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敗在不懂民主規律


熊玠



 
評價馬英九 好學生不一定是好政治家 

  熊玠對中評社說,馬英九是個讀書的好學生,但好學生不一定是好政治家,
“乖孩子、好學生”在長大後就會手軟,雖然他清廉,但是在做抉擇時猶豫不決,
同時在有些時候,還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剛愎自用。 

  “擇善固執也是剛愎自用,但馬英九卻不能選擇‘善’。”熊玠提到在有一年,
十幾個“台獨”單位於《紐約時報》刊廣告,鼓吹“台獨”,這一消息傳到馬英九
的那裡,他的表態竟然是“台獨廣告並不重要,成不了氣候”,這是一個馬英九剛
愎自用的體現;另外一個案例,馬英九當初競選國民黨主席勝了王金平,彼時就有
人勸馬,畢竟王金平的年紀更大,要想辦法給輸者以禮遇,但馬英九並沒有這麼做,
反倒是掀起了“馬王之爭”,導致王金平後來在“立法院”對他處處作梗。 

  蔣經國剛出來的時候,每個禮拜都要去拜見黃少谷,因為黃少谷是老蔣總統的
智囊,儘管他那個時候年事已高,對蔣經國的佈局已幫不了多少,但蔣經國還是堅
持去拜訪,為的就是要做給別人,“當時有人就拿當年黃少谷的故事來勸馬英九,
但是他不聽,”熊玠說道。 

  “因此到了最後別人會說,藍營在‘立法院’最大的反對黨是國民黨。”熊玠
說對中評社說,國民黨在“立法院”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二,但最後所有馬英九要過
的法案都通不過去。 

  馬英九要懂得民主是多數決原則 

  熊玠認為,馬英九希望做“全民總統”,卻忘記民主是多數決原則的政治,事
情總永遠是由多數黨決定。通常來說,“立法院”能達到三分之二票就可以做了,
但馬英九不會,他一定要徵詢所有人的意見,錯就錯在這,最後綠票沒有得到,反
而把自己的鐵票丟了,同時,這一點也會被民進黨抓住不放。 

  “馬英九的三個拳頭包括‘對外關係’、‘國防’和兩岸事務,而他卻把第一
任陸委會主委交給了一個非國民黨人賴幸媛,”熊玠說,賴幸媛作為台聯的人,由
她來掌管兩岸關係後一旦出了事,負責的人就不知應該是馬英九還是李登輝了。

  “馬英九只懂法律,卻不懂民主政治學的規律,”熊玠對中評社說,民主政治
的規律就是多數決的政治,譬如說,陳水扁做“總統”時敢摘除“大中至正”匾額,
改掛“自由廣場”,這就是多數決,但馬英九做了“總統”後卻不敢改回“大中至
正”;再譬如,由於反對黨的挑剔,馬英九決定取消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所謂“18
趴”利息待遇,這就無形得罪了一批國民黨歷來軍公教的鐵票。這本是反對黨的離
間計,但居然國民黨高階層如此“合作”地甘願中計,如此一來,馬英九不但沒爭
取到綠票,反而把國民黨內的鐵票丟了。很多人稱馬英九是“親中賣台”,但與馬
英九父親相識的熊玠指出,馬英九受到他父親“國共不兩立”思想的影響,永遠是
提防的。隨時害怕台灣會被大陸吃掉。 

  “反對黨應該做‘忠實’的反對黨,然而民進黨卻是以拖垮台灣經濟為代價。”
熊玠對中評社說道。

  大陸對台政策 不要盲目讓利 

  而對於大陸的對台政策,熊玠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不要盲目讓利。民進黨
向島內民眾灌輸的意識是我們如果認同,大陸會讓利;我們如果不認同,大陸更會
讓利,因此,大陸不能對台灣盲目讓利;第二,大陸不能給台灣“是”或“不是”
的選擇,而應該給他們“A”或“B”的選擇,即,這不是“統一”還是“不統一”,
而是你們到底要“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 
  
  “當然,我過去也曾對鄧小平建議,對台灣要尊重她的尊嚴,不能做出‘施捨’
的姿態,”熊玠說,對於北京來說,中央和地方心理是可以這樣想,但卻不能這樣
講,要參考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