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系經過5年多的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的關鍵時期,現在面臨如何繼續向前 發展和深化的問題。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六點意見”,提出: “為有利于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 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再度發 出呼吁:“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 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表明,祖國大陸希望兩岸就 涉及重大政治分歧的關鍵性問題展開討論,逐步破解政治難題,深化兩岸關系。 一、對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妥善安排是破解政治難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 關鍵點 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取得可喜的進展和丰富的成果,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 兩岸先后簽署十八項協議,主要是經濟合作及事務性交流領域的,而兩岸政治性議 題并未涉及。兩岸關系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面,几方面均衡發展, 兩岸關系才能以正常的態勢穩步前進。審視當前的兩岸關系,已進入所謂的“深水 區”,各項交流事務越來越不可避免地涉及雙方政治制度、司法体系、政策法規以 及兩岸公權力部門的稱謂等等。在兩岸關系的發展中,政經不平衡的弱點日益突顯, 政治關系發展滯后已影響到經濟与文化交流的進程,阻礙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 一步深化。 自1949年以來,兩岸由于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導 致兩岸在政治上存在諸多重大分歧与結构性矛盾,如何定位兩岸政治關系一直是兩 岸諸多政治難題中的最為核心及關鍵的問題,它關系到兩岸關系的性質,關系到兩 岸的法理架构,關系到兩岸的政治定位,關系到兩岸協商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如果 這一難題無法解決,則政治僵局就難以突破,兩岸之間要建立和平穩定的政治架构 也無從談起。祖國大陸提出討論兩岸政治關系,就是希望能從根本上對重大政治分 歧有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為兩岸政治關系尋求一种合理妥善的安排,并由此推展, 逐步解決對外交往、軍事互信、和平協議等議題,构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總体架 构。 祖國大陸正式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并希望 “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是在認真分析評估兩岸關系總体形勢及走向的基礎上,切 中了兩岸關系的症結點,希望從根本上突破難題。這其中有几點值得台灣重視:其 一,体現了祖國大陸愿意理性面對客觀現實、正視政治分歧的態度,這個客觀現實 就是“國家尚未統一”,以及兩岸間對于政治問題存在重大的分歧与矛盾;其二, 表達了愿意平等協商解決政治難題的誠懇態度,目前先從“探討”問題開始,不急 于求成,不設定時間表,力求行穩致遠;其三,期待對兩岸政治關系有“合情合理 的安排”,“合情”是照顧兩岸雙方的彼此關切,不強加于人;“合理”則是要遵 守兩岸現行的法理基礎,共同反對“台獨”,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這就一方面再次明确、充分肯定了兩岸既有的共同政治基礎,同時又展現了開放、 彈性与包容的態度。 二、探討兩岸政治關系面臨的复雜性 兩岸政治關系,直接触及兩岸關系中最為核心最為本質的問題,涉及到雙方的 法統,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复雜性。 1、兩岸在此問題上有共同點,但仍存在矛盾与分歧 縱觀1949年以來台灣當局對于這一問題的立場,“兩蔣”時期堅守“中華民國 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与祖國大陸“漢賊不兩立”,兩岸處于嚴重的政 治對立与軍事對抗;李登輝時期的“特殊國与國關系”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更 是直接挑戰祖國大陸“主權完整”、“一個中國”的原則底線,數度引發台海危机, 造成長期政治僵局。2008年以后,兩岸快速走向緩和交流与合作,最根本的原因是 有“九二共識”作為基礎,雙方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有基本的連接點与共同點, 因此和平發展成為兩岸關系的主軸。 祖國大陸自1949年后一直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舊三句),上世紀90年代末以后, 在兩岸事務中表述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 領土主權完整不可分割”(新三句)。無論新三句還是舊三句,其中始終堅持兩點, 一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二是“中國領土主 權的完整不可分割”,這是祖國大陸堅守的原則与底線。而有所變化之處在于, “一個中國”從原來的明确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代表”變成了“兩岸同屬”, 擱置了關于“一個中國”具体內涵的爭議与分歧,這“一個中國”不再是“非彼即 此”,而是“兩岸共同擁有”的。祖國大陸希望通過這樣彈性包容的表述,增進兩 岸在“一個中國”上的共同點和連接點。 馬英九當局對于兩岸關系的表述:“兩岸是一种特殊關系,不是國与國關系”, “兩岸是自由地區与大陸地區,也就是台灣地區与大陸地區”,這与祖國大陸主張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在法理邏輯上有共通點和連接點。但台灣近几年對于 “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強調有增無減,多次講“‘一中’指的是‘中華民 國’”,“兩岸的法理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大有要把“一中就 是中華民國”越表越清晰的架勢,這實際上是不斷強化与擴大分歧,与祖國大陸一 再希望增進共識、擱置爭議,對“一個中國”具体內涵模糊与彈性處理的做法顯然 不是相向而行。 