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深化兩岸產業和經濟合作


蘇 麗 凰



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的2012年九大任務中
6項都直接或間接和大陸國民經濟發展有關。中國大陸處在一個重要的戰略机遇期,包
括今年內,都要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同時兩岸關系的發展也是以經濟合作
做為一個重點。今年大陸經濟發展的條件是對兩岸經濟合作一個有利的机遇期,兩岸
在經濟合作方面主要是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后續協商,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爭
端解決机制和投資保護与促進協議。這些協商的進展都將展開,同時兩岸產業合作也
需盡快推動。兩岸的雙向投資是重要的經濟合作,台灣將會繼續擴大對大陸企業赴台
投資的限制,會繼續松綁,也會加大松綁幅度,為台灣企業与大陸企業的合作提供一
個好机遇。

   台灣的馬英九“總統”上任4年多來,兩岸關系已有极大變化,与台商最息息相
關的就是前年与大陸簽署ECFA,早期收獲的清單去年啟動。在首屆論談中我提過539項
早收貨品清單中,有509項、高達94.5%的產品自2012年起銷往大陸享有零關稅待遇。
2013年起則產品全都是零關稅。受惠的是石化、工具机等產業,還有成衣、小家電
和農產品等在內的傳統產業。台灣与大陸的貿易量雖有增加,但占整体出口比率卻
未有太大改變。兩岸觀光業也成主要產業,而且擴及外國觀光客,連世界著名觀光
旅館都到台灣設點。由于游客增多,受惠的不只是大企業,連個体戶都受惠。
   
   台灣“副總統”吳敦義說:過去几年,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協商,
尤其在經濟方面開拓了兩岸經濟合作的道路。在歐債危机、美國經濟發展遲緩的世
界經濟大形勢下,ECFA及其16項后續協議,讓兩岸同胞共同得到了助力。

海協會陳云林會長表示,“十二五”時期,兩岸產業合作的地域空間將更為廣闊。
20多年來,兩岸產業合作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大陸沿海地區。隨著“十二五”時期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划的逐步落實,
兩岸產業合作將向大陸廣大中西部地區延伸,同時大陸資本赴台也將扎實推進,從
而實現兩岸生產要素在更廣地域、更大范圍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兩岸產業合作取得
最佳效益。兩岸不久前成立的經濟合作委員會下專門成立了產業合作工作小組,在
此框架下兩岸可以研究雙方產業合作布局和重點領域,推動雙方重大項目合作,協
調解決雙方產業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為兩岸深化產業合作建立常態性机制,提供有
力的制度保障。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認為,當前兩岸的影視政策、合作模式、策划創意等都面臨
著來自國際的巨大挑戰。ECFA的實施,為兩岸影視產業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世界的挑
戰帶來重要机遇。 大陸對台灣11個服務行業擴大開放,其中一項就是大陸方面將取消

“台灣華語電影片進口大陸配額限制”,目前台灣引進大陸的電視劇已超過4000小時
/年,其中3/5為電視劇;大陸每年引進台灣電視劇的小時數已超過引進劇總量的
1/4,兩岸合拍片時長也已超過300hrs/年。

     各位貴賓, 台灣經濟現在面臨一個經濟轉型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兩岸經
濟合作。在大陸今年的經濟工作形勢下,台商的轉型,島內的台資企業和大陸的企
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大陸今年要繼續推動穩增長、控物价、調結构、惠民生、
抓改革、促和諧的總体經濟增長戰略,其中“穩增長”還是要繼續擴大內需,穩定
外需的。

    台灣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結构,以及同大陸、東盟、港澳等的緊密經貿聯系,使
台灣已無法孤立于區域經濟一体化之外。台灣在与大陸20余年的經濟交往中,已經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紐帶。兩岸經濟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兩
岸經濟的進一步整合:一來台灣可以利用地緣、語言及文化等优勢條件,借助大陸
經濟的增長動力,拉動其經濟盡快走出低谷;二來大陸也可以借助台灣的電子產業
优勢,促進產業布局和結构的調整。台灣就能和東盟國家處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
并且能盡快融人區域經濟組織,促使台灣在東亞乃至全球產業鏈中确立產業定位。

