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本土派希望泛藍陣營能夠推出“連馬配”作爲2008年大選 “本土組合“。馬英九雖然不願評論這一説法,但也瞭解這個建議一但被推出,又會惹出 議論紛紛。嚴重傷害藍營的團結。因此,馬英九最後回應說,他代表“本土“的正當性應 該相當夠。 在字義上,本土意指本地,本鄉,本國。有一種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認同之意。本土原來並 非負面的政治詞彙,卻在臺灣歷次選舉中,被台獨份子用來操弄族群意識和民粹政治。使 它變成一個在政治上排他,理論上挺獨,而選舉時打擊藍營對手的利器。如今在臺灣的政 治環境裏,本土可以與台獨劃上等號, 本土觀念,人皆有之。早年廣東人不本土麽?抗日時期四川人不本土麽?北伐時期山西人 不本土麽?西方勢力進入中國后,上海,香港人不本土麽?但是,我們從未聽到過粵獨, 蜀獨,晉獨,滬獨或港獨。相反,廣東人的愛國情操早見諸黃花崗烈士的浩然正氣中;四 川,山西諸省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付出多少人力物力,甚至犧牲多少身家性命,共同致力 於救國大業?上海和香港,也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日史實。現在,國家最苦難, 最屈辱的時代都過去了,誰不以中華民族為傲,誰不以做中國人為榮?可見所謂本土,實 際上與分裂或獨立,根本沒有必然的関係。在一國之内並行兩制,同時以當地人管理當地 事,已經是將本土化精神發揮到極致了。 在臺灣,藍綠雙方都喜歡用本土一詞。激進的深綠份子把推動本土化當作走向台獨的捷徑 ,和使台獨正當化的手段。這種硬生生把本土化與台獨劃上等號的做法,在他們還有餘地 繼續操弄民粹的今天,還能夠迷惑一部份臺灣民衆於一時。而藍營也說本土化,則是一種 將計就計的策略。藍營人士絕對知道本土和台獨是扯不到一起的兩件事。而選舉時藍營不 揚棄本土一詞,可以讓那些被台獨份子迷惑了的民衆,聼一聼本土的真正含義,投票前有 機會作一思考。 最讓人感到痛心的,是本土一詞,居然被弊案纏身的陳水扁竊取作爲他的護身符。陳水扁 罷免案,原本是一件領導人的親信,親屬和家人涉入太多弊案而衍生出此人是否仍適任的 問題。但阿扁以鞏固本土政權為藉口,將罷免案扭曲成藍綠對決的本土政權保衛戰。泛藍 發起的罷免案表決未過之後,現在綠營裏面刮起了逼退風,陳水扁的本土護身符也沒用了。 臺灣島内弊案還在不停曝出。而且每一件弊案都牽涉了民進黨高官。如今屈指數來,在朝 高官乾淨者還有幾人?這是民進黨的悲哀。我們目睹眼前的現象,可以相信本土牌終將不 再是民進黨人操弄選舉,推動台獨的工具。國民黨若爭氣,這張牌應該落入他們手中,讓 被泛綠扭曲了的本土觀念,回歸正常。 至於國民黨2008年大選的候選人提名。早年赴台的馬英九自認足以代表本土的回應態度, 非常正確。如何搭配,應有高度彈性。從“連馬配“到“馬X配“,都是選項。只要不忘 對臺灣所負的使命,能確實做到從政廉能,兩岸開放,民生為先就能贏的臺灣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