2、島內政局發展的复雜性 上世紀90年代以后,台灣進入政治多元化時代,經過2000年及2008年兩次政党 輪替,島內兩党政治格局漸趨成型,藍綠兩大政治勢力圍繞執政權的斗爭与對抗長 期存在,其各自的社會民意基礎也隨之兩极化。藍綠兩大陣營的權力斗爭中加入了 統“獨”對立、族群矛盾等复雜因素,對于兩岸政治關系的探討勢必要面對复雜多 變的島內政治局勢。目前,國、民兩党對于兩岸關系立場和政策各行其道,毫無共 識,并且,兩岸議題經常成為朝野攻防的戰場,每逢重大選舉更是選戰焦點,政党 政策和政治人物的立場每每服從于政爭和選戰的需要而失去原有的基本點。2008年 以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始終面臨民進党“親中賣台”的猛烈攻勢,在內外壓力下, 馬英九在兩岸政治議題上立場模糊、政策搖擺,顧慮重重。民進党在“維護台灣主 權与安全”的旗號下,對兩岸交流与對話設置障礙,兩岸之間探討政治問題的空間 被無形壓縮,進程受阻。 3、兩岸民意認知存在落差 長期以來處于隔絕中的兩岸民眾,由于生活環境、政策導向、輿論宣傳等因素 影響,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對兩岸關系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角度, 涉及重大政治問題時則有更為明顯的落差,對統一前兩岸政治關系的安排也要面對 兩岸民意認知差距。 4、國際環境复雜性及外部勢力的干扰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出于自身戰略利益的需要,長期將台灣作為其圍堵和遏 制中國大陸的重要棋子。雖然美國一再表示樂見兩岸對話,但其管控兩岸對話進程、 防止兩岸關系快速朝統一方向推進的政策導向十分明顯。特別是涉及到兩岸政治協 商、軍事交流等重大議題,美國更是高度關注,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始終受制于、 服從于美國的亞太戰略需求。近期,隨著亞太各國在海洋主權領域的爭端不斷激化, 中國在東海、南海維護主權的形勢日趨嚴峻,日本、菲律賓等國家利用兩岸的政治 分歧見縫插針,玩弄伎倆分化离間兩岸,企圖從中漁利,兩岸同憤。可以說,盡管 兩岸都在努力維護東海、南海主權,但兩岸的政治現狀對兩岸維護主權造成了困難, 而外部因素的干扰又反過來使兩岸關系特別是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得更為复雜。 三、“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兩岸政治關系”的特性 由于這一問題涉及面廣、敏感度高、复雜性強,這就決定了我們探討兩岸政治 關系時,應注意到以下几點特殊性: 一是階段性及過渡性。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和過程,“在尚 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也就意味著在最終達成統一之前的這段時期,對兩岸政治 關系做出的安排,是階段性和過渡性的,是一個不斷修正、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并 非永久不變,更不是最后的終极方案。其要完成的是階段性的任務,即從此入手, 開始逐一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為兩岸關系長期和平發展、最終邁向統一創造條件。 二是妥協性。政治定位問題事關重大,牽涉雙方重大原則利益,兩岸雙方都勢 必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祖國大陸領導人多次發出呼吁,希望雙方能共同探討尋 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就需要雙方在商討過程中相互有 所妥協,有所讓步,如果雙方都寸步不讓,如此重大的問題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 三是局限性。我們所討論的“兩岸政治關系”是“統一前特殊情況下”的特殊 安排。其過渡性決定了必然有局限性,不可能要求此議題的處理方案一下子就圓滿、 全盤地解決問題,其作用与功能是有限的,如能達到雙方雖不全然滿意但都可以接 受的程度,就屬不易。 筆者認為,對“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做出“合情合理” 安排,應遵循以下几項基本原則。 一是維護主權完整。從尊重歷史事實、正視政治現實的立場出發,對兩岸政治 關系的定性、對兩岸當局的定位以及對兩岸現狀的描述,都要以維護中國領土主權 完整為原則,必須在“主權完整”這一基本前提下進行,不能朝向“主權分割”的 方向表述,不能是“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祖國大陸在胡錦濤發表的“六點 意見”中對此有較完整的論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世界 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盡管尚 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遺留 并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复歸統一, 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這樣的表述,符合客觀的歷史事實,也 符合兩岸現行的法理架构及相關規定。 二是恪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現行的法理架构及政策法規,都明确定 位祖國大陸和台灣是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因此兩岸關系不是“國与國” 的關系,是“一個中國”內部的特殊關系,具体用何种方式來界定、表述這种特殊 關系,要由兩岸共同探討及協商,最終找出解決方案。 三是不違背統一目標。我們討論的兩岸政治關系,是“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 下”的關系,雖然現狀是尚未統一,但“兩岸最終將走向統一、現在處于統一之前 的特殊階段”,因此兩岸政治關系的定位不能違背兩岸最終統一這一總体方向。 四是求同存异、彈性務實。在探討協商過程中,兩岸應本著彈性務實、求同存 异的原則,平等協商,靈活處理,既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又顧及雙方的利益 和要求,對于一些短期內無法達成明确共識的部分,給予各自解釋的模糊空間,雙 方恪守默契,避免一些敏感性的難題成為破坏兩岸對話气氛,影響兩岸關系深化發 展的障礙。 祖國大陸提出開展政治對話、探討兩岸政治關系的呼吁,完全是為了鞏固兩岸 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維持兩岸繼續前行的趨勢,希望台灣正确解讀祖國大陸的誠 意与善意,而不將之看成是“施壓促談”而加以回避。畢竟,政治難題要有所破解, 兩岸關系要有所突破与進展,需要兩岸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方可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