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海兩岸和平發展基本綱領
(「台七條」草案)
<修正版,12/06/2007>
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 第二任會長
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創會會長
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 創會會長
立法院 最高顧問
郭俊次博士
第一條:(台灣人民,為什麼要喜樂追求「和 平統一」?)
第一:
──台灣,為謀求「安居樂業」,及「安和樂利」
的「淨土」社會。
──台灣,為達求「正常化」,或「健康化」的
「良性」發展。
「事實」,終將證明:既不在推動「正名」,「制憲」,或「入聯」。亦不在
強調「主體意識」,「台灣核心」,或「台灣價值」。關鍵在於:追求台海兩岸的
「和平發展」,以及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
第二:
台灣,不可能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成為:「福爾
摩沙州」。台灣,不可能成為日本第五大島。成為:「台
灣道」。「哈美」或「哈日」,都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台灣海峽,它不是一道
南北走向的「圍牆」。台灣海峽,它是一座東西走向的「橋樑」。台灣人民,必須
嚴肅地面對:台灣海峽的「和諧穩定」,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永遠是台灣同
胞的最大與最高利益。
第三:
台灣,不能做他人「灘頭堡」或「馬前卒」。台灣,不能被他人「邊緣化」或
「空洞化」。台灣的腹地,在大陸。台灣的出路,在大陸。台灣的希望,在大陸。
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中國,既已「站起來」。「經濟一中」,也已
形成。「政治一中」,何不擁抱懷?「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有什麼不對?
有什麼不好?台灣人民,一定要做,一定要過:「第一
等國民」。給台灣這個「機會」,時間已經到來。形勢總比人強,事實勝於雄辯。
識時務者,將成為俊傑。
第四:
事實上,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
在「全球化」及「區域化」的浪潮下,台灣的未來與前途:真堅定,要愛台灣,要
護台灣。重點在於「統一」,不在於「獨立」。
台灣,究應如何行走?如何「快樂出航」?「唯一選項」,就是:先求「台海
兩岸」的和平、穩定與合作。根本之計,應該設法:喜樂追求「海峽兩岸」的「和
平發展」與「和平統一」。
我們堅信:「和平統一」,守寶島。「一國兩制」,護台灣。才是「真愛台」。
但,前提有二,一定要做到:第一,堅持「一中原則」。第二,反對「法理台獨」。
這點,絕對不可妥協,也無法讓步。
第二條:(中國「台海兩岸」,究竟是什麼
「因緣關係」?)
第一:
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主
權」與「領土」,共有共享,不能分割。這是「歷史」與「文化」的共同記憶。這
是「國際」與「現實」的共同語言。
大陸,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份。大陸,是台灣的一部份;
台灣,也是大陸的一部
份。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你不能沒有
我;我不能沒有你。」「你
不能離開我;我不能離開你。」台海兩岸,既是「遠親」,又是「近鄰」。兩岸同
胞,就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第二:
「兩岸關係」,形同「夫妻關係」。貴在「和合」。「和平發展」,如同「琴
瑟和鳴」。重在「和諧」。宜室亦宜家,「破鏡」要重圓,「冤親」可解,不要結。
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你?我」,本是「一家親」。同根又同源,同祖又同宗。大
家都是「中國人」。
在此一「前提」與「基礎」上,坐下來,面對面,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
談,沒有什麼「誰吃誰」,或「併吞」誰的問題。大家開誠佈公,真誠對待,共同
商議「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大家共同向歷史負責。
第三條:(為什麼要用「一國兩制」,來完成
「和平統一」?)
第一:
台海兩岸的「分裂」與「分離」,這是歷史上的「偶然」悲劇。歷史,從未給
過台灣「獨立」的機緣。天下,分久「必合」。
國家一定要統一,民族一定要振興。這是歷史的命令。兩岸統一,為當代兩岸
「中國人」,及當今海外「華僑華人」的「必然」訴求,與「主流」民意。「統一」
趨勢,浩浩蕩蕩。擋不住,阻不了。正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國家由「分裂」到「整合」。古往今來,共有「聯
邦制」、「邦聯制」、「國協制」,甚或「歐盟制」àà,
各有「利弊」,都有時空背景。台海兩岸,非常特殊,理應「特殊」考量。
為台灣好,為台灣人民更好。有心人士,專家學者,大家的「共識」與「認知」:
「一國兩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還是最好的「制度」。這種「理論設
計」,係採「中庸」之道,為台海兩岸走向「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最好的
途徑與最佳的方式。
第二:
「一國兩制」,這是「政治學理」上的一大發明,一大發現。它是人文的,它
是科學的。事實上,港澳回歸的十週年及七週年,於今觀之,它所表現的「穩定」
與「繁榮」。實踐證明,其所展現的「一國兩制」之「偉大生命力」,可為印證。
第四條:(什麼叫做「一國兩制」?)
