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陸委會”召開記者會宣布,港府同意自7月15日起將台灣駐香港機 構“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澳門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中 心”則於宣布當天正式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港澳政府並宣布,將於下 半年在台設立辦事處。 對於駐港澳辦事機構更名與人員享有禮遇安排,台灣輿論均以“正名”與“關 係正常化”形容之,並強調此番是北京“有意放行”或“鬆手”;北京似有將台港 關係作為兩岸關係試點之意,這將是兩岸互設的第一個綜合性的官方辦事處,雙方 名稱、功能、禮遇是對等的。馬英九競選連任辦公室也發布新聞稿說:駐港澳辦事 機構正名與人員享有禮遇安排,是兩岸關係改善下的“和平紅利”,也是彰顯“國 家主權”的明證。 台港澳三地互設辦事機構,的確是兩岸關係改善的又一項成果,但馬辦有關彰 顯“國家主權”的發言,即令是選舉語言,也並不恰當。在台港澳關係獲得大幅改 善之際,筆者希望台灣當局及媒體,千萬不要再像以往,一碰到香港澳門事務,就 以貶抑姿態,任意批判港澳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回歸中國後,所實踐的“一國兩 制”,有關單位更千萬不得利用編制擴大,讓駐港澳機構再度成為蒐集情報的最前 線據點,破壞兩岸關係。倒是台灣民眾在前往港澳更加便利後,應多到港澳兩地走 走看看,實際了解“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的具體狀況。 “一國兩制”是1980年代初,鄧小平為促成海峽兩岸統一所提出的方案。所謂兩 制就是並存的兩種社會制度,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台灣實行的資本主義 制度。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並不是說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能發展變化,而是 說國家不能以行政命令,去改變台灣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在台灣推行社會主義。 在保持台灣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所有生活方式也自然將被保留。 依筆者之見,“一國兩制”之所以在台灣被污名化,主要是因為台灣政客拒絕 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因此,只要“一國”不再被排斥,“兩制”其實應該受到 歡迎,因為在中國大陸和平崛起之後,“兩岸生活方式不同”已成為難以接受統一 的主要說辭。 更何況,平實而論,截至目前為止,還真找不到任何比“一國兩制”更民主, 更能讓兩岸中國人,在“一國”之下,維持原有的制度及生活方式的統一模式。尤 其,由於台灣歷史演變與港澳有所不同,未來在台灣實踐的“一國兩制”,當然不 會“香港化”或“澳門化”。近年來,兩岸學者專家就兩岸之間的“一國兩制”, 提出過諸多與時俱進,饒富創意之構思與方案,可惜台灣民眾始終沒有機會了解其 內涵。 馬英九曾多次提過“統獨”由下一代人民決定,即使贏得連任,“統一”也不 會成為政治議題。筆者倒認為,人民有知的權利,如果台灣民眾對於“一國兩制” 有較清楚正確的認識,統一必將成為更多人的選項。 (作者紀欣為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