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太新戰略 台灣判斷不一


郭震遠



 五六月間,筆者應邀參加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活動,
同時以“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之台灣視角”為題,進行訪問研究。研
究方式以對台灣相關人士的訪談為主,同時也儘量查閱相關資料。現將研究成果做
一初步整理,呈現於讀者,並借此機會向政大國關中心丁樹范主任,以及各位對我
熱情關照、大力支持的朋友表示由衷感謝。

  通過訪問研究,筆者發現,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以及這一調整對兩岸關係
的影響,在台灣存在明顯的不同判斷。對此,應予以重視並做更深入研究。

  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基本判斷

  2010年春,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太”,其後又相繼提出“轉向亞太”、
“亞太戰略再平衡”,構成了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調整。這是奧巴馬政府第一任
期中最引人注目的對外戰略行動,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這一調整,在台灣
同樣受到關注。 

  在訪問研究中,筆者發現,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主要是對其基本內涵,包
括背景、目的、主要內容等,台灣方面的基本判斷存在明顯差異。

  1、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背景和目的的不同判斷

  對於美國的戰略處境,首先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處境的判斷,以及為什麼需要
進行亞太戰略調整的判斷,即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背景和目的的判斷,是判斷這
一調整的影響,包括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的前提。

  部分台灣人士認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背景是,在經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
後,特別在經歷了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後,迅速發展的中國已經構成了對美
國領導地位的嚴重挑戰,其嚴重程度甚至超過當年的蘇聯。他們指出,“畢竟中國
對於美國構成的挑戰已非當年蘇聯可比,……蘇聯最強盛時,經濟實力也不曾真正
威脅到美國。但今天中國興起的態勢與內涵,除了核武庫部分尚難達到蘇聯水準,
其他部分許多都已超越蘇聯全盛時期。”據此,他們進一步指出,“美國重返亞太
的目的在於重新提升及鞏固在此一地區的領導地位,雖然不是以中國為唯一的針對
目標,但也必須制衡或遏制中共已有及未來的權力”。

  還有一部分台灣人士認為,八年多的國際反恐戰爭,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國力,
而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直接重創了美國經濟,而且暴露了美國經濟、
社會深層次上的很多嚴重問題,而亞太地區則已成為美國實現、恢復與發展的戰略
依託。他們指出,“現在美國自身困難很多,也很嚴重,面臨一大堆醜聞和國內困
難,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仍然不確定”;“在歐洲經濟一直疲軟的同時,亞太地區
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較好勢頭,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越來
越大”。據此,他們進一步指出,“美國調整亞太戰略,目的在於鞏固和強化在美
國主導下的,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這是最有利於美國的地區態勢,是美國需要的”;
“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確實有針對中國的部分,但不僅不是調整的主要內容,而
且針對中國並不是與中國對抗,而只是設法在牽制中國的同時,還要爭取中國的支
持與配合”。 

  比較上述兩種判斷可以得知,兩種判斷的主要差異在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
略處境,是面臨中國的嚴重挑戰,還是面臨美國自身實力和影響明顯下降造成的困
難;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是通過對中國的遏制、圍堵,應對中國的挑戰,還是通過鞏
固、強化美國主導下的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恢復美國的實力和影響。

  2、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主要內容的判斷

  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要內容,是這一調整目的的具體表現。這些主要內容都
是客觀存在的,本來無須人們對之做出判斷,但由於調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主
要內容不斷增加變化,因而出現了對調整的主要內容做出判斷的需要。這種判斷是
對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影響,包括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做出判斷的基礎。

  部分台灣人士認為,2010年奧巴馬政府開始進行亞太戰略調整以來,進行的調
整主要是,美國明顯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部署;積極強化與中國周邊國家的同
盟關係、夥伴關係;積極插手涉及中國的地區爭端等等,明顯地是建立並加強對中
國的遏制、圍堵。他們指出,調整亞太戰略,“美國採取一系列的作為,包括增加
在亞太的軍力;強化與中共周邊國家的雙邊關係;積極介入東亞領土紛爭,但又採
取與中共相左的立場,支持與中共有主權紛爭的國家;推動新的亞太經濟合作框架
等”。顯然,他們認為,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就是以遏制、圍堵中國為主軸,調
整的主要內容反映了這一主軸。

