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和統會2006年年會上的講演


熊 玠
(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2006年3月11日



編者按﹕
作者該學術演講內容基于即將在香港《中國評論》雜誌4月刊出的文稿﹐ 謝謝。

	自去年(2005)九月布希總統與胡錦濤主席在紐約趁參加聯合國大會之便單獨密
談後﹐中美關係上起得兩項不太為人注意的重要改變。第一﹐台灣問題﹐已由以往中方堅
持是中國內政﹑美國不應插手的範疇﹐變成中美之間的共同課題(亦即美國如不願被台灣
拖下水與中國大陸打一仗的話﹑就應當有約束台灣不走臺獨邪路的責任)。第二﹐美國對
中國崛起的看法﹐從以往的“中國威脅論”正式轉移至認為中國可以在國際事務上扮演一
個“負起責任”的角色。知道了這兩點﹐我們對台灣陳水扁總統出爾反爾的“終統”鬧劇
之後果以及即將來臨的胡錦濤國事訪問美國之行﹐才會有適當的了解。


從『終統』鬧劇看美中關係
與美對台政策之未來

	由於有以上的布胡2005共識﹐所以對陳水扁總統繼元旦以後的春節談話特別感。
早先在阿扁元旦談話中涉及公投制憲問題﹐已引起美國的高度不安。美國國務院(即外交
部)立即反應﹐稱陳水扁在公投制憲之同時﹐需要謹記他自己前此信誓旦旦的『四不一沒
有』之承諾。甚至認為﹐陳應該重申『四不一沒有』。並慎重其事地重申美國支持一個中
國﹐以及美國對華政策(包括台灣)是根據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並說明美國不贊成
片面改變現狀。按外交表達言詞的慣例﹐這是對台灣作出很嚴重的警告。但﹐顯然這個警
告的嚴重性﹐陳總統與他的智囊並沒有體會到(或者是故意當它耳邊風)。故在阿扁春節
(一月29日)談話中﹐除了重複元旦的公投制憲以外﹐還宣稱將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並
宣稱要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因此﹐美國國務院的代理發言人厄立(Adam Ereli)立
即對媒體宣稱美國不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尤其是以台灣名譽出面申請。然後再一次重申
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對華(台)政策。

布希震怒﹔美國反應特異

	這次美國的反應﹐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發言人在發佈書面聲明外並主動發言表示“嚴重關切”。這與往常被動回
答記者問的習慣相比﹐誠屬是破例之舉。另外一位國務院資深官員﹐在回答記者問為什麼
美國對此事認為如此棘手時﹐拉高嗓門說﹐『我們不希望別人被他刺激(spur up)﹐我們不
要中國被他刺激』。這句話更證明了美國的確對北京作了要約束台灣不挑舋的承諾。

	第二﹐美國對台灣要重返國際社會的問題﹐一向模糊反應。甚至在克林頓的對台
三不政策﹐也只不過是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為主權國家而設的國際組織﹔但仍接受台灣在
非正式國際組織中有其聲音。並沒有這一次如此尖銳地﹑直截了當地說美國反對台灣加入
聯合國。顯然這是針對阿扁要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而發。並說這是改變現狀。

	第三﹐美國國務院發表的書面聲明中﹐有一令人矚目的新變數。即美國除了繼續
敦促台北與北京雙方直接對話外﹐還特別強調應增加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之交流。說白
了﹐就是美國不希望台灣與大陸之間搞對抗。此點不僅是影射大陸瞄準台灣有多少枚飛彈
而已﹐也同樣是針對台灣發出對大陸轟炸三峽的恐嚇﹔以及在文化教育上搞『去中國化』等
等而言。  相反地﹐美國鼓勵兩岸之間在各個領域中更密切增加合作﹐譬如包機直航﹑熊貓
來台﹑甚至於三統等項目﹐均應在考慮之列。顯然的﹐這是針對台灣的『積極管理﹑有效開
放』政策的有的放矢。

	這次美國國務院反應之劇烈﹐純屬少見。但﹐據我所知﹐這與布希總統的震怒有
關。據華盛頓內圈人消息﹐以上國務院評語之反常粗魯﹐跟總統及高階層間對此事的用詞火
爆相比﹐已經溫和了不知多少倍。 

