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普遍關注蔡兩岸關係政策的具體內涵和形式,這是必然的,也是需要 的。但更需要對這一政策,做出總體性的深入分析,即在總體上認識、把握蔡兩岸 關係政策核心理念、基礎、基本策略等等。這將有助於更深刻地認識蔡兩岸關係政 策,特別是更準確地預判這一政策可能的走向和成效。 “兩國論”是蔡英文兩岸關係政策的核心內涵,決定了該政策的“台獨”基本 屬性 520就職演講,是蔡對其施政綱領的公開宣示。由於演講中繼續回避“九二共識” 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該演講遭到大陸方面嚴厲批判。520演講中,通篇充 斥的“兩國論”理念,更應引起重視並予以批判。 520演講內容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刻意淡化兩岸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整篇演講 六千字左右,直接談及兩岸關係的僅三百字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在520演講中, 兩岸關係沒有按慣例單列為一節,而是列為“第四,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與兩岸關 係”。這不僅是在內容編排上,對兩岸關係重要性的刻意貶低,而且更是通過將兩 岸關係作為區域關係的安排,刻意突顯兩岸關係的“國際關係”屬性,即兩岸就是 “兩國”。此外,據統計,通篇演講中,13次提及“這個國家”;41次提及台灣, 而僅有5次提及勉強可以與“中國”產生聯想的“中華民國”。顯然,蔡已經在其 “就職演講”中,明確地將台灣與“中國”區隔為“兩國”。這充分顯示,“兩國 論”就是蔡兩岸關係政策核心內涵。 人們普遍視蔡為“理念型台獨分子”,即認為她有較完整的“台獨”論述,對 蔡而言就是“兩國論”,並且對之長期堅持。有人為蔡辯解稱,蔡從未說過“台獨”。 這與李登輝近日自稱從未提過“台獨”頗為相似。但對於政治人物政治理念與立場 的判定,從來堅持聽言觀行,而且觀行重於聽言。對於蔡,她或許沒有公開說過 “台獨”,但從上一世紀90年代中期走上從政之路開始,她在不同時期的政治表現 都清晰顯示了,她對“兩國論”理念和立場的堅持。1998年至1999年,蔡受到李賞 識和重用,成為“兩國論”主要炮製者之一,從此堅持“兩國論”的理念和立場, 並且堅持以只做不說的方式,積極予以推行;2000年至2007年,蔡作為扁政府大陸 事務部門負責人,行政機構副負責人,積極推行與“兩國論”相通的“一邊一國論”, 而且比扁更堅決的否定九二共識;2008年至2015年,蔡三度出任民進黨主席,主導 了民進黨所有的“逢中必反”事件。總之,近二十年的從政經歷一再表現了蔡對 “兩國論”的堅持。無論執政還是在野,蔡都以只做不說的方式堅持推行“兩國論”, 並且進一步發展了“兩國論”。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過 程中,蔡已經把堅持“兩國論”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緊密融合,並 且在勝選後,準備積極推行。 蔡英文已開始在台灣島內執政,其“兩國論”的理念和立場,已經成為其兩岸 關係政策核心內涵,從而決定了該政策的“台獨”政策基本屬性。這不僅在她520就 職演講中得到充分表現,而且將在其今後施政過程中不斷表現。可以預料的主要表 現將有: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作為推行“兩國論”的主要方式; 以處處事事把兩岸關係,處理為“兩國關係”為主要手段;以只做不說為主要策略, 爭取在儘量減少兩岸直接衝突、對抗的前提下,實現兩岸關係的“兩國關係”化。 對台灣內外環境的嚴重誤判,是蔡英文兩岸關係政策制定和推行的基礎,將 導致該政策長期陷於盲目自信與實際上不可能奏效的矛盾困境 從2015年1月宣佈參選,到2016年1月16日勝選,再到2016年5月20日就職,蔡的 兩岸關係政策逐漸定型。在這個過程中,該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日益明顯地表現 出來,即對台灣內外環境嚴重誤判,是其政策的基礎,必將導致該政策長期陷於對 兩岸關係及其前景強烈的盲目自信,與實際上不可能奏效的相互交織、相互矛盾困 境。這在蔡的520演講有最充分的表現。 蔡對520講話,特別是其中的兩岸關係部分進行了精心準備。關鍵是,如何在繼 續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的前提下,得以維持兩岸關係 “現狀”,甚至爭取建立“民共互信”,開展“民共交流”。為此,蔡在520演講中 做了一系列安排,甚至提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它相關法 律,處理兩岸事務”。此外,還通過美國人士向大陸“傳話”,希望大陸方面對於 蔡的“善意”有正面回應。但正是因為繼續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 核心意涵,大陸方面不僅對520講話予以了嚴厲批判,而且正在採取相應行動,包括 中止兩岸的兩岸事務部門和兩會的往來等。顯然,520之後兩岸關係已進入新對抗, 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剛一成型,即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導致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 因,當然是蔡堅持“兩國論”的理念與立場,堅持回避“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 中,而直接原因則是對島內外環境的嚴重誤判,認為只須玩弄文字遊戲,即可交出 “及格答案”。 