第一:
台海雙方,平起平坐。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你不吞併我,我也不併吞你。兩
岸各自為政,實行不同的「制度」──大陸,實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台灣,實施「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另類的「資本主義」)。互相觀摩,相
互競爭。
「君子」(「新新中國」),「合」(「和平統一」),而「不同」(「一國
兩制」)。「魚」(社會主義)與「熊掌」(三民主義),兩岸同胞,全都要。這
是「兼愛」,又「求全」下的「一國」之「良制」。很有創意,很有思想。其結局:
將讓台海雙方,各憑忠愛,「一心一德」,「福慧圓滿」,共建「和諧兩岸」,促
進「亞太繁榮」, 邁向「世界和平」。
第二:
在「一個中國」的屋頂下。台灣,除「外交」,集
中在中央外,其他,如:軍事、情治、立法、司法、考試、教育、財政、金融、關
稅,以及內政等等「制度」,全部「維持現狀」,「就地合法」。
第三:
就台灣而言,今天有的,明天還會有。今天沒有
的,明天,可能會有。有捨,就有得。能捨,就能得。「捨一得萬報」。最大的贏
家,還是台灣。
前者,「總統照選,部長照幹」。後者,台灣人民,可到大陸中央與地方「當
官」,擴大為人民服務。台灣,可「分享」到國際寬廣的「空間」。台灣,可「共
享」到世界無比的「尊榮」。
第四:
台灣人民,不必向「新新中國」的中央「納稅」。台灣同胞,不必到大陸「當
兵」。
中央政府,必要時,「有責任」協助台灣的「經濟發展」或「社會福利」或
「民生問題」。一如「港澳」的很多實例。
第五:
在「一國兩制」下:台灣比港澳地區,更加「寬鬆」,更加「高度自治」。台
灣的「定位」,介乎在「邦聯制」與「聯邦制」之間,並取乎「兩制」之優點。
在「一國兩制」下:中共「解放軍」不到台駐兵。大陸「行政官員」不到台任
職。台灣島上「最高領導人」,可兼任「新新中國」的「副元首」或「元首」。台
灣人民,可到中央,擔任「國家領導級」的重要職
位。台灣,在國際上的「經濟文化」關係及有關組織,全部不變。台灣,在海外的
幾個重要「領事館」,可考慮保留,繼續為台灣人民服務。
第五條:(在「一國兩制」下,「新新中國」 如何誕生?)
第一:
「兩岸關係」,必須牢牢抓住「和平發展」的主題。「國家統一」,必須要走
「和平」的路線。大家「心甘情願」,不要強求為之。基於「對等」、「尊嚴」與
「互惠」等原則。在「一中」前提下,由兩岸現行的「中央政府」主導。先協商正
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然後,在「和平發展」的框架下,雙方
進行「歡喜心」、「建設性」的「和平談判」與「政治協商」。
第二:
「新新中國」之偉大誕生,有「五大議題」之具體主張,必須貫徹、落實:
第一項:
「國號」方面:主張應以「中國」(CHINA),兩
字為宜。從此,兩岸四地,分別冠名為:中國?大陸。
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召告世人,載之史冊。垂之永久,萬代流芳。
第二項:
「國旗」方面:主張採「兩色旗」。並以紅?黃兩色,上下各半為宜。兩岸原有
之「國旗」,得保留誌念。分別各自安插於「新國旗」之右邊,並下降十九公分。
第三項:
「國歌」方面:主張考慮以「新新中國頌」之歌詞與歌曲(如附件,第二十二
頁)為佳,無上殊勝,妙不可言。
第四項:
「國都」方面:不在北京,也不在台北。兩點之間取其中,學習當年的美國與
澳大利亞。建請「遷都」到:「大上海」附近,或「埔東」地區,採「特區制」
(如華府D.C)。由大陸負責籌建。設置全球最大,面對太平洋的「政治首都」。以
全球最大的「政?經」大都市,迎接「亞太年代」的到來。
二十一世紀,兩岸四地,「共有共享」的「新新中國?中央政府」及「新新中國
?國會大廈」──「兩權分立」,「兩岸共治」。「和合萬世」的大中華,於焉
出現在長江出口的華中地區──「大上海」。這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政治工程」。
第五項:
「憲法」方面:在這部「基本綱領」下,主張保留「一中兩憲」,雙方繼續施
行。在不違背「新新中國」的理論建構,並「堅持一中原則」的原理思維下,兩岸
均可因增強「政府效能」,或加大「人民福祉」,分 別自行「修憲」。港澳「基
本法」,則維持現狀。
第三:
台海兩岸,走過「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之後,「和平統一」的「新新中國」,
既已誕生。兩岸「內政」事務,「河水不犯井水」,應互相尊重包容,不可強加指