『廢統』變『終統』誰贏了﹖

	布希總統特使韋德寧﹑夏千福去台灣與阿扁經六小時會談居然無功而返。對此﹐
美國高階層對阿扁印象之惡劣﹐更可想而知。雖然在二月二十七日陳水扁正式宣佈『終
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表面是聽了美國人勸告沒有『廢除』﹐但美國人深深知道陳水扁
除了沒有誠信(違背了自己『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以外﹐另一個特點即絕不屈服美國善
意的忠告。見諸此﹐已有內圈人說如果這樣頑強是代表民進黨一般心態的話﹐那麼美國應
該知道將來如何對待民進黨統治下的台灣。白宮與國務院的反應﹐特別強調陳水扁政府給
了美方“沒有廢除”(did not abolish) 的保證。意即不管你中文如何文字游戲﹐美方將
仍以“沒有廢除”唯你是問。所以對阿扁228宣告所用『終止』(cease) 一詞並未激烈反
應。不過美國不會就此屈服。他們對付台灣已換了一個方式。請注意﹐國務院的兩種做法﹕
第一﹐由一位資深官員於三月六日再度宣稱﹐不管『美國之音』報導是否正確﹐美國要台
灣當局公開說明國統會依然存在一節﹐仍然屬實。第二﹐美國不再指名要陳水扁作出這樣
的說明。只要任何台灣官員具有國際法上所謂『明顯權威』(apparent authority﹔譬如
外交部長)出面說明﹐即可對台灣官方起得約束力。陳水扁以為他自己不出面而由外交部
長黃志芳對美國保證說台灣“沒有任何官員說國統會終止運作 (cease to function)就是
廢除(abolish)”即可暫時瞞混過去。其實﹐從國際法上來看﹐外交部長對外的說明即可拘
束台灣。所以﹐其效力﹐形同陳水扁對美國說了國統會沒有被廢完全一樣(這點在國際法
院1933丹麥與挪威有關<<東格林島法律地位>>的判例已有證明。)

	既然事實已證明美國對台灣政府無法好言勸導﹑使其不走不歸的邪路﹐那麼以
後將更難以說服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可以找到和平解決. 所以﹐一方面美國體會到已證
明它無法對台灣善言理喻﹔更遑論約束。而另一方面它已知難能說服大陸不可用武。 所
以﹐美國對台政策﹐將導致布希總統原先『三個如果』的微妙修改。布希在他2001年第一
次當選總統後不到一個月即應台灣聯合報系在美國的世界日報書面訪問闡明了他的對台政
策是﹕第一﹐如果台灣海峽發生戰爭﹐而是因為台灣搞臺獨而引發的﹐美國將不介入。第
二﹐如果大陸對台灣在沒有挑舋情況下無端用武﹐則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第三﹐如果臺海
兩岸難達成協議﹐則美國有義務根據台灣關係法提供武器保護台灣安全(見世界日報2000
年十二月十五日﹐頁二)。這就是布希總統對台政策『三個如果』的宣示。現在﹐經過了
陳水扁『廢統』到『終統』的鬧劇後﹐這第一個『如果』勢必將修改成『如果台灣拒絕美
國善意的勸阻而導致臺海局面失去和平解決之希望﹐美國也將不再置喙』。

	這樣的修改﹐符合三個需要﹕一個是邏輯上的。第二是由於以上所言布胡有關
台灣問題的共識(即美國如果不願被台灣拖下水與中國大陸打一仗的話就應有責任約束台
灣不走臺獨的不歸路)。第三是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因為布希總統這一次之所以震怒﹐是
他認為陳水扁總是以為無論他闖出任何毗漏,美國決不可能放棄台灣不管。果然﹐連布希派
了親信到台灣好言相勸﹐都毫無結果。所以對他自己原先的第一個如果非如此修改不可。
由于這次鬧劇﹐美國已明顯表明台灣像陳水扁這樣亂來下去﹐別想要美國為其撐腰。	
這個原則的修改﹐已經在政策上顯現出來。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法隆(William J. Fallon)在
三月七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政時已正式表示如果台海發生武力衝突﹐美國不希望捲入另
一場『主要戰爭』。意即美國不會被台灣拖下水。參院軍委會主席華納參議員(John 
Warner,共和黨)﹐曾任海軍部長,一直很關心台灣。可是聽到法隆意見﹐立刻附和地說『我
不確定美國在此情況會馳援台灣』。他所謂“在此情況”即指如果因為類似這次陳水扁
『終統』鬧劇而引發台海一場戰爭的話。

