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1日,倍受兩岸矚目的“北京會談”正式舉行,這是繼去年12月“台 北會談”後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智庫合作舉辦的又一次兩岸學術、思想盛會,同時 也是兩岸紅藍綠學者第一次在北京的公開對談,意義非凡。 “北京會談”是由兩岸統合學會推動、兩岸智庫機構共同主辦的“兩岸和平發 展路徑”系列研討會之一。這個系列研討會始從2009年開始,迄今已連續舉辦六次。 這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去年和今年的兩次會談,即去年的“台北會談”和今年的 “北京會談”。這兩次會談是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期後,兩岸 紅藍綠學者較為正式的面對面接觸與對談。 從會議的主題來看,“台北會談”的主題是“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 “北京會談”的主題是“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兩次會談都有紅藍綠重 量級學者的共同參與交流,而且會談的主題都是強調兩岸認同互信的重要性,在增 進和強化兩岸認同互信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今年的會議更 是將主題定位在具體探索兩岸政治安排這一更加敏感和重要的議題上。 從“深化和平發展”到“探索政治安排”的主題變化可以看出,如果說去年的 “台北會談”是在兩岸關係鞏固深化期的開局之年,主要探討如何鞏固成果,深化 發展,那麼今年則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全面、深入地探討兩岸政治問題,尤其是兩 岸政治安排。這充分體現出兩岸學界能夠緊跟兩岸關係發展形勢,表現出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的可貴精神。 今年以來,隨著大陸高層領導集體新老交替順利完成,大陸經濟發展與社會進 步全面進入嶄新階段。而大陸對台政策顯現出更加積極主動、務實進取的新面貌。 從今年大陸人大、政協兩會,到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再到平潭兩岸關係研討會,大 陸對台工作已經進入穩步推進、全面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新時期的大陸對台工作, 強調要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在十八大提出的兩岸關 係發展新前景的基礎上,大陸方面提出兩岸可以就政治問題先行進行民間的對話, 增進兩岸認同互信,為兩岸政治協商積極營造氛圍,創造條件,為兩岸關係進入 “深水區”後進一步穩定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此外,今年以來兩岸一系列高層會晤,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特別是政治互信 不斷添磚加瓦。從春節期間連戰訪京,北京舉行“習連會”、“胡連會”,再到4月 博鰲亞洲論壇的“習蕭會”,直至前不久舉行的“習吳會”,兩岸多場高層會晤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習吳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政治互信,核心是要在鞏固和維護 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吳伯雄榮譽主席 代表中國國民黨明確宣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 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而非國與國關係。”兩岸雙方領導人透過高層會晤,在 兩岸關係定位上一致明確清晰的表述,不但進一步鞏固夯實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同 時也為“北京會談”深入探討如何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等問題進一步指明 了方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北京會談”適時登場,兩岸紅藍綠學者首次在北京 共聚一堂,雖然各具不同的政治光譜,但都能坦誠交流,暢所欲言,貢獻心智,激 蕩智慧,在思想的火花中深入對談,認真切磋,交流感情,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 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20日上午的開幕式上致詞時特別強調兩岸政治關係的重 要性。他說,無論是著眼當前,還是面向未來,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 岸政治關係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都是一個重要的乃至牽動時局的命題。探討兩岸 政治關係,首先要務實,就是要實事求是,任何脫離現實的主張都是主觀想像,是 探討不出結果的;其次要共同努力,找到打開破解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瓶頸的辦法; 第三要落到實處,即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全面改善發展兩岸關係。孫亞夫副主任的 講話,不但明確闡述了大陸方面對協商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而且 指出了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問題的方式和途徑,同時也為本次會議提供了重要政策參 考。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餘克禮、台灣政治大學前校長暨兩岸統合 協會顧問張京育、廿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台灣兩岸統合協會理事長暨台大 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民進黨前主席暨美麗島電 子報董事長許信良、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等從不同角度切入,就兩岸認同互 信與政治關係問題進行了精彩發言。 在會議各項討論中,兩岸學者都十分珍惜本次會談的機會,認真嚴謹地進行學 術切磋,對兩岸政治議題的交流與溝通達到了更高的廣度和深度。不但對兩岸認同 與互信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同時對兩岸政治安排進行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交流,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學術研究成果,也為兩岸官方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學術參考。 另外,紅藍綠學者真誠互動,充分交流,溝通彼此,消除隔閡,增進共識。與會專 家學者角度各異,見解精辟,妙語連珠,精彩不斷。本次會談不僅成為兩岸學術盛 會,更成為兩岸情感交流盛會。 “北京會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兩岸關係在“深水區” 乘風破浪,克難前行的重要動力來源。兩岸學界重新聚首,共同出發,一定會為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更為光明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