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敏感掌握兩岸關係大趨勢


章念馳



作者認為:“如何敏感地掌握新歷史時期的脈搏?如何掌握時代的特徵?如何認清
這歷史的大趨勢,如何乘勢而為?如何做一個時代先進分子?正檢驗著每個參與兩
岸關係人員與學者。”“我們要敏感掌握社會的新熱點新興奮點新趨勢,把研究與
觀察更深入到民眾與社會深處,瞭解每個階層每個群體每個政黨的訴求,瞭解政黨、
中間選民、中青年、中下階層、中南部人們的需求,更要注重模式創新與制度建設,
更加注重中美與台灣三方互動的狀況”。作者強調“我們要清醒意識到2008年前後
的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應該意識到這種變化是沒有可逆轉性的,即使
今後兩岸關係會反復曲折,但倒退到‘李扁時代’已無可能,這就是兩岸關係的大
趨勢。”
全文內容如下:

 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這無非要我們審時度勢。時,即要我們與時俱進;勢,
即要我們掌握大勢,順勢而為。 

  今日的兩岸關係,與昔日的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只有瞭解這“時”
態,才能順“勢”而為,方能成為識兩岸事務之俊傑也。 

  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追逐兩岸關係的由來,從甲午戰爭的割讓,1949年蔣家王朝敗退台灣,到2008年
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台灣與祖國大陸分割已整整一百十多年了;雖然中間有短暫
的“統一”--從抗戰勝利的回歸到1949年的再度分離--一個民族兩岸居民聚少
離多,隔絕了一百多年,沒有往來,沒有交流,沒有對話,沒有談判,這樣的兩岸
關係如果不出現變異反而成了怪事。兩岸不通,必然會造成兩岸的不統。 
  如果說五十年的“割讓”傷痛隨了抗戰勝利而有所撫平的話,而1949年至2008年
六十年的“分割”,讓兩岸關係產生的異變很難撫平。這六十年中,前四十年是激
烈的“國共對抗”,漢賊不兩立,有你無我,相互“稱匪”,後二十年是激烈的
“統獨對抗”。前四十年是“兩蔣政權”,後二十年是“李扁政權”,兩岸關係基
本上是在對抗中度過,對抗衝突貫穿了這六十年的全部。後二十年雖然有了往來,
基本上還是蔣政權“三不”(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延續,依然是“戒急
用忍”,兩岸的裂痕越來越深,從而使兩岸從“反共”變為“反中”,從“恐共”
變“恐中”,從“自保”到“獨台”,從“獨台”到“台獨”,這樣的發展也不足
為怪了。任何一個民族,經歷百年的分離,沒有共同的經歷,沒有共同的記憶,沒
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沒有共同的家園,加上國際勢力的介入,要維繫統一幾乎是不
可能的。 

  有鑒於此,六十年中,幾代中國領導人和有識之士,把解決台灣問題,促進兩
岸統一,突破口始終放在“三通”上,試圖用“通航、通商、通郵”來突破長期隔
絕而形成的僵局,用“三通”來重塑民族認同。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和平統
一”要比“武力統一”為好,於是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治設計。 

  六十年中,大陸因素對台灣的影響力較弱,有時甚至有負面影響,大陸連續不
斷的“政治運動”,乃至“文化大革命”,使“恐共”變成“恐中反中”。而島內
在經歷了黨外民主運動衝擊之後,逐步發生“民主化”和“本土化”變化,使台灣
成了政黨政治的社會,使兩岸政治制度走向迥然不同的兩個方向,於是一個國家形
成了兩個政權兩種制度兩種生活方式並存的局面,使統一變得更為複雜。所幸大陸
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大大縮小了兩岸某種差距,甚至在很多方面優於台灣,
兩岸關係博弈,雙方都具有一定的資本。 