  還有一部分台灣人士認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要內容,固然有針對中國的
部分,但更多的是直接與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甚至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
相關,而並不與對中國的遏制、圍堵直接相關。他們指出,“美國強化亞太地區的
軍力、推進建立TPP等舉措,固然針對中國,但更是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
他們還指出,“美國調整亞太戰略,不僅著眼於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
而且還著眼於鞏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顯然,他們不認為遏制、圍堵中國是美
國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軸,調整的主要內容沒有反映這一主軸。 

  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客觀存在的。但如上所述,卻存在兩種不同的
判斷。這首先是對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目的的不同判斷,導致了對調整內容認識的差
異;其次是對於調整的認識,本身就存在明顯差異,即這些舉措僅具有中美關係的
雙邊意義,還是具有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意義。

  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影響的基本判斷

  調整亞太戰略,是奧巴馬政府第一任期開始推進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而且在
其第二任期還將持續推進。這一調整已經並繼續在亞太地區,產生很廣泛的影響。
台灣方面主要關注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美台關係的影響以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台
灣方面對影響的判斷,同樣存在明顯分歧。

  1、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美台關係影響的基本判斷

  美台關係及其變化,歷來是台灣人士高度關注的敏感問題之一。2008年以來,
在台灣島內政局重大變化、兩岸關係重大變化的影響下,美台關係已經並繼續發生
重要變化。2010年以來的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是美台關係重要的外部戰略環境變化,
這一調整對美台關係的影響,受到了台灣人士的普遍關注,但對影響的判斷存在明
顯差異。

  部分台灣人士認為,2008年以來,美台關係得到明顯改善,主要由於馬英九政
府推行的“親美”政策,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等,特別是馬本人穩重、謹慎的執政
風格,在陳水扁執政期間遭到嚴重損害的美台互信,不僅已得到恢復,而且有進一
步發展。同時,兩岸關係明顯改善大為緩和了台海局勢,對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產
生了重要積極影響,受到美國的肯定和歡迎,從而進一步改善了美台關係。美國對
馬英九政府給予了廣泛支持,包括繼續對台軍售、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等。
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明顯是對中國的遏制、圍堵,勢必重新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
和作用,美台關係將得到進一步強化。他們指出,“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
實現了台海穩定,而且對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了貢獻。這些與美國亞太戰略調
整的基本目標是吻合的……。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確實有針對中國的部分,……
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加強與盟國和夥伴國的關係,實現對中國的牽制。在美國的這一
戰略調整中,台灣發揮的穩定台海局勢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不存在台灣地位
下降的情況”。顯然,他們對於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將有利於美台關係持樂觀判
斷。 

  還有一部分台灣人士認為,2008年以來的兩岸關係明顯改善,雖然暫時緩和了
台海局勢,改善了台灣的安全狀況,也改善了美台關係,但同時也減少了台灣對大
陸的牽製作用,而引起了美國對美台關係重要性的質疑,在美國出現“棄台論”就
反映了美國的這種質疑。在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中,台灣和美台關係的地位將繼續
下降。他們指出,“由於兩岸關係這幾年的改善,在美國心目中,台灣可能對大陸
的牽製作用已明顯下降。因此,在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中,……積極與日菲等盟國,
以及印、越、緬等夥伴國家加強關係,以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但與台灣都沒有
密切關係,台灣無法參與圍堵、遏制中國的部署。……如進一步發展,很可能出現
美國‘棄台’的前景”。他們還指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也沒有更加重視
台灣,……利用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戰略籌碼,完全不符合美國利益。……可以預
判,在中美推進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中,台灣的地位將更加下降”。顯然,他們認為,
兩岸關係的改善導致台灣遏制、圍堵大陸的戰略籌碼作用下降,因而在美國的亞太
戰略調整中沒有重要地位,美台關係前景堪憂。