迄今蔡對台灣內外環境的誤判後果最嚴重的是:對於大陸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 意志和能力的誤判;對於美國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意志和能力的誤判;對於台灣 民眾“反中拒統”意志和能力的誤判。對於大陸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意志和能力的 判斷,是蔡制定和推行其兩岸關係政策,最重要的前提、最關鍵的基礎。對於大陸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擁有的強大綜合實力,以及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蔡應該 有所認識,但實際上卻很不充分。關鍵的問題是,對於大陸面臨的困難,蔡卻有十 分誇張的認定。她認為,大陸現在和未來較長時期中,無論內部的經濟、社會轉型, 還是外部的東海、南海爭端,以及中美、中日關係的惡化,都促使大陸更希望維持 台海穩定,保持兩岸“現狀”,而不願,也沒能力捲入台海衝突,兩岸對抗。所以, 台灣只要不直接正面挑釁大陸,大陸就可以“忍受”其“和平台獨”政策。正是這 種判斷,成為蔡兩岸關係政策的前提和基礎。很明顯,蔡對大陸的上述判斷完全不 符合實際狀況,是根本錯誤的。以之為前提和基礎,制定、推行的兩岸關係政策, 將肯定陷於困境。 美國歷來是台灣最主要的外部保護者、支持者,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外部干擾因 素。“親美”是歷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首要的對外政策,也是他們兩岸關係政策中的 重要因素。近期,蔡多次明確表示,要在美國推進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扮演做出 重要貢獻的角色”;積極爭取加入美國主導的TPP,這明顯是爭取美國更多的保護和 支持,以獲得在兩岸關係中的有利地位。但是,蔡對於美台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 產生嚴重誤判。美國從來只是把台灣視為處理中美關係的一個籌碼,決不會,也從 來沒有因為台灣的利益而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即便在中美摩擦中利用台灣對中國進 行牽制,也必然有明確限度。1月16日蔡勝選後,美國軍方和重要智庫明確拒絕了台 灣希望參與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請求,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對此,蔡的失望也許只有 她自己最清楚。 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蔡就一直宣揚,她的兩岸關係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要 “遵循民主原則”,“得到普遍民意的支持”;勝選更是促使她認為,她的政策, 包括兩岸關係政策,得到了“台灣多數民意的支持”。但這種認識和判斷不符合實 際狀況,因為兩岸關係政策並不是2016年1月選舉的熱點問題,蔡勝選不等於民眾支 持她的兩岸關係政策。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善於製造民意。蔡津津樂道於台灣年輕 人“天然獨”,但台灣有識之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天然獨',只有'教育獨'。 所以,如果蔡「遵循普遍民意”制定和推行其兩岸關係政策,只能是欺騙台灣民眾, 以“民主”的名義,驅使台灣民眾為其以“兩國論”為基礎的政策,付出代價,做 出犧牲。 蔡做出以上三個重大誤判,當然不是學術水準低下的問題,而是蔡和民進黨人 士一廂情願的幼稚表現及政治操弄的結果。這三個重大誤判共同構成了,蔡制定和 推行的兩岸關係政策必定失敗的關鍵因素。由於這三個重大誤判,蔡兩岸關係政策 制定和推行,從一開始就已深陷盲目自信與實際不可能奏效的相互交織,相互矛盾 的嚴重困境。現在已可預料,不僅當前,而且在未來四年中,蔡的兩岸關係政策都 不會有重大的實質性調整,不能對其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 促使、誘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是蔡兩岸關係政策的總 體策略;爭取時間,強化台灣島內的“台獨”基礎,是其近期的首要策略 民進黨建黨三十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與國民黨博弈,奪取在台灣執政地位的歷 史。在這個過程中,民進黨形成了重視並善於玩弄策略的傳統,甚至可以說是一種 政治文化。無論蔡如何刻意淡化,兩岸關係都是其能否穩定執政、長久執政,最關 鍵的制約因素。在蔡不可能改變其“兩國論”理念和立場,因而必然導致兩岸關係 嚴重威脅其執政地位的形勢下,通過精心的策略運用,爭取緩解當前的執政困境, 以及爭取未來的變被動為主動,實現“兩國論”的理念,已成為蔡必然的選擇。需 要重視的是,2015年1月至今的事實表明,蔡處理兩岸關係的戰略、政策和策略,相 互滲透,已經融為一體,難以截然劃分。 從2015年1月蔡作為民進黨主席,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表“訓示”, 到2016年5月20日就職演講,她在多個場合公開宣示其兩岸關係政策,清楚表現了這 一政策定型的過程。