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應循什麼途徑


李家泉



自1945年台灣回歸祖國後,經歷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五代領
導人;中國大陸這邊,也先後經過了毛澤東與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習近平等數代,迄今快70年了。雖然兩岸關係近數年來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距離
問題的最終解決仍然是遙遙無期。雲天在望,海水滔滔,難道兩岸關係還要再拖70年?
100年?200年?……。這對台灣人民、兩岸人民究竟有什麼好處?筆者認為,兩岸
問題終究是要解決的,而且早解決比晚解決好。 

  然而究應循著什麼樣途徑來解決?筆者思之再三,認為在以下兩個途徑中,最
終必須擇其一。 

  一是“三黨整合”。即現在海峽兩岸的三個主要政黨——共產黨(紅)、國民
黨(藍)、民進黨(綠),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進行整合。共產黨主張“和
平統一”,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民進黨主張“主權獨立”。共產黨主張的和
平統一,當然是有條件的,例如尊重台灣現行制度、民主權利、保證生活水平不降
低等。但和平統一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有一個逐步的溝通、交流、協商和
發展的過程。問題是,不能老是停滯不進,甚至人為地拉著後退。國民黨主張“維
持現狀”,這個現狀就是“不統、不獨、不武”,這與美國的對台政策是一致的。
這個現狀能長期維持嗎?任何現狀,都是相對的、暫時的、過渡的,不能前進就必
然後退。兩岸的現狀,在“太陽花學運”後,不是被人為地在拉著後退了嗎?民進
黨主張“主權獨立”,即與中國大陸割斷臍帶,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主權國家”。
這能行得通嗎?這必將破壞兩岸目前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不僅中國大陸不會
同意,台灣人民也不可能同意。民進黨自稱本土政黨,但它畢竟是少數,並不能代
表台灣人民。這樣三個政黨,三種主張,長期對立,不作溝通和整合,什麼時候才
是盡頭?這對人民只能是“禍”而不是“福”。 
  
  正因為這樣,三黨必須溝通和整合。共產黨主張“一個中國”,國民黨也是
“一個中國”,只是內涵不一樣。民進黨呢,實際上是“一中一台”,反對“一中”。
按照民主原則,少數必須服從多數,國共兩黨都主張“一中”,不僅在政黨比例上
占三分之二,按所代表的人口,更遠遠超過民進黨。同樣按照民主原則,“少數要
服從多數,多數也應照顧少數”。共、國、民三黨,能否按照這些原則進行溝通和
整合呢?我個人認為,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作為一種思想、理念,可以允許保
留,但前提是不能影響“三黨整合”,不能違反“一中框架”和民主原則。現民進
黨內,不少人主張“凍獨”,如果能夠實現,應該視為一件好事,可以為兩岸三黨
下一步的整合以至合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在“三黨整合”中,可以充分發揚民主,
闡述各自主張,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充分溝通和協商,異中求同,凝聚共識,力求實
踐。並歡迎社會大眾和輿論界的監督。 

  人所共知,現民進黨對兩岸的協商和對話,只有國共兩黨而獨缺民進黨,非常
之不滿,筆者提出的“三黨整合”就為民進黨提供了機會,但願民進黨能夠參加。
但“三黨整合”;不是聚到一起去吵架,打嘴仗,而是應依照民主程序,制定一定
規則和章程,認真對話,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只要三黨都能心中有民、
心中有公,對人民對社會負責,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是“國共合作”。2008年5月,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新執政,是繼2005年“胡
連會”開始的國共和解之後,把新的實際上屬於第三次“國共合作”推向了新的階
段,使兩岸關係和島內形勢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然自2012年馬英九連任台灣地
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並未能順利進入“深水區”;而相反,馬出於各種因素考慮,
不敢邁出新的步伐,致使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島內政經形勢亦隨而逆轉。事物的規
律總是這樣,不能進則必然後退,致使島內問題越來越多。誠如最近一家台灣媒體
所言,目前的國民黨已是“三大病灶齊發”——“立院黨團失控”、“黨的機構失
靈”、“行政系統失能”。這樣“三毒並發”,使得馬政權幾乎已陷入半癱瘓狀態。