  比較這兩種判斷可以發現,儘管兩個判斷的結論迥異,但做出判斷的思路卻基
本相同,即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帶來了遏制、圍堵中國的戰略需求,台灣是否具有相
應的能力和作用的問題突出出來,從而決定了台灣在這一戰略調整的地位和美台關
係走向。但兩部分人士對台灣相應能力和作用的判斷很不相同。

  2、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基本判斷

  美國的亞太戰略,歷來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所以,美國亞
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在兩岸都受到關注,尤以在台灣受到的關注更突出。
實際上,台灣人士對於美台關係,受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影響的關注,最終也是通過
對於這一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判斷表達出來。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
影響的判斷,同樣存在明顯差異。 

  部分台灣人士認為,由於美國面臨嚴重經濟困難,大量削減國防開支,因此美
國調整亞太戰略,遏制、圍堵中國,實際上難以實現,而必須借助與盟國、夥伴國
的關係。台灣是美國的“准盟國”,肯定受到美國重視,台灣將在美國亞太戰略調
整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必將對兩岸關係產生不利影響。他們還認為,美國雖然
支持、肯定改善兩岸關係,緩和台海局勢,但並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尤其不願看到兩岸政治關係的改善和中國實現統一。所以,美國對馬英九當局施加
壓力,阻滯兩岸政治對話、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他們指出,“所以兩國
(指中美——筆者注)的緊張關係未必會導致直接的軍事衝突,而更多是被‘卸責’
的東亞國家,去測試北京的戰略底線。……美國的‘重返亞洲’,對東亞國家(包
括台灣)或許是一激勵”。他們還指出,“不時有訊息自華府傳來,美國擔心兩岸
的政軍關係發展甚快。……看到美國高調提倡重返亞太的戰略,並提高了與中國的
競爭關係,……因而對於北京一再提出呼籲希望兩岸進行政治及軍事議題的協商,
採取冷淡的態度”。

  還有一部分台灣人士認為,由於在與大陸的實力對比中,台灣的實力地位不斷
下降;由於兩岸關係改善、台海局勢緩和,不再是亞太地區的熱點問題,特別是由
於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不是以對中國的遏制、圍堵為主要目標,所以,在美國的
亞太戰略調整中,台灣的地位持續下降,美國不需要利用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戰略
籌碼。從而決定了,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不會對兩岸關係有明顯影響。他們指出,
“在奧巴馬的第二任期中,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不會像其第一任期那樣,給人帶來主
要是針對中國的錯誤印象。這決定了,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最終不會對兩岸關係
帶來重大影響”。他們還指出,“這些年來,美國對兩岸關係和台灣內政的影響持
續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持續強大,決定了美國必然越來越重視中國和中美
關係。台灣則由於自身實力的不斷下降,在兩岸關係和美台關係中的地位也不斷下
降。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確實有針對中國的部分,但美國寧可通過與日本、東盟國
家的關係,實現對中國的某種牽制,而不是選擇強化美台關係,因為強化美台關係
必然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美國確實仍然關注兩岸關係,但越來越不願,也不會更深
地捲入其中,也越來越沒有這種能力”。

  比較上述兩種判斷可以發現,不同的結論,即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有
重大影響,或者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實際上是前面一系列不同判斷的集中表
現。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背景和目的、重要內容,以及美台關係變化、台灣地
位變化等的不同判斷,都集中表現於這一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不同判斷,這充分
顯示了這一判斷差異的深刻性。 

  導致不同判斷的主要原因

  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不同判斷,有其現實的原因,即美國
的這一調整還在進行之中,其主要內容並不確定,因而導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不同
判斷。但是,一些固有的不同認識,包括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等的不同認識,則
從根本上決定了,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影響的不同判斷。