	總而言之﹐美國政府已將陳水扁看“扁”了。知道如何跟他玩文字游戲﹔更知道
如何對付他的倔強。難怪有美國高級官員私底下曾將阿扁比作美諺中的『落跑新娘』。亦
即新郎不一定要將她追回﹐可任其自生自滅。如這樣想法屬實﹐那可憐的豈不是台灣的老
百姓(新娘的家人)﹖也許是無巧不成書﹐正當此時﹐美國CATO智囊組織的專家卡噴特
(Ted Galen Carpenter) 新書發表, 書名<<台灣海峽戰爭風雲﹕美國捲入無法避免的衝突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U.S. Role in the Inevitable Conflict)。
赤裸裸地指出臺海戰爭終不可避免, 而美國如因台灣而介入﹐將是與中國的一場核戰爭。所以
作者認為美國犯不著因台灣而被捲入旋渦 。他認為﹐美國應該急流勇退。不讓台灣有持無
恐。讓台灣保護其自己﹐也許才有臺海和平安寧之生機。此即符合『新娘落跑』之寓言﹐讓
其自生自滅之意也。發行於紐約的『世界日報』於三月一日發表一篇社論﹐標題是『陳水
扁“贏”一步﹔台灣可能“輸”了全局』﹐雖然該社論內容是另有所指﹐但用同樣的標題﹐
也可以將美台關係如此的演變描寫得淋漓盡至。

『終統』事件給了外間什麼啟示﹖
	(1)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媒體對此次『廢統』到『終統』的趣劇均大量報導﹐讓
世人均知道台灣對美國好言相勸無動于衷﹔也讓各國與美國同樣認識到﹐對中國大陸恐已難
能推銷和平達到解決台灣問題的說法。

	(2)阿扁對美國解釋他為什麼放棄『四不一沒有』承諾的原因﹐是因中共制定
了他所謂的『戰爭授權法』(指反分裂法)﹔因而他當初作『四不一沒有』承諾的大前提
全盤改變了。其實美國人豈不知道如果台灣不搞『分裂』﹐則大陸的反分裂法形同虛設。
所以台灣如擔心大陸反分裂法將導致對台用武﹐即表示擔心的人心懷叵測。因此美國人有
理由認為是見到了形同扒手先叫捉賊的趣劇。
	
	(3)由於這場鬧劇﹐美國與全世界均對台灣境內的民意調查予以高度的注意。
譬如台灣聯合報的民意調查﹐發現不但台灣民眾有63%不相信阿扁無意改變現狀 (就是不相
信他對美國的保證)之外﹐竟然有60%的人贊成維持[兩岸目前的]現狀 (其中包括13% 認為
現在維持現狀﹑將來再統一﹔ 其他47% 認為永遠維持現狀 )。對陳水扁『終止』國統會及
國統綱領表達不支持的﹐竟達46% 之多。支持因『終止』國統會而應該罷免其總統職務的﹐
也有36%。所以也使大家對臺獨是否是台灣大眾的『選項』更進一步地有了明確的認識。

	(4)面對這次鬧劇﹐首先發難的是美國。北京反應甚為理智與持平。美國與其
他各地媒體對於以上所言布胡共識﹐可說找到了證實。而對美國官方而言﹐更認識到兩岸之
間﹐北京比較冷靜與理智。而對美國期望中國能在國際事務上扮演更有份量的角色﹐益增信
心。這全是由於阿扁所賜。

美對中國崛起思維蛻變﹑看胡錦濤訪美

	美國對中國崛起改觀﹐由以往視之為威脅而逐漸轉為休慼相關的共同參與者, 並
全由布希總統的行政部門開始。首先﹐在一向有反華大本營之稱的國會﹐有態度上的鬆動。
如美國國會與中國的人大建立了交流機制。去年(2005)五月26日民主黨參議員利伯曼與共
和黨參議員亞歷山大攜手提出『美中文化交流促進』議案。六月14日﹐美國『國會中國小
組』正式成立。堪與成立已久的國會『台灣聯線』媲美。由傅比士與史凱頓發起並任共同
主席。成員已達20人﹐還在繼續增加中。小組宣稱美國須要正確因應中國崛起對美國的影
響﹔既不親華亦不反華。成員中也有若干是『台灣聯線』的成員。