責批判對岸。
從此,兩岸四地,如同在一個「四合院」內,生 活起居,各有各的房間,自行
使用,各自進餐。 各忙各的「事業」。共同使用一道「大門」(國際外交)。
進進出出,「招財納寶」,大展鴻圖,國強民富。每逢「國慶」(何年,何月,何
日?),兩岸四地的領導,大家集中在新「國都」(「四合院」的大廳),熱烈慶
祝,團圓會餐。大家同心協力,共同為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奮鬥。「全方位」提
升兩岸的「綜合國力」,共創壯觀的「新世紀」,迎接美麗的「大未來」。大家共
同向歷代祖先交代。
第六條:(為什麼要反對「外力」,介入「和
平統一」?)
第一:
「台灣問題」,原本為台海兩岸的「內部事務」。不應「國際化」,更不應
「複雜化」。「台灣問題」,長期擱置,好事多磨,總不是好辦法。形移勢異,星
移物換。台海兩岸十三億多同胞,共同正覺醒悟,強烈要求:抓住「和平發展」,
加速構建「和諧兩岸」。對於「和平統一」,必須及早處理,不能再拖延。因此,
大家應有「時間概念」,大家要有「使命感」。
國家要統一,民族要振興。這是莊嚴的承諾。兩岸「和平統一」大業,既艱巨
又神聖。理應由當代兩岸「中國人」,共同解決。「解鈴還需繫鈴人」。經驗法則
顯示:堅信「中國人」,有能力、有信心,可以「自我解決」。無庸置疑。
第二:
因此,正告世人,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
大復興的歷史必然。不要「節外生枝」。不要說什麼:台灣「地位」,還在「未定
論」之中。我們也不必,「請鬼拿藥單」。既不現實,也怕壞了大事。理應,「化
繁為簡」,使之「最單純化」。所以,沒有必要,也不歡迎「外力」的介入或干預。
第七條:(如何完成「和平統一」法制化?)
第一:
本「基本綱領」草案,純為「架構性」及「綱要性」。台灣方面,必須經由立
法院通過。其研討及審議,一經啟動,先由兩岸「學者專家」及「政府官員」,定
期進行「政治對話、和談及協商」。預期三年內完成。並經由台灣的「立法院」與
大陸的「全國人大」,分別
同意通過,共同發佈。實施及修正,亦同。
第二:
本「基本綱領」,在「新新中國」誕生之後,法律位階,永遠高於兩岸的「憲
法」,及港澳「基本法」。神聖不可侵犯。若要修正,必須經由「新新中國」的
「中國?國會」,三讀為之。
(功德圓滿)
(2007/02/19,農曆,正月初二,初稿於台北「台發會」)
(2007/02/22,農曆,正月初五,修訂於台北「和統會」)
(2007/02/26,農曆,正月初九,講述於台南「台統會」)
(2007/03/03,公開發表於台北市,長沙街?國軍英雄館)
(2007/12/06,再修正於台北「台發會」及「四季紅」 )
附錄:
「政治慈悲家」園地大公開
──十二「大願」與四首「會歌」
一、「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
(三大原則)
(1998/4/19 「和統會」成立於台北)
(一)堅持「一個中國」。邁向「和平統一」。
(二)兩岸對等,「和平共存」。主權領土,共有共享。
(三)台灣「不獨立」。大陸「不動武」。
二、「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三大目標)
(2004/4/19 「台統會」誕生於台南)
(一)如何讓「台灣人民」,熱誠擁抱「中國情懷」。
(二)如何讓「台灣人民」,覺醒停止「台獨建國」。
(三)如何讓「台灣人民」,喜樂追求「和平統一」。
三、「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
(三大目的)
(2006/6/09 「台發會」設立於台北)
(一)用「和平發展」,來「演變」台海的「和諧穩定」。
(二)用「和平發展」,來「催生」台海的「和合繁榮」。
(三)用「和平發展」,來「促進」台海的「和平統一」。
四、「四季紅總工作室」
(三大取向)
(2005?1?19 「四季紅」安置於台北)
(一)堅持「一個中國」。
認為:「兩岸關係」,形同於「夫妻」關係。
(二)認同「一國兩制」。
主張:「和平發展」,首重在「和合」發展。
(三)反對「台灣獨立」。
促進:「和平統一」,關鍵是「情願」結局。
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
「和統會」會歌
新新中國頌
<台灣傑出作曲、作詞家,劉家昌先生的原作。
郭俊次會長六處修正改詞。2006?4?19開始大放送。>
一、內蒙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玉山。
古聖和先賢,在這裡建家園。