  在這六十年中,尤其是後二十年,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幾乎是被台灣拖了
走。“反攻大陸”與“光復中華”早已成為幻想,隨之是“一中一台論”、“中華
民國在台灣”、“一邊一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意識”、“台灣
主體意識”乃至“兩國論”的出現;“台獨”不僅不是一種訴求,不僅僅是說說而
已,而是又說又做,而且形成“台獨黨”執政局面;“台獨”在台灣肆無忌憚,掀
起一波又一波的濁浪--從“去中國化”、“正名”、“修憲”、“公投”,無所
不用其極,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任何一種“訴求”都足以形成一場武力衝突。這
六十年中,島內政壇一波又一波濁浪,衝擊著兩岸關係,形成“你攻我防”的態勢,
這是一場少見的“對抗”,可謂驚心動魄。 

  但是,這場“國共對抗”和“統獨對抗”,台灣終以失敗告終。隨著2008年台
灣“立委”與“總統”選舉,選民以高票終結了陳水扁政權,從而宣告了一個時代
的結束。兩岸從六十年的對抗,開始走向了“合作發展”。一個“全面合作”的新
時代,一個“共同發展”的新兩岸關係,取代舊時期驚心動魄的兩岸對抗,兩岸走
入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良性互動,“兩會”交流的正常化,催生了“大交流
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大三通”的全面實現,宣告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新
時期”。這是有著分水嶺作用的新的歷史時期,其意義是深遠的。這就是“時”,
也就是“勢”,是“大勢所趨”! 

  “三通”催生了一個大融合的新時代 

  怎麼來判斷兩岸是否從“統獨對抗”進入了一個“合作發展”新時期,其標誌
首先是看“三通”是否全面實現。這標誌人們的取捨是以“合作”為訴求,擯棄了
過去“三不通”的格局與思維,從而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局面。人們
很難想像,從2008年到2010年,短短的三年,“兩會”按序召開,至2010年年底,
共簽署了十五項協定、達成了兩項共識,大陸人可以暢遊台灣了,大陸學生可以自
由去台灣讀書了,大陸企業可去台灣建廠立業了,大陸省市領導人可以頻繁訪台;
台灣來大陸設廠就業讀書旅行,更是暢通。大陸“奧運”“世博”台灣積極參與,
共襄盛舉;台灣“花博”等大陸也積極參與;共同開發“海西”,共同開發“平潭
島”,建立起越來越多共同管理委員會,相互參與,開始建立起新的共同歷史記憶、
文化記憶、經濟建設記憶,慢慢形成新的民族共同記憶與認同,從身份認同到國家
認同。“三通”讓兩岸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這種變化讓兩岸從分離、分治、分
裂走向合作,走向融合,走向統一。 

  有了“大三通”,我們做台灣民眾工作與消除歷史的傷痕有了著力點,大陸大
量釋放對台的“利好”,短短三年中,“惠台政策”超過了過去六十年總和,形成
各行各業交流,方方面面合作,“共同發展”成了“共同追求”。台灣當局主動停
止了“去中國化”,大陸政府盡力釋放“善意”,支持台灣“馬上好起來”。兩岸
關係從來沒有如此和緩,顯然是符合人們的願望。台灣的選舉,人們不再以“去中
國化”作為“催票”的手段,兩岸關係作為一個正面因素正在影響台灣。今天即便
民進黨,再也不敢輕易以民粹手段用“台獨”訴求去影響選民,他們甚至明白要重
新執政必須走與大陸“和解”、“合作”道路,必須放棄“台獨”的訴求。時代變
了,對抗時代應該結束了,人們已厭惡這無休無止的族群對抗,再要人們穿舊鞋走
老路,回到“三不通”時代,回到“李扁時代”,選民是不會再支持了。