	另外﹐中美之間還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正常融洽進行。例如﹐兩國軍事交
流。中國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四月底訪美﹐舉行了第七次副部長級防務磋商。兩國的海
事磋商也按照慣例如期舉行。有一般咸認超級鷹派名聲的美國國防部長阮斯菲爾特﹐亦於
去年年底訪問中國。兩國公安部門也合作無間。當然﹐中美貿易美方赤字昇至20。2億美
元﹐是一個棘手的發展。但面臨國會有少數議員(譬如來自紐約的舒默參議員) 醞釀要立法
制裁中國﹐布希的行政部門不但沒有附和﹐還數度疏通﹔導致該法案推遲表決。最新消息﹐
舒默和跟他聯手的格拉哈姆參議員將於三月訪問北京。美國國防部在今年(2006) 二月七日
公佈的『四年一度國防檢討報告』﹐對中國的軍力擴張雖是作了新的評估﹐但並沒有在下一
年的國防預算加列為防範中國而設的任何項目與資金。儘管間或有人再提『中國威脅論』
以及須要籠絡印度以制衡中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情報總管奈彭泰(John 
Negroponte)最近在國會作證﹐持與軍方及中央情報局恰恰相反之意見﹔表示中國威脅論並
不成立。無獨有偶﹐這同樣的立場﹐已為澳大利亞總理在另一個場合表達。約翰﹑霍華德總
理在擔任總理10週年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他不同意美國的『中國威脅論』。他說『我們一
向對美國闡明﹐我們(指澳洲)的對華政策﹐有很強的務實特點』(三月一日金融時報)。

	美國國務院方面﹐也有類似本質上的態度轉變。譬如剛剛與中國領導人在北京舉
行會談的副國務卿佐利克把中國稱之為『利益相關的參與者』(stakeholder)。他舉例說﹐
譬如在處理伊朗問題上﹐北京“跟華盛頓所走的是同一路線”。在談到能源安全問題時﹐他
認為美中兩國在增加能源供應來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控制需求採取節能措施﹑處理戰略
儲備與確保海上安全等問題上﹐想法俱一致。他說『良好的能源關係是美中關係的一個重
要組成部份﹐也是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國務卿賴斯對於中國也有類似的言詞。賴斯在一月26日通過視頻電視向參加達沃
斯年會的各國代表指出﹕『現在﹐中國的崛起並不是只引起我們關注﹔而是我們確信其他國
家(尤其是美國)﹐都有義務 去鼓勵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
相關參與者(stakeholder)。中國也應該看到自己在國際體系中有義務促進乃至保衛和平與
安全”。她然後解釋“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和中國在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議中進行的合作如
此重要的原因』。她再說﹐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如何處理伊朗核擴散問題和中國進行的
討論如此重要的原因』。

	由賴斯口中所提的兩個例子(朝鮮與伊朗的核武問題)﹐可以看出相當端倪為什麼
美國在看待中國問題上有如此大的蛻變。中國在這兩件重大國際事務上的表現與其所發生
的作用﹐的確可圈可點。中國與朝鮮及伊朗的各自雙邊關係﹐接近到可以起得相當影響。而
在處理核擴散的威脅時﹐中國卻一直與美國配合無間﹔與俄羅斯袒護伊朗完全不一樣。證明
中美之間的關係﹐與國際關係史上兩個強國間傾扎爭奪之通病有異。難怪美國逐漸體會到
中國的崛起﹐不一定是給美國帶來挑舋﹔而且中國已證明在國際事務上對美國能起得護航與
配合的積極作用。

	美國學界教研國際政治的知名學者中﹐在對中國之崛起當以何種心情期待﹐很多
人也有類似的大幅度轉變。五年前﹐芝加哥大學名教授約翰﹑密爾顯墨﹐在他出版的一本
『世界大國政治之悲劇』巨著﹐還認為美國未來的威脅與挑舋將來自中國的崛起。所以他
主張在中國崛起尚未完成以前﹐美國應先下手為強把它打下去。後來他又在『國際事務學
刊』發表宏文﹐作出同樣論調。一時起得相當迴響。可是﹐跟他持相反觀點的學者﹐亦逐漸
露面。原先在美國丹佛大學任教而被澳洲國立大學重金禮聘挖去的彼得﹑樊納思教授﹐在
『亞太國際關係學刊』(2001年第二期)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如日本一樣) 並未抗衡
美國的霸權。認為基於這個事實﹐西方國際政治學所奉為圭臬的『實力』與『權力均衡』
理論﹐均證實無法解釋。言下之意﹐即中國崛起﹐並不一定會走西方新秀爭霸之舊途。

