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有化購釣魚島島事件引發的釣魚島問題,應該說這是日本近十年來根据 國際戰略和經濟格局以及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方針及經濟發展的現狀所采取的有 計划的措施。我們可以從事件發生的時間節點上看到美國在此事件上的推手作用。 釣魚島事件應該是日本根据美國的亞洲戰略意圖和依賴美日安保條約所設置的一個 打劫點。中國政府若繼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則釣魚島將長期實質性為日本國家 所有。中國若強硬回應,引發局部沖突或戰爭,進而造成全球經濟軍事動蕩,這可 能是美國預想的結果,它可能的獲利是多方面的。其中明顯的漁翁獲利就是資本的 流向避難去美國。中國政府顯然正處于十八大召開之際,無心而為,會有被動的應 對方案,但美日在此事件上應該可以做到進退可控。若中國軟弱回應,造成釣魚島 國有化既成事實,則中國政府在國內失去民心,國際上政治損害也极大,同時為以 后南海問題的解決造成极大的困難。釣魚島事件同時也是美日對中共十八大會議決 策和新屆領導人作為的一個測試。中共十八大的可能的結果從媒体對薄王事件的報 道和預測已經證實美日和國際社會在這方面的能力。美日同時可以探到十八大新領 導班子可能執政作為的框架,為他們的戰略謀划提供較确切的依据。因此釣魚島事 件對美國來說,利多害少;對日本來說,最坏的結果就是退回到擱置爭議的原處, 至少它自認為是可以這樣。日本這樣想,除了上面說到的原因以外,還有全球被誤 導的原因。有人說日本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制裁會嚴重打擊日本。 不錯,的确如此。但中日經濟戰的結果,將給日本向全球更加擴張的動力和机會, 而中國由于外交政策和全球戰略上的守成,基本上是被動所為,故在此事上獲益不多。 原因在于,日本在20年前已經開始了全球化擴張。所謂的日本經濟低迷20年,只是日 本政府的戰略欺騙和海外媒体誤導。真實的情況是這20年來日本在海外全面經濟擴展 成果巨大,除了日本國內,它在海外還有1.8個的日本經濟總量。這就是說目前全球 最大的經濟國是日本。20年前日本政府的全球擴張戰略,使得日本現在有了保安人 員登島,自衛隊出動的欲望和底气,也是為其軍國主義复活找出路。故我們將此釣 魚島事件看成是21世紀的中國9。18事件,一點都不為過,至少中國政府絕不能像過 去對待釣魚島糾紛那樣的處理。這是到了考驗中國政府的關鍵時候。 中國在此次釣魚島事件上的應對選項:(不考慮和平日本的選項)1.針鋒相對, 不開第一槍。這一點日本已經熟門熟路,所以會表現的很頑強,很技巧,跟中國磨。 通過磨來為自己造勢。中國能得到的好處是事實上的介入釣魚島,如海監船巡查釣 魚島。造成中日共管的事實。持續的結果,中國國內的民心難平,日本還有一個惡 人耍賴說中國‘以大欺小’的机會。2.經濟戰,對日制裁。關鍵的問題是中國恐怕 從未計划過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制裁,更說不上經濟戰。當然亡羊補牢,猶未晚 也。但中國的經濟戰略的自我損失卻很難估計,原因很簡單沒准備好。可能的話, 選擇性的可控的經濟戰可以作為選項。3.局部和釣魚島范圍的戰爭。在目前美日挖 坑你跳的情況下,很難由中國來控制沖突的進程。如果沒有控制戰爭規模和進程的 能力,和對由此引發的全面全球戰爭的准備,前景難料。這也是目前中國盡量息事 宁人的原因。4。与日本大戰,無論美日安保條約。這是考驗大國智慧,意志和實力 的嚴重問題。5.暫時維持現狀,或大事化小,但准備最坏的戰爭發生的可能,重建 全球外交,經濟,文化,軍事戰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与美日重大利益的打劫點, 同時考慮聯美制日,刮日的可能性。 應該說中國目前到了全面重建全球外交,經濟,文化,軍事戰略的時候。在這點 上,日本領先了20年。實際上,應該是至少80年以上,應該從1931年的9.18算起。 當年就想建的大東亞共榮圈是東亞戰略,是其開始。20年前轉化日元升值壓力所開 始的全球擴張,已經改變了日本島國經濟格局。