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
中華民族,兩岸四地,經得起考驗。
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
中國?中國,大陸?台灣。
和合萬世,直到永遠àà。
(共一段,唱兩次)
本歌優點:
(一)和諧、溫馨、感性。具有「大中國」愛國情懷。
(二)在台灣,「知名度」及「可聽性」,又非常的高。
將來,可協商成為未來「新新中國」之國歌。
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台統會」會歌
四季紅
<著名台灣「民謠」。「四季紅」,為日據時期,
鄧雨賢原曲,李臨秋原詞(台語發音),
郭俊次會長修正改詞。2004?4?19大放送。>
一、(合)春天花,當清香,雙人交心,齊振動。
(男)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可)也不通(可)?
(女)都(那)一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反對「台à灣獨立」,
(合)「海峽兩岸」,得àà安àà穩。 (春耕)
二、(合)夏天風,正輕鬆,雙人坐船,要遊江。
(男)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可)也不通(可)?
(女)都(那)一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堅持「一à個中國」,
(合)「台灣大陸」,同àà根àà源。 (夏耘)
三、(合)秋天月,照紗窗,雙人對看,有所望。
(男)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可)也不通(可)?
(女)都(那)一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認同「一à國兩制」,
(合)「和平發展」,台àà灣àà好。 (秋收)
四、(合)冬天霜,真難擋,雙人擁抱,不驚凍。
(男)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可)也不通(可)?
(女)都(那)一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追求「和à平統一」,
(合)「相信兩岸」,中àà國àà紅。 (冬藏)
本歌優點:
(一)男女情歌對唱,共四段,唱兩次。男方代表「大
陸」,女方代表「台灣」。雙方由「一見鍾情」,
到「起心動念」,到「情話綿綿」,到「熱情擁
抱」àà。最後,「都在不言中」。
(二)「兩岸關係」,形同「夫妻關係」。箇中奧妙,
一言難盡。愛情大事,急不得。只有慢慢培養。
每年歷經「春、夏、秋、冬」。最後「結局」,
一定要出自兩造的「心甘情願」。
(三)「本歌」的歷史背景,為「日據時代」台灣,
很多同胞,在高壓統治下,暗中「私戀」懷想
祖國大陸。有心人士,用歌曲敘懷,四處傳播,
真情流露,非常珍貴。在「南台灣」的「本土
化」綠油油地區,它的「知名度」及「可聽度」,
都非常的高。「以古鑑今」,思古幽情。非常適
合今天「台統會」的三大工作目標。
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
「台發會」會歌
龍的傳人
<台灣著名愛國歌曲,侯德健先生的原作。
「龍的傳人」,共三輪。其中,第三輪,由
郭俊次會長,全部更換改詞。2005?9?19大放送。>
一、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現代的東方,有個海峽。
二、它的名字,就叫「長江」。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它的名字,叫「台灣海峽」。
三、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由於歷史的無情作弄。
四、它的名字,就叫「黃河」。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讓他們分離半個世紀。
五、雖不曾看見長江美。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
六、夢裡常神遊長江水。
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大家共盼「和諧大兩岸」。
七、雖不曾聽見黃河壯。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和平發展」主流趨勢下。
