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內的中國軟實力


石之瑜




編者按﹕本文曾以特約作者身分﹐以“和平統一是物質的或情感的?”為題刊於2010年
6月4日“中國評論”上。對民進黨在島內對中國軟實力的抗拒﹐台灣民眾對自己是
中國人的認可與兩岸交流產生的物質輸入的關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好文往往引起
人們更深層的思考和啟示。

                   和平統一是物質的或情感的?

                                石之瑜

    一旦台灣人對自己做為中國人產生心理障礙,則中國的各種發展均立刻引發負
面情感。這是為什麼兩岸經濟與社會的大通,以及大陸各界對台灣人民的各種示好,
包括來台進行大量採購或對台民各種政策優惠,都改變不了一干台灣民眾對統一的
排斥,因為有愈來愈多的台灣民眾產生對中國身分的逃避。當中國在世界各地得到
重視,軟實力大幅提升的同時,各種象徵中國的現象,正在台灣失去軟實力。 

  事實上,對於民進黨而言,如何保證台灣百姓在心中抗拒做為中國人,正是民
進黨的命運之所在。民進黨與共產黨爭取台灣民心的統獨鬥爭,就是情感與物質兩
種引力之間的鬥爭,也是台灣人民在基本教義與機會主義兩種心理之間的徘徊。而
國民黨介乎其間,圖謀利用台灣人民機會主義心理牽制民進黨,國民黨一方面放棄
在基本教義派之外提供台灣人民不同的中國觀,二方面試圖化解基本教義派造成的
對大陸的情感僵局。 

  簡言之,和平統一的一大障礙在於,台灣政壇沒有在情感上對中國身分親近的
動力,但有層出不窮令人對中國身分產生恐懼的宣傳與話語,民近黨尤其擅於透過
肢體與語言恐嚇,或在觸及中國議題時製造噁心藐視的氣氛,在台灣之內沒有任何
對民進黨行使平衡的情況下,養成台灣人民習慣性地將中國想像成為身外之物。於
是,中國在轉化成為物質上的正面力量之際,同時遭遇情感上的負面力量,台灣人
凡與大陸的交往,皆趨向採用機會主義理由說服自己,甚至必須借助於有意識的對
大陸事物的區隔排斥,來替自己與大陸的交往找藉口,或找遮掩。 

 已有許多對馬英九或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質疑,認為他們的逃避與怯懦,是和平統
一日益失去前景的主因。也許這些批評有其道理,但是值得反省的是,馬英九與國
民黨到底應該是對自己怯懦逃避負責的罪魁禍首,還是他們同是受害的犧牲者?如
果他們是問題的來源,那麼協助他們進行思想改造或情感養成,便可逐漸化解台灣
人民對中國身分與意識的疏離。但若是他們本身即是受害者,責備他們反而讓他們
變本加厲。 

  目前,國共兩黨的合作方向在於,要讓台灣人民覺得,若不能與大陸交往很可
惜,或若與大陸斷絕關係則很危險。在情感上,如此反而有害於台灣人民回顧自己
在文化與歷史上固有的中國內在性,且會強化中國充其量是身外之物的傾向,他們
即使對大陸沒有怨恨,卻因為益加不知自己的過去,而成為台灣社會對和平統一產
生麻木的重要力量。這說明民進黨若干對中國離譜的描述,與對台灣文化宗教基礎
的荒誕敘事,何以都沒有受到任何牽制,以至於他們樂此不疲。 

  國民黨實在是受害者,面對自己很脆弱,故與台灣民眾一道,逢台獨便無能為
力,所以刻意物質化大陸,才能逃避問自己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的尷尬。但共產黨不
是受害者,共產黨如果也只將自己擺在一種物質吸引力的位置,卻任憑台獨的軟實
力無孔不入,其結果就是,連過去對大陸親善的如聯合報或國民黨,都不再用大陸
作指稱,而以中國作指稱,則中國儼然只能是身外之物。 

  如何將台灣人民心目中的中國恢復為文化與歷史的象徵?這是困難的課題。既
不能仰賴國民黨,那麼能否仰賴共產黨,偕同台灣人一道擺脫大家都在自我物質化、
相互物質化的息事寧人態度,面對台獨,把自己的情感與歷史脈絡說清楚呢?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