綜合國力對台灣的壓
倒優勢,以及堅定不移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
程的主導因素。大陸實力和大政方針的主導作用,在過去近四十年中,有效打擊、
壓制了李、陳搞“台獨”、搞分裂的圖謀,有效保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持
續推進。現在,大陸綜合國力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更加突出,完全不存在任何減弱
的可能;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和相關政策策略,更加完善、成熟。
所以可以肯定,大陸實力和大政方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主導作用,必將更
加突出、有效。蔡執政引發的新對抗,沒有、也不可能終止,更不可能逆轉兩岸關
係和平發展進程。 

  事實表明,蔡執政引發的兩岸新對抗,導致兩岸關係進入了,與2008年5月到2016年
5月馬執政時期很不相同的新階段。如前述,馬執政時期可以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
展進程第一個順利推進階段,而蔡執政後的兩岸新對抗,則導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
程進入局部受阻的新階段。但事實同樣表明,並將繼續表明,在這一新階段中,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局部受阻,只是進程推進中的一個曲折,進程沒有終止,更
沒有逆轉。可以預料,在大陸實力與大政方針主導下,不僅進程將消除曲折恢復持
續推進的勢頭,而且將迎來更順利、更深刻的發展。 

  3、兩岸新對抗是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博弈的對抗化與深化 

  1949年以來,直到實現中國完全統一,兩岸關係的基本矛盾一直是促統與拒統
的矛盾。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歷史階段各有不同的主要矛盾。1949年到1978年的兩
岸嚴重軍事對抗、全面隔絕時期,解放台灣與反攻大陸的博弈,是兩岸關係的主要
矛盾;1979年至今,直到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兩岸融合發
展與分離發展的博弈,成為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這是大陸宣佈並開始執行和平統
一祖國大政方針、戰略目標的必然結果,因為實現和平統一,實際上就是實現兩岸
融合發展;拒統則必然抗拒兩岸融合發展,而堅持“你是你,我是我”的分離發展。
但在不同歷史階段,這一博弈具有不同性質,有可能是非對抗性的,也有可能是對
抗性的。這取決於不同歷史階段具體的兩岸關係,首先是台灣執政者的統“獨”立
場和相關政策。 

  1989年到2008年5月,李、陳執政以“兩國論”、“一邊一國論”,以及追求
“法理台獨”的“急獨”戰略、對抗和平統一和兩岸融合發展,遭到大陸反“台獨”、
反分裂的沉重打擊而失敗。2008年5月到2016年5月,馬執政期間,兩岸的融合發展
與分離發展的博弈仍然存在,主要是馬對兩岸統一猶豫、迴避,他堅持“不統、不
獨、不武”政策,迴避兩岸政治談判,即為表現。但馬承認九二共識,堅持一中原
則,反對“台獨”,兩岸在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的博弈中,存在最基本的政治互信,
因而得以通過協商談判的非對抗方式,處理、解決相關問題。2016年5月以來,蔡堅
持“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理念,以台灣島內全面“台獨化”,徹底的
“去中國化”,抗拒和平統一和兩岸融合發展,導致了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博
弈明顯而嚴重的對抗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之間的融合發展與分
離發展的博弈,不僅涉及政治、經濟、安全領域,而且涉及文化、教育、社會領域,
因而比李、陳執政時的相關博弈更加深化。 

  現在,大陸的綜合國力遠比1989年到2008年5月期間強大,貫徹執行和平統一祖
國大政方針更加堅定不移,相關的政策、策略更加完善、成熟。完全可以肯定,在
正在進行的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的對抗性博弈中,大陸必將贏得更重大、影響更深
遠的勝利。大陸在1989年到2008年5月期間博弈的勝利,曾促成了其後2008年5月到
2016年5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第一個順利推進階段的出現。可以預料,大陸贏
得正在進行的博弈的勝利後,必將迎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又一個更明顯、更
重大的順利推進階段。 

  幾點結論 

  1、發展與統一的關係,是大陸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宣佈
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和戰略目標,是處理這一關係最有效、最有利
的途徑。大陸必將在實現發展與統一的全過程中始終堅持。 

  2.從1979年開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是實現中國和平統一必經的過渡時
期。這將是漫長而又跌宕起伏的過程。和平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是:基本穩定的兩
岸相對緩和;快速發展、規模龐大的兩岸廣泛交流;大陸對台壓倒性的綜合國力優
勢,以及堅定不移的和平統一大政方針和戰略目標的強大主導作用。這些基本特點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全過程持續存在,並對過程產生重大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3.2016年5月蔡在台灣執政後,堅持“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台
獨”理念、戰略和政策,兩岸陷於新對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正在進入局部受
阻的新階段。儘管進程局部受阻,但兩岸基本穩定的相對緩和繼續保持;已經給兩
岸民眾,首先是台灣民眾帶來重大福祉的兩岸廣泛交流持續推進。同時,大陸對台
灣的綜合國力壓倒性優勢更加不可動搖,貫徹執行和平統一祖國大政方針和戰略目
標更加堅定不移,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主導作用更加明顯、強大。所以,
蔡執政引發的兩岸新對抗,不是進程的終止和逆轉,而是進程的一個曲折。可以預
料,在大陸主導下,曲折終將消除,進程的發展勢頭終將恢復。 

  4、從1949年直到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促統與拒統的博弈,始終是兩岸關係的基
本矛盾。從1979年開始的,作為實現中國和平統一過渡時期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
程的主要矛盾,是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的博弈。這是和平統一成為大陸大政方
針和戰略目標的必然結果。因為實現和平統一實際上就是實現融合發展,而拒統就
必然是以分離發展與之抗拒。這一博弈既可能是非對抗性的,也可能是對抗性的。
關鍵在於台灣執政者與大陸是否有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以及反對“台獨”的政治
基礎和互信。蔡執政引發兩岸新對抗表明,兩岸正在進行的這場博弈,具有嚴重對
抗性,而且比之前李、陳執政期間的博弈更加深化。可以肯定,大陸必將贏得博弈
的勝利。 

  【注】:筆者將另撰專文論述兩岸的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此處僅對之做最簡
要說明。兩岸融合發展,是在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必須統一的基礎上,兩
岸共議統一、共謀發展、共享繁榮,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分離發展則是,堅
持以拒絕兩岸統一為前提處理兩岸關係,包括兩岸的合作、交流。極端拒統的“台
獨”勢力,更是堅持在否認兩岸同屬一中、堅持“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基礎上,
企圖以國際準則處理兩岸關係,最終實現“台獨”。

(來源:中評社)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