	亦有更多其他學者觀察中國之興起﹐發覺其在國際上表現﹐確實與西方國際關係
史上新興強權的表現不一樣。所以引發有很多文章出現﹐質疑傳統爭霸理論﹔還提出應如何
修正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期待與思維。譬如在加州大學聖地耶哥校園任教的大衛﹑雷克教授﹐
就在一篇學理文章提出一個新理論。認為美國不須處處用權力鬥爭來提防中國之崛起。如
果美國作為世界的霸主﹐能同時注意建立其道德權威(authority)的話﹐當可贏得崛起後中
之附和﹔而不須處處擔心中國之興起將不利於己。另外﹐當年曾與『權力過渡理論』
(Power Transition Theory)大師歐甘思基教授合作過的現任加州科雷笀研究院大學教授的
桔色﹑庫革勒(Jacek Kugler)﹐在今年(2006)初發表一篇權威文章。認為中國之崛起﹐不應
該被視為一定是國際衝突之新源頭。相反地﹐如果(美國)對國際權力之轉移﹐妥為處理與應
付﹐未嘗不可促成與其他強權大國(指崛起的中國)相互合作並共同締造世界大同之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主流學者逐漸已有人公開認為台獨運動已在消沉中。譬如在今年
三月期的外交事務學刊﹐就載有波士頓學院Robert S. Ross教授的一篇文章闡述這個觀點。
列舉民進黨在台灣一連串選舉敗北﹐連陳水扁2004贏得第二任都是靠兩顆子彈幫的
忙。同時也提起美國國務院2005年九月的對華政策檢討報告﹐其中僅輕描淡寫地提到台灣
三句話。足證美國對民進黨領導下的台灣已無何痴想。

	這些學者的闡述﹐為美國鼓勵中國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提供了理論基礎。所
以四月底胡錦濤國事訪美之舉﹐是在這種美政府與學界對中國思維蛻變的背景下進行的。
我們也應該以這樣的背景來期待及分析胡主席訪美之意義與可能的成果。

	目前所知﹐胡錦濤四月20-24日之行﹐行程仍仿去年因為美國卡摧納巨風災害而
取消的原安排給胡主席訪美的路線。即洛杉磯﹑華盛頓 ﹑紐黑汶(耶魯大學) 三個大點。在
白宮與布希總統磋商的題目大概有四。最主要是美中兩國間的戰略關係﹐其次是貿易﹑人
權﹑以及核擴散問題(指朝鮮與伊朗﹔特別是伊朗)。為利於討論計﹐第四點可以歸納於第一
點。故得三點。茲簡析如下﹕

	(甲) 美中兩國的戰略關係。既是美國官方與學界對中國的看法有如此之蛻變﹐
這次的峰會可以預料不會有劍拔弩張的抗衡氣氛。 何況美國在約束陳水扁『廢統』上失敗
後﹐難免有靦婰(左月右典)之情所以會益加通融客氣。至於台灣問題﹐除了對共同制約陳
水扁一點將重申共識以外﹐大概不會佔太多時間。另外﹐據知美國很多人已看好馬英九會在
2008台灣總統大選中當選。所以﹐甚至在制約陳水扁(注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已不用『陳
總統』而直呼其名曰『陳水扁』)問題上﹐也無須著墨太多。所以美中戰略關係的課題﹐會
佔很多成份。除了如何導使朝鮮回到六國會議桌上﹑以及逼使伊朗放棄其將恢復提煉高級
核料的恫嚇(如果美國將伊朗問題帶到聯合國安理會並促使安理會作出制裁的話)以外﹐還
有在中日衝突上美國該扮演如何的角色﹔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中亞成員要將美國驅
趕出中亞的空軍基地究竟持什麼立場﹔以及中國在世界扶貧努力上能產生何等作用與貢獻﹔
再加對東南亞及東亞在海運上愈來愈重要的海運通道﹐能起多少護衛作用等等。除此之外﹐
美國進來在東南亞『東協』(大陸譯作『東盟』) 各成員國間﹐似乎甚不得人緣。最近在該
地區召開的<<東亞高峰會議>>﹐美國也被排除其外。但有中國的積極參加。布胡相會﹐美方
亦可能提出自己怀疑此次東亞高峰會議背後所代表的﹐是否有將美國勢力踢出太亞地區之
意圖,以及中國的立場何如﹐提出真誠的咨詢。當然布希總統也會趁機就美國與印度關係異
常的發展作相當解釋。美中的戰略關係﹐也涉及對全球能源供應問題的共同立場與對策。
另外﹐繼續兩國間在反恐問題上(包括在東南亞反恐與反海盜之奮鬥) 共同步伐協調﹐也將
是戰略合作的部份。當然還有其他戰略合作項目﹐但以上各點﹐堪稱其熒熒大者。