  原因何在?各方都在為國民黨和馬政權疹病。台灣《旺報》7月30日發表的社論,
一針見血地指出:拋開表象看實質,“國民黨真正的危機,在於失去了凝聚內部、
凝聚人心的政治號召與遠大願景,造成內部失去危機反應與管理的能力,坐視危機
無限蔓延,終至潰堤”。因為“國民黨自身已經不知為何而存在,黨員也不知自己
如何去奮鬥”。這樣,一個失去了方向和目標的黨,就不可能有號召力和戰鬥力。
  
  今後怎麼辦?該報社論說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和使人贊佩的話,這就是:國民
黨當此“生死存亡”之際,必須在路線上有一個“戰略性的突破”。並建議說:
“應該謀取和大陸進一步的政治對話與政治和解,尋求兩岸歷史性、現實性政治難
題的逐步解決”。今年7月1日,台灣《海峽評論》發表的一篇社論,更主張兩岸領
導人盡早見面,“在九二共識下,(深化)第三次國共合作,共同結束兩岸政治對
立,完成祖國和平統一”。這些都是語重心長、愛台愛國心切,值得台當局重視的
良言益語。 

  國共深化合作,涉及到島內外各種因素,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如何排
除這些困難和障礙?我看,千條萬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作為國共合作一方的國
民黨和領導人,必須具有政治家的遠見、膽略和決心,盡快調整政策。要橫下一條
心,一不怕鬼,二不怕邪,奮勇向前。有基本的兩條,一是國共合作,這是中國的
內政,外人無權干涉;二是必須為兩岸最大多數中國人的最大利益服務。心際無他,
不謀私利,正大光明,應該是無所畏懼的。你越是怕鬼,鬼就越是纏身,抓住你不
放。無論對內對外都是一樣,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目前的國民黨和領導人,雖然內外交困,難題重重,但也應看到自己的有利條
件。這個有利條件就是,國民黨現為台灣最大政黨,又是執政黨;最大多數黨員都
是愛國的,心懷祖國,反對台獨;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進一步和解、反對分裂上,會
得到中國大陸執政黨和全體人民堅強有力的支持。當年國共兩黨,為了國家民族的
整體利益而毅然“聯合抗日”,今天為什麼國共兩黨就不能同樣為了國家民族的整
體利益而 “聯合反獨”?相信國民黨及其領導人,只要心中有民,方向明確,旗幟
鮮明,堅定不移,黨內外民眾一定都會擁護和支持。抗戰必勝,反獨、反分裂也會
是必勝的。 

  在以上兩個方案中,如果民進黨接受“一中框架”,應該優先考慮第一個方案。
但兩岸問題的最終解決,無論是“三黨整合”還是“國共合作”,國民黨都應扮演
重要角色。從目前島內“七合一”選舉形勢看,民進黨氣勢在走高,國民黨處境很
不利。人們對島內形勢和兩岸關係的未來,難免憂心重重。然而事在人為,一切都
是可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前已是國民黨人下定決心,
施展膽略、重整旗鼓、凝聚共識,以挽救危機和開創新局的時候了! 
   
  這裡應該說明的是,筆者主張加強國共合作,是為了反對分裂,並不是排斥民
進黨和綠營;而相反,雙方都應繼續爭取和團結民進黨。只要它們放棄分裂中國的
目標和主張,就應熱情地歡迎他們,甚至可以重新啟動“三黨整合”模式。但願台
灣各黨各派,以及兩岸人民,都能在“一個中國”旗幟下實現徹底和解,實現大聯
合、大團結、大合作,共同奔向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路,從而使
中國永遠結束或擺脫貧窮落後,受欺受壓,任人宰割的不幸歷史。


Copyright(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