這一過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以貫之的堅決回避“九二共識”、 兩岸同屬一中,與對於除此之外的兩岸關係具體論述的不斷調整,始終同時存在於 全過程之中。這一現象已受到相當廣泛的關注。有較多人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 反映了蔡試圖“務實”處理兩岸關係,但卻被民進黨內,甚至週邊的“時代力量” 等極獨勢力挾持,而處於困境的局面。因此,應該看到並肯定蔡的“善意”,鼓勵 其“務實”動向。這些人對蔡520演講的評價,充分反映了他們上述認識。可以說, 這些人的認識正是蔡希望得到的,而且也正是蔡上述動作的效果。“九二共識”及 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是兩岸關係不可動搖的政治基礎,是蔡執政後兩岸博 弈的最核心問題。如果蔡僅以文字遊戲式的“善意”,卻得以在這個核心問題上 “突圍”,當然是其策略運用的重大成功。事實上,蔡當然非常清楚大陸不接受其 以“兩國論”為核心內涵的“和平台獨”,但出於其對“兩國論”理念和立場的頑 固堅持,以及前述三個重大誤判,蔡又認為有可能通過策略運用,促使、誘使甚至 迫使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所謂“忍受”就是,肯定不認可,不接受,但 在各方面權衡之下,又不得不“接受”。蔡一再釋出的所謂“善意”,以及與此同 時一再宣揚的所謂“台灣普遍的民意”,就是促使、誘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 “和平台獨”的具體動作。顯然,促使、誘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 是蔡兩岸關係政策的總體策略,即在其策略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並決定了其它 不同層次策略的運用。事實表明,蔡推行其兩岸關係政策的各項具體政策運用,都是 在這一總體策略的框架中,為實現這一總體策略的具體運用。 當前和未來時期中,兩岸的綜合實力對比,大陸對台灣早已形成壓倒性絕對優 勢。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台獨”沒有實現的可能。對此,蔡不可能沒有認識。但 蔡作為“理念型台獨分子”,並不是如同當年作為“投機型台獨分子”的阿扁那樣 宣稱,“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是以只做不說的方式,堅持推行其“兩國論” 的理念。事實顯示,蔡的主要動作是,堅持“強化台灣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在 2015年1月到3月,蔡關於兩岸關係政策的公開宣示中,每次都強調,“強化台灣的 獨立主權國家地位,是民進黨最優先事項”。由於遭到美國嚴厲批評,2015年4月上 旬之後至今突然不再提及這一點。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改變。 這一論點的消失,是採取了隱蔽化、分散化處理,即在其執政的各領域,堅持 只做不說地推行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措施。這在蔡5月20日演講中有 最充分表現。實際上,對於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這種推行方式,正 是蔡策略運用與政策推行融合的具體表現。爭取時間,強化台灣島內的“台獨”基 礎,則是蔡近期運用的首要策略。面對兩岸綜合實力對比相差懸殊的現實態勢,特 別是大陸反“台獨”、反分裂的堅定意志,從2015年1月準備參選開始,到勝選和就 職,蔡始終採取了在語言和行動上,都避免與大陸直接對抗的姿態。包括:宣稱 “保持台海和平”,“保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在現行憲法體制下”,“不挑 釁、零意外”,“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 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等等;而在勝選後,則在民意機構把民進黨版的“台灣與中國 協議監督條例”,更名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擱置“護照加貼條例”。但 與此同時,直到現在,蔡始終堅持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而 且就職後立即如筆者預料的,運用公權力推進“去中國化”,宣揚“台灣主體意識”。 短短幾天中,即宣佈廢除所謂的“微調課綱”,撤銷對2014年4月學運衝擊行政機關 人員的起訴,而且在520當天以台灣發展史為主線的文藝演出中,完全沒有1949年直 到1980年代的內容。這些事實清楚表明,蔡的所謂“善意”表現,雖然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了兩岸之間立即發生直接對抗,但蔡堅持“兩國論”理念和立場決定了,這 只是兩岸“統獨”對抗的台灣島內化,只是為蔡在台灣島內強化“台獨”基礎,包 括思想基礎、社會基礎,以及經濟、軍事等“硬”基礎,爭取時間。蔡的這一策略運 用,是策略運用與其戰略、政策的融合。 民進黨通過有效的策略運用,在與國民黨的博弈中,成功實現了“以小博大”, 再次在台灣島內執政。但如果將之用於兩岸關係,用於兩岸的統“獨”博弈,則必 敗無疑。除其它“硬”因素外,關鍵在於大陸洞悉民進黨和蔡本人的策略及其運用, 決不會給她留下運用策略的時間和空間。 