	(乙) 貿易問題。由於『廢統』鬧劇已令美國對台灣態度轉變(已如上述)。至
少從美國來看﹐台灣相形之下已不是往日的中美間的絆腳石。而最近美國統計其去年的外
貿﹐發現其總赤字為7,258億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一(2,020億)是和中國貿易的赤字。國會
又在大聲嚷嚷﹐指控布希總統沒有克盡全力以對付。為了應付新一輪的國會壓力﹐布希政府
也招架不住。最近公佈了一篇長達29頁對美中貿易『從頭至腳』徹底檢討的報告。美國貿
易代表(相當於貿易部長)波德曼已在其屬下成立了一個『對華貿易執行工作小組』。所
以﹐這次布胡峰會最大的困難﹐恐怕將由以往棘手的台灣問題轉為貿易平衡的煩惱。最尖端
的恐怕當推智慧產權的問題。除了中國對民間各種侵犯美國智慧產權管制不力之問題﹐還
有就是這點給了人家揪控了中國疏于執行世貿組織義務之口實。美國會再次翻人民幣應昇
值的老賬。不過﹐對於人民幣是否由中方故意壓低40%的指控﹐中國很可以指出: 如果中美
貿易中美方的龐大赤字僅是由於人民幣價值偏低的話﹐既然人民幣是與美金掛鉤﹐那麼﹐相
對於其他國家貨幣人民幣也應該有同樣過低40%的優勢﹔那麼中國和所有國家的貿易均豈不
應有同樣的順差﹖可是﹐事實上中國跟很多國家的貿易是中國的逆差。這又將何以解釋呢﹖
但是﹐至於中國對美國智慧產權侵權的問題﹐沒有這麼容易解釋過去。

	(丙) 人權問題。雖然人權是個歷久不休的老問題﹐也不是中國釋放一兩個異議
份子就能滿足美國的。但今年的重點﹐恐怕要牽涉到宗教自由。第一﹐共和黨的美國總統﹐
與共和黨的國會多數﹐幕後均是宗教右派(Religious Right) 的大力支持。再加﹐有宵小份
子故意歪曲夸大中國壓迫基督教﹐還有的要借故買聖經送往中國之理由到處募捐﹐因而不惜
羅織中國迫害基督教之故事。再加新近羅馬教皇﹐欽點香港陳日君主教昇等為負責中國
地區的紅衣主教。中國警告以宗教不得干涉內政﹐引起了美國天主教的高度不滿,認為中
國太過敏感。所以﹐今年的布胡峰會﹐人權問題的焦點將集中在宗教自由問題上。


結束語

	美國一般人對來訪的中國領導人﹐總覺有過于拘束不夠接近美國群眾之感。所
以﹐故有友華人士希望除了到耶魯大學演講外﹐還能有機會上美國電視接受一次記者招待
會方式的訪問﹐即席回答記者問題。雖是有可能遭遇敏感問題﹐但這樣作可以朔造胡主席
『親民』與『清明』的形像﹐起得促進中美關係﹑開創新天地與新境界之功。這和只去耶
魯大學演講不同。耶魯大學的聽眾究竟仍是美國的少數精英﹐並非群眾。中國大陸對台灣
政策的『胡四點』其中一點是要寄望台灣大眾。那麼對美關係﹐似乎也可以廣為寄望美國
大眾。別低估了美國大眾﹐因為他們可以影響他們的國會議員。這些友華人士指出美國人
並不希望胡主席將中國說成十全十美。只要胡主席出現在媒體的銀幕上﹐已經贏了。即使
談吐間胡主席表達中國的苦衷﹐也將會贏得大多數美國人的同情與讚揚。因為美國人要見
到的是一個真的活的中國領導人與他們見面﹐縱使是只限于銀幕上。如能這樣朔造一個
『親民』的中國國家主席的形像﹐比什麼均更能起得粉碎『中國威脅論』的效果。現在美
國對中國的觀念與思維正在蛻變﹐已如上述。胡主席如能再加以『親民』的元首外交出現
﹐那對兩國關係幸甚﹔對世界和平幸甚。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