  1、對中美關係及其前景的不同認識,是導致不同判斷的最重要原因

  中美關係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
係影響的不同判斷,在深層次上,正反映了對中美關係及其前景的不同認識。

  2008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下,美國長期積累的政治、經濟、社會
各方面的矛盾,集中表現出來,導致了美國霸權地位又一次明顯的動搖。同時,在
三十年持續、較快發展的基礎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影響,在世
界上更清晰地表現出來。所以,中美關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而人們對中美關係
及其前景的認識,又一次處於重大分歧和激烈爭論之中。儘管一度出現將形成“G2”
模式,即所謂的“中美共管世界”的說法,但關於中美關係必將陷於“修昔底德陷
阱”的說法,即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與作為守成大國的美國,必將發生爭奪、對
抗,卻一直有著重大影響。對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於兩岸關係影響的不同判斷,
正是對中美關係及其前景不同認識的表現。關於這一調整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不
利影響的判斷,反映了中美必將爭奪、對抗,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就是遏制、圍堵中
國的認識;關於這一調整對兩岸關係沒有重要影響的判斷,則反映了中美不會陷入
爭奪、對抗,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主要不是,也不可能是遏制、圍堵中國的認識。值
得注意的是,如果說認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有重大不利影響的判斷,
實際上反映了傳統的美國因素對兩岸關係有決定性影響的認識,那麼認為這一調整
對兩岸關係沒有,也不會產生重要影響的判斷,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於美國
因素對兩岸關係影響有所下降的認識。 

 2、對兩岸關係變化及其前景的不同認識,是導致不同判斷的基本原因

  兩岸關係的狀況,是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影響兩岸關係的基礎。所以,對兩岸關
係變化及其前景的不同認識,是導致對於這一影響不同判斷的基本原因。2008年5月
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變化還在持續之中。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
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要不利影響的判斷,主要是認為這一調整將破壞兩岸關係的現
狀,以及阻滯其進一步發展。這一判斷實際上是認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變化只
是一般性變化,既不鞏固,前景也不確定,所以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將對之產生明顯
不利影響。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沒有,也不會有重要影響的判斷,反
映了關於兩岸關係及其前景,至少兩種不同認識:

  其一,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大為降低了台灣作為美國遏制圍堵中國戰略籌碼
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中將不會運用台灣,也不會對兩岸關係產生
重要影響。

  其二,兩岸關係發生的變化巨大、深刻,而且給台灣帶來廣泛的重大利益,所
以,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進程雖可能發生曲折,但不會中止、逆轉,美國的亞太戰
略調整可能對之有所干擾,但不會,也不可能有重要不利影響。

  3、不同政治立場,是導致不同判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長期以來,台灣島內藍綠兩營的不同政治立場,有著廣泛影響,在島內所有重
大問題上,都可以看到這兩種不同政治立場的影響。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
關係影響的不同判斷,也同樣受到島內藍綠兩營不同政治立場的較明顯影響。筆者
在訪問研究中發現,做出並堅持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有重要不利影響
的,幾乎都是藍營人士;做出並堅持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沒有重要不利
影響的判斷,既有綠營人士,也有藍營人士。但綠營人士都堅持,由於兩岸關係改
善,台灣遏制、圍堵大陸作用大為減少,從而導致做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
係沒有重要影響的判斷;藍營人士則認為,近年來台灣實力持續下降,台灣在美台
關係、兩岸關係中地位下降,在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中的地位也相應弱化,所以做出
這一調整不會對兩岸關係帶來重要影響的判斷。

 顯然,不同的判斷都以不同人士的不同政治立場為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綠營人
士的判斷,受他們政治立場的影響更明顯;藍營人士的判斷也受到他們政治立場影
響,但不如綠營人士的表現明顯。

  *遵守約定,筆者沒有在本文中注明具體受訪者及其看法,而是對之做出綜述。
為求一致,筆者也不注明所引用文章的出處與作者。特此說明,並致深切謝意和歉
意。 


Copyright(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