結論與展望 1、蔡的兩岸關係政策,是以“兩國論”為核心內涵的“和平台獨”政策。終其 任期不會有重大的實質性調整。 “兩國論”的要害是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強調兩岸關係是“兩國關係”。 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在堅決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核心意涵的同時, 突出地強調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充分顯示了其“兩國論”的內涵。 但蔡的兩岸關係政策不是李、扁“台獨”政策的簡單翻版,雖然都屬於“台獨”政 策,但內涵和形式有很多不同。蔡的兩岸關係政策,更突出在不與大陸直接對抗的 前提下,強化台灣的“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是“和平台獨”政策。近二十年來, 蔡一直堅持“兩國論”理念和立場。同時,蔡認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都面臨嚴 重的內外困難,國際形勢出現對大陸不利的變化,以及民進黨和她本人得到台灣 “多數民意”的支持。此外,蔡還認為,通過策略運用,可以促使、誘使、甚至迫 使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政策。所以,蔡不會對其兩岸關係政策做出重大的 實質性調整,即儘管可能繼續玩弄文字遊戲,做出某些低姿態性的文字與說法調整, 但決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 2、蔡兩岸關係政策的推進,以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主軸,在避 免與大陸直接對抗的掩護下,以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以及爭取拓展台灣的 國際空間為重點。 儘管蔡刻意淡化兩岸關係對台灣的嚴重、全面影響,但影響無可避免。實際上, 從蔡勝選開始,這一影響就全面表現出來,而在蔡開始執政後,表現將更廣泛、深 刻。蔡推進其兩岸關係政策,以強化台灣的“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主軸,即其 兩岸關係政策的各個側面,從經濟、政治、安全,到文化、教育等,無一不強調和 突出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實際上,就是蔡在各領域的施政,也都以 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核心。蔡十分重視避免與大陸的直接對抗。這 當然不是如一些人宣稱的,是蔡展現的“善意”,而是為實現強化台灣“獨立的主 權國家”地位,尋求掩護、爭取時間。事實顯示,蔡已開始著手強化台灣島內的 “台獨”基礎,包括“軟基礎”,即通過“去中國化”、宣揚“台灣主體意識”等 確立“台獨”的思想基礎、社會基礎;“硬基礎”,即“擺脫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台 灣新經濟”,以及可“阻嚇大陸對台動武”的軍事實力等等。可以預料,這些行為 將貫穿蔡執政的始終。 3、兩岸關係已進入新對抗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將更複雜、更深刻。但中 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不會逆轉,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必將完全失敗。 “理念型台獨分子”蔡英文在台灣島內執政,推進其以“兩國論”為核心內涵 的“和平台獨”政策,標誌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暫時受阻,兩岸關係進入新對 抗時期,即兩岸的統“獨”對抗再度激化,但其內涵和形式出現新變化,與李、扁 執政時期有很多不同。在新對抗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更複雜,主要是在兩岸 之間直接統“獨”對抗有所減少的同時,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正在成為對抗 的主要形式,即蔡利用公權力,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宣揚“台灣主體意識” 等強化“台獨”基礎的動作,正在成為統“獨”對抗的主要形式;而更深刻,主要 是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越來越多地涉及台灣民眾的思想意識,台灣的社 會、文化等兩岸關係的深層領域。 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暫時受阻,並不意味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 發生逆轉。事實將更清楚地顯示,兩岸綜合實力對比消長變化,大陸的壓倒性絕對 優勢將更突出;蔡作為其兩岸關係政策基礎的三個重大誤判的不利後果將更加明顯; 蔡企圖用以實現“以小博大”,變被動為主動的策略運用,效果將日益減少。顯然, 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必將完全失敗。可以肯定,在經歷了蔡執政導致的曲折後,中國 完全統一進程的推進,必將更順利,甚至可能更迅速。 本文源自《中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