  令人感到怪異的是,兩岸從“三不”走向“三通”,人們似乎毫無激動,沒有
高調慶祝,這似乎是水到渠成,似乎是雁過無痕,一切似乎是應讓如此的,而歷史
卻著實為之激動不已。這是多少仁人志士努力的結果,歷史應該大書“三通”,為
促進“三通”的歷史人物記功。今天反對“三通”的人已寥寥無幾,只有李登輝之
流還在痛嚎不已,但這些哀鴻已阻止不了歷史的進步。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時代
誕生了,我們要有清醒的意識,我們要掌握先機,做時代的先鋒。時代要求我們把
握“三通”與“三大”(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以催生大融合。從“一國兩制”
提出至今,兩岸關係有了許多改變,在今天,“合作發展”訴求就是“一國兩制”
的具體化,也是“和平統一”變為“和平發展”的具體化,這是時代賦予的新內涵。
我們要把握節奏,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加大“三通”與“三大”力度,使兩岸關
係有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平穩發展,使兩岸關係基礎得到根本轉變,使兩岸不管誰上
台,兩岸都沒有倒退的社會基礎。 

  過去說到兩岸關係,先要問“我是誰?”“中華民國怎麼辦?”“先講講清楚
怎麼統一?”“應該實現邦聯還是聯邦?”“兩岸如何平等對等?”,這些問題在
今天已不成為首要問題了,因為這是過去在“三不”和“三不通”時代的產物,是
當時人們心理陰影造成的疑慮。今天時代不同了,在“三通”和“三大”的時代,
兩岸正不知不覺地在共同走向未來,在共同創造未來,在共同締造一個更加民主富
強文明法制的新中國,雙方都是創造統一的主體。統一已不是設計出來的,不是一
方恩施給一方的,而是共同努力造就的,這種統一與傳統的“統一”、“征服”,
完全不一樣,它甚至沒有起點與終點,這只是一個過程,是兩岸民眾都樂意都參與
的中華民族崛起的過程! 

  兩岸實現“三通”,走向“三大”,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勢不可擋,這
是兩岸關係的大趨勢,我們必須意識這一點,把握這一點。不管你是否喜歡,兩岸
在融合,兩岸要合作,兩岸在統一,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歷史大趨勢!當然,毋庸
諱言,對兩岸大趨勢也存在不同的判斷,有些人認為儘管“三通”了,兩岸關係緊
密了,但台灣民眾支持統一的人越來越少,要求維持現狀的人越來越多,前景不容
樂觀。持這樣觀點的人,是忽略了新的認同正在建立,兩岸關係的基礎在深刻改變,
知此也就會有新的認知! 

  認清形勢與乘勢而為 

  時代的激烈變化,總會讓有些人變得很不適應,人們也許身子進入了一個新時
代,而意識與腦子仍然停留在昨日,人們習慣了對抗,習慣了鬥爭,習慣了問題找
上門,習慣了彼挑釁我應對,習慣他出招我應對,習慣了守株待兔,習慣了見招拆
招。現在忽然不“去中國化”了,不鬥了,以“合作”取代“對抗”了,反而讓人
有些感到無所適從了。這是進入“和平發展期”後的一種不適應症。 

  如何敏感地掌握新歷史時期的脈搏?如何掌握時代的特徵?如何認清這歷史的
大趨勢,如何乘勢而為?如何做一個時代先進分子?正檢驗著每個參與兩岸關係人
員與學者。我們要敏感掌握社會的新熱點新興奮點新趨勢,把研究與觀察更深入到
民眾與社會深處,瞭解每個階層每個群體每個政黨的訴求,瞭解政黨、中間選民、
中青年、中下階層、中南部人們的需求,更要注重模式創新與制度建設,更加注重
中美與台灣三方互動的狀況,變被動應對為積極而為,將過去“危機管理”變為
“機遇管理”,切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兩岸的事情做好,首先要真心實意地從
關愛自己同胞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等問題找上門,要主動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兩岸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各行各業都參與到兩岸的融合進程
之中,也會暴露我們許多薄弱環節,我們更要注重涉台教育,要整體提高我們搞好
兩岸關係的素質,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總之,我們要清醒意識到2008年前後的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應該
意識到這種變化是沒有可逆轉性的,即使今後兩岸關係會反復曲折,但倒退到“李
扁時代”已無可能,這就是兩岸關係的大趨勢。認識這種趨勢,乘勢而為,是我們
應盡的責任,我們要學會審時度勢,適應這時代的變化,做一個識時務的先進分子。

(作者為東亞研究所所長)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