八、澎湃洶湧午夜夢迴。
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要「和平統一」。
(共三輪。第三輪,連唱兩次)
本歌優點:
(一)「理性」論述,「柔性」說法,「感性」訴求。
(二)由「長江」、「黃河」,到「台灣海峽」。由「中國
人」,到「龍的傳人」。再由「和平發展」,再到「和
平統一」。
(三)循序漸進,一氣呵成。愛國情操,洋溢感人。
四季紅總工作室
「工作歌」
望春風
<台灣「日據時代」,著名的本土民謠。台語發音。
由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共三輪。第三輪,由
郭俊次會長,全部更換改詞。2006?11?19大放送。>
一、獨夜無伴守燈下。
想和郎君做尪婿。
誰說「台灣心」難猜。
二、清風對面吹。
意愛在心內。
只求「祖國愛」。
三、十七八歲未出嫁。
等待何時君來採。
「綜合國力」步步來。
四、看著少年家。
青春花當開。
「和諧」最可愛。
五、果然標緻面肉白。
聽見外面有人來。
「和平發展」我最愛。
六、誰家人子弟?
開門甲看覓。
繁榮「觀自在」。
七、想要問伊驚歹勢。
月亮笑阮憨大呆。
「和平統一」真要來。
(最後一輪:「一國兩制」在台灣。)
八、心內彈琵琶。
被風騙不知。
何不擁抱懷。
(共三輪。第三輪,唱兩次)
本歌優點:
(一)「望春風」,為「日據時代」,盛行於「南台灣」
的鄉土民謠,非常有名。在日本政府高壓統治
下。歌詞,借著一位「寶島少女」,思念愛慕一
位「大陸帥哥」,來表達懷念「祖國大陸」的愛
國情懷。真誠感人。
(二)她日夜期盼:在「望春」中,能看到台海「春
暖花開」,「和平發展」。最後「結成證果」,成
為「和平統一」。非常吻合:今天「四季紅」總
工作室的全體同仁,「日以繼夜」,「不眠不休」
的心境及寫照。「明心見性」,共策共勉之。
全球「反獨促統」大會。2006?「澳門大會」(第21次)。總共一千二百人參加。含
蓋六十二個國家及地區。台灣同胞,共419人參與盛會。台灣「和統會」,分組六團,
總共227人參加。讓大家親身感受到:澳門「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以及親身體
驗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浪潮。預期效益,法喜充滿,已經取得「圓滿成功」。
「農的傳人」,「三寶弟子」
──一個正宗本土「台灣人」的:
思想、信仰與堅持
一、我相信,我自豪,我驕傲。我是「正宗本土」
的:「台灣人」。但,我也是:「堂堂正正」的
「中國人」。
二、「忠誠」,參天地。一片丹心,為「統一」。
「義勇」,學古今。千秋皓氣,求「和平」。
三、為「理念」而奮鬥。持續而不懈,無私無我。
為「路線」而行走。一步一腳印,有守有為。
四、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只要知道「方向」,世界會為我們留出一條路。
五、低頭不語,昂首闊步。千里行程,始於足下。
心手相連,共同打拼。行百里大路,半九十。
一、「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
(簡稱:「和統會」)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48號1樓
電話:02-3393-6780
02-2396-9678
傳真:02-3393-8506
02-2397-9678
二、「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簡稱:「台統會」)
會址:台南縣學甲鎮三慶里紅茄3號,「椿萱館」
台南市北區公園路591號2樓
台南市東區凱旋路219號5樓
電話:0988-034-688
0918-082-824
0932-707-936
傳真:02-2397-9678
02-2933-8398
02-3393-8506
三、「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
(簡稱:「台發會」)
會址:台北市文山區景華街13巷4號9樓
電話:02-2932-4789
傳真:02-2933-8398
四、「四季紅總工作室」
──郭會長「南北三會」總辦公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138號之一,
四樓之一(榮爵大廈)
電話:02-2396-9678(代表線)
傳真:02-2397-9678
E- mail :taitong.china@msa.hinet.net
Web site:taitong-china.myweb.hinet.net
|