日本人瞞天過海的經濟戰略欺騙讓 全球媒体被蒙騙了。現在的日本,每天收集全球各國千份最重要的新聞報刊雜志信 息,精心分析匯總提煉給日本各大財團,政府和社會媒体,教育和引導日本各界社 會全球擴展。同時日本財團利益捆綁世界各大財團的戰略,也使其在國際政治上受 益非淺。現在日本最想要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席位,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常化和能拿 到手的海島海域,并正在努力中。美國的全球戰略是從它建國起,由它的移民組成 性質自然而成的。它想不干涉世界各國事務都不可能,那些各國移民在美國都仍然 關注原在國,并時時介入。俄羅斯由于前蘇聯的原因,与美爭霸全球,是在与美的 爭斗中形成的全球戰略。但俄羅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關系及原因,更偏重保障歐洲 或歐亞大陸的戰略。俄羅斯的地廣人稀,使它的全球戰略受到极大的限制。 中國的近代至新中國成立,是內憂外患,不斷地抵抗各國侵略的抗爭史。改革 開放前,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外交原則,在現代國際外交事務中,站在 超然旁觀的立場處理美蘇冷戰關系,獲得了30年的建國初期經濟發展的時間,收益 不小。但改革開放后的30年,中國依然保持原冷戰時期的外交策略和戰略思維,顯 然無法應對中國本身融入全球經濟一体化的發展狀況和趨勢。這30年來,南海島嶼 被周邊國家蚕食,台海風波不斷,中美關系起伏緊張等,雖然是有美國全球戰略擠 壓的原因,但也与中國被動應對的策略有關。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要求中國成為 ‘負責任的大國’和希望中美‘共管’世界的是美國政府。當然我們明白這兩頂高 帽的意思,但中國是否可以順勢而為呢?中國是否可以保持自己的道德高地,改 ‘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為‘獨立自主,全球發展’呢?獨立自主明顯地已成為自 我設限,和平共處不結盟的策略,遠离國際紛爭的中心和焦點,消极的作法,已不 符合現在的國際戰略格局。而‘獨立自主,全球發展’就會注重自己的主動性去實 現全球發展。同樣中國是否可以從以前的以全面精神思想為主導的發展動力,到現 在的全面以金錢利益為主導的發展動力,改為重原則的利益為主導的發展動力呢? 我們已經看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在處理周邊關系上,雖然是想通過 与糾紛國的共同開發,來規范主權歸屬,要個名分,在利益上也能所獲。但由于地 方已被人占据,實際操作變得一廂情愿。本來這個原則應該是我們的處理領土糾紛 的底線,而不是主導的政策措施。在領土主權上亮出底線与他國爭斗,只能處于被動 地步。這是否可以改為‘明确法理,限期歸還,談判解決’? 同樣在經濟上,文化 上,軍事上的戰略(略),都有改進的必要,形成整体。這些希望在十八大后能夠 体現出來。 重建全球戰略最重要的是政府倡導和決心,以及民間的配合。要著眼地球村的思 維去考慮全球發展和中國的發展。同時要宣傳和引導中國人民樹立‘以全球為己任’ 的觀念,‘全球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使我們有更長的經濟發展 期,但只有勇敢面對,及時主動處置小危机,才能避免大危机的發生。中國現在已 發展到不能走回頭路,也不能靠‘左右’搖擺‘走自己的路’,用解決好自己國內 的事,就是對人類的貢獻來滿足和局限自己。事實上是到了關鍵轉折的時候了。當 我們把眼光從國內發展到全球發展上,我們可以避免和解決許多國內的問題,并將 此引導上全球發展。這將給我們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時間段。 ( 2012.9.21 ) 于建國先生為大華府地區同鄉會聯合會副會長﹐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