對于促進海峽兩岸工業經濟技術合作,我認為主要是正确處理利益互補与親情關系,
任何經濟技術合作都應以利益互補為物質基礎。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大陸工業現代
化,有利于大陸國有企業經營机制轉換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完善与發展,
有利于經濟的增長也有利于台灣工業獲得丰富的資源,有利于台灣在大陸開拓廣闊
的市場,有利于台灣擺脫當前的困境及其產業升級,促進其經濟繼續發展。因此,兩
岸工業經濟合作對雙方互補互益,已為近年發展的事實所證明,互利是推動兩岸經濟
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基本的、不可忽視的原則。

請大家瞭_,大陸与台灣經濟、技術合作与歐美的合作有不同的特點。大陸与台灣同
是炎黃子孫,骨肉相連,文化背景相同,都有著發展中華民族經濟的共同愿望,這种
親情關系可成為牽動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是推動兩岸經濟、技術合作的十分有
利的天然條件。雙方都應十分珍視与利用,然而經濟運動有其本身的規律与原則,
親情可以是帶動合作的紐帶,但卻不能代替利益互補,更不應因親情而相互有所苛
求。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攜手合作,共同繁榮。

展望未來,尤其是台灣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期,兩岸關係應該會在以下幾個層
次上展開:經貿的實質面往來、金融面往來、教育面往來、互信機制建立、政治議題
的設定等。對兩岸未來前景副總統吳敦義所提之十六字訣:「求同存異、兩岸和平、
講信修睦、民生為先」,這也是兩岸互動、交流、合作的基調。
 
首先,就兩岸經貿的實質面往來,ECFA是雙方已確立的渠道,今後要順利完成後續
協商。這方面雙方切忌陷入小利小益的爭執,應該回到雙邊協商的常態性架構,積極
推動。這當中不免會觸及農業、服務業的開放,而這也是今後與其他經貿對手國商談
FTA無法迴避的問題。及早作好準備,一面可完成ECFA後續協商與其他FTA的準備。這
也是ECFA所具有的更高層次經貿戰略意義,應該列為最優先處理的課題。 

第二、在這次博鰲論壇中,爭取兩岸特色金融,包括台資銀行承作人民幣業務、兩
岸證券的開放、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等,台灣方面已作好準備,需要的是大陸的批准與
配合。要避免橫生枝節,這也考驗大陸對台政策的善意與誠意。
 
第三、我們建議兩岸應該投入較大的關心在教育開放與交流上。把目前在教育交流
上所設下的政策,儘速以正常化的政策取代。更正面的視兩岸教育交流為兩岸長遠和
平的基礎。近年來,大陸各地方政府在中央的授意下,各階層學生與台灣均有密切交
流,也看到兩岸下一代和平相處的契機,如果能夠把教育交流管道制度化,循序漸進
的開放,讓兩岸年輕人在校園培養起「兩岸和平、講信修睦」的生活體驗,這是防止
兩岸重蹈衝突、對立的治本之道。若有必要,大家全力以赴,甚至可推動兩岸教育交
流協議,以求最大效益。有了這些交流基礎後,才有互信機制或兩岸政治定位議題的
探討空間。在目前大陸領導人面臨換屆的時間點上, 若能在上述議題設定上有了默契,
那就是兩岸關係得以前進的正確方向。 

     總之,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机制是兩岸經濟相互融合的結果,也是攸關台灣經濟
發展前景的必然要求。從近期來看,將有利于台灣抵御國際金融危机沖擊,促使台
灣經濟擺脫窘困;從長遠看。將為兩岸經貿合作發展走向正常化提供制度性保證,
有利于兩岸實現互利雙贏的長遠目標。兩岸應該在新形勢下,抓住難得的歷史契机,
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互惠條件,求同存异,緊密合作,實現經濟的共同和平發展,進
而促進中國的和平統一。
                                                                        
                                            ( 完結, 謝謝。)
Dr. Grace Shu, M.D., Ph.D.
蘇 麗 凰  醫學博士, 哲學博士
美國聯邦政府衛生部顧委會委員
美國賓州州長亞裔事務委員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